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文明殇

2021-12-23抒情散文墨园堂主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6 编辑

       文明的伤心处,不在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伤痕累累,而在于把蒙昧和野蛮错看成文明。——余秋雨1记忆的幽潭,一经激起,浪翻波涌,沉睡在时间隧道里……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6 编辑 <br /><br />       文明的伤心处,不在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
     伤痕累累,而在于把蒙昧和野蛮错看成文明。
                     ——余秋雨
              1
  记忆的幽潭,一经激起,浪翻波涌,沉睡在时间隧道里的历史碎片,桩桩件件,顿时鲜活起来。
  平静的生活,明媚的春光,还有那不曾被伤害的心灵,突然掠过浓浓的烟云,腾起灼天烈焰,充斥耳目的“伊拉克战事”,在创造人类文明的劳动的节日里,使人感到身心疲惫。
  战火正吞噬着古迹、遗址,战火正焚烬庭楼阁宇。我遥思绵绵……
  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希腊、巴比伦,藏经蕴典,博大精深。
  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长城、金字塔、太阳神庙、空中花园,辉光闪耀,撼魄醉魂。
  课堂上,为在三月不息的烈焰中化为灰烬的阿房宫感慨生哀;圆明园里,止步“万园之园”的废墟扼腕长叹;紫禁城中,凝视被刺刀和锐器刮割过的镏金缸瓮悚悚颤栗。
  这一切听过见过而未经历过的历史,都因为毁灭和毁损凝固,因为建树和消失而残存在记忆里。当我们刚刚经历世纪交替,乘文明之舟,驶向更加文明彼岸的时候,我们经历并体验着持续十年之久,人类文明同样被毁灭和被毁损的历史。
  诞生人类文明的古巴比伦大地,正在进行着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文明遭受更严重破坏和毁灭的战争。“海湾战争”旧伤未愈,伊拉克战争又添新伤,萨达姆慌不择路遁逃,布什穷凶极恶追杀不放,被冠之以“拯救人民”、“推动文明进程”的战车如入蛮荒之地,数以千计的炸弹暴雨倾盆,承载人类文明的土地狼烟四起,生灵涂炭。
              2
  伊拉克拥有27个世界之最。
  这里有人类最早记录思想的楔型文字泥版和最早的书写文物;有最早的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生息的乌尔城市和农业村落;有人类最早传道授业的穆斯塔所里亚大学和最早的哲学、科学及文学;这里是人类最早把一周分成7天,把一天分成24小时,农历最早诞生的地方;人类最早的《汉莫拉比法典》,世界第一部《药典》,最古老的史诗《吉尔加美什》,最先开始制作陶器,人类第一次发明船和车、最早的竖琴都能和伊拉克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里有沿用至今的以十进位为代表的“阿拉伯数字”;观相仪、星盘直到16世纪还被欧洲人采用着;伊本·西那的《医典》,在17世纪前是全欧洲的医学教材。
  伊拉克古文明遗址,密密麻麻,星罗棋布在各城市,达数十万众。世界十大景观之一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距首都巴格达仅90.5公里;作为古代“米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祥地,90%的“米索不达米亚”文明至今还埋藏在地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丝绸之路”商队城市哈特拉曾经繁荣一时;被考古学者称作“最纯粹古建筑群”的亚述帝国中心城市遗址位于伊拉克以北,古老的巴比伦首都、苏美尔王国居伊拉克之中,《圣经》所说的先知亚布拉罕诞生地乌尔城遗址居南;巴士拉城北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交汇处,有传说中的“伊甸园”遗址;东南卡尔巴拉是伊斯兰教先贤侯赛因和他的弟弟阿拔斯的陵墓,附近的库法克城是一代阿拉伯国王阿里执政的首都,也是他葬身的墓地,阿拉伯文中著名的库法体从这里源远流长;还有哈达拉王国遗址以及阿拔斯王朝后期建成的撒马拉克城转塔、情人宫等。伊拉克南部的乌尔、爱丽池、乌尔克一带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文明的摇篮。
  伊拉克有博物馆30座。在首都巴格达的8座博物馆中,首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著名11大博物馆之一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那里收藏着人类早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证物和古巴比伦王国、苏美尔王国、尼尼微城邦的文物;巴格达博物馆收藏着来自两河流域、希腊、波斯、犹太人始祖亚布拉罕得道证物等稀世珍宝;摩苏尔博物馆,伊拉克先驱艺术家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众多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记录着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无价之宝。
  脍炙人口的《一千零一夜》故事,从这里传遍世界,“山鲁佐德与国王”的巨大石雕,耸立在沿首都巴格达穿心而过的底格里斯河畔,经风沐雨,孤独地守望着“人间天堂”。美丽的山鲁佐德仿佛还在不知疲倦地为国王讲述着永无休止的关于“天赐之城”里没有结局的故事,祈祷用善良、仁爱和和平重塑人爱的心田,把富庶、幸福和快乐“恩赐”给他的臣民。
  在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注入波斯湾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当公元前3500年苏马连人用楔行文字记载历史时,埃及的尼罗河文明还没有萌芽;当巴格达成为世界上精妙绝伦的城市时,整个欧洲还处于蛮荒状态;当首都巴格达成为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从这里传遍世界的时候,美洲大陆还没有被发现。阿拔斯王朝时期,这里是唯一可以与中国长安媲美的繁华都市,世界各地的学者纷纷来此“朝圣”,持续了8年的“翻译运动”将世界的先进文化,以典籍的形式远播四方,古希腊人在这里学到了数学和哲学,犹太人在这里学到了神学,阿拉伯人在这里学到了建筑学。稍后的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深受人类早期文明的影响,我们在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里,都能看到《一千零一夜》的痕迹。早在公元前2000年,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巴比伦,在地球上已经是凤毛麟角的世界强国了。人类文明在这里诞生,又从这里远播,伊拉克成为拥有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700年以前,由10万工匠,耗时4年兴建的巴格达金宫,被战火付之一炬,人们在无限惋惜和追悔的同时,心灵罩上一层阴霾和恐惧。人们清楚地知道,伊拉克土地遍布石油,早已被列强虎视眈眈地窥视着,而遍布着比石油更宝贵的人类文明资源,早已被不屑一顾。历经千余年风雨剥蚀,岌岌可危的萨巴拉大螺旋塔、摩苏尔斜塔已是暮年垂老。人们在心中祈祷光明与黑暗不再被颠覆,人类文明历史仅存一点痕迹不再被无情抹去!他们把善意的期望寄托与神灵的保护,祝福它们不再被冲击和震动,不再被杀戮和涂炭。
  然而,期望永远不能代替事实。屡遭劫难的人类文明,在“救世主”和“英雄们”无法还清的文明债中、在频频获得巨大快感中、在欲望难平的一次次满足中,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
              3
  1991年1月17日,在诞生人类文明的土地上,狼烟骤起,美国率领33国联军对44万平方公里的伊拉克土地进行了43天的轰炸。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战争中90%的文物基础设施被炸毁,20多座博物馆和展览馆被炸坏,4000多件珍贵文物在战争中损失。
  巴格达郊外一座1400年前,高达百英尺的世界最高砖砌拱形建筑“泰西封拱门”和相传是犹太人族长亚伯拉罕出生地的乌尔地区的一座具有4500年历史的王室陵墓,遭美军飞机轰炸。那里的大地上,至今还留有4个巨大弹坑,墙上留下4000多个弹孔,价值连城的苏美尔人雕塑、亚述人壁画、楔型文字碑刻、古代金银墓葬品及2万多份记载文物来源、详细出处、发现过程的考古手稿史料被抢。
  战争不但摧毁了摆在地上的文物,还摧毁了令世界文物保护组织称赞的遗产保护体系。非法考古泛滥、文物贩运嚣张、走私肆虐猖獗,20多位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伊拉克文物管理专业人士,挥泪惜别,远走异乡。由于资金匮乏,担任巴比伦、尼尼微等博物馆、遗址、考古场所警卫的人员被大批解雇,造成文物大量流失,非法涌入国际艺术市场。点击美国拍卖网站“电子港湾”,收索“苏美尔、“楔型文字”,就会发现这些文物珍品正在网上出售。
  早对伊拉克文物“垂涎三尺”的西方列强,在“文化考察”的掩护下,巧取豪夺,把大批珍贵文物运往本国。文物填满了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德国柏林博物馆和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德国人在伊拉克挖掘20年,最后将巨大的“阿什塔尔门”强卸下来,分割成11块,运回柏林,再照原样复原后,堂而皇之地摆在博物馆展出供人参观。在柏林博物馆藏有“空中花园”遗址的文物118件,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金狮子和巴比伦城门。日本、德国、埃及人不停顿地在伊拉克“寻宝”,至今也没有间断。1999年,亚述时代的人首翼牛守护神雕像,被走私贩子锯割成11块后,贩运出境,许多文物在战争中杳无音信,查无踪影,寻无目标。
              4
  海湾战争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美国采取经济制裁手段,更使伊拉克的文物雪上加霜,人民生活一落千丈,任何可以兑换货币的珍贵文物,流亡在纽约、日内瓦和伦敦,西方富贾贪婪成性,更使伊拉克文物损失严重。
  世间诸事发生都是有理由的。历经海湾战争和漫长的制裁后,布什在各种场合猛烈抨击萨达姆“拒绝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充当恐怖分子的“后台”。企图通过采取军事行动、更迭伊拉克政权,实现“建立一个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真正民主的巴勒斯坦铺平道路”的目的。而在英国49%的人则认为,美国进攻伊拉克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
  与此同时,包括美国考古专家、学者在内的专业人士,清楚知道没有美、英签字的“海牙条约”,对美国没有丝毫的约束力,只是一纸空文,便千方百计地呼吁,战争期间要注意保护伊拉克的历史文化遗产,5分钟的地毯式轰炸,会把埋在地下5000年之久、数以万计的人类最宝贵遗产毁于一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美英在伊拉克战争中要采取军事保护措施,对诸多博物馆采取军事保护。欧美一些学术机构,在战前纷纷向美国军方提交4000多处文物古迹的方位信息,希望它们在战争中免遭涂炭。
  面对阔步前来的战争,伊拉克对文物的保护显得苍白无力和无奈。一方面将博物馆、展览馆断电、闭馆;将旧石器时代到伊斯兰时期数不清的文物转移;将文物遗址、遗迹涂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蓝色保护色。另一方面在城市四周燃放原油,在文物遗址、遗迹内屯兵藏械,乌尔城一座古寺废墟上两架“米格21”战斗机整装待命,乌尔城、苏美尔、尼尼微、亚述帝国的古老都城,都处在现代生物和化学武器制造厂包围之中,摩苏尔是伊拉克导弹基地。萨氏政权用古代文明的遗址作抵御外族入侵的“盾牌”,用文化遗产作为保护岌岌可危政权的“屏障”,将人类文明作战争的“筹码”,与人类文明同归于尽的生存愿望变成一种企图。
  任其如是说做,被战争狂魔开启的“魔瓶”,最终还是释放出浓烈的硝烟,伊拉克战火又起。
  当报告遗址方位图的学者们,翘首静观布氏政权的态度时,当人们默默祈祷联军飞行员能够睁大眼睛看见联合国规定的那些醒目的蓝色标志时,当人们企望着能“用双手承接那些从天而降的炸弹,以便保护博物馆不受伤害”时,从“没长眼睛的”第一枚炸弹划破灯火通明、辉光耀眼的夜空,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顷刻间化作一朵蘑菇云开始时,诞生人类文明的大地上,密如麻织的炸弹,在文明古国拉开了巨网。
  伊拉克战争中,28座博物馆遭劫,大约17万件珍贵文物被毁、被损、被劫、被破坏,伊拉克大地残垣断壁,满目疮痍,残存的遗址废墟重遭重创,旧疤未愈又添新痕。古代文明的碎片散落一地,被摧毁的城池、被粉碎的雕像、被炸平的遗址、被洗劫的厅馆、被折断的墓碑,惨不忍睹。在弥漫的硝烟中,有人看见,两个人扛着一扇古门,跑出博物馆,慌不择路地消失在炮火之中。
  战争残酷,覆巢之下,岂能卵全;战争无情,猝不及防,坠入深渊,属于整个世界,属于全人类的文明财富,在战争中无藏身之地。
  开战的第一周,座落在伊拉克北部,藏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个世纪的雕塑、牌匾、手工制品等珍贵文物的巴格达、提克里特、摩苏尔三座重要博物馆被炸毁,因袭击萨达姆的住所,藏有古巴比伦王室珍宝的另一家博物馆被击中;美英联军将675枚“战斧式”巡航导弹、6000枚精确制导炸弹倾泻伊拉克;美军前所未有地同时出动B-1、B-2和B-52三种远程轰炸机,如入无人之地,轰炸伊拉克目标。炸弹落地之处,硝烟弥漫,尘埃飞扬,地动山摇,这对原本在废墟上用泥砖堆砌、有九层楼房之高、历经几个世纪的古代城池来说,何谈“保护”之言?
 
  美英联军攻入巴格达48小时,收藏人类早期文明的“美苏不达米亚”文明证物的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惨遭浩劫,收藏《古兰经》最古老版本之一的巴格达伊斯兰教图书馆被焚烧。
  古代战争将巴格达金宫烧成一驱焦尸,将“空中花园”化成一堆泥土;现代战争又使承前启后、融贯东西的阿拉伯伊斯兰清真寺“尸骨全无”,“盛世之都”荡涤无存,将仅存的人类文明在人们记忆中抹去。人类文明的烛光灯辉,在墨浓般的战争烟火中飘忽摇曳,杯羹中最后一滴脂膏,在墨浓般的漫漫长夜中逐日耗尽,遍布伊拉克各城市的文明古迹,正在遭受着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严重的灾难。这也应了美国人自己说的“精确制导炸弹也不精确,也会偏离,也会伤害平民百姓,也会毁灭文明古迹”的预言。
              5
  当人类的双脚从石屋草寮走进星级宾馆,从沐浴木盆迈进桑那堂间,从马背跨上舷梯,征服者手中的弓刀换成了洲际导弹时,无限的欲望不顾资源的有限,愈加贪婪。一定要超越欲望的满足和实现这种满足不可逾越的差距时,蒙昧和野蛮也成为了文明。战争不会将人道置于战术之上,更不会按文物保护成果论输赢。“没长眼睛”的炸弹如此,长眼睛的人也亦然?
  鲜血已经浸染了人类文明的摇篮,谁知硝烟还要持续到哪一天?
  总之,文物的噩梦还在继续着。历史开始残缺,文物遭受毁灭,文明正被践踏。
  善良的人们还在图画前伫立。猜想着她讲述的是一个人?是一个家庭?是一个村庄?还是一个小镇?还在努力辨识她的具体地点、周遭情况、异样的经历、影响和价值。岂知战争已经使她消亡,她正从文明中退出。战争使人类永远记得自己创造的文明,记得自己的历史与荣耀,记得对文明的尊重与追求。
  战争使人记得的绝不是“为寇”的萨达姆,更不是“为主”的布什。
  山城小村,万籁寂静。我突然感到从那边的远方,传来几声炮啸,劳动者在自己的节日里,在创造人类文明的小憩时刻,像那彻夜难眠、无法安睡的千古文明一样,依然不得安宁。
  我夜不能寐,体会着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失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