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守夜
2021-12-23抒情散文秦人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45 编辑
年年岁岁春相似,岁岁年年盼此时。大年三十夜深人不定,窗外,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不绝于耳,耀眼的火树银花开满天际,空中的烟尘越来越重,如果不是油腻的火药味不断……
年年岁岁春相似,岁岁年年盼此时。大年三十夜深人不定,窗外,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不绝于耳,耀眼的火树银花开满天际,空中的烟尘越来越重,如果不是油腻的火药味不断……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45 编辑 <br /><br />年年岁岁春相似,岁岁年年盼此时。大年三十夜深人不定,窗外,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不绝于耳,耀眼的火树银花开满天际,空中的烟尘越来越重,如果不是油腻的火药味不断的沁入鼻中,都会以为这里又开始下雾了。
妻儿相拥着爬在窗前,痴痴的望着天空中的变化,惊叹声,唏嘘声不时传来,电视机里的春节晚会美妙的迎春曲和轻盈的舞姿也吸引不了他们。我独自坐在沙发里想着关中的年夜,想着母亲健在时的情节。
每次过年,我都会在年夜之前回到渭北塬上,不忍去想母亲望眼欲穿的景象,不愿看到母亲浑浊的眼中流出的清澈的泪水,更不愿母亲牵心的抽泣。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会在年夜之前赶回家里,给忙碌了一年的母亲再添一些幸福的辛苦,任妈妈慢慢的张罗丰盛的年货。我会静静的坐在母亲热炕头上,像欣赏舞蹈一样慢慢的享受母亲的给予。一边喝着茶,也许还是我给她老人家带回来的,可母亲泡的茶味道格外香甜,一边听着电视机里韵律熟悉的秦腔剧目,一股股暖流在风雪的夜里,在简陋的老屋里,在激动不已我的心里缓缓的流淌,每每抬头都会看到母亲满足的微笑。
母亲脸上的皱纹很深、很粗,就像是刀子刻出的一般,是经过了几十年岁月的磨砺的结果,我总看到花一样的美丽,我知道里边有许多艰辛的故事,可是一经和我们的成长关联,就会被无数的喜悦浸泡,我知道至少在母亲的心里是这样的。母亲的头发如雪般的白晰,虽然犹如冬天的枯草,可是梳理的整齐光洁,我知道每根白发都在诉说着过去的岁月,因此在我们的眼里都是无比的亲切、和暖,即就是严冬里的车上,想起它也会使我们浑身充满暖意。
那时,哥哥、嫂子们团团围绕一脸桃花的母亲,侄儿、侄女们逗弄满嘴重庆话的儿子,比儿子小几岁的侄孙们,也以生硬的重庆话戏耍着他。他们互相推搡,在桌子上、炕边上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红枣、核桃、桔子以及糖果什么的,儿子一声奶奶,使母亲回到了现实,母亲一声呵斥,侄儿、侄女们一哄而散;他们又在屋外准备着新的一轮计划,胆小的儿子拿出炮仗,呼喊着哥哥,邀请他们一起去放礼花。
还记得我家门前的那个村中独有的青石上马石,上面雕刻着麒麟、辟邪、狮子和凤凰,那是当年奶奶的陪嫁,是奶奶回娘家的上马石。在家中就连大哥、大姐也未曾经见过爷爷奶奶,我就更不必说了,在爸爸十二岁之前,爷爷就辞世了,奶奶走得比爷爷还要早、还要急。苦命的爸爸从十二岁起,就承担起了自己生活的重担,虽然四个姑姑家里都很富有,可是倔强的父亲不愿意寄人篱下的生活,不愿和那些侄子们一起玩耍。在十四岁的一个黑夜里从后妈管理的家中逃了出来,因为他更不愿意与后妈家的大伯一起去赌博和吸大烟染上可恨的恶习。从此父亲走出关中,进入秦岭山区,帮人运盐、赶马做生意、做伙计,当时是民国十八年,关中一带闹蝗虫,铺天盖地的蝗虫把一年的希望都啃光了。
父亲在汉水之滨的一个小县城认识了母亲。十多年后父亲回到了关中的家里,可这时家中的外姓大伯及他的宝贝儿子已把家里卖得只剩下除房屋了,同时还欠了邻村地主的一笔钱。在三姑的操持下,父亲和母亲举办了婚礼,秦岭山区的女儿就成了张家的媳妇。外姓的大伯也要分家了,除了当年爷爷奶奶住的老屋外,其它都被他们分去了,同时留给了父亲、母亲的还有邻村地主家的债务,老实的父亲、母亲默默地接受了。随后租了地主家十亩地,开始了辛勤的劳作,经过一年年的面向黄土,背朝青天的耕耘,不但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解放前夕还购置了二、三十亩土地,因此在解放后我们家被划到了可以团结的中农行列,历史的过去就不再多提了。
每当我坐在上马石上似乎又看到了奶奶颤巍巍的小脚,似乎又回到儿时的从前,夏天、秋天的晚上,上马石上有我凉爽的童年,春天、秋天上马石上有我少年的希望,春节期间上马石更是儿子欢快的战场。去年母亲在病中还告诉我,曾有人出两千元要买这块石头,可是作为我们家的传家宝,镇宅之石,岂是区区的两千元所能比拟的。不知何时又可回到我的家乡,坐在上马石上笑看春秋冬夏。
记得是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是文化革命时期,关中也格外的穷,我们家里有三个人上学,日子就更紧了,三哥在读高中,三姐在读初中,我在读小学三年级。放寒假了,我拿回了当时的“五好学生”奖状,可是母亲却在和三姐商量着什么,两个人都在流泪,本来我想要母亲把新年的衣服给我看,可看到那种情景什么都不敢说了,把奖状和通知书放在柜子上,就赶紧退了出来。心想今年的春节还得要穿身上这些旧衣服了。
那年三十夜,我没有出去和伙伴们一起去玩,也没有去放鞭炮,而是乖乖的,一声不响的缩在炕角,母亲和三姐在包着初一早上的饺子,炒熟了的白萝卜颗粒做馅,坐在炕角都可以嗅到冲鼻的萝卜味,父亲一言不发的坐在炕边,吧嗒他的烟杆,呛人的叶子烟味道不时袭击着我,可我依然静静的坐在角落里。
村子里的爆竹声终于停歇了,母亲忙完了我们新年的早饭。擦擦手,从奶奶当年用过的柜子里拿出了一个烟熏火燎了几十年的白布包袱,可是看在眼里却是淡淡的黄色,如果不是原来知道,还以为本身就是淡黄色的,打开拿出了黑、蓝色的两截布,默默的坐在地上的椅子里开始了劳作。
老父亲说话了,“娃,你考的好,我们知道,你妈早都准备给你做新衣服了,只是由于年底特别忙,咱家里有没有缝纫机,再说你知道我们既不愿求人,也没有钱去找裁缝,她还是手工给你做衣服,也差不多了,明天早上肯定不会误你的事的。”说着看了看我,听着父亲的话,我心里塌实了,一想到母亲的辛劳,我有些不忍,当时,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父亲让我放炮去,我把鞭炮放在门外雪地的上马石上,颤抖着手就是不能点燃,后来我把一端拖入大门里,划了三根火柴总算点燃了引线,“劈劈啪啪”的声音及时响起,等到爆竹燃尽,我回到屋里,看到三姐在上一双布鞋,看样子是为她做的准备。我心里很高兴,母亲还在给我缝衣服,明天我也会有新衣服穿的。
半夜的时候母亲把我叫醒,让我试新衣服,虽然屋外的雪夜极其寒冷,我还是翻身就爬了起来,扯掉棉袄和棉裤上的旧衣服,几下就把新衣服套了上去,站在炕边穿上了衣服,要扣扣子时才发现,母亲还没有钉上去,母亲说:“你还在长,不知道做多长合适。过来,我看看。”母亲比划了几下,就算订了尺寸,我又缩回了被子里。这时,我发觉靠墙的三姐在抽泣,我不敢多说一句话,就带着喜悦进入了梦乡。
新年的早上终于穿上了我的新衣服,准备和伙伴们去给村里的自家人去拜年了,我刚下炕姐姐就从被子里伸出了她的手,拉着我的手,接着从被子里拿出了还带有热气的鞋子说:“我两的脚一样大,你可以穿的,就送给你了。”看着姐姐眼里的泪水,我很为不安,可是我还是穿上了。在村里,在学校我自豪的穿着这套新衣服,蓝色的衣服,黑色的裤子,黑色的鞋子,虽然都是自己织的粗布,但是对我来讲却是温暖的化身和母爱、亲情的象征。那一年我长得比较快,第二年就不能穿了。这身衣服和这个年夜就这样刻在了我的心里。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家的房子在我的记忆中已经翻修过两次了,我家的大门油漆也剥离了几回了,门外的街道从泥泞不堪到炉渣,一直到现在一马平川的柏油路;可是清末的那个上马石依然伫立在门的左边静静的看着人世的风雨,听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母亲的头发从黑油油变成灰色以至于后来的雪白,就连血液也慢慢的干枯了,我们都长大了,就连我的儿子今年也已十六岁了。几个哥哥陆续搬出了老屋,在村里盖起了砖混结构的平房,就连侄子们的楼房也已盖了几幢。老屋的东西两面山墙依然是土墙,母亲说,泥土墙好些,即可遮风挡雨又有透气性,住在里边舒坦,因此她一直不愿住到哥哥们或者侄子们的家中去的,就连在我哪里也不愿待的时间长些,她舍不得自己的土房子,毕竟那里有父亲的气息。
去年冬天里一个刮着寒风的早晨,母亲终于走完了自己九十年的历程,在我和哥哥、姐姐们的关注中逝去了。母亲得的是食道癌,这是艰苦岁月的痕迹,在她患病的日子里,虽然我早已知道,可是母亲却一直要求哥哥、姐姐及嫂子们不要告诉我,以免影响我的工作,就是最后的弥留之际除了叮嘱我们,兄弟姊妹要团结之外其他什么也没有说。走时,母亲右手紧紧攥着盛满五谷杂粮的口袋,左手握着五色的丝线、一张黄色的手绢和一把折扇,也许是生着的时候受了太多的煎熬,过怕了缺衣少食的日子,所以临走时还是那样的辛苦,没有像别人一样潇洒的撒手西去,而是惦记过以后的日子。近几年来兄弟们的日子都宽裕了,可是母亲还是不会乱花一分钱,在她给我的遗物里有她节省下来的五千元钱,她叮嘱我要用来给她办好后事,老屋的院子里至今还有母亲在去年秋季用铁钎子划地种出的菠菜和香菜,母亲说了,我喜欢吃香菜,那是专门为给准备的年货,可是今天的夜里我却没有回家,因为母亲已经不在了。在母亲走后,我回了一趟老屋,看到满院的蔬菜,翠绿的颜色染绿了我的泪水,母亲的精神就这样传给了我们。
“爸爸!明天早上吃什么?”曾几何时儿子已经坐在了我的对面。是呀,我现在就是一家之主了,我也要我的儿子年年有一个欢乐的春节。好了,挽起袖子和面,挥起菜刀剁肉,明天给儿子吃饺子。他身上毕竟承继的还是关中的血脉。
2006年2月7日修改完成于巴岳山中
妻儿相拥着爬在窗前,痴痴的望着天空中的变化,惊叹声,唏嘘声不时传来,电视机里的春节晚会美妙的迎春曲和轻盈的舞姿也吸引不了他们。我独自坐在沙发里想着关中的年夜,想着母亲健在时的情节。
每次过年,我都会在年夜之前回到渭北塬上,不忍去想母亲望眼欲穿的景象,不愿看到母亲浑浊的眼中流出的清澈的泪水,更不愿母亲牵心的抽泣。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会在年夜之前赶回家里,给忙碌了一年的母亲再添一些幸福的辛苦,任妈妈慢慢的张罗丰盛的年货。我会静静的坐在母亲热炕头上,像欣赏舞蹈一样慢慢的享受母亲的给予。一边喝着茶,也许还是我给她老人家带回来的,可母亲泡的茶味道格外香甜,一边听着电视机里韵律熟悉的秦腔剧目,一股股暖流在风雪的夜里,在简陋的老屋里,在激动不已我的心里缓缓的流淌,每每抬头都会看到母亲满足的微笑。
母亲脸上的皱纹很深、很粗,就像是刀子刻出的一般,是经过了几十年岁月的磨砺的结果,我总看到花一样的美丽,我知道里边有许多艰辛的故事,可是一经和我们的成长关联,就会被无数的喜悦浸泡,我知道至少在母亲的心里是这样的。母亲的头发如雪般的白晰,虽然犹如冬天的枯草,可是梳理的整齐光洁,我知道每根白发都在诉说着过去的岁月,因此在我们的眼里都是无比的亲切、和暖,即就是严冬里的车上,想起它也会使我们浑身充满暖意。
那时,哥哥、嫂子们团团围绕一脸桃花的母亲,侄儿、侄女们逗弄满嘴重庆话的儿子,比儿子小几岁的侄孙们,也以生硬的重庆话戏耍着他。他们互相推搡,在桌子上、炕边上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红枣、核桃、桔子以及糖果什么的,儿子一声奶奶,使母亲回到了现实,母亲一声呵斥,侄儿、侄女们一哄而散;他们又在屋外准备着新的一轮计划,胆小的儿子拿出炮仗,呼喊着哥哥,邀请他们一起去放礼花。
还记得我家门前的那个村中独有的青石上马石,上面雕刻着麒麟、辟邪、狮子和凤凰,那是当年奶奶的陪嫁,是奶奶回娘家的上马石。在家中就连大哥、大姐也未曾经见过爷爷奶奶,我就更不必说了,在爸爸十二岁之前,爷爷就辞世了,奶奶走得比爷爷还要早、还要急。苦命的爸爸从十二岁起,就承担起了自己生活的重担,虽然四个姑姑家里都很富有,可是倔强的父亲不愿意寄人篱下的生活,不愿和那些侄子们一起玩耍。在十四岁的一个黑夜里从后妈管理的家中逃了出来,因为他更不愿意与后妈家的大伯一起去赌博和吸大烟染上可恨的恶习。从此父亲走出关中,进入秦岭山区,帮人运盐、赶马做生意、做伙计,当时是民国十八年,关中一带闹蝗虫,铺天盖地的蝗虫把一年的希望都啃光了。
父亲在汉水之滨的一个小县城认识了母亲。十多年后父亲回到了关中的家里,可这时家中的外姓大伯及他的宝贝儿子已把家里卖得只剩下除房屋了,同时还欠了邻村地主的一笔钱。在三姑的操持下,父亲和母亲举办了婚礼,秦岭山区的女儿就成了张家的媳妇。外姓的大伯也要分家了,除了当年爷爷奶奶住的老屋外,其它都被他们分去了,同时留给了父亲、母亲的还有邻村地主家的债务,老实的父亲、母亲默默地接受了。随后租了地主家十亩地,开始了辛勤的劳作,经过一年年的面向黄土,背朝青天的耕耘,不但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解放前夕还购置了二、三十亩土地,因此在解放后我们家被划到了可以团结的中农行列,历史的过去就不再多提了。
每当我坐在上马石上似乎又看到了奶奶颤巍巍的小脚,似乎又回到儿时的从前,夏天、秋天的晚上,上马石上有我凉爽的童年,春天、秋天上马石上有我少年的希望,春节期间上马石更是儿子欢快的战场。去年母亲在病中还告诉我,曾有人出两千元要买这块石头,可是作为我们家的传家宝,镇宅之石,岂是区区的两千元所能比拟的。不知何时又可回到我的家乡,坐在上马石上笑看春秋冬夏。
记得是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是文化革命时期,关中也格外的穷,我们家里有三个人上学,日子就更紧了,三哥在读高中,三姐在读初中,我在读小学三年级。放寒假了,我拿回了当时的“五好学生”奖状,可是母亲却在和三姐商量着什么,两个人都在流泪,本来我想要母亲把新年的衣服给我看,可看到那种情景什么都不敢说了,把奖状和通知书放在柜子上,就赶紧退了出来。心想今年的春节还得要穿身上这些旧衣服了。
那年三十夜,我没有出去和伙伴们一起去玩,也没有去放鞭炮,而是乖乖的,一声不响的缩在炕角,母亲和三姐在包着初一早上的饺子,炒熟了的白萝卜颗粒做馅,坐在炕角都可以嗅到冲鼻的萝卜味,父亲一言不发的坐在炕边,吧嗒他的烟杆,呛人的叶子烟味道不时袭击着我,可我依然静静的坐在角落里。
村子里的爆竹声终于停歇了,母亲忙完了我们新年的早饭。擦擦手,从奶奶当年用过的柜子里拿出了一个烟熏火燎了几十年的白布包袱,可是看在眼里却是淡淡的黄色,如果不是原来知道,还以为本身就是淡黄色的,打开拿出了黑、蓝色的两截布,默默的坐在地上的椅子里开始了劳作。
老父亲说话了,“娃,你考的好,我们知道,你妈早都准备给你做新衣服了,只是由于年底特别忙,咱家里有没有缝纫机,再说你知道我们既不愿求人,也没有钱去找裁缝,她还是手工给你做衣服,也差不多了,明天早上肯定不会误你的事的。”说着看了看我,听着父亲的话,我心里塌实了,一想到母亲的辛劳,我有些不忍,当时,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父亲让我放炮去,我把鞭炮放在门外雪地的上马石上,颤抖着手就是不能点燃,后来我把一端拖入大门里,划了三根火柴总算点燃了引线,“劈劈啪啪”的声音及时响起,等到爆竹燃尽,我回到屋里,看到三姐在上一双布鞋,看样子是为她做的准备。我心里很高兴,母亲还在给我缝衣服,明天我也会有新衣服穿的。
半夜的时候母亲把我叫醒,让我试新衣服,虽然屋外的雪夜极其寒冷,我还是翻身就爬了起来,扯掉棉袄和棉裤上的旧衣服,几下就把新衣服套了上去,站在炕边穿上了衣服,要扣扣子时才发现,母亲还没有钉上去,母亲说:“你还在长,不知道做多长合适。过来,我看看。”母亲比划了几下,就算订了尺寸,我又缩回了被子里。这时,我发觉靠墙的三姐在抽泣,我不敢多说一句话,就带着喜悦进入了梦乡。
新年的早上终于穿上了我的新衣服,准备和伙伴们去给村里的自家人去拜年了,我刚下炕姐姐就从被子里伸出了她的手,拉着我的手,接着从被子里拿出了还带有热气的鞋子说:“我两的脚一样大,你可以穿的,就送给你了。”看着姐姐眼里的泪水,我很为不安,可是我还是穿上了。在村里,在学校我自豪的穿着这套新衣服,蓝色的衣服,黑色的裤子,黑色的鞋子,虽然都是自己织的粗布,但是对我来讲却是温暖的化身和母爱、亲情的象征。那一年我长得比较快,第二年就不能穿了。这身衣服和这个年夜就这样刻在了我的心里。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家的房子在我的记忆中已经翻修过两次了,我家的大门油漆也剥离了几回了,门外的街道从泥泞不堪到炉渣,一直到现在一马平川的柏油路;可是清末的那个上马石依然伫立在门的左边静静的看着人世的风雨,听着一年四季的更替。母亲的头发从黑油油变成灰色以至于后来的雪白,就连血液也慢慢的干枯了,我们都长大了,就连我的儿子今年也已十六岁了。几个哥哥陆续搬出了老屋,在村里盖起了砖混结构的平房,就连侄子们的楼房也已盖了几幢。老屋的东西两面山墙依然是土墙,母亲说,泥土墙好些,即可遮风挡雨又有透气性,住在里边舒坦,因此她一直不愿住到哥哥们或者侄子们的家中去的,就连在我哪里也不愿待的时间长些,她舍不得自己的土房子,毕竟那里有父亲的气息。
去年冬天里一个刮着寒风的早晨,母亲终于走完了自己九十年的历程,在我和哥哥、姐姐们的关注中逝去了。母亲得的是食道癌,这是艰苦岁月的痕迹,在她患病的日子里,虽然我早已知道,可是母亲却一直要求哥哥、姐姐及嫂子们不要告诉我,以免影响我的工作,就是最后的弥留之际除了叮嘱我们,兄弟姊妹要团结之外其他什么也没有说。走时,母亲右手紧紧攥着盛满五谷杂粮的口袋,左手握着五色的丝线、一张黄色的手绢和一把折扇,也许是生着的时候受了太多的煎熬,过怕了缺衣少食的日子,所以临走时还是那样的辛苦,没有像别人一样潇洒的撒手西去,而是惦记过以后的日子。近几年来兄弟们的日子都宽裕了,可是母亲还是不会乱花一分钱,在她给我的遗物里有她节省下来的五千元钱,她叮嘱我要用来给她办好后事,老屋的院子里至今还有母亲在去年秋季用铁钎子划地种出的菠菜和香菜,母亲说了,我喜欢吃香菜,那是专门为给准备的年货,可是今天的夜里我却没有回家,因为母亲已经不在了。在母亲走后,我回了一趟老屋,看到满院的蔬菜,翠绿的颜色染绿了我的泪水,母亲的精神就这样传给了我们。
“爸爸!明天早上吃什么?”曾几何时儿子已经坐在了我的对面。是呀,我现在就是一家之主了,我也要我的儿子年年有一个欢乐的春节。好了,挽起袖子和面,挥起菜刀剁肉,明天给儿子吃饺子。他身上毕竟承继的还是关中的血脉。
2006年2月7日修改完成于巴岳山中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