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守望麦田
2021-12-23抒情散文修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7 编辑
母亲走过去,拿下那把镰刀,看了看,叹息一声:已经生锈了。镰刀是我要的,五一回家,很好的麦苗,正在抽穗扬花,我对母亲说,想到麦田看看,顺便割些草。母亲……
母亲走过去,拿下那把镰刀,看了看,叹息一声:已经生锈了。镰刀是我要的,五一回家,很好的麦苗,正在抽穗扬花,我对母亲说,想到麦田看看,顺便割些草。母亲……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37 编辑 <br /><br /> 母亲走过去,拿下那把镰刀,看了看,叹息一声:已经生锈了。
镰刀是我要的,五一回家,很好的麦苗,正在抽穗扬花,我对母亲说,想到麦田看看,顺便割些草。母亲找了好半天,才在西厢房的窗户上发现了它,窗户上挂满了锄头、镢头、铲子、抓钩、耙子,小小的镰刀就藏在最里面,落寞的如同一粒灰尘。那是祖母曾经居住的屋子,土墙,灰瓦,窗户很小,很老式,木头的窗格,横一道,竖一道,四四方方的镶在墙里,那些农具都有手,就抓在这些窗格上,一抓就是多少年。
祖母喜欢住在那里,西厢房冬暖夏凉,冬天的早晨有太阳,夏天的午后有阴凉,东厢房恰恰相反。天冷的时候,窗户上贴上纸,冬天刮风,呼啦啦直响,祖母说,风嫌冷,想进来暖和暖和。后来,所有的老屋都拆掉了,独独留下了它,祖母说,土墙屋好,温和,习惯了,就不愿动了,我们也就没有拆。后来,祖母去世,小屋也就成了堆放杂物的地方:淘汰的粮囤,不用的水缸,闲置的犁铧,散架的地排车,甚至还有原先生产队的一家石磨,生活如石碾般一圈圈滚着过,一些东西出现了,既方便,又耐用,一些古旧的东西就开始慢慢长锈、消亡,生生灭灭间,只留下一枝独草,年年挺立在陈年的瓦缝里。
看着镰刀的团团锈迹,母亲说,让你爸找一块磨镰石,给你磨磨,好用。父亲在院子里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磨镰石的影子,他摘掉帽子,挠挠头:有了收割机,镰刀很少用了,连石头也找不到了。母亲要出门去借,我拦住了她:不用,我只是想看看麦田。
村边是一处池塘,塘水很清,几个孩子站在塘边打水漂,一块石片贴着水面迅速的滑行,讲着童年的故事。塘南面,就是我家的麦田。
一道埂,一块田,又一道埂,又一块田,长着我家的小麦,一片井字形麦田。
风从南面吹来,麦穗已经很沉,挤挤挨挨,你碰着我,我碰着你,麦田发出刷刷的声音,像一处绿色的森林。很小的时候,我就以为他是森林,小时候的麦子很高,很稀疏,我经常穿着短裤在麦田的垄间来回穿行,走累了,就坐在麦子下面,抓住一株开花的小草,把它从缠绕着的麦棵上解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有时候,我会发现一棵新长出的桃树苗,谁家的孩子把桃核吃在了肚里,桃核在着急中钻了出来,长成一株绿色。我把桃树苗用镰刀挖出来,连着土,圆圆的一团,回家,放在水缸的下面,等着大人回来,栽在院子里。院子里的每一棵树都有来历,父亲就经常回忆,这棵榆树是你从菜园子里捡的,有点弯,长大后就歪了脖子,那一棵杏树是你从别人手里抢的,折了几个小枝,就总是一边长得旺,一边长得差,为了这棵桃树,你丢了一把铲子,为了那棵梨树,你丢了一把镰刀。麦田,淹没了我的童年。
祖母去世的时候,是在一个春天,祖母的坟就在我家的麦田里。春日的麦田一片油绿,矮矮的贴着地面,偶尔一朵淡紫的小花从麦从间探出头来,像个淘气的孩子。每当晚霞满天的时候,我就会来到这里,陪着祖母。
远处是一座小山,记忆里的那片山,曾开遍杜鹃,一个采花的人,在山林里歌唱穿行,然后携满鲜花下山,满山都是花,满野都是云雀。小时候,我就在那里托着腮,呆呆的坐着,念着山外的世界。我喜欢听不远处传来的汽车喇叭的叫声,透着几分神秘,然后,就想象城市的天空,那些高高的双层巴士,裙带飘香的女人,永不停电的夜晚。总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其中的一员,逃离农村的土地,逃离这些麦田,我不再做农民。
我开始离家上学。初中时,一个周回家一次,学校在镇上,虽然四周依旧是麦田,但是多了一道墙,墙内的读书声明明朗朗,墙外的牛哞声深厚低沉,心开始变得局促,渐渐消磨了童年时的顽劣与野性,文了起来;上高中,一月回家一次,学校在县城,周围环绕着车辆、市场和商店,和麦田隔了几条街,但当麦子成熟,麦香四溢的时候,还会约上几个同学,趁夕阳西下的时候到原野散步,那时我已经开始学会了做诗,到原野是去寻找诗情的。上大学,一学期回家一次,学校在城市,校园就是一座小城,周围是高楼、车流和人流,和麦田隔了半座城,只有在郊游时,才有人指着窗外,像高彩烈的说:看,麦田。我知道,怀旧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怀旧有着深长的意味,意味着一种长时间的告别,意味着一种完全的隔膜与淡忘,而且,意味着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从前。乡村有很多的东西,有关麦田的,作为麦田的后续故事的,都被岁月尘封,闲置在渐去渐远的时空:朽在塘边的太平车,再也不会把谁家的麦穗从原野载到乡场;镶在某家墙角的石碾子,再也不会把谁家的麦穗轧成麦粒;横在街头的磨盘,再也不会把谁家的小麦磨成细细的面粉。曾经拉出、碾出、推出乡民的生活和希望的农业时代的象征,如今只是挂在一些老人的嘴边,做闲谈的道具,不紧不慢的躺在正午的阳光里。家里老屋被拆时,父亲从屋角搬出一个蒙着厚厚灰尘的陶罐,我很是动情,那是一个多么饥饿而又多么充实的年代,那个陶罐腌过咸菜,腌过鸡蛋,放过腊肉,赚取了我多少垂涎的眼光,年月被储存在这里,被酿造、封存,今天倒成了无可措置的累赘。
我就这样,拿着一把生锈的镰刀,在自家的麦田里穿行着,回味着。村头有一家人正在修整收割机,不到一个月,小麦就要收割了,没有人再用镰刀,没人用,它就生锈了。田野里,一些人在套种玉米或棉花,都是些老人,年轻的人已经对土地和收获没有了兴趣,都在城市做工、生活。他们和我一样,拥挤在城市匆忙的节奏里,城市有绚丽的灯彩,有喧闹的的人流,有不能避免的旋转的漩涡,故乡,对于他们来说,都早已经消失在久远的记忆里,我也渐渐淡忘了我的祖母,我的麦田,连同我的镰刀。祖父去世了,我没有回家,我说,请假单位要扣钱,外祖母去世了,我没有回家,那时我正在参加一个考试,妹妹结婚了,我却在前一天离开家,我和朋友约好,要到江南度假。江南人指着一片灿烂的油菜花,骄傲的说。那是故乡的颜色。我怦然心动,故乡应该有一种颜色,而我,却把这种颜色丢掉了。
去年的时候,父亲到城市小住,就时常跟我谈起关于小麦的话题,麦子返青了,麦子扬花了,麦子出穗了,麦子快要成熟了,说着说着,就要回家。我问,城市不好么?他说,好,可是没有麦田,心里没根,有点空。
那天,我沉默了很久,第二天,我说,等几天,我也回家,咱们一起走。
我说,我想拿着镰刀,去看看麦田,我家的井字麦田。
镰刀是我要的,五一回家,很好的麦苗,正在抽穗扬花,我对母亲说,想到麦田看看,顺便割些草。母亲找了好半天,才在西厢房的窗户上发现了它,窗户上挂满了锄头、镢头、铲子、抓钩、耙子,小小的镰刀就藏在最里面,落寞的如同一粒灰尘。那是祖母曾经居住的屋子,土墙,灰瓦,窗户很小,很老式,木头的窗格,横一道,竖一道,四四方方的镶在墙里,那些农具都有手,就抓在这些窗格上,一抓就是多少年。
祖母喜欢住在那里,西厢房冬暖夏凉,冬天的早晨有太阳,夏天的午后有阴凉,东厢房恰恰相反。天冷的时候,窗户上贴上纸,冬天刮风,呼啦啦直响,祖母说,风嫌冷,想进来暖和暖和。后来,所有的老屋都拆掉了,独独留下了它,祖母说,土墙屋好,温和,习惯了,就不愿动了,我们也就没有拆。后来,祖母去世,小屋也就成了堆放杂物的地方:淘汰的粮囤,不用的水缸,闲置的犁铧,散架的地排车,甚至还有原先生产队的一家石磨,生活如石碾般一圈圈滚着过,一些东西出现了,既方便,又耐用,一些古旧的东西就开始慢慢长锈、消亡,生生灭灭间,只留下一枝独草,年年挺立在陈年的瓦缝里。
看着镰刀的团团锈迹,母亲说,让你爸找一块磨镰石,给你磨磨,好用。父亲在院子里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磨镰石的影子,他摘掉帽子,挠挠头:有了收割机,镰刀很少用了,连石头也找不到了。母亲要出门去借,我拦住了她:不用,我只是想看看麦田。
村边是一处池塘,塘水很清,几个孩子站在塘边打水漂,一块石片贴着水面迅速的滑行,讲着童年的故事。塘南面,就是我家的麦田。
一道埂,一块田,又一道埂,又一块田,长着我家的小麦,一片井字形麦田。
风从南面吹来,麦穗已经很沉,挤挤挨挨,你碰着我,我碰着你,麦田发出刷刷的声音,像一处绿色的森林。很小的时候,我就以为他是森林,小时候的麦子很高,很稀疏,我经常穿着短裤在麦田的垄间来回穿行,走累了,就坐在麦子下面,抓住一株开花的小草,把它从缠绕着的麦棵上解下来,戴在自己的头上。有时候,我会发现一棵新长出的桃树苗,谁家的孩子把桃核吃在了肚里,桃核在着急中钻了出来,长成一株绿色。我把桃树苗用镰刀挖出来,连着土,圆圆的一团,回家,放在水缸的下面,等着大人回来,栽在院子里。院子里的每一棵树都有来历,父亲就经常回忆,这棵榆树是你从菜园子里捡的,有点弯,长大后就歪了脖子,那一棵杏树是你从别人手里抢的,折了几个小枝,就总是一边长得旺,一边长得差,为了这棵桃树,你丢了一把铲子,为了那棵梨树,你丢了一把镰刀。麦田,淹没了我的童年。
祖母去世的时候,是在一个春天,祖母的坟就在我家的麦田里。春日的麦田一片油绿,矮矮的贴着地面,偶尔一朵淡紫的小花从麦从间探出头来,像个淘气的孩子。每当晚霞满天的时候,我就会来到这里,陪着祖母。
远处是一座小山,记忆里的那片山,曾开遍杜鹃,一个采花的人,在山林里歌唱穿行,然后携满鲜花下山,满山都是花,满野都是云雀。小时候,我就在那里托着腮,呆呆的坐着,念着山外的世界。我喜欢听不远处传来的汽车喇叭的叫声,透着几分神秘,然后,就想象城市的天空,那些高高的双层巴士,裙带飘香的女人,永不停电的夜晚。总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其中的一员,逃离农村的土地,逃离这些麦田,我不再做农民。
我开始离家上学。初中时,一个周回家一次,学校在镇上,虽然四周依旧是麦田,但是多了一道墙,墙内的读书声明明朗朗,墙外的牛哞声深厚低沉,心开始变得局促,渐渐消磨了童年时的顽劣与野性,文了起来;上高中,一月回家一次,学校在县城,周围环绕着车辆、市场和商店,和麦田隔了几条街,但当麦子成熟,麦香四溢的时候,还会约上几个同学,趁夕阳西下的时候到原野散步,那时我已经开始学会了做诗,到原野是去寻找诗情的。上大学,一学期回家一次,学校在城市,校园就是一座小城,周围是高楼、车流和人流,和麦田隔了半座城,只有在郊游时,才有人指着窗外,像高彩烈的说:看,麦田。我知道,怀旧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怀旧有着深长的意味,意味着一种长时间的告别,意味着一种完全的隔膜与淡忘,而且,意味着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从前。乡村有很多的东西,有关麦田的,作为麦田的后续故事的,都被岁月尘封,闲置在渐去渐远的时空:朽在塘边的太平车,再也不会把谁家的麦穗从原野载到乡场;镶在某家墙角的石碾子,再也不会把谁家的麦穗轧成麦粒;横在街头的磨盘,再也不会把谁家的小麦磨成细细的面粉。曾经拉出、碾出、推出乡民的生活和希望的农业时代的象征,如今只是挂在一些老人的嘴边,做闲谈的道具,不紧不慢的躺在正午的阳光里。家里老屋被拆时,父亲从屋角搬出一个蒙着厚厚灰尘的陶罐,我很是动情,那是一个多么饥饿而又多么充实的年代,那个陶罐腌过咸菜,腌过鸡蛋,放过腊肉,赚取了我多少垂涎的眼光,年月被储存在这里,被酿造、封存,今天倒成了无可措置的累赘。
我就这样,拿着一把生锈的镰刀,在自家的麦田里穿行着,回味着。村头有一家人正在修整收割机,不到一个月,小麦就要收割了,没有人再用镰刀,没人用,它就生锈了。田野里,一些人在套种玉米或棉花,都是些老人,年轻的人已经对土地和收获没有了兴趣,都在城市做工、生活。他们和我一样,拥挤在城市匆忙的节奏里,城市有绚丽的灯彩,有喧闹的的人流,有不能避免的旋转的漩涡,故乡,对于他们来说,都早已经消失在久远的记忆里,我也渐渐淡忘了我的祖母,我的麦田,连同我的镰刀。祖父去世了,我没有回家,我说,请假单位要扣钱,外祖母去世了,我没有回家,那时我正在参加一个考试,妹妹结婚了,我却在前一天离开家,我和朋友约好,要到江南度假。江南人指着一片灿烂的油菜花,骄傲的说。那是故乡的颜色。我怦然心动,故乡应该有一种颜色,而我,却把这种颜色丢掉了。
去年的时候,父亲到城市小住,就时常跟我谈起关于小麦的话题,麦子返青了,麦子扬花了,麦子出穗了,麦子快要成熟了,说着说着,就要回家。我问,城市不好么?他说,好,可是没有麦田,心里没根,有点空。
那天,我沉默了很久,第二天,我说,等几天,我也回家,咱们一起走。
我说,我想拿着镰刀,去看看麦田,我家的井字麦田。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