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怀念一条狗
2021-12-23叙事散文修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55 编辑
黄永玉说过一句话:“狗和人,你讲句公道话,谁真诚?”当然,在人们的心目中,狗有时是作为反面存在的。鲁迅先生就经常以狗作喻的,“你这势利的狗”、痛打“……
黄永玉说过一句话:“狗和人,你讲句公道话,谁真诚?”当然,在人们的心目中,狗有时是作为反面存在的。鲁迅先生就经常以狗作喻的,“你这势利的狗”、痛打“……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55 编辑 <br /><br /> 黄永玉说过一句话:“狗和人,你讲句公道话,谁真诚?”
当然,在人们的心目中,狗有时是作为反面存在的。鲁迅先生就经常以狗作喻的,“你这势利的狗”、痛打“落水狗”、“癞狗”、“乏走狗”等,不一而足,似乎和黄先生的结论背道而驰,但这只是作为斗争与论战的工具、借指而已,并非对狗所做的最后结论。换一种方式,以叙事替代论证,狗就变得可爱得多,《伤逝》中就记述了这样的一只狗,名叫阿随,生活把涓生逼到了绝望的境地,无奈中他要处理掉这只狗,“倘使插了草标到庙市去出卖,也许能得几文钱,然而我们都不能。终于是用包袱蒙着头,由我带到西郊去放掉了,还要追上来,便推在一个并不很深的土坑里。”当得知子君最后的死讯时,涓生痛不欲生,就在这种情形之下,一天醒来,“耳中听到细碎的脚步声和咻咻的鼻息……偶然看到地面,却盘旋着一匹小小的动物,瘦弱的,半死的,满身灰土的……那是阿随。它回来了。”
当然,阿随只是一只哈巴狗,它历尽千辛万苦还是要找回自己主人的家。
除去这个特例,我一向是讨厌城市的哈巴小狗的,虽然个个精灵一般,但却没有丝毫的个性,当然,更谈不上野性,他们是被称作“宠物”的东西。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它们的豢养,一开始就定了性,一个是主子,一个是奴才,一个是主宰,一个是玩物。我觉得那些狗的叫声纯粹是从嗓子里面挤出来的,单薄、轻浮,女性化十足,以赢得主人的青睐为能事,换取几许的抚摩与怜爱。虽然,他们也有一些真诚。
我最为怀念的是那些养在老家的狗,它们身材魁梧,奔跑迅速,叫声是雄浑的“汪汪”声,完全是从胸腔中喷薄而出,没有丝毫的矫饰和做作。主人喂养它,想的是和它做朋友,要它成为家庭中的一员,担负看家护院的任务,而它也会尽心尽责,不负主人的托付与信任。这种平等的关系就使得乡村的这些狗少了些谄媚,多了些人性,入诗入画,亲切可人。别的不说,单就诗人“十里人家鸡犬静,竹扉斜掩护蚕眠”,以及“鸡犬散墟落,桑榆荫远田”的娴静与悠然,就足见出狗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没有它们,就会少了活力,缺了生机,至于“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或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天人相合的默契与感动,更赢得人们千百年的深长感喟。
夜半归来时,狗的叫声非但不会使人害怕,反倒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慰藉,再大的风雪此刻又算得了什么呢。一年的暑假,我下火车后往回赶,夜半,原野一片漆黑,我突然有一种恐惧感,这时,我想起了蜷曲在村里各家的狗,临近村庄时,我大喊了一声,村里的狗渐次狂吠起来,顿时,那种畏惧感烟消云散。这时,我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黑影快速向我奔来,脖子上响着熟悉的铃声,走近后,身体直立,两只前爪踏在了我的身上,是我们家的大黄狗,它是听到了我的喊声,特意迎接我的。它的聪明是远近闻名的,最有意味的是它的狡猾,出门归来时,它跑在你的前面,拐过墙角,它会藏起来,在你即将拐弯时,它猛地蹿出,给你来一个恶作剧,人们都说,这简直是一只灵性十足的狗,轻易不能碰到的。
农村中有很多叫做狗剩,狗衔子的老人,传说就是战乱中与狗结下了缘分,鬼子来了,一家人逃难,孩子多,忘了一个,躺在襁褓中哇哇乱叫,他家的狗听见了,就转过身来,用嘴衔起就跑,等到主人发现时,那小孩正盯着狗儿微笑呢。有一年到一个朋友家,他在北京的房山,村名叫黑古台。据介绍,他们村原名叫黑狗台,因为村西北原有一座很不规整的黄土台,上面长满木丛,名子就叫黑狗台,那里埋藏着一个叫“湿草救主”的故事。后来我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了故事的原委:“相传金时人王恭,犬甚训,出必以随。一日,恭醉卧道旁草中,有野火延烧,犬身蘸盐沟河水,以濡其草,恭寐见草尽湿,始知火灭由于犬。而犬以力竭毙矣。遂负归筑台葬之。故名。”这也不由使我想起了邓世昌,甲午海战中,致远舰即将沉没,他的爱犬游到他身边,衔着他的胳膊,邓世昌把它推开,爱犬不忍离去,又衔住他的辫发。最后邓世昌“望海浩叹,扼犬竟逝”,沉入海底。对于狗来说,也许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其所思与我们所想可能大相径庭,但结果却是让人扼腕叹息的,也是某些人类望尘莫及的。
对于敌人,狗也是嫉恶如仇的,不经意的闯进陌生人的家庭,狗会对你横眉怒目,甚至撕咬不止。我们村有一个无赖,经常偷鸡摸狗,有时还贩卖死狗,别人在大街上聊天、晒太阳,狗会跑来跑去,进行它们的嬉闹,而无赖过来时,就会立刻围上一圈的狗,冲着他一阵乱叫,狗是有自己的辨别判断能力的,孰好孰坏,一清二楚。就拿黄永玉先生的狗来说,多是一些中等体型的狗,数量多,长相很凶,有些极像狼,眼睛是白的,让人不敢对视,我从电视上看过它们。黄老先生为何养那么多狗?有人说,一是喜好;二是大宅子地处郊外,极偏僻。宅子里有很多有价值的收藏,有黄老先生的画,传说是6万元一平方尺。有那一群狗在,没人敢动那心思。而他自己也声称:要是有恶俗之人登门索画却不肯掏银子,他就放狗咬人。
有美国人研究,说狗和人有共同的祖先,基因排序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当然还有待进一步证明,但狗通人性,帮主人牧羊,训练成猎犬、警犬和盲人导路狗却是事实,在葛优所演的电影《卡拉是条狗》中,我们同样见证了作为一条狗应该有的尊严。
怀念一条狗,有时真的胜过记住一个人。
当然,在人们的心目中,狗有时是作为反面存在的。鲁迅先生就经常以狗作喻的,“你这势利的狗”、痛打“落水狗”、“癞狗”、“乏走狗”等,不一而足,似乎和黄先生的结论背道而驰,但这只是作为斗争与论战的工具、借指而已,并非对狗所做的最后结论。换一种方式,以叙事替代论证,狗就变得可爱得多,《伤逝》中就记述了这样的一只狗,名叫阿随,生活把涓生逼到了绝望的境地,无奈中他要处理掉这只狗,“倘使插了草标到庙市去出卖,也许能得几文钱,然而我们都不能。终于是用包袱蒙着头,由我带到西郊去放掉了,还要追上来,便推在一个并不很深的土坑里。”当得知子君最后的死讯时,涓生痛不欲生,就在这种情形之下,一天醒来,“耳中听到细碎的脚步声和咻咻的鼻息……偶然看到地面,却盘旋着一匹小小的动物,瘦弱的,半死的,满身灰土的……那是阿随。它回来了。”
当然,阿随只是一只哈巴狗,它历尽千辛万苦还是要找回自己主人的家。
除去这个特例,我一向是讨厌城市的哈巴小狗的,虽然个个精灵一般,但却没有丝毫的个性,当然,更谈不上野性,他们是被称作“宠物”的东西。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它们的豢养,一开始就定了性,一个是主子,一个是奴才,一个是主宰,一个是玩物。我觉得那些狗的叫声纯粹是从嗓子里面挤出来的,单薄、轻浮,女性化十足,以赢得主人的青睐为能事,换取几许的抚摩与怜爱。虽然,他们也有一些真诚。
我最为怀念的是那些养在老家的狗,它们身材魁梧,奔跑迅速,叫声是雄浑的“汪汪”声,完全是从胸腔中喷薄而出,没有丝毫的矫饰和做作。主人喂养它,想的是和它做朋友,要它成为家庭中的一员,担负看家护院的任务,而它也会尽心尽责,不负主人的托付与信任。这种平等的关系就使得乡村的这些狗少了些谄媚,多了些人性,入诗入画,亲切可人。别的不说,单就诗人“十里人家鸡犬静,竹扉斜掩护蚕眠”,以及“鸡犬散墟落,桑榆荫远田”的娴静与悠然,就足见出狗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没有它们,就会少了活力,缺了生机,至于“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或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天人相合的默契与感动,更赢得人们千百年的深长感喟。
夜半归来时,狗的叫声非但不会使人害怕,反倒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慰藉,再大的风雪此刻又算得了什么呢。一年的暑假,我下火车后往回赶,夜半,原野一片漆黑,我突然有一种恐惧感,这时,我想起了蜷曲在村里各家的狗,临近村庄时,我大喊了一声,村里的狗渐次狂吠起来,顿时,那种畏惧感烟消云散。这时,我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黑影快速向我奔来,脖子上响着熟悉的铃声,走近后,身体直立,两只前爪踏在了我的身上,是我们家的大黄狗,它是听到了我的喊声,特意迎接我的。它的聪明是远近闻名的,最有意味的是它的狡猾,出门归来时,它跑在你的前面,拐过墙角,它会藏起来,在你即将拐弯时,它猛地蹿出,给你来一个恶作剧,人们都说,这简直是一只灵性十足的狗,轻易不能碰到的。
农村中有很多叫做狗剩,狗衔子的老人,传说就是战乱中与狗结下了缘分,鬼子来了,一家人逃难,孩子多,忘了一个,躺在襁褓中哇哇乱叫,他家的狗听见了,就转过身来,用嘴衔起就跑,等到主人发现时,那小孩正盯着狗儿微笑呢。有一年到一个朋友家,他在北京的房山,村名叫黑古台。据介绍,他们村原名叫黑狗台,因为村西北原有一座很不规整的黄土台,上面长满木丛,名子就叫黑狗台,那里埋藏着一个叫“湿草救主”的故事。后来我上网查了资料,才知道了故事的原委:“相传金时人王恭,犬甚训,出必以随。一日,恭醉卧道旁草中,有野火延烧,犬身蘸盐沟河水,以濡其草,恭寐见草尽湿,始知火灭由于犬。而犬以力竭毙矣。遂负归筑台葬之。故名。”这也不由使我想起了邓世昌,甲午海战中,致远舰即将沉没,他的爱犬游到他身边,衔着他的胳膊,邓世昌把它推开,爱犬不忍离去,又衔住他的辫发。最后邓世昌“望海浩叹,扼犬竟逝”,沉入海底。对于狗来说,也许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其所思与我们所想可能大相径庭,但结果却是让人扼腕叹息的,也是某些人类望尘莫及的。
对于敌人,狗也是嫉恶如仇的,不经意的闯进陌生人的家庭,狗会对你横眉怒目,甚至撕咬不止。我们村有一个无赖,经常偷鸡摸狗,有时还贩卖死狗,别人在大街上聊天、晒太阳,狗会跑来跑去,进行它们的嬉闹,而无赖过来时,就会立刻围上一圈的狗,冲着他一阵乱叫,狗是有自己的辨别判断能力的,孰好孰坏,一清二楚。就拿黄永玉先生的狗来说,多是一些中等体型的狗,数量多,长相很凶,有些极像狼,眼睛是白的,让人不敢对视,我从电视上看过它们。黄老先生为何养那么多狗?有人说,一是喜好;二是大宅子地处郊外,极偏僻。宅子里有很多有价值的收藏,有黄老先生的画,传说是6万元一平方尺。有那一群狗在,没人敢动那心思。而他自己也声称:要是有恶俗之人登门索画却不肯掏银子,他就放狗咬人。
有美国人研究,说狗和人有共同的祖先,基因排序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当然还有待进一步证明,但狗通人性,帮主人牧羊,训练成猎犬、警犬和盲人导路狗却是事实,在葛优所演的电影《卡拉是条狗》中,我们同样见证了作为一条狗应该有的尊严。
怀念一条狗,有时真的胜过记住一个人。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