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明节随想》
2021-12-23叙事散文云中燕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45 编辑
清 明 节 随 想文/云中燕又是一度清明。老天沉着脸,细如牛毛的小雨若隐若现地飘洒着,飘来无尽的思念,洒下湿湿的忧伤。两年前春天……
清 明 节 随 想文/云中燕又是一度清明。老天沉着脸,细如牛毛的小雨若隐若现地飘洒着,飘来无尽的思念,洒下湿湿的忧伤。两年前春天……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45 编辑 <br /><br /> 清 明 节 随 想
文/云中燕
又是一度清明。老天沉着脸,细如牛毛的小雨若隐若现地飘洒着,飘来无尽的思念,洒下湿湿的忧伤。
两年前春天的一个晚上,七十七岁高龄的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乘风而去,到那个遥远的天国去了。
回到故乡,回到爷爷住了一辈子的老家,曾经熟悉的一切似乎已陌生。目光所到之处,心里随之阵阵疼痛。老屋老了,忧伤的日子宛如贴在墙上的破碎的纸片。奶奶更老了,褐色的皮肤尤如反复搓揉过的草纸,稀稀松松地耷拉在骨头上,她哀伤的眼神,仿佛寒风中渐闪渐弱的烛光。父亲不再年轻了,须发白了一半,宛如生前的爷爷。惟有相片中爷爷的微笑,依旧那么温馨、灿烂,如冬日的阳光,为寒冷的清晨送来一缕温暖。
爷爷出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爷爷仅仅上了四年小学,就不得不中途辍学了。可以说,爷爷的整个少年时期都是在苦涩和辛酸中度过的。青壮年时,久逢饥荒,年仅30岁的爷爷与阎王的宫殿仅隔一层纸。草根、树叶、山药……是爷爷最感恩的食物。于是,每每忆起往事,爷爷总会满怀深情地说:“如果没有那些东西,我也许早就钻土去了。”爷爷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并时常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可叹的是,我们依然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认真领会其中的内涵。而今想起,真是追悔莫及!
记忆中,爷爷最勤劳。承包到户不久,村里的一部分人便开始自满起来。面对一家九人的吃饭大事,爷爷首先想到了土地。当他看到对门的荒滩之后,便开始行动了。那是一块荆棘遍布、巨石丛生的河滩,父亲见了直摇头。爷爷始终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两年的苦战,爷爷终于为我家添置了两亩新田。两年了,真不知爷爷换了几根锄把、锤把,用烂了多少竹筐、粪箕,手掌心磨了多少血泡、又磨破了几层皮?于是,在初中古文课上,当老师讲解《愚公移山》时,我首先想到了爷爷,我甚至幼稚地认为,爷爷就是课文中的主人公!爷爷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然而,他走得太匆忙了,临走时什么也没有带走!
喝酒,是爷爷的一大嗜好。爷爷的酒量不错,但他最会喝酒,每天最多就喝二两酒。爷爷说:“过日子要细水长流,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我读师范二年级时,老家烤烟欠收,核桃受灾,猪鸡也不兴旺,家里一度陷入困境。爷爷曾对父亲说:“我不喝酒了,为了阿弟(对我的昵称)的学习。”父亲听后,难过得差点掉下眼泪。
如今,我们再也不能看见爷爷喝酒了!
如今,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每次面对爷爷的灵位作三鞠躬三叩首,再虔诚地往爷爷的酒杯里斟酒。我想,若是爷爷在天有灵的话,他是一定能够闻到酒香的。
然而,爷爷永远都不能再喝酒了,他永远闻不到酒香了。
爷爷没有多少文化,可他对学习的见解却非常人能及。学龄前,爷爷时常拿木炭教我写字,读小学时,他最爱翻看我的小楷,读中学了,爷爷经常教导我:读书要用功,争取做个公家人!我考取师范时,爷爷逢人便讲,知情者,为爷爷高兴、祝贺,不知情者,还以为爷爷的哪根神经出了问题。爷爷还常说,他读了“大学”,父亲听了暗自发笑,我听了一脸茫然。直到后来,我读了《诗经》、《论语》、《中庸》……才疑惑顿消。假如爷爷还健在,我将告诉他我也读了《大学》,我想,爷爷听了该不会不满意吧?
爷爷一生劳碌。尤其是最近几年,老家的草山草场锐减,爷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那群牲畜上。然而,为了这份弃之可惜的职业,每次还乡,我总是像取火一般匆忙。埋葬完爷爷,奶奶道破了秘密:“你阿爷生前最想去你工作的地方看一眼。”因了奶奶的一句话,泪水再次迷糊了我的双眼。
那年春节,我似乎有了某种预感。对妻子说:“爷爷奶奶都老了,对他们的孝道,能尽一天要尽一天,能尽一时须尽一时。”当我俩把装有50元的红包双双递到二位老人手中时,奶奶一脸惊诧,还是爷爷口快:“里面是钱!”顿时乐得像个小孩。时隔半个月,爷爷说走便走了,那50元钱还安详地躺在他的木箱里。
从此,我永远失去了爷爷。从此,我永远失去了孝敬爷爷的机会。
天空中的小雨仍在飘洒,丝丝缕缕,时隐时现。一阵风来,各色的纸钱跃跃欲飞,坟场上的小草在流泪。透过蒙蒙的烟雨,我仿佛又一次看见爷爷拄了拄棍,披着棕衣,在细如羊肠的山路上蹒跚而来。
(全文共计1660字)
通联:云南省永平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蒋德海 )
邮编:672600 电话:13887208736
文/云中燕
又是一度清明。老天沉着脸,细如牛毛的小雨若隐若现地飘洒着,飘来无尽的思念,洒下湿湿的忧伤。
两年前春天的一个晚上,七十七岁高龄的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乘风而去,到那个遥远的天国去了。
回到故乡,回到爷爷住了一辈子的老家,曾经熟悉的一切似乎已陌生。目光所到之处,心里随之阵阵疼痛。老屋老了,忧伤的日子宛如贴在墙上的破碎的纸片。奶奶更老了,褐色的皮肤尤如反复搓揉过的草纸,稀稀松松地耷拉在骨头上,她哀伤的眼神,仿佛寒风中渐闪渐弱的烛光。父亲不再年轻了,须发白了一半,宛如生前的爷爷。惟有相片中爷爷的微笑,依旧那么温馨、灿烂,如冬日的阳光,为寒冷的清晨送来一缕温暖。
爷爷出生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爷爷仅仅上了四年小学,就不得不中途辍学了。可以说,爷爷的整个少年时期都是在苦涩和辛酸中度过的。青壮年时,久逢饥荒,年仅30岁的爷爷与阎王的宫殿仅隔一层纸。草根、树叶、山药……是爷爷最感恩的食物。于是,每每忆起往事,爷爷总会满怀深情地说:“如果没有那些东西,我也许早就钻土去了。”爷爷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并时常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可叹的是,我们依然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认真领会其中的内涵。而今想起,真是追悔莫及!
记忆中,爷爷最勤劳。承包到户不久,村里的一部分人便开始自满起来。面对一家九人的吃饭大事,爷爷首先想到了土地。当他看到对门的荒滩之后,便开始行动了。那是一块荆棘遍布、巨石丛生的河滩,父亲见了直摇头。爷爷始终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两年的苦战,爷爷终于为我家添置了两亩新田。两年了,真不知爷爷换了几根锄把、锤把,用烂了多少竹筐、粪箕,手掌心磨了多少血泡、又磨破了几层皮?于是,在初中古文课上,当老师讲解《愚公移山》时,我首先想到了爷爷,我甚至幼稚地认为,爷爷就是课文中的主人公!爷爷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然而,他走得太匆忙了,临走时什么也没有带走!
喝酒,是爷爷的一大嗜好。爷爷的酒量不错,但他最会喝酒,每天最多就喝二两酒。爷爷说:“过日子要细水长流,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我读师范二年级时,老家烤烟欠收,核桃受灾,猪鸡也不兴旺,家里一度陷入困境。爷爷曾对父亲说:“我不喝酒了,为了阿弟(对我的昵称)的学习。”父亲听后,难过得差点掉下眼泪。
如今,我们再也不能看见爷爷喝酒了!
如今,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每次面对爷爷的灵位作三鞠躬三叩首,再虔诚地往爷爷的酒杯里斟酒。我想,若是爷爷在天有灵的话,他是一定能够闻到酒香的。
然而,爷爷永远都不能再喝酒了,他永远闻不到酒香了。
爷爷没有多少文化,可他对学习的见解却非常人能及。学龄前,爷爷时常拿木炭教我写字,读小学时,他最爱翻看我的小楷,读中学了,爷爷经常教导我:读书要用功,争取做个公家人!我考取师范时,爷爷逢人便讲,知情者,为爷爷高兴、祝贺,不知情者,还以为爷爷的哪根神经出了问题。爷爷还常说,他读了“大学”,父亲听了暗自发笑,我听了一脸茫然。直到后来,我读了《诗经》、《论语》、《中庸》……才疑惑顿消。假如爷爷还健在,我将告诉他我也读了《大学》,我想,爷爷听了该不会不满意吧?
爷爷一生劳碌。尤其是最近几年,老家的草山草场锐减,爷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那群牲畜上。然而,为了这份弃之可惜的职业,每次还乡,我总是像取火一般匆忙。埋葬完爷爷,奶奶道破了秘密:“你阿爷生前最想去你工作的地方看一眼。”因了奶奶的一句话,泪水再次迷糊了我的双眼。
那年春节,我似乎有了某种预感。对妻子说:“爷爷奶奶都老了,对他们的孝道,能尽一天要尽一天,能尽一时须尽一时。”当我俩把装有50元的红包双双递到二位老人手中时,奶奶一脸惊诧,还是爷爷口快:“里面是钱!”顿时乐得像个小孩。时隔半个月,爷爷说走便走了,那50元钱还安详地躺在他的木箱里。
从此,我永远失去了爷爷。从此,我永远失去了孝敬爷爷的机会。
天空中的小雨仍在飘洒,丝丝缕缕,时隐时现。一阵风来,各色的纸钱跃跃欲飞,坟场上的小草在流泪。透过蒙蒙的烟雨,我仿佛又一次看见爷爷拄了拄棍,披着棕衣,在细如羊肠的山路上蹒跚而来。
(全文共计1660字)
通联:云南省永平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蒋德海 )
邮编:672600 电话:13887208736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