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铁锅
2021-12-23抒情散文孙光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7 编辑
铁锅
孙光新“铁锅是清贫家庭的圣器”,无锡黑陶这样说。我以为,只有一个乡村人才能懂得大铁锅的真正含义。作为一个寄居小城的乡下人,我知道大铁锅的热量所含以……
铁锅
孙光新“铁锅是清贫家庭的圣器”,无锡黑陶这样说。我以为,只有一个乡村人才能懂得大铁锅的真正含义。作为一个寄居小城的乡下人,我知道大铁锅的热量所含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7 编辑 <br /><br />铁锅
孙光新
“铁锅是清贫家庭的圣器”,无锡黑陶这样说。我以为,只有一个乡村人才能懂得大铁锅的真正含义。作为一个寄居小城的乡下人,我知道大铁锅的热量所含以及它与中国乡村千丝万缕的联系:几千年里,它一直与中国乡村相依为命,它一直默默地温暖着中国乡村的胃。尽管我不知道铁锅发明自何时,但,我知道,铁锅也是一种文明之始。它结束了烧烤、烟熏,使得事物得以洁净,使得中国乡村一片温馨。
必须是大铁锅!我固执地认为,只有大铁锅才有资格称作锅。我依然向往少年时代盛在大铁锅里的热气腾腾的饭。那是1980年代左右,母亲每天早起,起火,用大铁锅蒸干粮、烧饭,锅下灶内是熊熊之火,烧的是棉花柴、玉米秸或者木柴。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在锅台边的桌上围坐,吃着热干粮、喝着热饭。我们被温暖所笼罩。我更敬畏着的是,过年时候,母亲总要敬灶神。灶王就被高高地供在灶屋冲门正上方,它守护着温暖着我们的灶。灶,火与土的合成,火的燃烧,土的合拢。之上,便是大铁锅。
铁锅的大小,写满着一个家庭的运命、盛衰。一个子嗣众多、儿孙兴旺的家庭,铁锅硕大,铁锅里时常冒着热气,里面盛着的是喂养一家人的热乎乎的饭、干粮。衰萎之家的锅,小,凉,透着清冷之气。姥姥,一个孤寡之人,我们小时,她家的锅,大,总是在冒着热气,铁锅里盛着的是我与几个表弟妹的热饭。姥姥的脸上尽漾喜悦、幸福之色。如今,她已老迈。我们都已成年,各自疲于生活,很少有时间去看望她。锅,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大铁锅,但,无论何时候,在何地,我都能感受到那铁锅里泛着的清冷之气在拷问着我的内心——那个锅台边上的饭桌上只剩下一个孤寡的老太太。乡下老家里,大铁锅也已换了好几口。祖父每次都是买最大号的。肩上背着大铁锅(他背着的是我们整个家庭的兴旺),他脸上尽是自豪,家里人多,饭量大。后来,姑姑远嫁,祖母辞世,我和弟弟相继离家,家中只剩下祖父与父母亲三人,他们也换了小铝锅,那么小的一只(只有大铁锅才能称为“口”)锅!但,大铁锅也总是在一边备着。过年时候,我与弟弟都要带着老婆孩子回去,三口变九口,母亲尽露喜悦,大铁锅又重新冒出腾腾热气,寂寞已久的家庭又重新热闹起来,短暂而热烈!一家围在大铁锅台边的桌子上吃饭,大人说话,孩子吵闹,母亲忙不迭的给我们盛饭、递干粮。母亲又多么幸福!虽然幸福,但我们只给予了她一点点!
大铁锅又冷了下来!
乡村。大铁锅也少了。大家庭已被拆解,小铝锅取而代之。众多盛得下大铁锅持久温暖的胃正在仓促地应对着小铝锅的急剧冷热。更年轻者,对黑亮而硕大的铁锅盛放的饭竟没有丝毫的印象。他们,更无法知晓大铁锅台边的桌子上围坐着的一大家人的欢笑、热闹所隐含。尽管时有磕绊,但那是多么温暖和谐的内心!在钩盘河故道南岸有村庄名曰王铁锅:据传秦始皇筑长城时,遍搜民间铁锅,运往海岸筑基,该村唯有王姓始祖私藏铁锅一口,四邻无锅为炊,皆借用之,故名。治者的暴力与无知,王不知道铁锅与民间有何亲密关系,甚至,王在民间心目中抵不上一口大铁锅重要。民间的温暖都聚、缘于一口硕大黑亮的铁锅。因此,我也更愿意看重铁锅对人的聚的作用,硕大黑亮的铁锅传递着的温暖弥久而坚韧!那么多人都在一口大铁锅里吃饭,欢笑、热烈、温暖——这样的景象令人倍加感动,但都已远去,我们无法体悟。我再次想起那个词:和谐——庸俗,但更为动人,还有温暖!这是中国乡村朴实的感恩方式:王铁锅。
我还能看到更近的历史,那是对中国乡村一次巨大的破坏:1958年,在全县钢铁生产中,发动全县男女老少回收废旧钢铁、旧农具,钢铁制品和所有铁锅全都集中起来一并炼钢铁。内心里的愚蠢、麻木。他们不知道,那么多的胃需要大铁锅的温暖,那么多的人渴望大铁锅散发的腾腾热气。
中国乡村一片冷寂!
锅,小得多了,黑亮硕大的铁锅为白洁的、小的铝锅所替代。中国乡村小了、碎了。依然在拆解着。大铁锅下灶内熊熊之火暗淡了下来,细微而弱小!但,我心中那口硕大、黑亮的铁锅依旧在闪着光,散发着腾腾热气,依旧温暖着一个人精神的胃口。那口硕大黑亮的铁锅依旧在中国乡村的灶火之上。中国乡村的暖,温馨而漫长!
地址:(251700)山东惠民县文化局孙光新
孙光新
“铁锅是清贫家庭的圣器”,无锡黑陶这样说。我以为,只有一个乡村人才能懂得大铁锅的真正含义。作为一个寄居小城的乡下人,我知道大铁锅的热量所含以及它与中国乡村千丝万缕的联系:几千年里,它一直与中国乡村相依为命,它一直默默地温暖着中国乡村的胃。尽管我不知道铁锅发明自何时,但,我知道,铁锅也是一种文明之始。它结束了烧烤、烟熏,使得事物得以洁净,使得中国乡村一片温馨。
必须是大铁锅!我固执地认为,只有大铁锅才有资格称作锅。我依然向往少年时代盛在大铁锅里的热气腾腾的饭。那是1980年代左右,母亲每天早起,起火,用大铁锅蒸干粮、烧饭,锅下灶内是熊熊之火,烧的是棉花柴、玉米秸或者木柴。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在锅台边的桌上围坐,吃着热干粮、喝着热饭。我们被温暖所笼罩。我更敬畏着的是,过年时候,母亲总要敬灶神。灶王就被高高地供在灶屋冲门正上方,它守护着温暖着我们的灶。灶,火与土的合成,火的燃烧,土的合拢。之上,便是大铁锅。
铁锅的大小,写满着一个家庭的运命、盛衰。一个子嗣众多、儿孙兴旺的家庭,铁锅硕大,铁锅里时常冒着热气,里面盛着的是喂养一家人的热乎乎的饭、干粮。衰萎之家的锅,小,凉,透着清冷之气。姥姥,一个孤寡之人,我们小时,她家的锅,大,总是在冒着热气,铁锅里盛着的是我与几个表弟妹的热饭。姥姥的脸上尽漾喜悦、幸福之色。如今,她已老迈。我们都已成年,各自疲于生活,很少有时间去看望她。锅,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大铁锅,但,无论何时候,在何地,我都能感受到那铁锅里泛着的清冷之气在拷问着我的内心——那个锅台边上的饭桌上只剩下一个孤寡的老太太。乡下老家里,大铁锅也已换了好几口。祖父每次都是买最大号的。肩上背着大铁锅(他背着的是我们整个家庭的兴旺),他脸上尽是自豪,家里人多,饭量大。后来,姑姑远嫁,祖母辞世,我和弟弟相继离家,家中只剩下祖父与父母亲三人,他们也换了小铝锅,那么小的一只(只有大铁锅才能称为“口”)锅!但,大铁锅也总是在一边备着。过年时候,我与弟弟都要带着老婆孩子回去,三口变九口,母亲尽露喜悦,大铁锅又重新冒出腾腾热气,寂寞已久的家庭又重新热闹起来,短暂而热烈!一家围在大铁锅台边的桌子上吃饭,大人说话,孩子吵闹,母亲忙不迭的给我们盛饭、递干粮。母亲又多么幸福!虽然幸福,但我们只给予了她一点点!
大铁锅又冷了下来!
乡村。大铁锅也少了。大家庭已被拆解,小铝锅取而代之。众多盛得下大铁锅持久温暖的胃正在仓促地应对着小铝锅的急剧冷热。更年轻者,对黑亮而硕大的铁锅盛放的饭竟没有丝毫的印象。他们,更无法知晓大铁锅台边的桌子上围坐着的一大家人的欢笑、热闹所隐含。尽管时有磕绊,但那是多么温暖和谐的内心!在钩盘河故道南岸有村庄名曰王铁锅:据传秦始皇筑长城时,遍搜民间铁锅,运往海岸筑基,该村唯有王姓始祖私藏铁锅一口,四邻无锅为炊,皆借用之,故名。治者的暴力与无知,王不知道铁锅与民间有何亲密关系,甚至,王在民间心目中抵不上一口大铁锅重要。民间的温暖都聚、缘于一口硕大黑亮的铁锅。因此,我也更愿意看重铁锅对人的聚的作用,硕大黑亮的铁锅传递着的温暖弥久而坚韧!那么多人都在一口大铁锅里吃饭,欢笑、热烈、温暖——这样的景象令人倍加感动,但都已远去,我们无法体悟。我再次想起那个词:和谐——庸俗,但更为动人,还有温暖!这是中国乡村朴实的感恩方式:王铁锅。
我还能看到更近的历史,那是对中国乡村一次巨大的破坏:1958年,在全县钢铁生产中,发动全县男女老少回收废旧钢铁、旧农具,钢铁制品和所有铁锅全都集中起来一并炼钢铁。内心里的愚蠢、麻木。他们不知道,那么多的胃需要大铁锅的温暖,那么多的人渴望大铁锅散发的腾腾热气。
中国乡村一片冷寂!
锅,小得多了,黑亮硕大的铁锅为白洁的、小的铝锅所替代。中国乡村小了、碎了。依然在拆解着。大铁锅下灶内熊熊之火暗淡了下来,细微而弱小!但,我心中那口硕大、黑亮的铁锅依旧在闪着光,散发着腾腾热气,依旧温暖着一个人精神的胃口。那口硕大黑亮的铁锅依旧在中国乡村的灶火之上。中国乡村的暖,温馨而漫长!
地址:(251700)山东惠民县文化局孙光新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