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夕阳落
2021-12-23叙事散文雨夜昙花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7 编辑
一这些天真是把光阴当金子来用了,每一天都有许多的事,日子好像就此长了起来。连续的忙碌,身心已异常疲惫,坐在公共汽车上时,感觉已非常困了。一天又将结束,圆……
一这些天真是把光阴当金子来用了,每一天都有许多的事,日子好像就此长了起来。连续的忙碌,身心已异常疲惫,坐在公共汽车上时,感觉已非常困了。一天又将结束,圆……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47 编辑 <br /><br />一
这些天真是把光阴当金子来用了,每一天都有许多的事,日子好像就此长了起来。连续的忙碌,身心已异常疲惫,坐在公共汽车上时,感觉已非常困了。一天又将结束,圆圆的太阳在鸡鸣寺那头,一点点沉下去,把余晖倒映在玄武湖上。南京的太阳不像我家乡昆明的,倒有些像河南新庄李的,四五点钟的时候就垂在西边,准备着落到人们的视野之外。
有一周了,没有好好睡一觉,总是在半睡半醒间辗转翻侧。每一天,好像随时都可入睡,却又一直这样清醒着。当我坐上火车离开河南时,以为那一切已结束,但躺在火车窄窄的卧铺上,听着车厢中他人此起彼伏的鼾声,以及车轮滚动的声响,依然有些说不清的东西使我无法进入沉沉的梦乡。
离开新庄李后,我的目的地是南京。南京是座有历史的城市,有一些陵墓和名人居住过的旧房子可供参观。这样的南京城,虽然正值春暖花开之季,那份忧伤却是根深蒂固的。面对乌衣巷的夕阳,李香君的旧居,秦淮河上的游船,我总是无可避免地,想到新李庄。新庄李也是有历史的,但它的历史不是以房屋或陵墓或文字来记录,它的历史,在它的黄土之中。我的婆婆,也刚刚成为历史,埋进新庄李的黄土。
二
那天太阳已沉到高楼后,得知婆婆病危。我一面走下楼梯,一面想会好起来的,又安慰自己,她只是我的婆婆,我们相处的时日全部相加,恐也仅只一月。但依然发现自己无法恢复到没有接到电话前的心情。
当我从外面回来,再接到电话,得知婆婆已离去。出差在外的老公木华请了假,正往回赶。一夜无眠。我不担心,认为坐在飞机上可以入睡,何况还要坐八、九小时的长途汽车。木华于清晨六点回到家中,我们赶往机场,坐上八点十分起飞的飞机,又赶上十一点四十的长途汽车,一切都很顺利,当晚八点十分,我们回到新庄李。这一路,竟无法入睡。而我也没有去想,和婆婆相处的点点滴滴,只是不想说话,甚至不安慰木华一句半句,也没有去握他的手。这路程真是太长了,除了伤感,所有的思绪均已麻木。但我想,总会恸哭的,我等着这一刻。
院外很多人,围着看请来的乐队又扭又唱地表演。院里很多人,正在吃饭。婆婆躺在屋里,木华掀开覆在她脸上的黄纸,清瘦的她平静地躺着,眼微微睁着,甚至还能看到那双眼中晶亮的星光。我认为她会醒转过来,慢慢直起来拍拍身边的椅子唤我:“坐。”但婆婆真是去了,瘦小的她穿着宽大的寿衣,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那晚非常冷,没有风,但气温一直在下降。我把带来的所有衣服穿上身,坐到堂屋,婆婆就躺在对面。我不知自己在等什么,也不知别人在等什么。院子外的乐队还在唱,院内的人渐渐散了,只留下远道赶来的亲戚。我摸摸木华的手,竟已冷得像冰,而他自己全不知道。
很晚很晚后,我们几个女子坐到里屋的床上,用被盖住,以此来保全温度。不知何时,突然听到一声哭喊:“我的妈呀!”才知我竟睡了过去,床上只剩我一人。
匆忙跳起来,跑到堂屋,婆婆和守在堂屋里的人均不见了。车已停到院外,大哥说太冷,让我回去睡觉。我不理会这些,上了车,果然见木华在车上。于是安心坐下来。木华低声说:“太冷了,想让你多睡一会。”的确是冷的,车窗开着,冷风一个劲地往里灌。
车上的人静静悄悄,不说话。每过桥,都要点燃一串鞭炮,丢到车窗外,噼噼啪啪的声音,消逝在车身后。
到了火化厂,我们等在外面,木华去买骨灰盒。这些年,木华越来越懂得尊重我了,明知许多事我不会在意不会过问,也要先告诉一声。在车上时,他就悄悄说:“等会我去挑一个最好的骨灰盒。”
骨灰盒买来后,还是遭埋怨,姐姐们认为太贵了,化了冤枉钱,开车的师傅也在那里嘀咕:“你们兄弟好面子,买这么贵的……”
我走开些,又听到表姐们围在一起说:“小孃这一生够享福的了,人家小儿子带着去了北京,还去了昆明。”她们见我站在一旁,便拉我过去:“小孃一直说你好。”我只是陪笑,不知能说什么。天还黑着,只能隐约看到烟囱上冒出的浓烟。
我一直以为骨灰骨灰,就是已火化成灰。但不是的,还有些骨头。从那些骨头上,已看不出生前的婆婆是怎样风吹欲倒的模样了。
回去时,天已亮开,但依然冷。
灵堂里,照片上的婆婆还是一脸皱纹地平静着。我心里,是感激这位不识字的女人的。
传统中,对中国女性好与坏的界定,是看她能否为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在无数赞美女性的文章里,一再地描述她是如何地忍让,割舍自己的权益成全别人的幸福生活。这个别人,或者是丈夫孩子,或者是公婆。做出了重大牺牲的女子,隐忍着在委屈中走完自己的一生,倘若遇了有心的人,便会赞她一声好,若遇了习惯成自然的人,只觉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我不是这样的女子,我坚持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人生,不愿隐忍也不愿牺牲。但婆婆说我好。
我不知为何婆婆如此赞我。也许是刚结婚的那些年,我时常给她写信;也许是春节、母亲节、中秋节、她的生日时总记得提醒木华寄钱寄东西回去,也许,但我已想不出更多的也许。然而人常常是这样的,时时以好相待,好也就淡漠了。可是这么多年了,婆婆一直一直说我好。
我的一位姐姐说过,哪一桩婚姻是没有委屈的?回头望望,确实如此。当年年轻气盛的木华,抱怨我的工作单位离城太远,抱怨我对家务的笨拙,还赞美许多女性在外是个女强人在家是贤妻良母,直直问我:“别的女人能做到,为什么你做不到?”又在我生孩子伤口感染不能起身下床时,怨我娇气。那时我年轻讷言,不懂分辩也不会把同样的问题问回去,只想过不下去就分开。在这样的境况下,四千里之外的婆婆认定了我的好,并一再托人写信来,要木华好好待我。我不知她怎么猜想我们的婚姻生活,但也许,她更明白自己的儿子。
也许是时光,也许真是婆婆的那些信件,木华逐渐懂得了珍惜,也开始学习宽容待人。如果婚姻中的两个人能够共同或相差不太远地先后成熟起来,那曾有过的所有委屈还是可以消融在日复日彼此的相待中。这么些年来,看着朋友和同事们因为孩子而委屈着自己,坚守在婚姻中,我总是想,为什么一个男人要真正从心智上成熟起来,担起家庭的责任,善待自己的妻子是那么的难?再看这些男子们的母亲,就觉出原因并不仅只在他们身上了。因此,我认为,母亲的性情,是决定她儿子成熟时间的早晚又或究竟会不会成熟的关键。也因此,我感激我的婆婆,不仅仅是她一眼,就看到我的好。
三
在新庄李,很少能看到太阳西落。因为黄昏时,我们总是坐在院子里,院墙遮住了落幕的太阳。去年离开新庄李从西安回昆明时,正值黄昏,红色的太阳落进了西边的雾中。飞机起飞后,随着飞机的升高,太阳一点点地从雾中挣了出来。飞机升到一定高度后,它又一点点地落到雾中。那天,我看了两次日落。
看落日,是有闲心闲情的人的享受,对于忙碌中的人,绝对是种奢侈。就是我,也常常是到了异地,才有闲瑕守望那轮太阳是如何落到我看不到的地方,再慢慢让黑色的帘幕一点点覆盖住大地。我不知婆婆这一生,看过多少次西沉的太阳。
婆婆当年嫁到新庄李,也是麦苗青青,衣衫轻轻,笑容暖和的吧?接着她开始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足足生了七个。孩子大些时,公公去世。她这一生里,是可想而知的辛苦劳累。不知婆婆记忆里的夕阳,是年少时有着火样色泽落到田野后的那一轮,还是年迈后,偶尔行走在路边看到的挂在田野那头的淡黄圆饼?
但我记得新庄李的一次日落。那是秋天,连日的雨水把道路弄得泥泞不堪,我们小心艰难地行走,棉花正结苞,太阳就在棉花地的边缘将落未落。我们停下来合影,照落阳和棉花。婆婆把手举到胸前,手腕上,是我送她的玉镯。
女人对玉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云南离缅甸近,许多云南女人都拥有缅玉饰物。但婆婆没有。新李庄属邓州,邓州属南阳,南阳产玉,但婆婆没有玉。第二次回新庄李时,我便特意带了这玉镯去送婆婆。婆婆必是欢喜的,因而才在相机前把手抬到胸前,留下它葱翠的身姿。
只要天晴并有心情,落日总是可见的,但那玉镯,此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
2005年7月,婆婆生病,我们回新庄李看望她时,姐姐们让我去把玉镯讨要回来再给婆婆戴上。姐姐们走后,我坐在婆婆身侧,寻思良久,决定放弃。若说我不气,那真是抬高自己了。可是我无奈,如果我去讨要,对方说从没见过怎么办?又或者对方拿了出来,那以后我们还回不回新庄李看婆婆?更深一层的无奈是,只怕我们走后,婆婆的日子更不好过。那些天,还听到有人为此争吵,一人让另一人把玉镯拿出来,说玉镯是我送的,现在我在家里不把它拿出来给婆婆戴着面子上不好看。我听得清清明明,也只呆呆在坐院子里,绝口不提。至始至终,我没有再见到那玉镯。
2003年,婆婆到昆明时,没有见到她戴玉镯,还以为不慎摔坏,于是想着银镯好,老人也喜欢银饰,又避邪又不会弄坏,便买给她一只银手镯。但此后也没有再见到。玉镯都不追究了,何况银镯呢?因而,只是拿出一块福禄寿玉佩来,为婆婆戴上。当时婆婆不说话,也不看我,手却紧紧抓住玉佩。
这次回去,玉佩再次失踪。银呀玉呀,只是身外物,只是远在他方的人一点点念想,希望她能平平安安,顺顺心心。可是,她都无法保存在身。我只作糊涂,不闻不问。如今人都不在了,我又去问来做什么呢?只是婆婆,她心里有多少的苦? 这样的她,怎么会有心思去看落日呢?
四
从知道噩耗开始,我就等着,等待着让泪水滂沱如雨的时刻。
我和木华离开家时,女儿昀阳追了出来,紧紧抱住我,一再说“妈妈早点回来”,抱住她,我就想落泪,但没有。
回到新庄李,看到婆婆瘦得只剩一层皮的面容,我想落泪,仍然没有。
在火化厂里,姐姐哭倒在地,我也没有落泪。
我只是在等,也许是等一个时刻,也许是等一个契机。院子外,乐队又开始唱了。院子内,人们已在吃饭。三嫂特意煮了鸡蛋面,让我好好吃一碗。姐姐则教我,待会要把白布顶在头上,罩住自己的脸,她解释:“你不哭的话别人也看不到,我们这都这样。”
我的头上已扎了一块孝布,孝布又用麻绳捆扎好,鞋上也缠了白布。就这样等着,等一个时刻的到来。
十一点半后,一行人抬了装有婆婆衣服的纸扎桥子,向外走去,到个十字路口,烧纸钱烧桥子,又折了回来。然后,才抬上装有骨灰盒和婆婆衣物的棺材往岗上走去。
太阳很烈。这是很奇怪的,夜间冷得好似一切都冰冻了,正午时却又热得误以为酷暑已提早来临。我理所当然地,戴上墨镜,也把那块孝布,顶到了头上,罩住脸。
男人们拿着纸糊的电视机、桥子走在前面,女人们提着哭丧棒跟在棺材后面。走着走着,抬棺的人突然停住了,要烟钱。前面的男人便拿出些十元的票子打发了。走一段,又停住了,还是要烟钱。这次,是大哥的亲家拿出钱来打发。当地的风俗,这是要过河钱,主要是打发小鬼,以便让死去的人这一路上能够顺顺利利。
到了岗上,坑已挖好。但挖坑的人不让埋,要钱,为的也是死去的人能一路好走。他们说着笑着,让不要再耽误了,快快拿钱出来。我身上没带钱,人群中遍找木华不见,终于找到他,走过去时,就听见有人开始起哄,说有人拿钱出来了,可以埋了。我走到木华身边,他阴沉着脸,沉默着。原来这里让谁拿钱也是有讲究的,这次本该姐姐们出钱了,但等了好会,木华看不过便拿钱出来,三哥恐外人看着不好,匆忙接过,打圆场:“等会我给你们买烟。”这时,姐姐们开始痛哭,一面哭一面说:“我的妈呀,以后再也见不到你的面了呀……”我的泪水终于忍不住,哗地流了下来。强忍也无用,其实我担心什么呢,墨镜可以遮住许多东西。但我是不愿在这里落泪的,本来我以为,这就是我等的那一刻,我可以在这里放放心心大哭一场,然而已被什么破坏,不仅只是送行的人闲闲地说:“他们一天能要多少钱呀?一天抬一次……”那时,我正抬了头去看树枝上的鸟,如乌鸦般大的鸟,但它有一圈白色的羽毛,当它飞翔,那圈白羽展开来,像孝布。那是喜鹊。
抬棺人、挖坑人的说笑,送行人的议论,使坟前的一幕,好像是戏,有人演,有人看。而悲伤,是看不到的,因为那不是戏,而是由情感的不舍在内心缠成的伤。但我还是落泪了,于是离得远远的,不愿成为戏的一部分。
姐姐们哭呀哭的,在地里打滚,大哥发火:“哭什么哭?!拖回去!”姐姐们的哭便停止了,有人强行把哭倒在地的侄女抬上拖拉机,我们把头上的麻绳和手里的哭丧棒丢进火里,又烧纸钱,磕了头后也就开始往回走。
走到半路,二嫂突然对我说:“声音哭得大就是孝心好?那两个女,老娘生病的时候没有回来伺候过一天。那时老娘住我们家,伏水什么的都是我们照顾着。”
伏水,是输液。
我急急拭去仍在落的泪。这次婆婆生病,我们也没有赶回来伺候,我有什么资格哭呢?
这天,我没有留心新庄李的落阳,而是躺在床上,又无法入睡,虽然很累很累了,但一直听着他们在屋外说话。
五
日子一天天这样过去了。我离开新庄李,到南京开会。南京有许多旧房子和陵墓。婆婆没有旧房子,她的墓也只是一个小土包。那样小的土包,埋着瘦小的她。但现在她是一堆骨灰了,骨灰是辩不清人的胖瘦的,而且,她不用穿过院墙就能看到西落的太阳。西落的太阳是最美丽的,有时会有云彩送行,有时它就直直落入雾的包裹中。沉默安静的婆婆,可能会喜欢这样的景色吧。
在新庄李的日子,我听到许多话。他们称赞我的婆婆,说她从不说人不好,受了什么委屈也不说。她的面容是少见喜愁的,所有的一切,瘦小的她都装到了自己心里,不诉苦,不抱怨。那些日子里,那些年,她只是活着,寡言少语、平静安祥。甚至,她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就不愿住到三哥家,虽然三哥心思细致,三嫂能做一手好菜。
她要顾全长子的脸面。
但我们有什么好抱怨的,所有的一切,都风风光光,妥妥当当,灵堂、棺材,门外的乐队,到火化厂的灵车,以及大宴亲朋的三天。
只是,那天我实在饿得不行,三嫂着急,她家又在几里地之外,最后只得央侄女:“去睡房里拿点面条和鸡蛋来,我给你小婶做顿饭。”
桌上自是有菜的,但几天的大宴,所有的菜都是剩下来的,每一桌上,剩下来的。当这些剩下来的菜们放在院里的蒸子中时,狗们乘人不注意,隔三岔五地直立起来去吃它们。无法入乡随俗的我承认自己的娇气,所以我饿着。因此,我不敢想象那些日子里,婆婆是怎么过的。
当我抬着三嫂做的面大吃时,姐姐们看着我笑,说我吃得好看。我不知婆婆,有没有吃得这么好看过。
很累了,在去南京的途中,我仍然无法入睡。其实我和婆婆能有多少感情呢?我们只相处过不足三十天的日子,说过的话不足九百句。但伤心却是真实的,因为我知道,婆婆心里,是待我好的。
我不知新庄李来了客要代为打洗脸水,并倒洗脚水。这次住姐姐家时,她硬要为我做这些,因这样才算热情。婆婆来昆明时,我只是告诉了她,热水和洗脸盆在哪里。
我们第二次回新庄李时,大哥家桌上有些什么菜,时隔这么多年,当时在座的人都还能一一点数出来,说做得太少,而我几乎什么都没吃。其实我不吃是因在三哥家时,三嫂为我们做了糖水煮蛋,一人一大碗,我纵有再大的胃也装不下其它。这次才知,原来他们有客来,要做满满一桌的菜。而婆婆来时,为了换着花样给他们尝新,每顿饭都不足八个菜……
在他们眼里,我也就是个不懂规矩的媳妇了。但婆婆逢人就说我的好,说昆明“美得很哪”,说我“好得很哪”……
我认为我是不错的,但我的好,只有婆婆一眼看到。就是娶了我的木华,也要这么多年后才说,我确实是不错的。
我以为要多看书,才能学会豁达和包容。我不知道,不识字的婆婆怎么做到这一点的,难道生活的艰难也可以让一个人拥有宽容和善解的心吗?
如今,婆婆在土里,在新庄李的黄土里,我不知她有没有喜欢过落阳,如果喜欢过,那现在她可以在每个没有云层遮掩的日子里看太阳的西沉了。
六
每个会都是相似的,南京的会自然不例外。忙碌之后,便有一天的游玩时间。会上组织我们到无锡。从无锡回来快到南京时,太阳又在西落,我看着它在车窗外,色泽一点点地变深,一点点地沉进雾中。那雾,非要太阳落下去才能知道它的存在,因为太阳无法落到地平线之下。它也毫不含糊,太阳一落进它的怀里,便重重包裹了起来,接着,开始扩张势力,迅速弥漫开来,直到整个天际都暗下来。夜晚来临了。
在无锡,我们欣赏太湖的风光,吃太湖里的红菱,买太湖出产的淡水珠,围在餐桌前议论太湖三白(鱼虾)的口味。桌前的女人们,都是些会生活的人,什么裙子配什么鞋子,哪里的菜做得好,没到过沙漠还想去看一看……
我猜想婆婆没有穿过裙子,也没有看过湖。她不是不懂得生活,那时家里穷得只有红薯,她换着花样做出来给孩子吃:切丝烤成饼,磨面摊成馍,切成块煮粥,煮熟后晒干……只是生活没有给她机会,于是她的一生都在为生活而奔忙。
在新庄李,侄女的胃不好。她说吃好饭就没事,这些天回来照顾生病的奶奶,所以病才发作起来。她口里的好饭,是鸡蛋煮面。蔬菜是要买的,因那面的气候不便种菜。钱又不是好挣的,鸡蛋和面却是自家有的。新庄李的老人,许多人都患了脑血栓,我怀疑这和他们的饮食有关——蔬菜吃得太少。婆婆得的,也是这病。
昆明的蔬菜却是一年不断的,且种类繁多。但那时婆婆小住几日就嚷着要回去,我们以为气候的干燥和海拨的高度让她无法适应,这次表姐们才说,婆婆闹着要回去的主要原因,是见我们每日里带着她到公园玩,又到街上买菜买东西,花钱太厉害,不愿我们为她花这么多的钱。她没有弄明白,居住在城市里,是要每日花钱的,而我们花的,自然是负担得起的。可是她心疼,但每和人说起小儿子居住的城市,便说:“那里美得很哪。”她没有抱怨,小儿子离她有四千多里路。在昆明时,我买了螃蟹和竹节虾来,煮熟后剥给婆婆吃,她一再地说不吃了不吃了,其实每放到碗里,她总能吃下,她只是体贴着我,宁愿自己少吃些,也要让我好好吃饭。
是有很多遗憾的。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原本可以让婆婆去看看海,吃些她没吃过的东西,但一直以为,还有时间,等我们稍不忙碌些的时候。另一层遗憾,是我自己的。我曾写过婆婆,一篇《我的婆婆是美人》,一篇《新庄李琐记:婆婆》,因为写得真实,没有美化什么,而担心这样的文字会伤害一些人,或说会让文中提到的一些人生气,所以没有读给婆婆听过。而今,婆婆是再也不会知道的了,她在我的心目中,是个怎样的美人。而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内心里的祥和宁静,宽容和善,才是能够保存一世美丽的根本。
不过,我还是能怀想,多年前,当婆婆还是个年轻的女子,她穿着轻轻的衣衫,走过一路青青的麦苗地,嫁到新庄李,生孩子并生活,直至埋到新庄李的黄土里。但她有过什么样的梦想,有过什么样的浪漫情怀,我却是不知道的,甚至我怀疑,她自己或许也早就忘记了。生存和生活,是可以如磨砂一般,慢慢消磨掉所有的关于自身的需求。
南京的太阳不是新庄李的,昆明的太阳也不是新庄李的,虽然还是同一轮。当我回到昆明,每当我下班回家的时候,总能看到太阳在高楼之外,不断下沉。回到家,就只能看到它的余辉了。我终于能够沉沉入睡,但婆婆不来入梦。
我想婆婆是有什么话要说的。那天晚上,当我看到她时,她的眼睁着,眼里还有星光在闪。但当火化前木华再次看她时,她的眼合拢了。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某天夜里,木华做了一个梦:他面向天,天在旋转,突然走来三个人,一人身穿黑衣,一人穿白衣,而无论黑衣还是白衣,均是古戏中那种长长的衫子,第三人,是婆婆。他们飘飘然地走来,婆婆见到木华,便与他抱头痛哭,并说自己的心里好苦。
木华惊醒。想起我曾告诉过他:好梦就铭记在心,坏梦要在太阳朗照的时候立即告诉别人,这样一切的坏都会化为乌有。那时我出差在景洪,他匆忙发了短信给我。又想还不够,在上班的路途中,一面骑车一面把这个梦又说了一遍。我回短信:先打个电话回家问问。
木华打电话回去,婆婆只说一切都好。但时隔一个多月,就阴阳两相隔了。
我猜想婆婆心里是有不甘和委屈的,却无处述。但那晚,她看到我们回去了,又决定不再说什么了,所以闭上双眼,也不再托梦来了。
当我从南京回到昆明,清明已来临。这时得知化纸钱要在清明之前。我又在等,这次不是在等一个契机让我任泪水滂沱,而是在等一个时刻,在太阳西落之后,找寻一个十字路口,化钱给婆婆。如果这一生里,婆婆为钱困过,那希望她在地下,能够宽裕些,想吃什么,都有钱能买。有钱之后,才有闲瑕,去看那太阳升起又落下,而每当太阳下落时,天边是那么的美。
这些天真是把光阴当金子来用了,每一天都有许多的事,日子好像就此长了起来。连续的忙碌,身心已异常疲惫,坐在公共汽车上时,感觉已非常困了。一天又将结束,圆圆的太阳在鸡鸣寺那头,一点点沉下去,把余晖倒映在玄武湖上。南京的太阳不像我家乡昆明的,倒有些像河南新庄李的,四五点钟的时候就垂在西边,准备着落到人们的视野之外。
有一周了,没有好好睡一觉,总是在半睡半醒间辗转翻侧。每一天,好像随时都可入睡,却又一直这样清醒着。当我坐上火车离开河南时,以为那一切已结束,但躺在火车窄窄的卧铺上,听着车厢中他人此起彼伏的鼾声,以及车轮滚动的声响,依然有些说不清的东西使我无法进入沉沉的梦乡。
离开新庄李后,我的目的地是南京。南京是座有历史的城市,有一些陵墓和名人居住过的旧房子可供参观。这样的南京城,虽然正值春暖花开之季,那份忧伤却是根深蒂固的。面对乌衣巷的夕阳,李香君的旧居,秦淮河上的游船,我总是无可避免地,想到新李庄。新庄李也是有历史的,但它的历史不是以房屋或陵墓或文字来记录,它的历史,在它的黄土之中。我的婆婆,也刚刚成为历史,埋进新庄李的黄土。
二
那天太阳已沉到高楼后,得知婆婆病危。我一面走下楼梯,一面想会好起来的,又安慰自己,她只是我的婆婆,我们相处的时日全部相加,恐也仅只一月。但依然发现自己无法恢复到没有接到电话前的心情。
当我从外面回来,再接到电话,得知婆婆已离去。出差在外的老公木华请了假,正往回赶。一夜无眠。我不担心,认为坐在飞机上可以入睡,何况还要坐八、九小时的长途汽车。木华于清晨六点回到家中,我们赶往机场,坐上八点十分起飞的飞机,又赶上十一点四十的长途汽车,一切都很顺利,当晚八点十分,我们回到新庄李。这一路,竟无法入睡。而我也没有去想,和婆婆相处的点点滴滴,只是不想说话,甚至不安慰木华一句半句,也没有去握他的手。这路程真是太长了,除了伤感,所有的思绪均已麻木。但我想,总会恸哭的,我等着这一刻。
院外很多人,围着看请来的乐队又扭又唱地表演。院里很多人,正在吃饭。婆婆躺在屋里,木华掀开覆在她脸上的黄纸,清瘦的她平静地躺着,眼微微睁着,甚至还能看到那双眼中晶亮的星光。我认为她会醒转过来,慢慢直起来拍拍身边的椅子唤我:“坐。”但婆婆真是去了,瘦小的她穿着宽大的寿衣,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那晚非常冷,没有风,但气温一直在下降。我把带来的所有衣服穿上身,坐到堂屋,婆婆就躺在对面。我不知自己在等什么,也不知别人在等什么。院子外的乐队还在唱,院内的人渐渐散了,只留下远道赶来的亲戚。我摸摸木华的手,竟已冷得像冰,而他自己全不知道。
很晚很晚后,我们几个女子坐到里屋的床上,用被盖住,以此来保全温度。不知何时,突然听到一声哭喊:“我的妈呀!”才知我竟睡了过去,床上只剩我一人。
匆忙跳起来,跑到堂屋,婆婆和守在堂屋里的人均不见了。车已停到院外,大哥说太冷,让我回去睡觉。我不理会这些,上了车,果然见木华在车上。于是安心坐下来。木华低声说:“太冷了,想让你多睡一会。”的确是冷的,车窗开着,冷风一个劲地往里灌。
车上的人静静悄悄,不说话。每过桥,都要点燃一串鞭炮,丢到车窗外,噼噼啪啪的声音,消逝在车身后。
到了火化厂,我们等在外面,木华去买骨灰盒。这些年,木华越来越懂得尊重我了,明知许多事我不会在意不会过问,也要先告诉一声。在车上时,他就悄悄说:“等会我去挑一个最好的骨灰盒。”
骨灰盒买来后,还是遭埋怨,姐姐们认为太贵了,化了冤枉钱,开车的师傅也在那里嘀咕:“你们兄弟好面子,买这么贵的……”
我走开些,又听到表姐们围在一起说:“小孃这一生够享福的了,人家小儿子带着去了北京,还去了昆明。”她们见我站在一旁,便拉我过去:“小孃一直说你好。”我只是陪笑,不知能说什么。天还黑着,只能隐约看到烟囱上冒出的浓烟。
我一直以为骨灰骨灰,就是已火化成灰。但不是的,还有些骨头。从那些骨头上,已看不出生前的婆婆是怎样风吹欲倒的模样了。
回去时,天已亮开,但依然冷。
灵堂里,照片上的婆婆还是一脸皱纹地平静着。我心里,是感激这位不识字的女人的。
传统中,对中国女性好与坏的界定,是看她能否为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在无数赞美女性的文章里,一再地描述她是如何地忍让,割舍自己的权益成全别人的幸福生活。这个别人,或者是丈夫孩子,或者是公婆。做出了重大牺牲的女子,隐忍着在委屈中走完自己的一生,倘若遇了有心的人,便会赞她一声好,若遇了习惯成自然的人,只觉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我不是这样的女子,我坚持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人生,不愿隐忍也不愿牺牲。但婆婆说我好。
我不知为何婆婆如此赞我。也许是刚结婚的那些年,我时常给她写信;也许是春节、母亲节、中秋节、她的生日时总记得提醒木华寄钱寄东西回去,也许,但我已想不出更多的也许。然而人常常是这样的,时时以好相待,好也就淡漠了。可是这么多年了,婆婆一直一直说我好。
我的一位姐姐说过,哪一桩婚姻是没有委屈的?回头望望,确实如此。当年年轻气盛的木华,抱怨我的工作单位离城太远,抱怨我对家务的笨拙,还赞美许多女性在外是个女强人在家是贤妻良母,直直问我:“别的女人能做到,为什么你做不到?”又在我生孩子伤口感染不能起身下床时,怨我娇气。那时我年轻讷言,不懂分辩也不会把同样的问题问回去,只想过不下去就分开。在这样的境况下,四千里之外的婆婆认定了我的好,并一再托人写信来,要木华好好待我。我不知她怎么猜想我们的婚姻生活,但也许,她更明白自己的儿子。
也许是时光,也许真是婆婆的那些信件,木华逐渐懂得了珍惜,也开始学习宽容待人。如果婚姻中的两个人能够共同或相差不太远地先后成熟起来,那曾有过的所有委屈还是可以消融在日复日彼此的相待中。这么些年来,看着朋友和同事们因为孩子而委屈着自己,坚守在婚姻中,我总是想,为什么一个男人要真正从心智上成熟起来,担起家庭的责任,善待自己的妻子是那么的难?再看这些男子们的母亲,就觉出原因并不仅只在他们身上了。因此,我认为,母亲的性情,是决定她儿子成熟时间的早晚又或究竟会不会成熟的关键。也因此,我感激我的婆婆,不仅仅是她一眼,就看到我的好。
三
在新庄李,很少能看到太阳西落。因为黄昏时,我们总是坐在院子里,院墙遮住了落幕的太阳。去年离开新庄李从西安回昆明时,正值黄昏,红色的太阳落进了西边的雾中。飞机起飞后,随着飞机的升高,太阳一点点地从雾中挣了出来。飞机升到一定高度后,它又一点点地落到雾中。那天,我看了两次日落。
看落日,是有闲心闲情的人的享受,对于忙碌中的人,绝对是种奢侈。就是我,也常常是到了异地,才有闲瑕守望那轮太阳是如何落到我看不到的地方,再慢慢让黑色的帘幕一点点覆盖住大地。我不知婆婆这一生,看过多少次西沉的太阳。
婆婆当年嫁到新庄李,也是麦苗青青,衣衫轻轻,笑容暖和的吧?接着她开始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足足生了七个。孩子大些时,公公去世。她这一生里,是可想而知的辛苦劳累。不知婆婆记忆里的夕阳,是年少时有着火样色泽落到田野后的那一轮,还是年迈后,偶尔行走在路边看到的挂在田野那头的淡黄圆饼?
但我记得新庄李的一次日落。那是秋天,连日的雨水把道路弄得泥泞不堪,我们小心艰难地行走,棉花正结苞,太阳就在棉花地的边缘将落未落。我们停下来合影,照落阳和棉花。婆婆把手举到胸前,手腕上,是我送她的玉镯。
女人对玉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云南离缅甸近,许多云南女人都拥有缅玉饰物。但婆婆没有。新李庄属邓州,邓州属南阳,南阳产玉,但婆婆没有玉。第二次回新庄李时,我便特意带了这玉镯去送婆婆。婆婆必是欢喜的,因而才在相机前把手抬到胸前,留下它葱翠的身姿。
只要天晴并有心情,落日总是可见的,但那玉镯,此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
2005年7月,婆婆生病,我们回新庄李看望她时,姐姐们让我去把玉镯讨要回来再给婆婆戴上。姐姐们走后,我坐在婆婆身侧,寻思良久,决定放弃。若说我不气,那真是抬高自己了。可是我无奈,如果我去讨要,对方说从没见过怎么办?又或者对方拿了出来,那以后我们还回不回新庄李看婆婆?更深一层的无奈是,只怕我们走后,婆婆的日子更不好过。那些天,还听到有人为此争吵,一人让另一人把玉镯拿出来,说玉镯是我送的,现在我在家里不把它拿出来给婆婆戴着面子上不好看。我听得清清明明,也只呆呆在坐院子里,绝口不提。至始至终,我没有再见到那玉镯。
2003年,婆婆到昆明时,没有见到她戴玉镯,还以为不慎摔坏,于是想着银镯好,老人也喜欢银饰,又避邪又不会弄坏,便买给她一只银手镯。但此后也没有再见到。玉镯都不追究了,何况银镯呢?因而,只是拿出一块福禄寿玉佩来,为婆婆戴上。当时婆婆不说话,也不看我,手却紧紧抓住玉佩。
这次回去,玉佩再次失踪。银呀玉呀,只是身外物,只是远在他方的人一点点念想,希望她能平平安安,顺顺心心。可是,她都无法保存在身。我只作糊涂,不闻不问。如今人都不在了,我又去问来做什么呢?只是婆婆,她心里有多少的苦? 这样的她,怎么会有心思去看落日呢?
四
从知道噩耗开始,我就等着,等待着让泪水滂沱如雨的时刻。
我和木华离开家时,女儿昀阳追了出来,紧紧抱住我,一再说“妈妈早点回来”,抱住她,我就想落泪,但没有。
回到新庄李,看到婆婆瘦得只剩一层皮的面容,我想落泪,仍然没有。
在火化厂里,姐姐哭倒在地,我也没有落泪。
我只是在等,也许是等一个时刻,也许是等一个契机。院子外,乐队又开始唱了。院子内,人们已在吃饭。三嫂特意煮了鸡蛋面,让我好好吃一碗。姐姐则教我,待会要把白布顶在头上,罩住自己的脸,她解释:“你不哭的话别人也看不到,我们这都这样。”
我的头上已扎了一块孝布,孝布又用麻绳捆扎好,鞋上也缠了白布。就这样等着,等一个时刻的到来。
十一点半后,一行人抬了装有婆婆衣服的纸扎桥子,向外走去,到个十字路口,烧纸钱烧桥子,又折了回来。然后,才抬上装有骨灰盒和婆婆衣物的棺材往岗上走去。
太阳很烈。这是很奇怪的,夜间冷得好似一切都冰冻了,正午时却又热得误以为酷暑已提早来临。我理所当然地,戴上墨镜,也把那块孝布,顶到了头上,罩住脸。
男人们拿着纸糊的电视机、桥子走在前面,女人们提着哭丧棒跟在棺材后面。走着走着,抬棺的人突然停住了,要烟钱。前面的男人便拿出些十元的票子打发了。走一段,又停住了,还是要烟钱。这次,是大哥的亲家拿出钱来打发。当地的风俗,这是要过河钱,主要是打发小鬼,以便让死去的人这一路上能够顺顺利利。
到了岗上,坑已挖好。但挖坑的人不让埋,要钱,为的也是死去的人能一路好走。他们说着笑着,让不要再耽误了,快快拿钱出来。我身上没带钱,人群中遍找木华不见,终于找到他,走过去时,就听见有人开始起哄,说有人拿钱出来了,可以埋了。我走到木华身边,他阴沉着脸,沉默着。原来这里让谁拿钱也是有讲究的,这次本该姐姐们出钱了,但等了好会,木华看不过便拿钱出来,三哥恐外人看着不好,匆忙接过,打圆场:“等会我给你们买烟。”这时,姐姐们开始痛哭,一面哭一面说:“我的妈呀,以后再也见不到你的面了呀……”我的泪水终于忍不住,哗地流了下来。强忍也无用,其实我担心什么呢,墨镜可以遮住许多东西。但我是不愿在这里落泪的,本来我以为,这就是我等的那一刻,我可以在这里放放心心大哭一场,然而已被什么破坏,不仅只是送行的人闲闲地说:“他们一天能要多少钱呀?一天抬一次……”那时,我正抬了头去看树枝上的鸟,如乌鸦般大的鸟,但它有一圈白色的羽毛,当它飞翔,那圈白羽展开来,像孝布。那是喜鹊。
抬棺人、挖坑人的说笑,送行人的议论,使坟前的一幕,好像是戏,有人演,有人看。而悲伤,是看不到的,因为那不是戏,而是由情感的不舍在内心缠成的伤。但我还是落泪了,于是离得远远的,不愿成为戏的一部分。
姐姐们哭呀哭的,在地里打滚,大哥发火:“哭什么哭?!拖回去!”姐姐们的哭便停止了,有人强行把哭倒在地的侄女抬上拖拉机,我们把头上的麻绳和手里的哭丧棒丢进火里,又烧纸钱,磕了头后也就开始往回走。
走到半路,二嫂突然对我说:“声音哭得大就是孝心好?那两个女,老娘生病的时候没有回来伺候过一天。那时老娘住我们家,伏水什么的都是我们照顾着。”
伏水,是输液。
我急急拭去仍在落的泪。这次婆婆生病,我们也没有赶回来伺候,我有什么资格哭呢?
这天,我没有留心新庄李的落阳,而是躺在床上,又无法入睡,虽然很累很累了,但一直听着他们在屋外说话。
五
日子一天天这样过去了。我离开新庄李,到南京开会。南京有许多旧房子和陵墓。婆婆没有旧房子,她的墓也只是一个小土包。那样小的土包,埋着瘦小的她。但现在她是一堆骨灰了,骨灰是辩不清人的胖瘦的,而且,她不用穿过院墙就能看到西落的太阳。西落的太阳是最美丽的,有时会有云彩送行,有时它就直直落入雾的包裹中。沉默安静的婆婆,可能会喜欢这样的景色吧。
在新庄李的日子,我听到许多话。他们称赞我的婆婆,说她从不说人不好,受了什么委屈也不说。她的面容是少见喜愁的,所有的一切,瘦小的她都装到了自己心里,不诉苦,不抱怨。那些日子里,那些年,她只是活着,寡言少语、平静安祥。甚至,她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就不愿住到三哥家,虽然三哥心思细致,三嫂能做一手好菜。
她要顾全长子的脸面。
但我们有什么好抱怨的,所有的一切,都风风光光,妥妥当当,灵堂、棺材,门外的乐队,到火化厂的灵车,以及大宴亲朋的三天。
只是,那天我实在饿得不行,三嫂着急,她家又在几里地之外,最后只得央侄女:“去睡房里拿点面条和鸡蛋来,我给你小婶做顿饭。”
桌上自是有菜的,但几天的大宴,所有的菜都是剩下来的,每一桌上,剩下来的。当这些剩下来的菜们放在院里的蒸子中时,狗们乘人不注意,隔三岔五地直立起来去吃它们。无法入乡随俗的我承认自己的娇气,所以我饿着。因此,我不敢想象那些日子里,婆婆是怎么过的。
当我抬着三嫂做的面大吃时,姐姐们看着我笑,说我吃得好看。我不知婆婆,有没有吃得这么好看过。
很累了,在去南京的途中,我仍然无法入睡。其实我和婆婆能有多少感情呢?我们只相处过不足三十天的日子,说过的话不足九百句。但伤心却是真实的,因为我知道,婆婆心里,是待我好的。
我不知新庄李来了客要代为打洗脸水,并倒洗脚水。这次住姐姐家时,她硬要为我做这些,因这样才算热情。婆婆来昆明时,我只是告诉了她,热水和洗脸盆在哪里。
我们第二次回新庄李时,大哥家桌上有些什么菜,时隔这么多年,当时在座的人都还能一一点数出来,说做得太少,而我几乎什么都没吃。其实我不吃是因在三哥家时,三嫂为我们做了糖水煮蛋,一人一大碗,我纵有再大的胃也装不下其它。这次才知,原来他们有客来,要做满满一桌的菜。而婆婆来时,为了换着花样给他们尝新,每顿饭都不足八个菜……
在他们眼里,我也就是个不懂规矩的媳妇了。但婆婆逢人就说我的好,说昆明“美得很哪”,说我“好得很哪”……
我认为我是不错的,但我的好,只有婆婆一眼看到。就是娶了我的木华,也要这么多年后才说,我确实是不错的。
我以为要多看书,才能学会豁达和包容。我不知道,不识字的婆婆怎么做到这一点的,难道生活的艰难也可以让一个人拥有宽容和善解的心吗?
如今,婆婆在土里,在新庄李的黄土里,我不知她有没有喜欢过落阳,如果喜欢过,那现在她可以在每个没有云层遮掩的日子里看太阳的西沉了。
六
每个会都是相似的,南京的会自然不例外。忙碌之后,便有一天的游玩时间。会上组织我们到无锡。从无锡回来快到南京时,太阳又在西落,我看着它在车窗外,色泽一点点地变深,一点点地沉进雾中。那雾,非要太阳落下去才能知道它的存在,因为太阳无法落到地平线之下。它也毫不含糊,太阳一落进它的怀里,便重重包裹了起来,接着,开始扩张势力,迅速弥漫开来,直到整个天际都暗下来。夜晚来临了。
在无锡,我们欣赏太湖的风光,吃太湖里的红菱,买太湖出产的淡水珠,围在餐桌前议论太湖三白(鱼虾)的口味。桌前的女人们,都是些会生活的人,什么裙子配什么鞋子,哪里的菜做得好,没到过沙漠还想去看一看……
我猜想婆婆没有穿过裙子,也没有看过湖。她不是不懂得生活,那时家里穷得只有红薯,她换着花样做出来给孩子吃:切丝烤成饼,磨面摊成馍,切成块煮粥,煮熟后晒干……只是生活没有给她机会,于是她的一生都在为生活而奔忙。
在新庄李,侄女的胃不好。她说吃好饭就没事,这些天回来照顾生病的奶奶,所以病才发作起来。她口里的好饭,是鸡蛋煮面。蔬菜是要买的,因那面的气候不便种菜。钱又不是好挣的,鸡蛋和面却是自家有的。新庄李的老人,许多人都患了脑血栓,我怀疑这和他们的饮食有关——蔬菜吃得太少。婆婆得的,也是这病。
昆明的蔬菜却是一年不断的,且种类繁多。但那时婆婆小住几日就嚷着要回去,我们以为气候的干燥和海拨的高度让她无法适应,这次表姐们才说,婆婆闹着要回去的主要原因,是见我们每日里带着她到公园玩,又到街上买菜买东西,花钱太厉害,不愿我们为她花这么多的钱。她没有弄明白,居住在城市里,是要每日花钱的,而我们花的,自然是负担得起的。可是她心疼,但每和人说起小儿子居住的城市,便说:“那里美得很哪。”她没有抱怨,小儿子离她有四千多里路。在昆明时,我买了螃蟹和竹节虾来,煮熟后剥给婆婆吃,她一再地说不吃了不吃了,其实每放到碗里,她总能吃下,她只是体贴着我,宁愿自己少吃些,也要让我好好吃饭。
是有很多遗憾的。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原本可以让婆婆去看看海,吃些她没吃过的东西,但一直以为,还有时间,等我们稍不忙碌些的时候。另一层遗憾,是我自己的。我曾写过婆婆,一篇《我的婆婆是美人》,一篇《新庄李琐记:婆婆》,因为写得真实,没有美化什么,而担心这样的文字会伤害一些人,或说会让文中提到的一些人生气,所以没有读给婆婆听过。而今,婆婆是再也不会知道的了,她在我的心目中,是个怎样的美人。而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内心里的祥和宁静,宽容和善,才是能够保存一世美丽的根本。
不过,我还是能怀想,多年前,当婆婆还是个年轻的女子,她穿着轻轻的衣衫,走过一路青青的麦苗地,嫁到新庄李,生孩子并生活,直至埋到新庄李的黄土里。但她有过什么样的梦想,有过什么样的浪漫情怀,我却是不知道的,甚至我怀疑,她自己或许也早就忘记了。生存和生活,是可以如磨砂一般,慢慢消磨掉所有的关于自身的需求。
南京的太阳不是新庄李的,昆明的太阳也不是新庄李的,虽然还是同一轮。当我回到昆明,每当我下班回家的时候,总能看到太阳在高楼之外,不断下沉。回到家,就只能看到它的余辉了。我终于能够沉沉入睡,但婆婆不来入梦。
我想婆婆是有什么话要说的。那天晚上,当我看到她时,她的眼睁着,眼里还有星光在闪。但当火化前木华再次看她时,她的眼合拢了。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某天夜里,木华做了一个梦:他面向天,天在旋转,突然走来三个人,一人身穿黑衣,一人穿白衣,而无论黑衣还是白衣,均是古戏中那种长长的衫子,第三人,是婆婆。他们飘飘然地走来,婆婆见到木华,便与他抱头痛哭,并说自己的心里好苦。
木华惊醒。想起我曾告诉过他:好梦就铭记在心,坏梦要在太阳朗照的时候立即告诉别人,这样一切的坏都会化为乌有。那时我出差在景洪,他匆忙发了短信给我。又想还不够,在上班的路途中,一面骑车一面把这个梦又说了一遍。我回短信:先打个电话回家问问。
木华打电话回去,婆婆只说一切都好。但时隔一个多月,就阴阳两相隔了。
我猜想婆婆心里是有不甘和委屈的,却无处述。但那晚,她看到我们回去了,又决定不再说什么了,所以闭上双眼,也不再托梦来了。
当我从南京回到昆明,清明已来临。这时得知化纸钱要在清明之前。我又在等,这次不是在等一个契机让我任泪水滂沱,而是在等一个时刻,在太阳西落之后,找寻一个十字路口,化钱给婆婆。如果这一生里,婆婆为钱困过,那希望她在地下,能够宽裕些,想吃什么,都有钱能买。有钱之后,才有闲瑕,去看那太阳升起又落下,而每当太阳下落时,天边是那么的美。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