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池的消失
2020-09-17抒情散文肖娴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06 编辑
曾经有两次,在车轮飞速行进的分秒间,我与吴王城有过隔着车窗玻璃,匆匆擦肩而过的悄然对视。然而那时候我并不知到,吴王城的古遗址,就在那一面刀削斧砍,
曾经有两次,在车轮飞速行进的分秒间,我与吴王城有过隔着车窗玻璃,匆匆擦肩而过的悄然对视。然而那时候我并不知到,吴王城的古遗址,就在那一面刀削斧砍,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8:06 编辑 <br /><br /> 曾经有两次,在车轮飞速行进的分秒间,我与吴王城有过隔着车窗玻璃,匆匆擦肩而过的悄然对视。然而那时候我并不知到,吴王城的古遗址,就在那一面刀削斧砍,峰头云缠雾绕的万丈悬崖之间。当时它吸引我眼球的只是嘉陵江对岸,那悬崖的陡峭、树木的苍翠与风景的奇绝。然而作为一个在古河池大地上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人,吴王城,这一处南宋有名的古战场,早已在我的脑海中存在已久。 像时间段落中的许多次相遇,想要去寻访一座古城池,其实也暗藏着时间的机缘。 许多次我曾想过约三五文友,背上行囊,在一个有阳光的早晨,以朝圣般的方式,去寻访这一处古遗址。去年暮秋的一个早晨,我终于等到了去寻访吴王城的机缘。
按照前一天早晨我们约好的时间,早晨七点整,乘着黎明渐渐放亮的曙光,载着我们的车子便出了县城,车子顺着嘉陵江下游一路行驶,沿江两岸的丛林、杂树,在晨曦中也渐渐清晰起来。那绿中见黄的是树、黄中泛红的是山。嘉陵江下游沿岸的秋色,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彩画。中午时分,我们的车子终于到达了大河乡瓦泉村。吴王城古遗址就在大河乡瓦泉村的地界上。
下了车走过一座吊桥,我们便踏上了寻访吴王城的山路。因为前一天下过一场秋雨,仅仅只能容一人行走的山路,脚步踩下去便满地都是泥泞。为了防止滑倒,我们只有时不时借助着山道傍边的树枝、藤条,一路艰难地行进着。沿路鲜有人迹,只有时不时从密林深处传来的鸟鸣和牛悠长的叫声,使山野显得越发宁静、岑寂。也使道路尽头的吴王城,在我心头显得越发神秘险峻。
走过几块嶙峋的黛黑色巨石之后,眼前的道路突然消失在,一片莽莽苍苍的原始丛林与藤蔓中。我们恍若进入了一片神秘的疆域,耳畔只有山中松涛与蛰伏在绿野中的嘉陵江哗哗的流水声,漠然而又高傲地提醒着我们,你们已经迷路了。这声音似乎对我们贸然的闯入,作着无声的抗议、无声的拒绝。与此同时,我们落在道路后面的几个人心中,都同时升起一种对眼前这片深山野岭的敬畏。
正在进退两难间,只听走在前面的同伴兴奋地呼喊着“吴王城遗址到了,吴王城遗址到了”。并隔着丛林的阻挡高声地呼唤着我们,让我们从眼前的丛林与藤蔓中突围出来。我不觉心中一振,历来重要的关隘峡口都在险要之处,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一座入蜀的重要门户?一种朝圣般的心情在我心中再次升起。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前面的同伴,留在杂草中的脚印。我们几个人一下子振奋起来。踏着同伴留下的脚印,猫着腰从丛林中艰难地走了下去。
出了丛林,眼前猛地一下之开阔起来,紧接着一片长满各种杂草的平地出现在了视野里。杂草中间矗立着几十块黛黑色的巨石,平地中间为柱状、剑状,平地边缘则多为高山状。一种壮观中又夹杂着神秘与岑寂的气息、雨后树木潮湿的气息、青草与泥土中腐烂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用问这就是吴王城了。它用它的空旷与它空荡荡的胸中的残垣断壁,迎接着我们。
我心中一如潮水般的落差感,一如无形的手掌一下子攫住了我,我用虔诚而又失落的目光打量着它,许多次,吴王城在我的想象里,是一圈残留的石头抑或青砖砌成的高墙,高墙上有残存的炮楼、有瞭望台、高墙的里面有宋朝的残砖断瓦、还有几间倾颓的瓦舍。然而我的眼前除了石头就是树木,除了树木就是石头,只有它们无言地见证着一座城池一千多年前的辉煌,以及一千多年后,一座城池在时间和尘埃中的消亡。我脑海里突然出现了那首后人赞颂吴玠吴璘兄弟勇猛抗金的诗:“一门竟出两名臣,伯仲同心拒敌人。莫怪蜀民崇食报,迄今庙貌尚如新。”如今除在我县境内的县城吴山建有吴玠墓外,诗中所言的吴玠、吴璘的庙宇早已无从考证。
我极力地在我脑海里搜寻着,有关吴王城大战仅有的一点史料。在《宋史演绎》里有这样的记载:“越年,金兀术、撒离喝及刘豫部将,三路联合,攻破和尚原,转战仙人关。吴玠先命弟璘设寨关右,号为杀金平。金兵凿崖开道,循岭东下,势破此关。吴玠守第一隘,吴璘守第二隘。金人用云梯,用铙钩,用火箭,想尽攻关的法儿,始终不能破入,反死若干士卒。玠与璘且带领诸将,分紫白旗,捣入金营,军阵大乱。金将韩常被射中目,金人始宵遁,玠又遣王浚等埋伏河池,扼敌归路,复得一回胜仗。”仅从《宋史演绎》里这段生动的记载看,书中所书的仙人关,也就是吴王城,从我省知名学者卢金洲先生的一首诗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吴王城,也就是先前的仙人关。是因吴玠、吴璘在此击败十万金兵、屡战功勋、名声大震后渐渐易名为吴王城的。“韩岳刘张德不孤,金戈铁马气吞胡。将军功业千秋在,赢得名山改姓吴。”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一千多年的风云变幻,一座在河池大地上险要的古战场,包括飘扬在我心头的那两面紫白战旗,包括设在城池右面的炮台、敌人的云梯、将军的劲弓强弩,都早已埋在了这一片平地之下,而我心中除了对英雄的缅怀,还有对古迹的凭吊。
我知道,和许多来这里寻访一座城池的人一样,我的心中一样也带着一把,想象中的标杆,想着用它去丈量、去探察,一千多年前的历史,一千多年前那一场辉煌的大捷,然而时间同样是一把无形的标杆,一片城池再辉煌,也注定会被岁月的尘埃所淹埋。 我环顾四周,在我目光的前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几个鲜红的大字格外醒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几个鲜红的大字,仿佛暗合了我们的心绪,同伴们争先恐后地拿出手机给石碑拍照,我把目光落在那一面陡峭壮美的环形绝壁上,在绝壁的顶端一片洁白的云,一如轻纱般,萦绕在绝壁的峰顶,没有了纷飞的战火、没有了金戈铁马的厮杀,这里的一切显得是那样的安静、和谐。是的,英雄的功绩不可埋没,但和平才是人们心中永恒的主题。 走出吴王城,站在那座吊桥上,吴王城又一次隐藏在了那一片秀美的山林中。而我的记忆却一如它城中黛黑色的巨石,坚固地安放在了我心头的一个角落,成了和平年代中一段壮美的历史。
按照前一天早晨我们约好的时间,早晨七点整,乘着黎明渐渐放亮的曙光,载着我们的车子便出了县城,车子顺着嘉陵江下游一路行驶,沿江两岸的丛林、杂树,在晨曦中也渐渐清晰起来。那绿中见黄的是树、黄中泛红的是山。嘉陵江下游沿岸的秋色,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彩画。中午时分,我们的车子终于到达了大河乡瓦泉村。吴王城古遗址就在大河乡瓦泉村的地界上。
下了车走过一座吊桥,我们便踏上了寻访吴王城的山路。因为前一天下过一场秋雨,仅仅只能容一人行走的山路,脚步踩下去便满地都是泥泞。为了防止滑倒,我们只有时不时借助着山道傍边的树枝、藤条,一路艰难地行进着。沿路鲜有人迹,只有时不时从密林深处传来的鸟鸣和牛悠长的叫声,使山野显得越发宁静、岑寂。也使道路尽头的吴王城,在我心头显得越发神秘险峻。
走过几块嶙峋的黛黑色巨石之后,眼前的道路突然消失在,一片莽莽苍苍的原始丛林与藤蔓中。我们恍若进入了一片神秘的疆域,耳畔只有山中松涛与蛰伏在绿野中的嘉陵江哗哗的流水声,漠然而又高傲地提醒着我们,你们已经迷路了。这声音似乎对我们贸然的闯入,作着无声的抗议、无声的拒绝。与此同时,我们落在道路后面的几个人心中,都同时升起一种对眼前这片深山野岭的敬畏。
正在进退两难间,只听走在前面的同伴兴奋地呼喊着“吴王城遗址到了,吴王城遗址到了”。并隔着丛林的阻挡高声地呼唤着我们,让我们从眼前的丛林与藤蔓中突围出来。我不觉心中一振,历来重要的关隘峡口都在险要之处,何况是一千多年前的一座入蜀的重要门户?一种朝圣般的心情在我心中再次升起。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前面的同伴,留在杂草中的脚印。我们几个人一下子振奋起来。踏着同伴留下的脚印,猫着腰从丛林中艰难地走了下去。
出了丛林,眼前猛地一下之开阔起来,紧接着一片长满各种杂草的平地出现在了视野里。杂草中间矗立着几十块黛黑色的巨石,平地中间为柱状、剑状,平地边缘则多为高山状。一种壮观中又夹杂着神秘与岑寂的气息、雨后树木潮湿的气息、青草与泥土中腐烂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用问这就是吴王城了。它用它的空旷与它空荡荡的胸中的残垣断壁,迎接着我们。
我心中一如潮水般的落差感,一如无形的手掌一下子攫住了我,我用虔诚而又失落的目光打量着它,许多次,吴王城在我的想象里,是一圈残留的石头抑或青砖砌成的高墙,高墙上有残存的炮楼、有瞭望台、高墙的里面有宋朝的残砖断瓦、还有几间倾颓的瓦舍。然而我的眼前除了石头就是树木,除了树木就是石头,只有它们无言地见证着一座城池一千多年前的辉煌,以及一千多年后,一座城池在时间和尘埃中的消亡。我脑海里突然出现了那首后人赞颂吴玠吴璘兄弟勇猛抗金的诗:“一门竟出两名臣,伯仲同心拒敌人。莫怪蜀民崇食报,迄今庙貌尚如新。”如今除在我县境内的县城吴山建有吴玠墓外,诗中所言的吴玠、吴璘的庙宇早已无从考证。
我极力地在我脑海里搜寻着,有关吴王城大战仅有的一点史料。在《宋史演绎》里有这样的记载:“越年,金兀术、撒离喝及刘豫部将,三路联合,攻破和尚原,转战仙人关。吴玠先命弟璘设寨关右,号为杀金平。金兵凿崖开道,循岭东下,势破此关。吴玠守第一隘,吴璘守第二隘。金人用云梯,用铙钩,用火箭,想尽攻关的法儿,始终不能破入,反死若干士卒。玠与璘且带领诸将,分紫白旗,捣入金营,军阵大乱。金将韩常被射中目,金人始宵遁,玠又遣王浚等埋伏河池,扼敌归路,复得一回胜仗。”仅从《宋史演绎》里这段生动的记载看,书中所书的仙人关,也就是吴王城,从我省知名学者卢金洲先生的一首诗中,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吴王城,也就是先前的仙人关。是因吴玠、吴璘在此击败十万金兵、屡战功勋、名声大震后渐渐易名为吴王城的。“韩岳刘张德不孤,金戈铁马气吞胡。将军功业千秋在,赢得名山改姓吴。”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一千多年的风云变幻,一座在河池大地上险要的古战场,包括飘扬在我心头的那两面紫白战旗,包括设在城池右面的炮台、敌人的云梯、将军的劲弓强弩,都早已埋在了这一片平地之下,而我心中除了对英雄的缅怀,还有对古迹的凭吊。
我知道,和许多来这里寻访一座城池的人一样,我的心中一样也带着一把,想象中的标杆,想着用它去丈量、去探察,一千多年前的历史,一千多年前那一场辉煌的大捷,然而时间同样是一把无形的标杆,一片城池再辉煌,也注定会被岁月的尘埃所淹埋。 我环顾四周,在我目光的前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几个鲜红的大字格外醒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几个鲜红的大字,仿佛暗合了我们的心绪,同伴们争先恐后地拿出手机给石碑拍照,我把目光落在那一面陡峭壮美的环形绝壁上,在绝壁的顶端一片洁白的云,一如轻纱般,萦绕在绝壁的峰顶,没有了纷飞的战火、没有了金戈铁马的厮杀,这里的一切显得是那样的安静、和谐。是的,英雄的功绩不可埋没,但和平才是人们心中永恒的主题。 走出吴王城,站在那座吊桥上,吴王城又一次隐藏在了那一片秀美的山林中。而我的记忆却一如它城中黛黑色的巨石,坚固地安放在了我心头的一个角落,成了和平年代中一段壮美的历史。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