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那年那月那人
2021-12-23叙事散文葛瑞英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19 编辑
那年那月那人题 记 自从嫁进婆家门,就与婆婆特别投缘。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豁达乐观,慈祥和蔼的老人。从点点滴滴的琐事中能看出她对生活的感恩。没想到的是……
那年那月那人题 记 自从嫁进婆家门,就与婆婆特别投缘。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豁达乐观,慈祥和蔼的老人。从点点滴滴的琐事中能看出她对生活的感恩。没想到的是……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19 编辑 <br /><br />那年那月那人
题 记
自从嫁进婆家门,就与婆婆特别投缘。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豁达乐观,慈祥和蔼的老人。从点点滴滴的琐事中能看出她对生活的感恩。没想到的是,从老公哪里得知,婆婆平静的笑容深处,隐藏着太多的磨难不幸,苦乐酸痛。再看婆婆时,就觉得她老人家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让人敬重。码字的爱好,使我无数次地想与婆婆好好聊聊,聊聊她的故事,聊聊她的悲喜………但,始终没有勇气。因为我知道,那些凄苦的过往,太容易触及婆婆伤痛的神经。我不忍心,不忍心让历经了人间沧桑的老人去挖掘记忆深处的苦涩。然而,想写她的愿望一直没有打消。这时碰巧接到了一个编辑的约稿,让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回忆什么呢?像我们这个年龄,蕴积的无非是一些情爱缠绵,风花雪月,太不凝重。终于,在一个宁静的午后,边给婆婆捶背边开始了我蓄谋已久的采访似的沟通。
一
回忆开始了,婆婆像是跌进了往昔岁月的暗壑。她的双眼时而微闭,时而极力向远方眺望。我的心一阵酸痛。让一个经历了风雨人生的老人去回忆曾经的伤痛,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带着赎罪的心情我用心聆听。
我的婆婆,1920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乡村。家里兄弟姐妹多,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情。民国32年,大闹饥荒。婆婆家生生饿死了两口人。婚姻的不幸是婆婆一切不幸的开始。15岁那年,一个财主家看上了心灵手巧,清纯美丽的婆婆,与他家的儿子订下了婚约。家人喜忧参半地把她嫁进了财主家。本想终于可以吃顿饱饭的婆婆哪料想蜜月未过便成了寡妇。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年轻人都喜欢玩枪,那死鬼不慎玩枪走火身亡。
可怜的婆婆,费尽周折,终于又重新回到了那贫穷却依然温馨的娘家。在那个年月,像婆婆这样有过一次婚姻的女人,要想再嫁个正二八经的好人家谈何容易。一个嫁出去的老姑娘长住娘家,上有老下有小,尤其与哥哥嫂嫂在一起相处,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婆婆与家人一起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家里的缝补浆洗等家务,婆婆抢着干。内心却忍受着巨大的惆怅与落寞。但,她始终笑对生活,从不抱怨什么。对于婚姻大事也只能逆来顺受地等待命运的安排。在当地农村,有拿苦命人冲喜的习俗。所谓的冲喜,就是希望通过办喜事,把家里的晦气冲走,以挽救将死之人。婆婆又一次成了封建迷信的牺牲品。与邻村一个得了痨病的垂死之人订下了婚约。当婆婆满腹心事,准备待嫁时,那个短命的末来丈夫却撒手人寰。婆婆的第二次婚姻还没开始就匆匆结束了。
二
心灰意冷的婆婆,过早地厌倦了红尘,无心再嫁。和同村的一个寡妇相约去吃粮,瞒着姥姥跑出去参了军。姥姥得知后,踏着缠了足的小脚,走亲告友,执意要寻回婆婆。说是女孩子是吃不得军粮的。否则以生命相挟。无奈,心地善良且十分孝顺的婆婆又回到了那个写满忧伤与心痛的小乡村。(说到这里,婆婆重重地叹了口气,唉!人是命啊!当年同去的寡妇,后来成了干部)而等待婆婆的却是命运更严峻的考验。当时国内战乱加饥荒。人们纷纷舍弃家园外出逃荒。婆婆也随娘家人一路逃荒到了山西浮山。认识了在那里做长工的公爹。当时公爹已经过了婚娶的年龄。家里兄弟六个穷得娶不上媳妇,只好横下一条心出去闯世界。与小他八岁的婆婆相遇后,两个可怜的人很自然的走到了一起,携手他们的苦难人生。
三
公爹是个能人,一身的手艺。加上婆婆勤俭持家,家境日渐富裕。这时,浓浓的思乡之情缠绕着他们。生了大哥之后,随家人一起回到了故乡。本以为可以男耕女织平静地享受天伦之乐。孰料,一场劫难却不期而至。婆婆生了大姐后不久,染上了当时让人谈之色变的妇科疾病——血崩。身体本来就赢弱的婆婆被病魔蹂躏了近两个月,瘦得皮包骨,浑身无血色。几度休克,生命垂危。公爹悲痛欲绝准备着后事。在街上偶遇一江湖郎中,像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把那游医领到了婆婆的病床前。善良的婆婆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吃了大夫的几包中药后竟奇迹般地又活了下来。
经此大劫的一家人更加和谐温馨。婆婆对生活更加充满了感恩,处处与人为善。此后不久,刚刚病愈的婆婆又经历了一次大难。那是一天深夜,月黑风高,大哥闹肚子,婆婆掌着煤油灯领大哥出来。打开房门时,院子里火光冲天。当时没有煤,主要靠烧火,院里的柴垛一个连着一个,此时火借风势在迅速地蔓延着。沉着勇敢的婆婆顾不得已吓得拉了一身屎的大哥。拚命地喊着:“失火了,快来救火呀!”然后不顾一切地冲进了火场。风越来越大,火越烧越旺,房屋也被烧着了。
当婆婆和闻讯赶来的乡亲们奋力扑灭了大火后,才想到孩子还在屋里。于是惊呼:“孩子,孩子,我的孩子还在屋里,快,快去救救我的孩子。”当人们冲进滚滚浓烟把孩子背出来时,孩子已经被浓烟呛得昏死过去。聪明的婆婆慌而不乱,用自已的土办法,让孩子渐渐地苏醒。婆婆说,那场大火烧掉了两间街坊,把上房山墙上的檩条头都燃着烧黑了,屋里挂在墙上篮子里的小红薯也烤熟了,全家大人小孩竟无闪失,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此事过后,婆婆在村里的威信就更高了,当时的公社领导还专程来看了她。
四
婆婆却十分平静,一如既往地乐观生活。在她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她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也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她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千磨万难。和公爹相携一路走来,走过了多少个春秋四季、岁月轮回,经历了多少场生死离别、凄风苦雨。共同把孩子们拉扯成人。看到八九十岁依然恩爱如故,相扶相携的他们,你才能明白什么叫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生活的重压没有改变她倔强的性格,岁月的磨难没有动摇她人生的信念。她常用她的苦难经历教育孩子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她常说,苦难是黄连包着的糖,苦尽一定甘来。只要人心不死,就没有翻不过的山,趟不过的河。
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都很争气。如今个个出人头地,事业有成。四个儿子三个局长,五个儿女都吃黄粮,成了乡村里令人称羡的家庭。老公最小也最会哄婆婆开心。婆婆见到她这幺儿子就乐得合不拢嘴。每次回家,老公都会搬个小板凳像个孩子似的坐在婆婆身边听她老人家唠家常。其实我知道,婆婆说的,老公都可以背出来了。尽管如此,每当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总会有说不出的感动。
人啊!无论你有多大的成就;无论你离家多远;无论你多大年纪;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当你回到家时,有个可以依偎,可以应声的老娘,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
题 记
自从嫁进婆家门,就与婆婆特别投缘。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豁达乐观,慈祥和蔼的老人。从点点滴滴的琐事中能看出她对生活的感恩。没想到的是,从老公哪里得知,婆婆平静的笑容深处,隐藏着太多的磨难不幸,苦乐酸痛。再看婆婆时,就觉得她老人家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让人敬重。码字的爱好,使我无数次地想与婆婆好好聊聊,聊聊她的故事,聊聊她的悲喜………但,始终没有勇气。因为我知道,那些凄苦的过往,太容易触及婆婆伤痛的神经。我不忍心,不忍心让历经了人间沧桑的老人去挖掘记忆深处的苦涩。然而,想写她的愿望一直没有打消。这时碰巧接到了一个编辑的约稿,让写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回忆什么呢?像我们这个年龄,蕴积的无非是一些情爱缠绵,风花雪月,太不凝重。终于,在一个宁静的午后,边给婆婆捶背边开始了我蓄谋已久的采访似的沟通。
一
回忆开始了,婆婆像是跌进了往昔岁月的暗壑。她的双眼时而微闭,时而极力向远方眺望。我的心一阵酸痛。让一个经历了风雨人生的老人去回忆曾经的伤痛,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带着赎罪的心情我用心聆听。
我的婆婆,1920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乡村。家里兄弟姐妹多,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情。民国32年,大闹饥荒。婆婆家生生饿死了两口人。婚姻的不幸是婆婆一切不幸的开始。15岁那年,一个财主家看上了心灵手巧,清纯美丽的婆婆,与他家的儿子订下了婚约。家人喜忧参半地把她嫁进了财主家。本想终于可以吃顿饱饭的婆婆哪料想蜜月未过便成了寡妇。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年轻人都喜欢玩枪,那死鬼不慎玩枪走火身亡。
可怜的婆婆,费尽周折,终于又重新回到了那贫穷却依然温馨的娘家。在那个年月,像婆婆这样有过一次婚姻的女人,要想再嫁个正二八经的好人家谈何容易。一个嫁出去的老姑娘长住娘家,上有老下有小,尤其与哥哥嫂嫂在一起相处,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婆婆与家人一起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家里的缝补浆洗等家务,婆婆抢着干。内心却忍受着巨大的惆怅与落寞。但,她始终笑对生活,从不抱怨什么。对于婚姻大事也只能逆来顺受地等待命运的安排。在当地农村,有拿苦命人冲喜的习俗。所谓的冲喜,就是希望通过办喜事,把家里的晦气冲走,以挽救将死之人。婆婆又一次成了封建迷信的牺牲品。与邻村一个得了痨病的垂死之人订下了婚约。当婆婆满腹心事,准备待嫁时,那个短命的末来丈夫却撒手人寰。婆婆的第二次婚姻还没开始就匆匆结束了。
二
心灰意冷的婆婆,过早地厌倦了红尘,无心再嫁。和同村的一个寡妇相约去吃粮,瞒着姥姥跑出去参了军。姥姥得知后,踏着缠了足的小脚,走亲告友,执意要寻回婆婆。说是女孩子是吃不得军粮的。否则以生命相挟。无奈,心地善良且十分孝顺的婆婆又回到了那个写满忧伤与心痛的小乡村。(说到这里,婆婆重重地叹了口气,唉!人是命啊!当年同去的寡妇,后来成了干部)而等待婆婆的却是命运更严峻的考验。当时国内战乱加饥荒。人们纷纷舍弃家园外出逃荒。婆婆也随娘家人一路逃荒到了山西浮山。认识了在那里做长工的公爹。当时公爹已经过了婚娶的年龄。家里兄弟六个穷得娶不上媳妇,只好横下一条心出去闯世界。与小他八岁的婆婆相遇后,两个可怜的人很自然的走到了一起,携手他们的苦难人生。
三
公爹是个能人,一身的手艺。加上婆婆勤俭持家,家境日渐富裕。这时,浓浓的思乡之情缠绕着他们。生了大哥之后,随家人一起回到了故乡。本以为可以男耕女织平静地享受天伦之乐。孰料,一场劫难却不期而至。婆婆生了大姐后不久,染上了当时让人谈之色变的妇科疾病——血崩。身体本来就赢弱的婆婆被病魔蹂躏了近两个月,瘦得皮包骨,浑身无血色。几度休克,生命垂危。公爹悲痛欲绝准备着后事。在街上偶遇一江湖郎中,像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把那游医领到了婆婆的病床前。善良的婆婆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吃了大夫的几包中药后竟奇迹般地又活了下来。
经此大劫的一家人更加和谐温馨。婆婆对生活更加充满了感恩,处处与人为善。此后不久,刚刚病愈的婆婆又经历了一次大难。那是一天深夜,月黑风高,大哥闹肚子,婆婆掌着煤油灯领大哥出来。打开房门时,院子里火光冲天。当时没有煤,主要靠烧火,院里的柴垛一个连着一个,此时火借风势在迅速地蔓延着。沉着勇敢的婆婆顾不得已吓得拉了一身屎的大哥。拚命地喊着:“失火了,快来救火呀!”然后不顾一切地冲进了火场。风越来越大,火越烧越旺,房屋也被烧着了。
当婆婆和闻讯赶来的乡亲们奋力扑灭了大火后,才想到孩子还在屋里。于是惊呼:“孩子,孩子,我的孩子还在屋里,快,快去救救我的孩子。”当人们冲进滚滚浓烟把孩子背出来时,孩子已经被浓烟呛得昏死过去。聪明的婆婆慌而不乱,用自已的土办法,让孩子渐渐地苏醒。婆婆说,那场大火烧掉了两间街坊,把上房山墙上的檩条头都燃着烧黑了,屋里挂在墙上篮子里的小红薯也烤熟了,全家大人小孩竟无闪失,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此事过后,婆婆在村里的威信就更高了,当时的公社领导还专程来看了她。
四
婆婆却十分平静,一如既往地乐观生活。在她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她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也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她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千磨万难。和公爹相携一路走来,走过了多少个春秋四季、岁月轮回,经历了多少场生死离别、凄风苦雨。共同把孩子们拉扯成人。看到八九十岁依然恩爱如故,相扶相携的他们,你才能明白什么叫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生活的重压没有改变她倔强的性格,岁月的磨难没有动摇她人生的信念。她常用她的苦难经历教育孩子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她常说,苦难是黄连包着的糖,苦尽一定甘来。只要人心不死,就没有翻不过的山,趟不过的河。
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都很争气。如今个个出人头地,事业有成。四个儿子三个局长,五个儿女都吃黄粮,成了乡村里令人称羡的家庭。老公最小也最会哄婆婆开心。婆婆见到她这幺儿子就乐得合不拢嘴。每次回家,老公都会搬个小板凳像个孩子似的坐在婆婆身边听她老人家唠家常。其实我知道,婆婆说的,老公都可以背出来了。尽管如此,每当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总会有说不出的感动。
人啊!无论你有多大的成就;无论你离家多远;无论你多大年纪;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当你回到家时,有个可以依偎,可以应声的老娘,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