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拐下的文学梦
2020-09-17抒情散文岚馨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7 编辑
在常人,文学是创造性艺术,是人学,是社会意识的呼声,开拓无言之境,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而在伏文花,文学则不是摹仿,不是表现,而是一个独立的自
在常人,文学是创造性艺术,是人学,是社会意识的呼声,开拓无言之境,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而在伏文花,文学则不是摹仿,不是表现,而是一个独立的自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17 编辑 <br /><br /> 在常人,文学是创造性艺术,是人学,是社会意识的呼声,开拓无言之境,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而在伏文花,文学则不是摹仿,不是表现,而是一个独立的自足体,是用语言塑造形象来书写人生审美感受和美好向往的精神支柱。基于此,只有初中文化双腿残疾的她,才在贫困交加的境遇,守着信念、扛着梦想,双拐支撑,跋涉人生,写出《尽孝别等待》、《露天电影》、《生活》、《我是一片灰色的云》等近百万字的散文,并在天水教育在线、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发表。伏文花双拐下的文学梦,让无数文学达人震撼之余多了些许感叹与思考。
读完《救赎灵魂,澄澈岁月》,《天水农家女伏文花双拐下的文学苦旅》两篇报道,强烈震撼挥之不去。2016年1月14日,桥南“情满大山”爱心救助活动携手拿着米、面、油和5000元善款,前往麦积区渭南镇刘山村,救助了这位48岁,双腿重度残疾的文学追梦人。
1981年,14岁的伏文花拖着病腿,拄着双拐来到天水县正阳中学初一读书,然而,时间不长她便对父母哭诉,无法忍受同学异样的眼神,不想上学了。父亲沉默着叹了口气,与妻子交换了一下目光说,那就回来吧。
这一“回来”就是三年。三年里,父母、舅舅带她四处求医,最后在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家医院做了手术。
这时,扔掉双拐的伏文花又萌生了上学的愿望。1985年,她又走进了正阳中学初一班,并于21岁拿到了初中毕业证。
不幸的是,此后病情复发,虽经三次手术,但无力回天,双拐彻底和她捆在了一起。
女大当婚。1994年伏文花顶着红盖头嫁给了刘山村大她12岁老实并有些木讷的丈夫赵建娃。
此后,身体,家境原因,使自卑的伏文花很少走出家门。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干完后,读书成了她生命的重要部分。凭着对文学的执着,买不起书的伏文花硬是“借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文学名著。无书可读的日子,孩子的作文选以及其他课外读物都成了她打发时间的掌中宝。而试着写些文字,则成了伏文花如饥似渴读书后水到渠成的一种必然。
在伏文花家里,书籍是奢侈品,可以写文字的纸张也是奢侈品。一本从弟弟家拿来的琼瑶的《新月格格》已被她翻得看不清封面的字样﹔一本英语作业本,为了节约,一行当作三行用,密密麻麻写满了米粒大小的文字。而订阅了两年不得不忍痛弃订的《农家女》杂志,成了她魂牵梦绕的一个念想,将7万多字的自传《丑小鸭的梦》结集出版,成了她遥不可及的梦想……
为了让姐姐能用电子版给杂志投稿,伏文花开诊所的弟弟给她拉来了一台旧电脑,目前她已能“一指禅”打字,与网络文学论坛上的笔友交流,向报刊,杂志,电台投稿,文学梦的追求,让她的思想走向双腿难以抵达的世界。
她一直在巨大的自卑中苦苦寻觅着活着的尊严,长期坚持的文学创作让她从中感受到了一份温暖以及在这个世界真实存在的意义。
温暖的阳光洒满卦台山下,洒进伏文花心里,这温暖来自于文学的缘分,来自于社会的真情,感恩桥南,满脸洋溢着幸福的伏文花,在炕头满足的向记者晒着她的手稿、作品和巧手勾秀的回赠水杯垫。
伏文花接过《路弯弯》长篇小说时为之一愣,沉甸甸的礼物使她自惭无语,当我们告知作者刘应生是花牛镇峡口村一个小学文化的农民时,梦想火花点亮的眼神里,她对自己充满了肯定,然而,当谈及创作前景时,她愁云密布,沉默了。
双腿残疾,生活无着落,双拐支撑着的信念还能支撑她走完后半生吗?不惑之年的文学路到底能走多远?未来的生命还有色彩吗?丈夫今年60岁,有一天,这个家只剩下她自己,她该怎么活?那时,她的梦里还有文学吗?一连串的考问袭来,我在问大山,大山在问我。
读完《救赎灵魂,澄澈岁月》,《天水农家女伏文花双拐下的文学苦旅》两篇报道,强烈震撼挥之不去。2016年1月14日,桥南“情满大山”爱心救助活动携手拿着米、面、油和5000元善款,前往麦积区渭南镇刘山村,救助了这位48岁,双腿重度残疾的文学追梦人。
1981年,14岁的伏文花拖着病腿,拄着双拐来到天水县正阳中学初一读书,然而,时间不长她便对父母哭诉,无法忍受同学异样的眼神,不想上学了。父亲沉默着叹了口气,与妻子交换了一下目光说,那就回来吧。
这一“回来”就是三年。三年里,父母、舅舅带她四处求医,最后在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家医院做了手术。
这时,扔掉双拐的伏文花又萌生了上学的愿望。1985年,她又走进了正阳中学初一班,并于21岁拿到了初中毕业证。
不幸的是,此后病情复发,虽经三次手术,但无力回天,双拐彻底和她捆在了一起。
女大当婚。1994年伏文花顶着红盖头嫁给了刘山村大她12岁老实并有些木讷的丈夫赵建娃。
此后,身体,家境原因,使自卑的伏文花很少走出家门。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干完后,读书成了她生命的重要部分。凭着对文学的执着,买不起书的伏文花硬是“借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文学名著。无书可读的日子,孩子的作文选以及其他课外读物都成了她打发时间的掌中宝。而试着写些文字,则成了伏文花如饥似渴读书后水到渠成的一种必然。
在伏文花家里,书籍是奢侈品,可以写文字的纸张也是奢侈品。一本从弟弟家拿来的琼瑶的《新月格格》已被她翻得看不清封面的字样﹔一本英语作业本,为了节约,一行当作三行用,密密麻麻写满了米粒大小的文字。而订阅了两年不得不忍痛弃订的《农家女》杂志,成了她魂牵梦绕的一个念想,将7万多字的自传《丑小鸭的梦》结集出版,成了她遥不可及的梦想……
为了让姐姐能用电子版给杂志投稿,伏文花开诊所的弟弟给她拉来了一台旧电脑,目前她已能“一指禅”打字,与网络文学论坛上的笔友交流,向报刊,杂志,电台投稿,文学梦的追求,让她的思想走向双腿难以抵达的世界。
她一直在巨大的自卑中苦苦寻觅着活着的尊严,长期坚持的文学创作让她从中感受到了一份温暖以及在这个世界真实存在的意义。
温暖的阳光洒满卦台山下,洒进伏文花心里,这温暖来自于文学的缘分,来自于社会的真情,感恩桥南,满脸洋溢着幸福的伏文花,在炕头满足的向记者晒着她的手稿、作品和巧手勾秀的回赠水杯垫。
伏文花接过《路弯弯》长篇小说时为之一愣,沉甸甸的礼物使她自惭无语,当我们告知作者刘应生是花牛镇峡口村一个小学文化的农民时,梦想火花点亮的眼神里,她对自己充满了肯定,然而,当谈及创作前景时,她愁云密布,沉默了。
双腿残疾,生活无着落,双拐支撑着的信念还能支撑她走完后半生吗?不惑之年的文学路到底能走多远?未来的生命还有色彩吗?丈夫今年60岁,有一天,这个家只剩下她自己,她该怎么活?那时,她的梦里还有文学吗?一连串的考问袭来,我在问大山,大山在问我。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