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夏夜听雨
2021-12-23叙事散文隔雨望红楼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54 编辑
雨从黄昏时落起,到了夜里沛然而成气势。睡觉前觉得雨小些,开着窗,贪恋那雨中丝丝的气息,却在夜里被溅进窗口的雨滴所惊,听外面雨声激越,风鼓吹进来,窗帘……
雨从黄昏时落起,到了夜里沛然而成气势。睡觉前觉得雨小些,开着窗,贪恋那雨中丝丝的气息,却在夜里被溅进窗口的雨滴所惊,听外面雨声激越,风鼓吹进来,窗帘……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54 编辑 <br /><br /> 雨从黄昏时落起,到了夜里沛然而成气势。睡觉前觉得雨小些,开着窗,贪恋那雨中丝丝的气息,却在夜里被溅进窗口的雨滴所惊,听外面雨声激越,风鼓吹进来,窗帘起伏,满室的风声雨味。
入夏以来,不知落过多少场雨了。有几次晚上加班,都是雨来得急,不及回家取伞,只好于雨中漫步。那雨滴拍打着脸颊,雨水顺着发际滴落,倒也愉悦。只是有一次晚归时,刚走到了街上,雨突发的迅急起来,乱如针麻般的雨脚在地上冲出一朵朵的雨花,而雨雾弥漫,大街上路灯昏黄朦胧,积水处更有飘零的树叶。我掩面而奔,涉水而过,亦看到不少仓皇的避雨者,神情落寞地于檐下张望。
夏天的雨多是这样,未知何时而来,未知雨势疏密。但这雨多是让人欣喜的,尤其是夜晚。夜雨使得嗅觉都灵敏起来,雨的气味是那种潮湿的,虚幻而迷离的,或远或近的,如同糖罐的绵糖受了潮,软软的散着甜味。临窗是一片菜地,长有攀援的豆角、青翠的辣椒,还有片片的荒草。雨柱冲在枝叶上,虽然隔着夜色,隔着夜雨,还是似乎能闻到青草汁的气息,还有腐败的枝叶带来的泥土气息。
这个小城也是这样,有着独特的气味。并不偏僻,亦不繁华,靠山临水,亦城亦乡,颇有几分姿色,如同唐宋时代遗落的小家碧玉。漫山遍野的草木,在这个雨季总是叠翠流碧,泛着淋淋的湿光。淮水涨了起来,两岸柳树膨胀,芦苇蓬勃。落雨的时候,满城的雨声风声,那种古典的感觉愈加的浓烈。便常想临水一楼,风雨相隔,看远山隐隐,绿水遥遥,古人的心思,当在这风雨之中了。只是许多诗词背不起来了,在这个小城里,曾有不少诗人骚客在驿站临窗听雨,他们的身影落山影水波间,那一扇木窗、一豆灯火兼着一夕雨声,却写在了中国古典诗史上。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岁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这首词倒是记忆深刻的,在这雨季无端袭来。我常想,第一句的听雨当是春雨吧,桃花开杏花落,罗帐红烛,何其美艳;第二句当是秋雨了,南雁孤飞,落叶萧萧,人生潇潇;而最后一句我便认定是听夏雨了,于僧庐之下,看到人间繁华盛景,两鬓却已星星点点,岁月的霜痕侵上台阶,心中早已无悲无喜,一任冷雨敲窗。写这词时的蒋捷,正听夏夜之雨而无眠,进入人生第三境界,却真的能无悲无喜?往事历历,分明还是听到他的一声叹息。
于我来说,这个夏季竟也是听雨的季节,在雨声中任情绪如草疯长。我常独处,办公室内灯光微明,而窗外丛树深掩。我常将雨声听成风声,亦将风声误为雨声。这个小城,隔着夜雨,竟也如同隔着千山。一些事情落在心头,一些事情漫过记忆,最后在雨中混沌一片。我没有蒋捷的人生经历,却也将小城当成了歌楼、客舟与僧庐,这场夜雨亦使我须发丛生。
窗外是潮湿的路灯光晕,整个山城在夜雨中极为安祥。一个醉人晚归了,于雨中步履不稳,却也平静,很快走过了窗前。风吹过来,感觉到了整个世界都在雨中飘着。千山夜雨中,有几人踏雨而归?有几人在雨声中安卧?如果我是一滴雨,我又去叩响哪一扇的窗呢?就这样想着,听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2005年8月3日晚写成
入夏以来,不知落过多少场雨了。有几次晚上加班,都是雨来得急,不及回家取伞,只好于雨中漫步。那雨滴拍打着脸颊,雨水顺着发际滴落,倒也愉悦。只是有一次晚归时,刚走到了街上,雨突发的迅急起来,乱如针麻般的雨脚在地上冲出一朵朵的雨花,而雨雾弥漫,大街上路灯昏黄朦胧,积水处更有飘零的树叶。我掩面而奔,涉水而过,亦看到不少仓皇的避雨者,神情落寞地于檐下张望。
夏天的雨多是这样,未知何时而来,未知雨势疏密。但这雨多是让人欣喜的,尤其是夜晚。夜雨使得嗅觉都灵敏起来,雨的气味是那种潮湿的,虚幻而迷离的,或远或近的,如同糖罐的绵糖受了潮,软软的散着甜味。临窗是一片菜地,长有攀援的豆角、青翠的辣椒,还有片片的荒草。雨柱冲在枝叶上,虽然隔着夜色,隔着夜雨,还是似乎能闻到青草汁的气息,还有腐败的枝叶带来的泥土气息。
这个小城也是这样,有着独特的气味。并不偏僻,亦不繁华,靠山临水,亦城亦乡,颇有几分姿色,如同唐宋时代遗落的小家碧玉。漫山遍野的草木,在这个雨季总是叠翠流碧,泛着淋淋的湿光。淮水涨了起来,两岸柳树膨胀,芦苇蓬勃。落雨的时候,满城的雨声风声,那种古典的感觉愈加的浓烈。便常想临水一楼,风雨相隔,看远山隐隐,绿水遥遥,古人的心思,当在这风雨之中了。只是许多诗词背不起来了,在这个小城里,曾有不少诗人骚客在驿站临窗听雨,他们的身影落山影水波间,那一扇木窗、一豆灯火兼着一夕雨声,却写在了中国古典诗史上。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岁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这首词倒是记忆深刻的,在这雨季无端袭来。我常想,第一句的听雨当是春雨吧,桃花开杏花落,罗帐红烛,何其美艳;第二句当是秋雨了,南雁孤飞,落叶萧萧,人生潇潇;而最后一句我便认定是听夏雨了,于僧庐之下,看到人间繁华盛景,两鬓却已星星点点,岁月的霜痕侵上台阶,心中早已无悲无喜,一任冷雨敲窗。写这词时的蒋捷,正听夏夜之雨而无眠,进入人生第三境界,却真的能无悲无喜?往事历历,分明还是听到他的一声叹息。
于我来说,这个夏季竟也是听雨的季节,在雨声中任情绪如草疯长。我常独处,办公室内灯光微明,而窗外丛树深掩。我常将雨声听成风声,亦将风声误为雨声。这个小城,隔着夜雨,竟也如同隔着千山。一些事情落在心头,一些事情漫过记忆,最后在雨中混沌一片。我没有蒋捷的人生经历,却也将小城当成了歌楼、客舟与僧庐,这场夜雨亦使我须发丛生。
窗外是潮湿的路灯光晕,整个山城在夜雨中极为安祥。一个醉人晚归了,于雨中步履不稳,却也平静,很快走过了窗前。风吹过来,感觉到了整个世界都在雨中飘着。千山夜雨中,有几人踏雨而归?有几人在雨声中安卧?如果我是一滴雨,我又去叩响哪一扇的窗呢?就这样想着,听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2005年8月3日晚写成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