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风沙感怀
2021-12-23叙事散文方萌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1 编辑
长风沙感怀
今年五月,我从市区向东驱车四十里,去了趟长风沙。站在长江西岸,见涛涛江水北去,烟波浩渺,千里长堤,百米沙滩,江风飒飒,船声隆隆,感岁月之悠悠……
长风沙感怀
今年五月,我从市区向东驱车四十里,去了趟长风沙。站在长江西岸,见涛涛江水北去,烟波浩渺,千里长堤,百米沙滩,江风飒飒,船声隆隆,感岁月之悠悠……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1 编辑 <br /><br />长风沙感怀
今年五月,我从市区向东驱车四十里,去了趟长风沙。站在长江西岸,见涛涛江水北去,烟波浩渺,千里长堤,百米沙滩,江风飒飒,船声隆隆,感岁月之悠悠,逝者如流水,留下的是寥廓江天和脍炙人口的诗章。
想当年,长风沙是万里长江上的一个港口,重要水上通道,商贾云集,兵家必争,是何等的繁华,何等的热闹。“大船初湾小船喜,小船夜泊大船头。”“长风自古三巴路,樯竿参差杂烟树,南船北船各万里,津凉小市相依住。”李白就曾两次在诗中提到长风沙。一次是在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出游金陵时写下的《长干行》,诗人以思妇的口吻期盼远行的亲人早日归来:“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从四川到长风沙,几千里的水路,艰险难行,一个弱女子想只身乘舟而下去接丈夫,是何等的真情,何等的感人?另一次是三十五年后,李白从流放地夜郎遇赦东还,在长风沙巧遇好友窦长史,作诗《江上赠窦长史》,“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 “相约相期何太深,棹歌摇艇月中寻。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 把江边遇故知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可见长风沙早在唐代就很有名气。
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陆游溯江而上,赴夔州任所,他在《入蜀记》和诗中都记述了“荻夹喜入长风沙”的情景。到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知府黄干筑安庆府城,作为古渡口的长风沙繁华依旧,在元揭傒斯《夜泊长风沙》诗中,我们就能领略到当时长风沙港口里船舶拥挤的热闹场面。从以后历代不少诗文里我们还可看到长风沙“夕阳明远帆,高浪兀孤屿,绵绵淮山来,闪闪沙岛去”的美丽图画,就像我1967年夏乘舟经过长风沙时见到的风景一样。那年,安庆武斗,大轮不靠安庆港,我们急着回校,只好从西门外雇请一艘二桅木帆船到贵池。当时江中行驶的木帆船都是这个样子,桅高、帆大、舱深,船舷外还有护舱板。船老大拉帆、掌舵是一位老把式。言谈中,他对二、三十年掌船的历史记得清清楚楚。当我们船一离开城区,他就敢紧扯满帆,打起戗,并坐下来给我们讲故事。他说,十八年前春上,他曾在长风沙送解放军过江的……当船过马窝不久,突然江面空阔,水流平缓,风帆满鼓,船左转,一畅向北。船老大指着左岸白色的江滩说:“长风沙到了。”只见岸滩绵延,长堤柳林之后是青山蜿延如若游龙;江流波面之上则是帆影点点若扬白虹。当年长风沙的情景就这样印记在我的脑子里。
俱往矣,今日的长风沙是安庆市郊区的长风镇,江堤内是平田沃野、鱼米之乡,“茆屋参茨数株柳”的景象早已看不到了;经1997年太子矶(又称罗刹矶)炸礁整治,水道畅通,“罗刹石齿山下排”的场景也不见了;江面上早已看不到“孤帆远影”,而隆隆开过的都是机动船队……在安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区将东扩到长风沙,安庆港铁路水运联运港区将建在这里,铁路大桥也将从这里跨江而过。
我站在江边,见涛涛江水北去,烟波浩渺、林莽长堤、绵绵沙滩、风景依旧,仍能感受到古诗里的意境:昔日的风光、相聚的欢颜、离别的愁绪……可浪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却留下了他们的美丽诗篇。这些诗篇脍炙人口,永远生辉。 1997年,安庆的有识之士把这些诗篇汇集起来,雕刻成碑,竖立在长风镇“长风沙碑林”里,供人鉴赏,成为安庆市的一处人文景观。
今年五月,我从市区向东驱车四十里,去了趟长风沙。站在长江西岸,见涛涛江水北去,烟波浩渺,千里长堤,百米沙滩,江风飒飒,船声隆隆,感岁月之悠悠,逝者如流水,留下的是寥廓江天和脍炙人口的诗章。
想当年,长风沙是万里长江上的一个港口,重要水上通道,商贾云集,兵家必争,是何等的繁华,何等的热闹。“大船初湾小船喜,小船夜泊大船头。”“长风自古三巴路,樯竿参差杂烟树,南船北船各万里,津凉小市相依住。”李白就曾两次在诗中提到长风沙。一次是在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出游金陵时写下的《长干行》,诗人以思妇的口吻期盼远行的亲人早日归来:“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从四川到长风沙,几千里的水路,艰险难行,一个弱女子想只身乘舟而下去接丈夫,是何等的真情,何等的感人?另一次是三十五年后,李白从流放地夜郎遇赦东还,在长风沙巧遇好友窦长史,作诗《江上赠窦长史》,“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 “相约相期何太深,棹歌摇艇月中寻。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 把江边遇故知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可见长风沙早在唐代就很有名气。
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陆游溯江而上,赴夔州任所,他在《入蜀记》和诗中都记述了“荻夹喜入长风沙”的情景。到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知府黄干筑安庆府城,作为古渡口的长风沙繁华依旧,在元揭傒斯《夜泊长风沙》诗中,我们就能领略到当时长风沙港口里船舶拥挤的热闹场面。从以后历代不少诗文里我们还可看到长风沙“夕阳明远帆,高浪兀孤屿,绵绵淮山来,闪闪沙岛去”的美丽图画,就像我1967年夏乘舟经过长风沙时见到的风景一样。那年,安庆武斗,大轮不靠安庆港,我们急着回校,只好从西门外雇请一艘二桅木帆船到贵池。当时江中行驶的木帆船都是这个样子,桅高、帆大、舱深,船舷外还有护舱板。船老大拉帆、掌舵是一位老把式。言谈中,他对二、三十年掌船的历史记得清清楚楚。当我们船一离开城区,他就敢紧扯满帆,打起戗,并坐下来给我们讲故事。他说,十八年前春上,他曾在长风沙送解放军过江的……当船过马窝不久,突然江面空阔,水流平缓,风帆满鼓,船左转,一畅向北。船老大指着左岸白色的江滩说:“长风沙到了。”只见岸滩绵延,长堤柳林之后是青山蜿延如若游龙;江流波面之上则是帆影点点若扬白虹。当年长风沙的情景就这样印记在我的脑子里。
俱往矣,今日的长风沙是安庆市郊区的长风镇,江堤内是平田沃野、鱼米之乡,“茆屋参茨数株柳”的景象早已看不到了;经1997年太子矶(又称罗刹矶)炸礁整治,水道畅通,“罗刹石齿山下排”的场景也不见了;江面上早已看不到“孤帆远影”,而隆隆开过的都是机动船队……在安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区将东扩到长风沙,安庆港铁路水运联运港区将建在这里,铁路大桥也将从这里跨江而过。
我站在江边,见涛涛江水北去,烟波浩渺、林莽长堤、绵绵沙滩、风景依旧,仍能感受到古诗里的意境:昔日的风光、相聚的欢颜、离别的愁绪……可浪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却留下了他们的美丽诗篇。这些诗篇脍炙人口,永远生辉。 1997年,安庆的有识之士把这些诗篇汇集起来,雕刻成碑,竖立在长风镇“长风沙碑林”里,供人鉴赏,成为安庆市的一处人文景观。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