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经历两次婚姻的母亲
2021-12-23抒情散文高迎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1 编辑
八十二岁的母亲,先后经历过两次婚姻。两次婚姻,留给母亲的是刃伤心灵的酸楚,是育养儿女的劳累。从高家店往东走八华里,就是官道孙村。这个村就是母亲的娘家……
八十二岁的母亲,先后经历过两次婚姻。两次婚姻,留给母亲的是刃伤心灵的酸楚,是育养儿女的劳累。从高家店往东走八华里,就是官道孙村。这个村就是母亲的娘家……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6:21 编辑 <br /><br /> 八十二岁的母亲,先后经历过两次婚姻。两次婚姻,留给母亲的是刃伤心灵的酸楚,是育养儿女的劳累。
从高家店往东走八华里,就是官道孙村。这个村就是母亲的娘家,我的姥姥家。姥爷叫吴树,姥姥姓张,没有名字,登记户口时写做吴张氏。姥爷姥姥只生育了母亲和舅舅两个孩子,他们给母亲取名吴秀云,给舅舅取名吴秀林。
母亲现在叫吴西荣,姐姐上小学时自作主张地起名叫秀英,五几年登记户口时,母亲就把“秀”字让给了姐姐。据姐姐讲,母亲原本的意思是喜荣,户籍员却错记成了西荣。在生产队挣工分时,记分员也写做希荣,幸亏母亲不识字,叫出来的音大略不错,母亲一概认可是自己。
别看母亲长得娇小、清秀,却极志气要强。听母亲说,因为小时候和伙伴们去地主家的地里剜荠菜,被追撵的丢弃了竹篮,从此便记恨地主。以致长大后找婆家,只要媒人讲是地主,母亲就死活不同意。在母亲的意识里,认定连小孩子剜野菜都不容的地主家肯定不是好人家。固执使母亲错过许多姻缘,十八岁时母亲依然是闺房无主。姥爷姥姥凭借扎彩手艺,日子虽不富裕,但也还算殷实。女儿的婚姻大事,就是姥爷姥姥的心事。六神无主的姥姥花两个大铜子儿,专程为母亲算了一卦。算命先生问准母亲的生日时辰,就摇头晃脑背诵从卦书上学来的那些模棱两可的话,最后姥姥只记住了母亲是金命人,婚姻易往西这两句话。
有了算命人的明示,母亲的两次婚姻果然都是言听计从的往西。十九岁时,母亲嫁到离姥姥三华里的贾庄。母亲生了姐姐后,姐姐的父亲响应号召参军去了前线,第二年在解放济南的战役中牺牲,牺牲时任连长,年仅21岁。无情的战争就这样粉碎了母亲的第一次婚姻,带着心灵的伤痛,带着幼小的姐姐,母亲回到姥姥家,一住就是七年。带着孩子住娘家守寡,母亲的窘况可想而知。
郁结烦闷的姥姥,抱怨算命先生的卦不灵,颤颤巍巍地迈一双小脚,找上门去讨要那两枚铜钱。可算命先生早有回旋的话在那儿等着。说往西原本不错,可你闺女找的贾庄可偏了西北去了,况且距离也太近。气呼呼的姥姥碰了一鼻子灰,只怨自己当初没问清楚。巧舌如簧、左右逢源的算命先生也不会让你问清楚,不然怎么再去骗人啊。
全国解放后,五三年经人介绍,母亲带着姐姐嫁给了因为贫穷年过三十尚未成家的父亲。高家店与姥姥家是正东正西方向,姥姥为母亲找婆家,看来依然遵循的是那算卦先生的卦言。
婚后,母亲跟着在粮食系统工作的父亲做“家属”,在生了我和二弟三弟以后,工资很低的父亲供养六口之家已是捉襟见肘,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为减轻父亲的负担,61年母亲带领我们姐弟四个回到了老家高家店。开始过种自留地,挣生产队工分、吃国家反销粮的艰难日子。
初中毕业只上了半年高中的姐姐,被村里安排做了民办教师。安顿我和弟弟去村校上学,母亲就去生产队挣工分。要强的母亲别看是双小脚,却和大脚妇女们一样担水种地瓜,一样用木榔头砸坷垃,一样用把锄开苗……母亲那满脚的老茧和血泡,至今仍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有了四弟后,母亲就更劳累了,生产队的工分要挣,自留地要种,养的猪、羊、鸡要喂,一早一晚还要纺线织布,缝补桨洗,推碾子推磨,印象中,母亲似乎有永远干不完的活儿。
就在姐姐出嫁为人妻母,我刚刚参加工作,弟弟们也相继长大都未成家立业的时刻,56岁的父亲却患心肌梗死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当冒着76年冬季凛冽的寒风,母亲匆匆赶到父亲身边时,面对的已是阴阳两隔的现实。就在那一刻,母亲突然晕厥过去,手忙脚乱的众人见状急忙抢救,缓过气来的母亲已经没有嚎啕大哭的力气,茫然的脸上老泪纵横,令在场的人无不唏嘘动容。在送走父亲后,母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凄苦的眼神中写满忧郁。母亲的第二次婚姻,以父亲把家庭重担撂给母亲而划上了句号。
在父亲走后的第三年,我接母亲来小城居住。临来时母亲打开包袱,想找几件衣服捎上。找来找去,竟然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就在那一刻,我难过的扭过脸去,任两行热泪在脸上无声地滑落。辛苦劳累半生的母亲,把爱心全给了我们姐弟五个,就是这样克勤克俭地委曲着自己。母亲或许看出了我的异样,叹口气说:“等你们哥几个全成家立业,过富裕了,娘也就富裕了。”或许母亲正是心中寄托着这样的希望,才把在苦日子中的煎熬看作是暂时的吧!也是在那一刻,我决心回报和补偿苦命的母亲。在后来条件稍好的情况下,母亲终于有了自己的皮鞋和手表,有了纯毛的衣裤,有了簇新的棉被、毛毯,有了银耳环,有了那趟泰山、曲阜之旅……
父亲至今走了整整三十个年头,我们姐弟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都成了家。母亲来小城居住也已二十八年.基于自己算卦的经历,母亲再也不信阴阳八卦那一套。回过头看母亲的两次婚姻,加起来统共也就二十几年,姐姐的父亲和我们的父亲走的都是那么突然,留给母亲的是心灵上的创伤,是始终在拉扯孩子的泥洼中的艰苦跋涉。曾问母亲,我们小时候日子苦不苦,母亲只是淡然地说:“那时候光顾了穷忙,稀里糊涂地过,那儿有功夫想这个,只巴望你们快些长大,娘就有了盼头。”母亲没有文化,不懂得人总是处于生活与内心的压力中,感觉压力大就是痛苦,感觉压力小才会快乐。不懂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苦难造就了人类,幸福只是苦与难之间偶尔的间歇。母亲却用朴素的希望应对艰苦的环境,从而获得活下来的勇气。
走过艰难的岁月,母亲如今已进入耄耋老人的行列,为母亲聘的保姆也已来了好几年.我心愿经历两次婚姻的母亲,能在儿女的孝心呵护之下,晚年幸福,快乐,长寿。
从高家店往东走八华里,就是官道孙村。这个村就是母亲的娘家,我的姥姥家。姥爷叫吴树,姥姥姓张,没有名字,登记户口时写做吴张氏。姥爷姥姥只生育了母亲和舅舅两个孩子,他们给母亲取名吴秀云,给舅舅取名吴秀林。
母亲现在叫吴西荣,姐姐上小学时自作主张地起名叫秀英,五几年登记户口时,母亲就把“秀”字让给了姐姐。据姐姐讲,母亲原本的意思是喜荣,户籍员却错记成了西荣。在生产队挣工分时,记分员也写做希荣,幸亏母亲不识字,叫出来的音大略不错,母亲一概认可是自己。
别看母亲长得娇小、清秀,却极志气要强。听母亲说,因为小时候和伙伴们去地主家的地里剜荠菜,被追撵的丢弃了竹篮,从此便记恨地主。以致长大后找婆家,只要媒人讲是地主,母亲就死活不同意。在母亲的意识里,认定连小孩子剜野菜都不容的地主家肯定不是好人家。固执使母亲错过许多姻缘,十八岁时母亲依然是闺房无主。姥爷姥姥凭借扎彩手艺,日子虽不富裕,但也还算殷实。女儿的婚姻大事,就是姥爷姥姥的心事。六神无主的姥姥花两个大铜子儿,专程为母亲算了一卦。算命先生问准母亲的生日时辰,就摇头晃脑背诵从卦书上学来的那些模棱两可的话,最后姥姥只记住了母亲是金命人,婚姻易往西这两句话。
有了算命人的明示,母亲的两次婚姻果然都是言听计从的往西。十九岁时,母亲嫁到离姥姥三华里的贾庄。母亲生了姐姐后,姐姐的父亲响应号召参军去了前线,第二年在解放济南的战役中牺牲,牺牲时任连长,年仅21岁。无情的战争就这样粉碎了母亲的第一次婚姻,带着心灵的伤痛,带着幼小的姐姐,母亲回到姥姥家,一住就是七年。带着孩子住娘家守寡,母亲的窘况可想而知。
郁结烦闷的姥姥,抱怨算命先生的卦不灵,颤颤巍巍地迈一双小脚,找上门去讨要那两枚铜钱。可算命先生早有回旋的话在那儿等着。说往西原本不错,可你闺女找的贾庄可偏了西北去了,况且距离也太近。气呼呼的姥姥碰了一鼻子灰,只怨自己当初没问清楚。巧舌如簧、左右逢源的算命先生也不会让你问清楚,不然怎么再去骗人啊。
全国解放后,五三年经人介绍,母亲带着姐姐嫁给了因为贫穷年过三十尚未成家的父亲。高家店与姥姥家是正东正西方向,姥姥为母亲找婆家,看来依然遵循的是那算卦先生的卦言。
婚后,母亲跟着在粮食系统工作的父亲做“家属”,在生了我和二弟三弟以后,工资很低的父亲供养六口之家已是捉襟见肘,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为减轻父亲的负担,61年母亲带领我们姐弟四个回到了老家高家店。开始过种自留地,挣生产队工分、吃国家反销粮的艰难日子。
初中毕业只上了半年高中的姐姐,被村里安排做了民办教师。安顿我和弟弟去村校上学,母亲就去生产队挣工分。要强的母亲别看是双小脚,却和大脚妇女们一样担水种地瓜,一样用木榔头砸坷垃,一样用把锄开苗……母亲那满脚的老茧和血泡,至今仍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有了四弟后,母亲就更劳累了,生产队的工分要挣,自留地要种,养的猪、羊、鸡要喂,一早一晚还要纺线织布,缝补桨洗,推碾子推磨,印象中,母亲似乎有永远干不完的活儿。
就在姐姐出嫁为人妻母,我刚刚参加工作,弟弟们也相继长大都未成家立业的时刻,56岁的父亲却患心肌梗死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当冒着76年冬季凛冽的寒风,母亲匆匆赶到父亲身边时,面对的已是阴阳两隔的现实。就在那一刻,母亲突然晕厥过去,手忙脚乱的众人见状急忙抢救,缓过气来的母亲已经没有嚎啕大哭的力气,茫然的脸上老泪纵横,令在场的人无不唏嘘动容。在送走父亲后,母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凄苦的眼神中写满忧郁。母亲的第二次婚姻,以父亲把家庭重担撂给母亲而划上了句号。
在父亲走后的第三年,我接母亲来小城居住。临来时母亲打开包袱,想找几件衣服捎上。找来找去,竟然没有一件象样的衣服,就在那一刻,我难过的扭过脸去,任两行热泪在脸上无声地滑落。辛苦劳累半生的母亲,把爱心全给了我们姐弟五个,就是这样克勤克俭地委曲着自己。母亲或许看出了我的异样,叹口气说:“等你们哥几个全成家立业,过富裕了,娘也就富裕了。”或许母亲正是心中寄托着这样的希望,才把在苦日子中的煎熬看作是暂时的吧!也是在那一刻,我决心回报和补偿苦命的母亲。在后来条件稍好的情况下,母亲终于有了自己的皮鞋和手表,有了纯毛的衣裤,有了簇新的棉被、毛毯,有了银耳环,有了那趟泰山、曲阜之旅……
父亲至今走了整整三十个年头,我们姐弟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都成了家。母亲来小城居住也已二十八年.基于自己算卦的经历,母亲再也不信阴阳八卦那一套。回过头看母亲的两次婚姻,加起来统共也就二十几年,姐姐的父亲和我们的父亲走的都是那么突然,留给母亲的是心灵上的创伤,是始终在拉扯孩子的泥洼中的艰苦跋涉。曾问母亲,我们小时候日子苦不苦,母亲只是淡然地说:“那时候光顾了穷忙,稀里糊涂地过,那儿有功夫想这个,只巴望你们快些长大,娘就有了盼头。”母亲没有文化,不懂得人总是处于生活与内心的压力中,感觉压力大就是痛苦,感觉压力小才会快乐。不懂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苦难造就了人类,幸福只是苦与难之间偶尔的间歇。母亲却用朴素的希望应对艰苦的环境,从而获得活下来的勇气。
走过艰难的岁月,母亲如今已进入耄耋老人的行列,为母亲聘的保姆也已来了好几年.我心愿经历两次婚姻的母亲,能在儿女的孝心呵护之下,晚年幸福,快乐,长寿。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