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莲花池
2021-12-23叙事散文敬一兵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2 编辑
几只蜻蜓,在水面和莲花间轻盈追逐,累了便停在花瓣或是叶上,无声无息,生怕惊扰了一池绿水的美梦。择一处水塘,缀几株莲花,自然天成的莲花池,总是给我静谧……
几只蜻蜓,在水面和莲花间轻盈追逐,累了便停在花瓣或是叶上,无声无息,生怕惊扰了一池绿水的美梦。择一处水塘,缀几株莲花,自然天成的莲花池,总是给我静谧……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02 编辑 <br /><br /> 几只蜻蜓,在水面和莲花间轻盈追逐,累了便停在花瓣或是叶上,无声无息,生怕惊扰了一池绿水的美梦。择一处水塘,缀几株莲花,自然天成的莲花池,总是给我静谧空灵的感觉。池边树丛里,潜藏的蝉在窥视,不时鼓动腹部发出连续的鸣叫,试图加入我与莲花池间的心灵交流。这个时候,我们的交流就会出现一次短暂的停顿,以便让蝉鸣,还有更多的相距甚远且彼此毫不相干的事物进入,在交流的间隙中相互倾轧。之后,一些旧日的回忆,便从莲花池的水面下浮出,与我邂逅。于是,我努力寻思,眼前的这个莲花池与记忆里位于昆明的那个莲花池间,是否存在有某种暧昧的关系。
宽大平和的莲叶,以舒展的姿势,惬意地躺在池水表面,接受着阳光的呵护。从莲叶覆盖间隙透露出来的水,继续着某种跋涉的意象。我不知道,莲花池是走过了多长的岁月里程,与时光经历了多少次隐秘的磋商,才以现在的摸样呈现在我的眼前。如果不是看见池水在暗暗流淌,以及在脑海里突然与遥远的那个莲花池邂逅,我绝对会在记忆潜伏着的黑暗里,迷惑、沉沦、甚至随着渐行渐远的另一个莲花池而消失。我此刻的回忆,走进了父亲昔日述说的情形里。记忆里的那个莲花池,位于昆明的北边,被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和昆明冶金工业大学簇拥。父亲说,过去每到夏日,池塘里就会开满了莲花,也盛满了书籍和油墨的清香气息,吸引许多学子来到池边看书、讨论、畅想、抑或默默憧憬。一些学生和老师,在莲花池畔一坐下,就会忘记了时间,完全沉浸在平静水面的反光对他们心灵丈量的过程中,陶然忘返。然后,才会披了一身月光和莲花的芳馥,依依不舍地离去。
据父亲说,1952——1965年间,那个莲花池里盛开的莲花,特别鲜艳。无数孤傲高洁的花,细腻宽阔的叶,一脉相承的茎,以点、线、面巧妙组合成的优美画面,博得了人们的青睐和赞誉,也获得了一位中年人的驻足观赏。他就是父亲的领导,时任云南大学的校长和作协云南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的李广田先生。李广田先生是从与他的同学卞之琳和何其芳共同铺就的《汉园集》的文字道路上走来,在莲花池畔流连,接受莲花散发出的清新芬芳气息,然后才在创作灵感的推涌下,完成了由二十多首诗组成的《春城集》和《花潮》、《山色》、《不服老》、《同龄人》等散文,并重新整理了云南彝族民间长诗《阿诗玛》。正当他准备携着莲花廉洁无暇、清丽纯真的魂魄,沿循文字的道路走向远方的时候,一个漫长的冬季降临了。
凛冽的北风,肆虐池塘。莲花凋落了,绿叶枯萎了。被风吹拂而至的尘埃,落在了池水里,也落在了他的身上和心上。沉寂的冬季里,虽然偶尔也有淡淡的阳光,不经意地睥睨着已经浑浊了的池水,却始终无法掩住满池的荒凉,还有他无法执著追求文学的梦而凄楚的心。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坚决抵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掀起的寒冷无情的迫害狂潮,被监禁,被拷问,被上台批斗,被挂牌罚跪,被拳打脚踢......终于,当他步履艰辛地走到1968年11月2日的寒夜里时,背对着喇叭里此起彼伏播放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声音的传播方向,遭受残酷迫害的李广田,最后一次来到池边,极度伤感地用眼光把池水细腻抚摸一遍后,满怀屈原似的悲愤,投入莲花池水中自荆。第二天早晨待人发现时,头部被击伤,满脸是血,脖子上有绳索痕迹的他,已直挺挺地在池水里站立了好几个小时。“昂了首,望着天” 的情形,仿佛就是沙漠中的胡杨,死而不倒!好心的路人把他的尸体捞起来后,找来一条草席将他掩盖,情形十分凄凉。有人问,枯水季节莲花池里的水这么浅,咋个还淹得死人?又有人答曰,瘦老倌了,几口水就呛得死呀,可可怜怜哟!
这之后,云南大学背后的这个莲花池,在我的眼里始终都弥漫着一层阴影。在我的记忆里,吞噬了李广田先生的莲花池,再也见不到莲花的绽放,池水也日渐消退。
我的回忆,被生命的时间推动,翻越无数的崇山峻岭,并穿过了许多意象的切换场面,回复到了眼前的这个莲花池畔。或者可以说,现在置身在我面前的这个莲花池,就是曾经彻底接纳了李广田先生的那个莲花池,跨越了时间记忆的长河,重新呈现的情形。我的目光,荡过一汪碧水,推开层层涟漪,看见窈窕淑女般丰盈线条的莲花的蕊上、瓣上、叶上、茎上和深扎在淤泥中的根上,镶满了李广田的身影,晶莹透亮。李广田的生命,还有他的文采和精神,已经化成了“夫莲生卑污,而洁白自若;南柔而实坚,居下而有节”的美丽莲花的意象,在我视野触及的一切物象中融合,然后以一个逶迤的姿势,随时间的无限延伸而延伸。微风习习,莲花摇曳。花朵与花朵,相互温柔碰触,轻轻抖落无数的音符,擦着我的耳旁随风向未来飘逸而去,没有一丝卑微和颓废。我忽然觉得,这音符象极了李广田对文学不懈憧憬的心声。
莲花池,李广田,相互萦绕,继续在脑海里呈现。回忆中的这种呈现,绝对是一次邂逅。在这次邂逅发生之前,我也时常在夏日里来到位于成都一个公园里的这个莲花池畔,望着池水中投映出的模糊,甚至是浑浊不清的面目,我总是怀疑自己怎么看不清自己?于是,我开始努力寻找答案。从我来到莲花池边的每一个脚印中,从池岸旁绿树的每一片落叶中,从耳边响起的每一次蝉鸣的声音中,再后来,从我看见池水中盛开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意象中,从一举一动都象风景画一样悠闲、自然、纯真的莲花池中,终于看清楚了是李广田先生的灵魂,在莲花背后掩藏的中国深邃文化渊薮中,灵动闪现。一朵莲花就是李广田的一个笑容。再看一朵莲花,还是这样的笑容。“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于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当我在《群芳谱》的如是话语里嗅到莲花的气息时,我也找到了莲花池在我心灵中的位置。眼前的莲花景象,越来越美丽,以至于我的一片肌肤,甚至一个手指上的螺纹一旦碰触到莲花,我思想里的龌龊就会被莲花拽出,随后消失于清澈之中。轻松了。陶然了。纯真了。我知道,清澈是来源于眼前和心中的这个莲花池。
宽大平和的莲叶,以舒展的姿势,惬意地躺在池水表面,接受着阳光的呵护。从莲叶覆盖间隙透露出来的水,继续着某种跋涉的意象。我不知道,莲花池是走过了多长的岁月里程,与时光经历了多少次隐秘的磋商,才以现在的摸样呈现在我的眼前。如果不是看见池水在暗暗流淌,以及在脑海里突然与遥远的那个莲花池邂逅,我绝对会在记忆潜伏着的黑暗里,迷惑、沉沦、甚至随着渐行渐远的另一个莲花池而消失。我此刻的回忆,走进了父亲昔日述说的情形里。记忆里的那个莲花池,位于昆明的北边,被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和昆明冶金工业大学簇拥。父亲说,过去每到夏日,池塘里就会开满了莲花,也盛满了书籍和油墨的清香气息,吸引许多学子来到池边看书、讨论、畅想、抑或默默憧憬。一些学生和老师,在莲花池畔一坐下,就会忘记了时间,完全沉浸在平静水面的反光对他们心灵丈量的过程中,陶然忘返。然后,才会披了一身月光和莲花的芳馥,依依不舍地离去。
据父亲说,1952——1965年间,那个莲花池里盛开的莲花,特别鲜艳。无数孤傲高洁的花,细腻宽阔的叶,一脉相承的茎,以点、线、面巧妙组合成的优美画面,博得了人们的青睐和赞誉,也获得了一位中年人的驻足观赏。他就是父亲的领导,时任云南大学的校长和作协云南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的李广田先生。李广田先生是从与他的同学卞之琳和何其芳共同铺就的《汉园集》的文字道路上走来,在莲花池畔流连,接受莲花散发出的清新芬芳气息,然后才在创作灵感的推涌下,完成了由二十多首诗组成的《春城集》和《花潮》、《山色》、《不服老》、《同龄人》等散文,并重新整理了云南彝族民间长诗《阿诗玛》。正当他准备携着莲花廉洁无暇、清丽纯真的魂魄,沿循文字的道路走向远方的时候,一个漫长的冬季降临了。
凛冽的北风,肆虐池塘。莲花凋落了,绿叶枯萎了。被风吹拂而至的尘埃,落在了池水里,也落在了他的身上和心上。沉寂的冬季里,虽然偶尔也有淡淡的阳光,不经意地睥睨着已经浑浊了的池水,却始终无法掩住满池的荒凉,还有他无法执著追求文学的梦而凄楚的心。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坚决抵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掀起的寒冷无情的迫害狂潮,被监禁,被拷问,被上台批斗,被挂牌罚跪,被拳打脚踢......终于,当他步履艰辛地走到1968年11月2日的寒夜里时,背对着喇叭里此起彼伏播放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声音的传播方向,遭受残酷迫害的李广田,最后一次来到池边,极度伤感地用眼光把池水细腻抚摸一遍后,满怀屈原似的悲愤,投入莲花池水中自荆。第二天早晨待人发现时,头部被击伤,满脸是血,脖子上有绳索痕迹的他,已直挺挺地在池水里站立了好几个小时。“昂了首,望着天” 的情形,仿佛就是沙漠中的胡杨,死而不倒!好心的路人把他的尸体捞起来后,找来一条草席将他掩盖,情形十分凄凉。有人问,枯水季节莲花池里的水这么浅,咋个还淹得死人?又有人答曰,瘦老倌了,几口水就呛得死呀,可可怜怜哟!
这之后,云南大学背后的这个莲花池,在我的眼里始终都弥漫着一层阴影。在我的记忆里,吞噬了李广田先生的莲花池,再也见不到莲花的绽放,池水也日渐消退。
我的回忆,被生命的时间推动,翻越无数的崇山峻岭,并穿过了许多意象的切换场面,回复到了眼前的这个莲花池畔。或者可以说,现在置身在我面前的这个莲花池,就是曾经彻底接纳了李广田先生的那个莲花池,跨越了时间记忆的长河,重新呈现的情形。我的目光,荡过一汪碧水,推开层层涟漪,看见窈窕淑女般丰盈线条的莲花的蕊上、瓣上、叶上、茎上和深扎在淤泥中的根上,镶满了李广田的身影,晶莹透亮。李广田的生命,还有他的文采和精神,已经化成了“夫莲生卑污,而洁白自若;南柔而实坚,居下而有节”的美丽莲花的意象,在我视野触及的一切物象中融合,然后以一个逶迤的姿势,随时间的无限延伸而延伸。微风习习,莲花摇曳。花朵与花朵,相互温柔碰触,轻轻抖落无数的音符,擦着我的耳旁随风向未来飘逸而去,没有一丝卑微和颓废。我忽然觉得,这音符象极了李广田对文学不懈憧憬的心声。
莲花池,李广田,相互萦绕,继续在脑海里呈现。回忆中的这种呈现,绝对是一次邂逅。在这次邂逅发生之前,我也时常在夏日里来到位于成都一个公园里的这个莲花池畔,望着池水中投映出的模糊,甚至是浑浊不清的面目,我总是怀疑自己怎么看不清自己?于是,我开始努力寻找答案。从我来到莲花池边的每一个脚印中,从池岸旁绿树的每一片落叶中,从耳边响起的每一次蝉鸣的声音中,再后来,从我看见池水中盛开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意象中,从一举一动都象风景画一样悠闲、自然、纯真的莲花池中,终于看清楚了是李广田先生的灵魂,在莲花背后掩藏的中国深邃文化渊薮中,灵动闪现。一朵莲花就是李广田的一个笑容。再看一朵莲花,还是这样的笑容。“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于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当我在《群芳谱》的如是话语里嗅到莲花的气息时,我也找到了莲花池在我心灵中的位置。眼前的莲花景象,越来越美丽,以至于我的一片肌肤,甚至一个手指上的螺纹一旦碰触到莲花,我思想里的龌龊就会被莲花拽出,随后消失于清澈之中。轻松了。陶然了。纯真了。我知道,清澈是来源于眼前和心中的这个莲花池。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