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生命之旅
2021-12-23叙事散文雪莲花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07 编辑
生命之旅 作者:孙平 雪莲花摘自《 甘肃日报》我非常喜欢看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节目。从“动物世界”到“人与自然”,不只体现为环保意识的增强,更重要的是……
生命之旅 作者:孙平 雪莲花摘自《 甘肃日报》我非常喜欢看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节目。从“动物世界”到“人与自然”,不只体现为环保意识的增强,更重要的是……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07 编辑 <br /><br />生命之旅
作者:孙平
雪莲花摘自《 甘肃日报》
我非常喜欢看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节目。从“动物世界”到“人与自然”,不只体现为环保意识的增强,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以人为中心看待世界的视角发生了变化,不再把人作为君临万物的主宰者,而是把人看作与自然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一分子,对自然的生存和保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人,在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之后,我们必须更加关心、尊重自然,更加怀着热切的愿望去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秘密,最终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对我而言,通过电视去了解、探索自然的秘密,是比较适宜的方式。
我喜欢“人与自然”节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曾经在一段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我对生命产生过极大的困惑,找不到自己生存的依据是什么,使我陷入极度的痛苦而不能自拔。当我看了动物们那像人类社会一样有组织有目标的大迁徙,在给我感动和震撼的同时,也使我对生命获得了切实、明晰、肯定的领悟和把握。
如果我们把一大群迁徙中的玻璃鳗鱼中的一条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叫“安妮尔”,那么跟着她的脚步,我们来了解那艰难的征程和所发生的一切。安妮尔出生于辽阔的太平洋,出发时身长仅10厘米,体形像一条幼蛇。她从大海故乡出发,跟着迁徙的鱼群,一刻不停地前进———远在3700公里之外,澳洲大陆深处的一个湖泊是她的最终目的地。漫漫征途,重重险阻。一路上,兽类轻而易举地猎杀,人类捕渔,以及掉队,都会使她遭受灭顶之灾。而她跨越横亘在前方百丈悬崖上的一挂飞流而下的瀑布,实在是惊天动地的壮举。瀑布飞珠溅玉,水汽蒸腾,悬崖壁立陡峭,不要说安妮尔这样一条弱小的幼鱼,即使是再强壮的鱼只要它没有长翅膀,也休想在这样的水流中溯流而上。我屏住呼吸,睁大眼睛,看会出现什么奇迹。使我没有想到的是安妮尔离开了赖以生存其间的河水,绕开湍急的瀑流,像一条蚯蚓在陆地上爬行,沿着峭壁蠕蠕而上。从峭壁,河堤,泥泞的河床,到河流之间,形成了一条鳞光闪闪的“银河”。
不难想象,对于安妮尔来说,离开河水就像人离开空气一样,时时会感到要命的窒息,而她也许要爬行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是一天、两天。这岂止是在超越生命极限,这纯粹是超越生命。望着这条灿烂的“银河”,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大自然中的生命为它的使命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啊!安妮尔在澳洲内陆的湖泊中,长成1米来长的大鱼,如果躲过捕渔、猎杀各种灾难,有幸成为“漏网”之鱼的话,她将开始“返航”,回到大海故乡去。在那里生育她的下一代,然后神秘地消失,不知所终。对动物学家来说这是一个谜,然而对我来说已经显得不重要了,她已经给了我足够的启发和感动。
非洲大草原上角马的迁徙也是一次可歌可泣、悲壮惨烈的长征。一群长着尖角,高大强壮,似牛似马的动物,排成一列不太整齐的,见首不见尾的长长的队伍,辗转迁徙。一路上,同样要经历各种艰险的考验。而最令人惊心动魄的要数趟过鳄鱼滩了。在一条宽阔的河流前,一群张着血盆大口的鳄鱼出没其间,它们一动不动地埋伏着,像一截截残缺不全的木头,水面上笼罩着一股杀气腾腾的血腥气息。角马们来到这里,观望着凶残的鳄鱼,稍稍犹豫了一下,便奋不顾身,纵身跳入水中,冲向对岸。一霎时,连那些最凶残最冷血的鳄鱼也惊呆了,它们茫然观望着,不知所措。当然,总有一只角马被鳄鱼的大口咬住不放,一直拖向水底,再也无法脱身,但是整个角马队伍的牺牲却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它们还要经过狮子出没的前方。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同伴们倒下了,都不会动摇角马迁徙队伍的“军心”,他们望望牺牲的同伴,也许是表示哀悼和敬意,然后义无反顾地继续前进。
生命既有探索不尽的奥秘,也有亘古不变的法则。在动物们的大迁徙中,目标的召唤像无声的命令,成为每个个体的使命,遭遇多大的困难、牺牲个体的生命也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作为群体的一员,它们对个体的牺牲坦然面对,因为它们相信群体的存在、种的延续,这是高于一切的利益,也是它们毫不怀疑、毫不动摇的信念。使命和信念,正是一个生命能够面对一切,坚韧顽强,执著生存的力量之源,也使生命因之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按理说人对生命不应该产生困惑,因为人类在悠久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中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信仰和使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合法的依据和强大的动力。当然,更要执著,执著!
作者:孙平
雪莲花摘自《 甘肃日报》
我非常喜欢看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节目。从“动物世界”到“人与自然”,不只体现为环保意识的增强,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了以人为中心看待世界的视角发生了变化,不再把人作为君临万物的主宰者,而是把人看作与自然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一分子,对自然的生存和保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人,在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之后,我们必须更加关心、尊重自然,更加怀着热切的愿望去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秘密,最终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对我而言,通过电视去了解、探索自然的秘密,是比较适宜的方式。
我喜欢“人与自然”节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曾经在一段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我对生命产生过极大的困惑,找不到自己生存的依据是什么,使我陷入极度的痛苦而不能自拔。当我看了动物们那像人类社会一样有组织有目标的大迁徙,在给我感动和震撼的同时,也使我对生命获得了切实、明晰、肯定的领悟和把握。
如果我们把一大群迁徙中的玻璃鳗鱼中的一条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叫“安妮尔”,那么跟着她的脚步,我们来了解那艰难的征程和所发生的一切。安妮尔出生于辽阔的太平洋,出发时身长仅10厘米,体形像一条幼蛇。她从大海故乡出发,跟着迁徙的鱼群,一刻不停地前进———远在3700公里之外,澳洲大陆深处的一个湖泊是她的最终目的地。漫漫征途,重重险阻。一路上,兽类轻而易举地猎杀,人类捕渔,以及掉队,都会使她遭受灭顶之灾。而她跨越横亘在前方百丈悬崖上的一挂飞流而下的瀑布,实在是惊天动地的壮举。瀑布飞珠溅玉,水汽蒸腾,悬崖壁立陡峭,不要说安妮尔这样一条弱小的幼鱼,即使是再强壮的鱼只要它没有长翅膀,也休想在这样的水流中溯流而上。我屏住呼吸,睁大眼睛,看会出现什么奇迹。使我没有想到的是安妮尔离开了赖以生存其间的河水,绕开湍急的瀑流,像一条蚯蚓在陆地上爬行,沿着峭壁蠕蠕而上。从峭壁,河堤,泥泞的河床,到河流之间,形成了一条鳞光闪闪的“银河”。
不难想象,对于安妮尔来说,离开河水就像人离开空气一样,时时会感到要命的窒息,而她也许要爬行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是一天、两天。这岂止是在超越生命极限,这纯粹是超越生命。望着这条灿烂的“银河”,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大自然中的生命为它的使命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啊!安妮尔在澳洲内陆的湖泊中,长成1米来长的大鱼,如果躲过捕渔、猎杀各种灾难,有幸成为“漏网”之鱼的话,她将开始“返航”,回到大海故乡去。在那里生育她的下一代,然后神秘地消失,不知所终。对动物学家来说这是一个谜,然而对我来说已经显得不重要了,她已经给了我足够的启发和感动。
非洲大草原上角马的迁徙也是一次可歌可泣、悲壮惨烈的长征。一群长着尖角,高大强壮,似牛似马的动物,排成一列不太整齐的,见首不见尾的长长的队伍,辗转迁徙。一路上,同样要经历各种艰险的考验。而最令人惊心动魄的要数趟过鳄鱼滩了。在一条宽阔的河流前,一群张着血盆大口的鳄鱼出没其间,它们一动不动地埋伏着,像一截截残缺不全的木头,水面上笼罩着一股杀气腾腾的血腥气息。角马们来到这里,观望着凶残的鳄鱼,稍稍犹豫了一下,便奋不顾身,纵身跳入水中,冲向对岸。一霎时,连那些最凶残最冷血的鳄鱼也惊呆了,它们茫然观望着,不知所措。当然,总有一只角马被鳄鱼的大口咬住不放,一直拖向水底,再也无法脱身,但是整个角马队伍的牺牲却减少到了最低程度。它们还要经过狮子出没的前方。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同伴们倒下了,都不会动摇角马迁徙队伍的“军心”,他们望望牺牲的同伴,也许是表示哀悼和敬意,然后义无反顾地继续前进。
生命既有探索不尽的奥秘,也有亘古不变的法则。在动物们的大迁徙中,目标的召唤像无声的命令,成为每个个体的使命,遭遇多大的困难、牺牲个体的生命也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作为群体的一员,它们对个体的牺牲坦然面对,因为它们相信群体的存在、种的延续,这是高于一切的利益,也是它们毫不怀疑、毫不动摇的信念。使命和信念,正是一个生命能够面对一切,坚韧顽强,执著生存的力量之源,也使生命因之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按理说人对生命不应该产生困惑,因为人类在悠久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中很容易找到自己的信仰和使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合法的依据和强大的动力。当然,更要执著,执著!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