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感谢文学,让我如此清醒
2021-12-23叙事散文杨义龙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13 编辑
深夜,独坐灯前,面对着电脑蓝幽幽的屏幕。白日的浮华与喧嚣渐渐淡去,物欲横流的街道悄然遁入夜色中,我的心境亦显得安宁而平和。我知道,我有话要说,想把自……
深夜,独坐灯前,面对着电脑蓝幽幽的屏幕。白日的浮华与喧嚣渐渐淡去,物欲横流的街道悄然遁入夜色中,我的心境亦显得安宁而平和。我知道,我有话要说,想把自……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13 编辑 <br /><br /> 深夜,独坐灯前,面对着电脑蓝幽幽的屏幕。白日的浮华与喧嚣渐渐淡去,物欲横流的街道悄然遁入夜色中,我的心境亦显得安宁而平和。我知道,我有话要说,想把自己絮絮叨叨的语句写出来。也许,此时此刻,我才能真真切切地面对自己。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知道我是多么的不合时宜。真正的文学已像人世的浮华一般渐渐隐没在时代背面。比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谈文学时的豪气干云、纵横驰骋,如今的文学多了几分寂寞,少了几分热闹。“作家”一词也从闪烁着夺目光彩的称谓渐趋平淡,再也不会有很多人对一个写作者或是思想者肃然起敬。在物欲裹胁着滚滚人流飞速前行的时代,文学回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也许,文学本来就应当是不显山不露水地悄悄改变着一些人的生存状态。
毫不煽情地说,是文学救了我。尽管我作为写作者,至今仍是无名之辈,但我依然挚爱着文学,我知道,这与名利无关。在我多灾多难的童年,母亲和胞弟的去世让我一次又一次地体验生存的艰辛与恐惧。我不知道以后将会发生什么,不知道我能活多久,孤独与无助笼罩着幼小的心。这时,祖父柜子里的那些旧书将我带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我明白了还有一种我不知道的生活,还有很多我不懂的道理,在我居住的小山村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坐在故乡的田埂上读书的样子成了乡亲们眼中挥之不去的印象。他们说,这个娃娃是呆子。可我知道,我有着比乡亲们更为丰富的内心。
很多年后,我成了一名山村教师,晚上就一个人住在学校里,猎猎山风常让我在寒冷的被窝里瑟瑟发抖。寂寞与无助伴随着高寒山区的夜。是文学,丰盈我的内心世界。就着一盏马灯,读海明威,读陀思妥耶夫斯基,读毛姆,也读李白与杜甫。读书之余,写点东西,记在本子上。有一些文字在报刊上发表了,高兴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它在我冷色调的生活里注入几多暖色调。我感谢,是文学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夜。如果没有阅读与写作,很难想象我会熬过那些漫漫长夜。
后来,我辗转谋生,呆过了好多单位和部门,干过这样那样的工种。一些兴趣爱好渐渐隐没在岁月深处,唯有文学,如影随形般跟着我。不论是得意还是失意,不论是倍受欺凌还是如坐春风,我都会手不释卷,都会在一天的劳碌之后看点想看的书,写点想写的文字。也许有时贪恋沿路的风景而弃置了写作,但只要心情高兴或是心情郁闷,大喜或大悲时,都想拿出纸和笔,写一些心里的话。写作已成了内心生活的一部分,构建着物质以外的心灵居所。我知道,我已经离不开文学。
读书写作时间久了,冷不丁也会问自己,在这文学日益冷清与寂寞的年代,还要读和写吗?或者,写作不能给自己带来一定的知名度,亦没有稿费,还要写吗?看到别人手握权柄、颐指气使时,看到别人财源滚滚、灯红酒绿时,看到别人名利双收、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时,难道不眼热、不心跳吗?是的,也曾心动,也曾羡慕,也曾徘徊,也曾跃跃欲试,但随即便释然了。自己并不属于那个浮华的世界,我是暗夜中远眺着旋转霓虹的独行者。作为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我宁愿在自己的心灵居所里细细品啜着快乐和忧伤,幸福或痛苦。我知道,人的生活是分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既有外在的物质载体,也应当有内在的精神居所。我不是物质生活的富有者,但我相信自己是一个精神的贵族。有时,对物质的贪恋更多是为了给自己的内心世界提供一个外在的保障。比如,为了能在寒冷的冬天,坐在安静的露台上沐浴着阳光细细地喝茶;比如,为了能让自己静静地坐着发呆而不被旁人打扰;比如,为了能和心爱的人一起相携相拥着走过漫漫人生;比如,为了能拥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走上回家的路……这些,都需要物质的保障吧?但于我而言,物质只是一种手段,而绝不是目的,不是生活本身。而读书和写作,恰恰让我回到了内心。也许说写作是一种生存方式有些牵强,但文学已成了我内心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不能割舍。
由此看来,位高权重也好,腰缠万贯也好,声名远扬也好,都不过是一种外在的物化形式罢了。看到别人沉缅于追逐之中,有时我想,他们从此便失去自我了。于我而言,我愿摒弃那些表面的浮华,在内心深处构建一座精神的宫殿。
感谢文学,让我如此清醒。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知道我是多么的不合时宜。真正的文学已像人世的浮华一般渐渐隐没在时代背面。比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谈文学时的豪气干云、纵横驰骋,如今的文学多了几分寂寞,少了几分热闹。“作家”一词也从闪烁着夺目光彩的称谓渐趋平淡,再也不会有很多人对一个写作者或是思想者肃然起敬。在物欲裹胁着滚滚人流飞速前行的时代,文学回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也许,文学本来就应当是不显山不露水地悄悄改变着一些人的生存状态。
毫不煽情地说,是文学救了我。尽管我作为写作者,至今仍是无名之辈,但我依然挚爱着文学,我知道,这与名利无关。在我多灾多难的童年,母亲和胞弟的去世让我一次又一次地体验生存的艰辛与恐惧。我不知道以后将会发生什么,不知道我能活多久,孤独与无助笼罩着幼小的心。这时,祖父柜子里的那些旧书将我带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我明白了还有一种我不知道的生活,还有很多我不懂的道理,在我居住的小山村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坐在故乡的田埂上读书的样子成了乡亲们眼中挥之不去的印象。他们说,这个娃娃是呆子。可我知道,我有着比乡亲们更为丰富的内心。
很多年后,我成了一名山村教师,晚上就一个人住在学校里,猎猎山风常让我在寒冷的被窝里瑟瑟发抖。寂寞与无助伴随着高寒山区的夜。是文学,丰盈我的内心世界。就着一盏马灯,读海明威,读陀思妥耶夫斯基,读毛姆,也读李白与杜甫。读书之余,写点东西,记在本子上。有一些文字在报刊上发表了,高兴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它在我冷色调的生活里注入几多暖色调。我感谢,是文学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夜。如果没有阅读与写作,很难想象我会熬过那些漫漫长夜。
后来,我辗转谋生,呆过了好多单位和部门,干过这样那样的工种。一些兴趣爱好渐渐隐没在岁月深处,唯有文学,如影随形般跟着我。不论是得意还是失意,不论是倍受欺凌还是如坐春风,我都会手不释卷,都会在一天的劳碌之后看点想看的书,写点想写的文字。也许有时贪恋沿路的风景而弃置了写作,但只要心情高兴或是心情郁闷,大喜或大悲时,都想拿出纸和笔,写一些心里的话。写作已成了内心生活的一部分,构建着物质以外的心灵居所。我知道,我已经离不开文学。
读书写作时间久了,冷不丁也会问自己,在这文学日益冷清与寂寞的年代,还要读和写吗?或者,写作不能给自己带来一定的知名度,亦没有稿费,还要写吗?看到别人手握权柄、颐指气使时,看到别人财源滚滚、灯红酒绿时,看到别人名利双收、享受着众星捧月的待遇时,难道不眼热、不心跳吗?是的,也曾心动,也曾羡慕,也曾徘徊,也曾跃跃欲试,但随即便释然了。自己并不属于那个浮华的世界,我是暗夜中远眺着旋转霓虹的独行者。作为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我宁愿在自己的心灵居所里细细品啜着快乐和忧伤,幸福或痛苦。我知道,人的生活是分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既有外在的物质载体,也应当有内在的精神居所。我不是物质生活的富有者,但我相信自己是一个精神的贵族。有时,对物质的贪恋更多是为了给自己的内心世界提供一个外在的保障。比如,为了能在寒冷的冬天,坐在安静的露台上沐浴着阳光细细地喝茶;比如,为了能让自己静静地坐着发呆而不被旁人打扰;比如,为了能和心爱的人一起相携相拥着走过漫漫人生;比如,为了能拥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走上回家的路……这些,都需要物质的保障吧?但于我而言,物质只是一种手段,而绝不是目的,不是生活本身。而读书和写作,恰恰让我回到了内心。也许说写作是一种生存方式有些牵强,但文学已成了我内心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不能割舍。
由此看来,位高权重也好,腰缠万贯也好,声名远扬也好,都不过是一种外在的物化形式罢了。看到别人沉缅于追逐之中,有时我想,他们从此便失去自我了。于我而言,我愿摒弃那些表面的浮华,在内心深处构建一座精神的宫殿。
感谢文学,让我如此清醒。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