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灯 笼

2021-12-23叙事散文秋韵悠悠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48 编辑

  记得儿时,家住在古城西安临潼的一个古老镇子上。那里仅有一、二百户人家,逢年过节,集市庙会、逛花灯、踩高跷、浪秧歌等一系列喜庆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远乡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48 编辑 <br /><br />  记得儿时,家住在古城西安临潼的一个古老镇子上。
  那里仅有一、二百户人家,逢年过节,集市庙会、逛花灯、踩高跷、浪秧歌等一系列喜庆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远乡近邻、十里八村的人们聚到一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最使我难忘的便是过年的时候,喜气洋洋地提着形状各异的灯笼,约上街邻伙伴,三三两两地穿梭在人群里追逐嬉戏、疯来闹去的情景了。
  过年“打灯笼”,是家乡的一种风俗,当时在我们孩子中间,就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打灯笼,啦哩啦,一年到头五根蜡,打灯笼,啦里啦,爹妈叫俺也不回家,啦里啦,啦里啦……”这样的童谣,至今还能完整地唱出很多,而且一字不差。
  “一年到头五根蜡”唱的是,在“年三十”开始到“雪打灯”的正月十五,只有五天可以“打灯笼”。生活上并不宽裕的家庭,每天只给孩子准备一根蜡烛,从正月初十开始,天刚傍黑,街筒子里就成了我们“打着灯笼、满天地乱疯”的天下了。
  “爹妈叫俺也不回家”唱出了我们心中无限喜悦和乐不思归的心情。在天地间“疯”着的我们,对大人们的呼唤置若罔闻,任他们跟在屁股后面追赶,喊破嗓子,根本就不屑一顾。
  灯笼的样式千百种,用薄薄的“竹批儿”做骨架,外面糊上一层薄薄的红纸、成圆形的灯笼,叫“萝卜灯”,据说是由那个“拔罗卜”的年画故事演变而来的,象征着团结和睦;用“细木棍儿”做骨架、外面贴着各色纱绸子的八角形宫灯,据说是仿照华清池正殿的门等制作的,象征着华丽富贵;还有玻璃结构,里外两层、方正形会转动的“走马灯”,象征着时来运转等等。这些灯笼五颜六色,风格各异,我家住的那个古老的巷子,每到这个时候,这里就是灯笼的海洋,光明的世界。
  在我们的巷子里,久传着这样一句话:“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据传是舅舅把扎好的灯笼送到外甥的手里,外甥提着灯笼为舅舅送行的意思。外婆虽然一辈子只有我母亲一个女儿,没有儿子,可是我和弟弟并不是没有给我们送灯笼的舅舅,相反不等到“年三十”,我和弟弟就有了好多好多的灯笼,那是缘于外婆人缘好,她好几个干儿子。
  外婆心慈面善,无论谁有困难,她都愿意帮忙,在古镇上口碑极好,那些被帮助过的人,出于感谢之情,纷纷认外婆做“干妈”,年长的就让自己的儿子认外婆做“干妈”。
  外婆有了很多的干儿子,我便有了很多的“干舅舅”。快过年的时候,他们早早地把灯笼送来,我和弟弟可以从“年三十”开始打灯笼一直到正月十五,那种骄傲令邻居家的孩子羡慕不已。
  记得有一次,那位住在山里的舅舅,给我们姐弟送来两个“萝卜灯”。那次我没有提着灯笼送他,还嫌弃地说:“罗卜灯不好看,我喜欢八角型的富贵灯”舅舅红着脸红说:“舅穷,没钱给娃买富贵灯,等舅舅有钱了,一定给娃买个最好的。”
  舅舅走后,外婆埋怨我说:“你不该这样跟舅舅说话!他送来的东西无论贵贱,都是他的心意,你应该感谢他。”外婆看我脸红着,又语重心长地说:“要将心比心,人家要是嫌弃你送的东西不好,你会怎么想?”外婆的话,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从小我便学会了将心比心地看待问题,看待人。
  又要过年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看到那些灯笼,我便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那个古老的小镇,想起了那个受了委屈的舅舅,想到了外婆,想起了当年她说的话,心中就像点燃一盏明亮的灯笼,燃烧着,照亮我前方无期的路程。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