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大城小事

2021-12-23抒情散文寻书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08 编辑

            大城小事 两座城离得近了,便像嬉笑打骂惯的姐妹,明明心里盼着对方好些,见了面却总要针儿刺儿地拣出彼此的毛病来。 泾川因了王母回……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08 编辑 <br /><br />            大城小事
  两座城离得近了,便像嬉笑打骂惯的姐妹,明明心里盼着对方好些,见了面却总要针儿刺儿地拣出彼此的毛病来。
  泾川因了王母回宫的故事便显得娇贵些,总得长辈时不时地塞些体己。灵台虽是嫁得远些却也倚着商周几千年的历史,古钗锦衣,倒也不输于谁。
  住在这两座城的中间便有趣了,向左走是人类始祖避暑修行的瑶池仙境,向右走是周文王伐商祭天的古灵台。虽是隔了一座山,借了现代运输的便利,中午还倚了温泉跟李商隐念“青鸟殷勤为探看”的窈窕诗章,黄昏便可斟了茶站在日月亭上同牛僧儒吟那千古兴亡事的《三都赋》。不出百里竟也上下五千年都走遍了。
  这样住着,不知不觉便染了两座城的习俗。“我里泾川”的泾川方言说得顺溜,“洽地灵台”的灵台母语依旧顺口。异地行走,明明是灵台人却总被当成是泾川人。就是果真碰到个泾川人,已知各属不相干的两座城却也被拍肩握手当作老乡拉了去。时间长了,听人赞起泾川来,也忍不住心里偷偷地乐一回——谁叫咱们离得近呢。
  有一段时间在平凉,同行中有位故人家住泾川。起初各自念着各自的城互不叨扰。渐渐地倒听他常常说起灵台,竟连我也有些迷糊了,忍不住问:“你到底那里人呀!”
  他却安然:“古时的泾洲,现在是泾川、灵台,本来就是一衣带水嘛!”
  说着说着两座城便隐成了一座,越发亲密无间起来。
  后来各回各的家,偶尔电话问讯说些不相干的事。
  有一回他竟电话里嚷嚷要到灵台登荆山。我先这边愣了神——故人是学历史的,人家院中喂鸡的食盆也要细细地看出个唐宋明清来,这一来还不定把荆山挖个洞。却还是咬咬牙,假装潇洒道:“来吧!来吧!灵台人民欢迎你。”
  才放下电话,便听门口咚咚的脚步声,打开门却是故人。陪他爬山,他竟出奇安静,一路只听我亭台楼阁一一道古论今,临到古城门才听他叹:“这样的风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了。”便横了心问他:“灵台、泾川哪个美丽些?”
  看他好一番犹豫才说出一句:“都美。”
  泾川是川道小城借了环境的便当;灵台是山城,却也怀抱了一城的淳朴,细一想果真是不能比的。
  便也学了故人的样,时不时地泾川灵台之间来回走动,知道故人有了家室,便不打扰。
  八月和几位文坛前辈在灵台小聚,夜色中踩了一路虫鸣上山。路已安睡,走路的人便迷糊,混混沌沌间踩出一路虚空。行至半山,竟不辨南北。还好近旁的山道上生些白色小花,才让我们习惯了平途路途的脚在丛杂中寻出一条石径小道来。
  坐在玉皇阁前的石阶上休息,竟见长衫道冠的老者扳指算卦。
  “算什么?”老者问。
  “前世!”
  “花生双城,随缘便好!”老者笑,捋捋长须。
  莫非前世我就是那道旁的两生花,一朵隐在瑶池的裙裾里,一朵生在荆山的道袍下,坐拥双城,岂不美哉。
  待要再问,却早没了老者的踪影,再看几位前辈,正借了打火机的微光照像,才知是做了一场梦。
  站在灵台上院的钟台前给故人打电话,听他电话里说中午去瑶池,半山竟有白色小花,风中隐隐含笑。
  我笑:“你是遇见前世的我了!”
  故人听得迷糊,絮絮叨叨定要问个究竟。
  挂了电话,才记起许久未见故人了,再回想脑子里竟只剩下两座城的名字。
[/IMG]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