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纳西族婚俗中的“情死”[原创]

2021-12-23叙事散文木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1 编辑

木祥首先应该说到的是丽江纳西族的“情死”。“情死”,即纳西族青年男女在爱情受到了干扰以后,为了表达坚贞,双双约定一种死亡的方式而死去。这种情死,有时候是……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1 编辑 <br /><br />木祥
  首先应该说到的是丽江纳西族的“情死”。“情死”,即纳西族青年男女在爱情受到了干扰以后,为了表达坚贞,双双约定一种死亡的方式而死去。这种情死,有时候是一对青年男女,有时候是多对青年男女,所以,倍受世人关注。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俄国人顾彼得来到丽江,了解纳西人的婚俗后便惊呼:丽江是全世界最大的自杀之都。顾彼得所说的“自杀”,指的是男女之间为情和爱而死亡。
  多年来,研究和报道纳西族情死的人很多,除了外国人顾彼得、洛克以外,还有国内的一大批专家和学者。今年,在一个偶尔的机会听说原丽江市委宣传部长和家修先生写了一部丽江婚俗故事的纪实性性作品,其中就有大量的情死资料,十分宝贵。我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和先生的书稿,我看到书稿中记录的是丽江特殊的婚俗故事,其中最有魅力的,就是情死故事。
  据和先生介绍,他的老家是一个金沙江畔的乡村子,村子里大多数是纳西族,过去,情死的现在十分突出,这方面的故事十分多。而且,在和先生的亲戚中,就经常出现情死的情况。和先生的姐夫就是一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还和情人死在村子后面。据和先生介绍,他的姐夫年轻时与一个姑娘相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结为夫妻。后来,姐夫与姐姐结婚后,生了一对儿女,但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等社会原因,家庭处于贫困状态,两个孩子先后因贫困而死亡,心理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加上当时经济困难,感情没有依靠,对前途感到十分悲观。这个时候,姐夫过去的情人因离婚回到了村子里,以是旧情复燃,但又怕遭到世人的非议,处境相当尴尬,思想上就产生了极大的矛盾。于是,在万般无赖的情况下,两个旧时的情人于大年初二相约来到了村后,双双用绳子吊在一棵酸梅树上,为情而死去。
  和先生关于情死的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他的表弟与一个姑娘情死。和先生的一个表弟,自由恋爱找了一个相好的姑娘,两个年轻人在生产劳动中结下了深厚的情意,真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虽然白天不能常在一起,但到了晚上,就一起到田野里散步,到山坡上看星星,望月亮。只不过,表弟与这个姑娘相好的事让家里人知道以后,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再加上姑娘家的父母,也持反对态度,婚事就不得不摆了下来。眼看婚事没有了指望,两个人感情又是难舍难分,于是,和先生的表弟与姑娘偷偷地走到一起,山盟海逝,最后吊死在表弟家的厢房里。。。。。。。。
  在丽江,还有一个殉情故事让人难于于相信。这个情死故事说的是丽江早年的一位县级官员,这位官员在北京上过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了丽江的一个领导。当时,这位领导已经结过婚,但是,在工作中,他又爱上了一位漂亮女同事。两人相爱以后,这位领导知道在当时的形势下离婚是不可能的,于是,这位领导不顾自己的事业与理想,与女同事相约情死在了玉龙山下。

  有一个消息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说的是1960年,丽江的一个乡村放映一部电影叫《梁山伯与祝英台》,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放这部电影的当天晚上,有六对青年男女在看完电影后相约而去,然后一起殉情了。

  如此惊心动魄的情死故事还有好多,丽江古城里,还有许多集体情死的故事,这里不一一举讲出。他们选择的情死地点,是在玉龙山下,在美丽的云杉坪。他们认为,情死是美丽的,是能让他们到达天国的一种方式。
  据此,我们便可以知道,纳西人的情死,一定程度上还受东巴文化的影响。《鲁般鲁饶》是东巴祭风仪式的众多经书中的一本,它就是用来描述祭祀情死鬼的情形的。所以,纳西族学者杨福泉说,他从小就知道很多情死的故事,在他的周围,几乎每一个家族都有情死的。有时候,情死并不完全是纳西青年的无奈之举,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追求。根据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探险家洛克先生在他的作品中记录,居住在玉龙雪山脚下的纳西族有独特的哲学观念。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纳西人情死的习俗,是受到东巴经中描绘的美丽情景所吸引,情死天堂中一个美丽绝伦的地方,是一个理想的胜地,让人向往。
  杨福泉先生还这样说到纳西族的情死:“婚姻不自由的民族很多,但是愿意选择情死的民族不多,究其原因,我愿意认为是雪山诱惑了他们,如果你每天都面对这样一座美丽得难以置信的雪山的话,你可能就会相信情死者理应到达一个美丽的地方,雪山给了他们无尽的想象力。”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丽江的情死跟一般的自杀者不同,自杀一般是在绝望之至走投无路以后产生的行为,但是丽江的情不是这样,他们并没有被逼到生活的绝境,虽然说可能失去与相爱的人结婚的可能,但这并不致命,而且他们还可以选择私奔、婚外恋等方式,但是他们选择了殉情。甚至另外一些殉情的人,他们的爱情根本就没有受任何限制,他们只是因为向往诗歌里描写的境界。
  当然,纳西人情死的根源,也要从纳西族发展的大背景中去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变化,纳西人自由婚姻的习俗受到了干扰。历史上,纳西族的婚姻是相当自由的,到了明代,木氏土司为了与明朝政府保持一致,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大力提倡汉文化,东巴纳西文化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纳西青年男女的自由婚姻也受到了限制,就为情死打下了伏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