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海蓝深处——涠洲岛印象
2021-12-23抒情散文透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6 编辑
海蓝深处——涠洲岛印象透透/文火山口 太阳升高,海面极目之处与天空没有一丝缝隙,就像是一张无边无际的蓝色幕布 ,舒展、柔软而平……
海蓝深处——涠洲岛印象透透/文火山口 太阳升高,海面极目之处与天空没有一丝缝隙,就像是一张无边无际的蓝色幕布 ,舒展、柔软而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6 编辑 <br /><br /> 海蓝深处
——涠洲岛印象
透透/文
火山口
太阳升高,海面极目之处与天空没有一丝缝隙,就像是一张无边无际的蓝色幕布 ,舒展、柔软而平静。我想,在距离北海36海里的这片海面上,谁也无法拒绝这样的蓝色,我不能,涠洲岛也不能——这个弓形小岛犹如海神胸前的一块翡翠玉,在北部湾湛蓝的海面上凸起,岛屿边缘,斑斓的火山熔岩和多姿的海蚀地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创造,此时,它正吸引着众多游人的目光。而我,更愿意把这个一万多年前生成的火山岛,想象成一只在烈火中重生的凤凰, 一个为爱而舞蹈、让爱得到永生的神的象征,我一直以为那个吹箫引凤的人生活在海底,他把爱藏在海洋的最深处。
在这个火山岛的边缘行走,在蓝色的平静中行走,轻微的海风吹来,带着海洋的咸腥气味,扑入我的鼻息,粘乎乎的,脸孔也变得有些湿润。这里已看不到来时的北海海岸,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只有渔轮在蓝色深处晃动,飞旋的鸥鹭像一群神秘的舞蹈者。这里是涠洲岛国家地质公园,也叫火山口公园,但我看不到火山口,导游说火山口早已淹没在海水中,就在这个深不可测的海湾底部,只有科学考察研究人员乘坐潜艇下去方能看到,游人只能沿着陡峻的崖壁下来,走到海边,观看海岸上的火山焦岩。但除了科学工作者外,世代生活在岛上的土家渔民是否也有人看见过这个火山口呢?
心里的好奇像要伸出手来,我这才留意到,离观景点不远处,停着一艘小渔船,缆绳和桨早已收起,那个身着灰色衣服的渔人,正微弓着身子在忙活:整理他的物件,给电动机加油或接线,头上那顶草帽挡住了他的整个脸,我看不清他的样子,不过可以断定,他是这个岛上的本地人,他或他的先辈对这个火山是否知道得更多一些呢?我忖度是不是可以接近他,问一问。
距离看上去很近,却不能直接过去。海水相隔,峭壁无路,要过去,还须走上崖顶,再找到另一条小路走下来,其中迂回曲折不说,我的时间和能力也不再允许我那样做,我不得不放弃那个“走过去”的想法,这样,那小船与我的距离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即。
看不见火山口,但火山口确实存在,存在于我的视线之外,整个岛屿地质状况的科学考察足以证明这个事实。现在,坐在这块焦石上,面对碧蓝的海水,我只能让想象飞越万年时空,用心去“观看”那个熔岩猛烈喷发、烈火熊熊燃烧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或许,很多东西只有用心去“看”才会更美,更动人。
仙人果
海水仍然昼夜不停地拍打海岸,侵蚀着那早已千疮百孔的黑色岩石。岩边或海沙上,随处可见的是被海浪遗弃的小贝壳和珊瑚肢体,破碎,零乱,洁白,那是一份难言的失落和孤寂。它们的身后,仙人掌爬满了崖壁,掌上的仙人果结了一茬又一茬,而那些黄色的小花,还在太阳底下一朵接一朵地开放。蝴蝶真的飞不过沧海吗?那只在花丛中飞舞的彩蝶是从何处而来?
沿着崖壁往上走。道旁,三两个满脸稚气的小姑娘,小小的额头冒着豆大的汗珠,黑黑的脖子伸得老长,她们正迎着一群又一群的游客,用小背篓或小簸箕兜售野生仙人果和小贝壳,仙人果一两毛钱一个,小贝壳三五元一只。卖出去,她们心花怒放,没成交,便抬起小脚飞快地向下一位游人靠拢,只是那积极的叫卖声,传递着一种隐隐约约的灼痛(我不记得那是不是星期天,我现在还在犯嘀咕:她们不上学吗?)。
在中途歇息时,我花两元钱买了10枚仙人果,并挑了一颗最大的,用小刀剥开那层绿色的外皮,紫红色的果肉鲜艳夺目,味道酸酸甜甜,总算解了渴。只是,这与嚼槟榔的结果没什么两样,嘴巴被果汁涂成了血盆大口,十足一个吸血女妖,瞧着手中的小镜子,着实把自己吓了一跳,那个小姑娘也瞅着我的古怪表情吃吃地笑。
潜水
午后。滴水沙滩。花了180元人民币,换上潜水服,穿上软底松紧鞋,尺码都不合适,浑身难受,心里开始打退堂鼓,但钱已经没有退路,人也就不得不豁出去了!同伴们在一旁鼓动: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这句歌词总在女人害怕的关键时刻派上用场。于是,我用力吸气收腹,小心翼翼地朝潜水区走去。
潜水教练拿着氧气瓶和呼吸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我必须先在他的帮助下,背上氧气瓶,戴上呼吸罩,在海水齐腰的地方,学打上浮或下潜的手势,然后把半个头伸入水中,学习吸气呼气,等等。一遍,两遍,我仍不得要领,但时不待我,时间就是金钱,正式下潜已开始,我死死拽住了教练员的安全带。
这是一片地势比较平缓的水域,一米,两米,我一直憋着气。海底的珊瑚群已清晰可见,听说这里的海水能见度达10米以上,看来的确如此。压力和浮力从正反方向同时袭向我的身体,耳膜开始胀痛,我赶紧打了一个上浮的手势,教练员把我拉出水面,我猛喘了几口,气总算缓了过来,再看自己所处的位置,离岸边不过几米远,忍不住想笑:这也叫潜水?
教练问:还潜不?珊瑚没摸到,漂亮的热带小海鱼也没看清,当然还潜!我说。
再次潜下去,4米,5米,也略会调整呼吸了,珊瑚触手可及,我以为快到海龙王的宫殿了(但上岸后教练员却告诉我,那只是潜水景区最浅的地方,珊瑚群的边缘地带,鱼不多,珊瑚还不是最漂亮的,精彩的海底世界还在更深的地方。)这时,压力已越来越大,胸闷加剧,我的畏惧感油然而生,潜到这个深度已达我心理和身体的极限。教练员再用手势问我:还往下不?不,再往下,我非呛水不可。打完手势,赶紧吸了一口氧气,教练把我整个人带出了水面……
其实,这只是2005年4月26日我的一次短暂的浅海潜水观光经历,在我离开水面的一刻,已不再承受那个来自海水深度的压力。现在,时空过去一年,我早已回到自己的生活空间,在南宁,在这个办公室里,却无时不在承受另一种压力对我身心极限的考验,我依然感到了畏惧,但我又该向谁打那个手势呢?
约2200字
透透
2006/4/13
——涠洲岛印象
透透/文
火山口
太阳升高,海面极目之处与天空没有一丝缝隙,就像是一张无边无际的蓝色幕布 ,舒展、柔软而平静。我想,在距离北海36海里的这片海面上,谁也无法拒绝这样的蓝色,我不能,涠洲岛也不能——这个弓形小岛犹如海神胸前的一块翡翠玉,在北部湾湛蓝的海面上凸起,岛屿边缘,斑斓的火山熔岩和多姿的海蚀地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创造,此时,它正吸引着众多游人的目光。而我,更愿意把这个一万多年前生成的火山岛,想象成一只在烈火中重生的凤凰, 一个为爱而舞蹈、让爱得到永生的神的象征,我一直以为那个吹箫引凤的人生活在海底,他把爱藏在海洋的最深处。
在这个火山岛的边缘行走,在蓝色的平静中行走,轻微的海风吹来,带着海洋的咸腥气味,扑入我的鼻息,粘乎乎的,脸孔也变得有些湿润。这里已看不到来时的北海海岸,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只有渔轮在蓝色深处晃动,飞旋的鸥鹭像一群神秘的舞蹈者。这里是涠洲岛国家地质公园,也叫火山口公园,但我看不到火山口,导游说火山口早已淹没在海水中,就在这个深不可测的海湾底部,只有科学考察研究人员乘坐潜艇下去方能看到,游人只能沿着陡峻的崖壁下来,走到海边,观看海岸上的火山焦岩。但除了科学工作者外,世代生活在岛上的土家渔民是否也有人看见过这个火山口呢?
心里的好奇像要伸出手来,我这才留意到,离观景点不远处,停着一艘小渔船,缆绳和桨早已收起,那个身着灰色衣服的渔人,正微弓着身子在忙活:整理他的物件,给电动机加油或接线,头上那顶草帽挡住了他的整个脸,我看不清他的样子,不过可以断定,他是这个岛上的本地人,他或他的先辈对这个火山是否知道得更多一些呢?我忖度是不是可以接近他,问一问。
距离看上去很近,却不能直接过去。海水相隔,峭壁无路,要过去,还须走上崖顶,再找到另一条小路走下来,其中迂回曲折不说,我的时间和能力也不再允许我那样做,我不得不放弃那个“走过去”的想法,这样,那小船与我的距离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即。
看不见火山口,但火山口确实存在,存在于我的视线之外,整个岛屿地质状况的科学考察足以证明这个事实。现在,坐在这块焦石上,面对碧蓝的海水,我只能让想象飞越万年时空,用心去“观看”那个熔岩猛烈喷发、烈火熊熊燃烧的惊心动魄的景象。或许,很多东西只有用心去“看”才会更美,更动人。
仙人果
海水仍然昼夜不停地拍打海岸,侵蚀着那早已千疮百孔的黑色岩石。岩边或海沙上,随处可见的是被海浪遗弃的小贝壳和珊瑚肢体,破碎,零乱,洁白,那是一份难言的失落和孤寂。它们的身后,仙人掌爬满了崖壁,掌上的仙人果结了一茬又一茬,而那些黄色的小花,还在太阳底下一朵接一朵地开放。蝴蝶真的飞不过沧海吗?那只在花丛中飞舞的彩蝶是从何处而来?
沿着崖壁往上走。道旁,三两个满脸稚气的小姑娘,小小的额头冒着豆大的汗珠,黑黑的脖子伸得老长,她们正迎着一群又一群的游客,用小背篓或小簸箕兜售野生仙人果和小贝壳,仙人果一两毛钱一个,小贝壳三五元一只。卖出去,她们心花怒放,没成交,便抬起小脚飞快地向下一位游人靠拢,只是那积极的叫卖声,传递着一种隐隐约约的灼痛(我不记得那是不是星期天,我现在还在犯嘀咕:她们不上学吗?)。
在中途歇息时,我花两元钱买了10枚仙人果,并挑了一颗最大的,用小刀剥开那层绿色的外皮,紫红色的果肉鲜艳夺目,味道酸酸甜甜,总算解了渴。只是,这与嚼槟榔的结果没什么两样,嘴巴被果汁涂成了血盆大口,十足一个吸血女妖,瞧着手中的小镜子,着实把自己吓了一跳,那个小姑娘也瞅着我的古怪表情吃吃地笑。
潜水
午后。滴水沙滩。花了180元人民币,换上潜水服,穿上软底松紧鞋,尺码都不合适,浑身难受,心里开始打退堂鼓,但钱已经没有退路,人也就不得不豁出去了!同伴们在一旁鼓动: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这句歌词总在女人害怕的关键时刻派上用场。于是,我用力吸气收腹,小心翼翼地朝潜水区走去。
潜水教练拿着氧气瓶和呼吸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我必须先在他的帮助下,背上氧气瓶,戴上呼吸罩,在海水齐腰的地方,学打上浮或下潜的手势,然后把半个头伸入水中,学习吸气呼气,等等。一遍,两遍,我仍不得要领,但时不待我,时间就是金钱,正式下潜已开始,我死死拽住了教练员的安全带。
这是一片地势比较平缓的水域,一米,两米,我一直憋着气。海底的珊瑚群已清晰可见,听说这里的海水能见度达10米以上,看来的确如此。压力和浮力从正反方向同时袭向我的身体,耳膜开始胀痛,我赶紧打了一个上浮的手势,教练员把我拉出水面,我猛喘了几口,气总算缓了过来,再看自己所处的位置,离岸边不过几米远,忍不住想笑:这也叫潜水?
教练问:还潜不?珊瑚没摸到,漂亮的热带小海鱼也没看清,当然还潜!我说。
再次潜下去,4米,5米,也略会调整呼吸了,珊瑚触手可及,我以为快到海龙王的宫殿了(但上岸后教练员却告诉我,那只是潜水景区最浅的地方,珊瑚群的边缘地带,鱼不多,珊瑚还不是最漂亮的,精彩的海底世界还在更深的地方。)这时,压力已越来越大,胸闷加剧,我的畏惧感油然而生,潜到这个深度已达我心理和身体的极限。教练员再用手势问我:还往下不?不,再往下,我非呛水不可。打完手势,赶紧吸了一口氧气,教练把我整个人带出了水面……
其实,这只是2005年4月26日我的一次短暂的浅海潜水观光经历,在我离开水面的一刻,已不再承受那个来自海水深度的压力。现在,时空过去一年,我早已回到自己的生活空间,在南宁,在这个办公室里,却无时不在承受另一种压力对我身心极限的考验,我依然感到了畏惧,但我又该向谁打那个手势呢?
约2200字
透透
2006/4/13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