新散文网

杨发恒

  • 夜收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村里真正操心的还要数队长。队长不操心没人干活,没哪个愣头青敢这样捣乱,不好好干活就等于破坏农业生产,等于拖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养猪

    庄稼是个宝,肥料不可少。肥从何来,指望家家茅房里那口黄汤?门都没有,光养那片菜园地都紧张。牲口铺子里倒是堆积如山,却都是草末子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挖河

    县里传达到公社,公社传达到大队,大队再传达到各村生产队,层层传达布置,逐级宣传造势,挖河的大幕就此拉开。挖河无小事,全村立马三刻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挑大粪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农作物长势如何、收成怎样,取决于肥料。庄稼种植面积大,上到地里的肥料,只是一般的土肥。菜就不同了,它们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拾棉花

    炸了絮的棉花极少有掉到地上的,说是拾,其实就是采摘。这是乡村语言上的独特之处。那时候,追求的仅仅是吃饱肚子不挨饿。天经地义,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油灯

    哐啷一声响,油灯滑落到了地上,灶屋里顿时陷入浓重的黑暗之中。一家人围着灶台吃了晚饭,锅里锅外才收拾整齐利落,正要转移到堂屋,油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围筐

    冬天冷,取暖是个大问题。干着活还不觉得,一停下来就不一样了,凉气直往怀里钻,就想着点把火烤烤。不是娇气,也不是穷讲究,实属御寒上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探条

    这一次修路,绝对的脱胎换骨。公社通往县城的渣土路,破天荒地要铺上柏油,土路就要变成柏油路了。有文化的人把柏油说成沥青,村里人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驮车

    啥车不用油?驮车。农闲时节,一家人聚在一起,大人考问也是想法子挑逗孩子玩时,少不了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都能作出响亮的回答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太平车

    孩子们聚在一起,除了没轻没重的打闹淘气,有时还爱玩“翻大车”的游戏。一个稍大些的孩子,先壮了胆趴在地上,上面摞三四个小些的孩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石器时代

    石磙有歌中唱:哥比园中一枝梅,妹比喜鹊梅上飞。喜鹊落在梅树上,石磙打来也不飞。把喜鹊、梅树和石磙放在一起,比对出了石磙的份量,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泥屐

    村里人说的,向来都是大白话,从不“转文”。孔夫子放屁文气嗖嗖,好像肚子里喝了多少墨水,都不知自己姓啥了,只会叫人看不起。也有例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木耧

    木耧,就是靠牲口或人力驱动的播种机,最原始的播种工具。在所有农具中,身价最高的是太平车,其次就数木耧了。如果说太平车是大件,因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木杈 掠耙 铲斗

    农民,与天斗与地斗,说到底还是与农具家伙斗。赤手空拳,有力使不上,纵有雄心万丈,也难有大作为。通过不同的生产工具,展现向土地要粮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燎壶 煨缸

    铁锅土灶,其貌不扬,那是一家人裹腹活命的依靠。在风箱呱嗒呱嗒的鸣响中,炊烟袅袅升起,所有进锅的食物,由生而熟,由凉而热,由坚硬而稀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榔头

    农耕时代,农业生产需要的工具,方方面面拢拢总总有很多种,榔头只是其中之一。榔头不起眼,用处也不大,一年到头用到的时候不多,就那么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广播

    柏大爷年轻时就耳背,不到七十岁耳朵已经快聋成摆设了。都这样了,老头儿还偏偏爱听广播。习惯了,天一扫黑,到了广播哇啦鸣响这个点,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灯笼

    有个歇后语:大门外面挂纱灯——外明里面空。意思是一个人表面风光,其实并不怎么样,甚至很糟糕,和说某个人“讲穿不看家”,道理差不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拾柴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都是粮食的重要性。有粮无柴,铁锅冷灶,生米做不成熟饭,也同样令人心神不安。柴米油盐酱醋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前面有

    尽管国家统一安排了寒暑假,学校还是自作主张,另外还要在夏秋两季收庄稼的时候各放一次假,叫农忙假。农忙假里,也不只是单纯地让学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棉花技术员

    农业生产,说到底,主要还是围绕吃和穿两大项进行的。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重视或搞不好农业生产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平整土地

    真正的大平原,一马平川,一望无垠,方圆三二百里看不到山的影子,略带起伏的地貌都少有。想拉几车土,把家门口容易积水的地方垫高一些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炕烟

    房子也像缺乏营养,普遍矮小、窄狭,丑陋不堪。省城下来的知青,打村头经过,就说房子像没有发起来的馒头。话不中听,却在理。进自家门,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麦秸垛垛

    两个“垛”,前一个是动词,指整齐地堆,后一个是名词,指整齐地堆起来的堆。“编筐编篓,贵在收口”。垛垛作为收获季节最后一项大工程,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
  • 记工员

    生产大队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一条龙,都有开设,不需要升学考试,如果想读,一路绿灯就能读下去。同低年级一样,高中教学也处于半耕半读

    杨发恒 杨发恒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