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雪山深处的墓碑
2021-12-23叙事散文陈洪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2 编辑
在云南,从事诗歌创作的人,都知道云南最著名的滇西北笔会,每一年都要由这一区域的某一个州或者市承办,届时,总有一大批骚人墨客从各个地方聚集在一起,在游……
在云南,从事诗歌创作的人,都知道云南最著名的滇西北笔会,每一年都要由这一区域的某一个州或者市承办,届时,总有一大批骚人墨客从各个地方聚集在一起,在游……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2 编辑 <br /><br /> 在云南,从事诗歌创作的人,都知道云南最著名的滇西北笔会,每一年都要由这一区域的某一个州或者市承办,届时,总有一大批骚人墨客从各个地方聚集在一起,在游览滇西北奇山展异水的时候切磋技艺。我已经参加过七次滇西北笔会了,在不同的地方参加相同的笔会,使我走遍了滇西的高山峡谷,揽尽了风土人情。但是,我始终不能忘记我第四次参加滇西笔会时在怒江看到的那个简朴的墓碑。何塞的墓碑,在怒江的雪山里,静静地立的一个平缓的山坡上,被我久久地注视着。
怒江是云南最偏僻的地方,也是中国最封闭的地方。怒吼的江水在深不可测的群山里涌流着,只有马帮的铃声,碎碎地传来,才能够让人感觉到一丝丝的生机。在怒江的这次探险式的笔会,参加这次滇西北笔会的人们,大多都走得筋疲力尽了,极目处依然还是大块大块的藤萝的绿色,远远地可以看见怒江在深深的峡谷里浪淌着,发出洪大的轰鸣声。我们看不到任何可以借宿的人家,只能本能地迈着脚步,沿着被深密的野草遮住了的山路,一停地往前走着。远处的雪山,发出剌眼的白光,寒意逼得我们因为长途跋涉而流出的汗水,一次次回到体内,身体里只剩下了渴。
终于走完了一座高山,穿过一条不太深的峡谷,抵达了一直在我们眼前逼视着我们的雪山,在雪山的半坡上,我们找到了一间早已废弃了的茅屋。身上携带着的干粮早已在路上就吃完了,我们在茅屋前面的空地上坐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饥饿,只得艰难地站起身来,四处去寻找可以食用的野果。茅屋后面是一片梨树林,因为多年没有人照顾,早已没有了篱笆,梨树之间长满了没过头顶的野茅草,我们走在草丛里,不小心就会跌倒在草丛中。其中的一棵梨树上,还悬挂着蛇蜕下的灰白色的皮。在这样的草丛里行走,谁都知道充满了生命的危险,但是,我们十余人当中,还有四个女作家,早已饿得不行了,她们坐在茅屋前面的空地上,眼巴巴地等待着我们给她们带食物回去。面前眼前悬挂在树枝头的梨子,我们不能空手而归,只能小心地在茂密的草丛里拨开一条窄窄的路,一步步往梨树林靠近。
野生了多年的梨树,枝头上挂着不多的几个梨子,在阳光下露出已经成熟的淡红色。我们年轻的五个人,每人选择了一棵梨树,在饥饿里艰难地爬上去,先摘下一枚,饥不择食地边皮吃下肚去,稍稍缓解了饥饿,便尽力在伸长了手臂,摘下那些大大小小在野梨子,装进口衣袋里、背包中。爬了两棵树,我才摘满了半背后包梨子,下到地面上来,顺着来时的路往回走。
在没过头顶的野草里跌跌撞撞地走着,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脚步拌了一下,便跌倒在野草丛里,等我慢慢地爬起来,观察身边的草地的时候,才发现,脚下是一块直立的石碑,隐隐约约地可以看见上面刻着字。我扒开草丛,凑过去,发现石碑上横写着几行字:“何塞·斯坦尼之墓”,下面是:“何塞·斯坦尼,1903——1947,西班牙巴塞罗拉人氏,植物学家”,再下面是一些字母文字,应该是相应的西班牙文,我看不懂。我叫来文友,一起来看这出现地滇西北怒江地区的外国人的墓碑,大家都感觉到无比的惊奇,但是,谁也不能对这个荒草里的墓碑作出任何解释。
我们一行十七个人,拔尽了何塞·斯坦尼墓前的野草,然后在他的墓前摆上几个最大的梨子,在他的坟前默立。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何塞·斯坦尼也已经在怒江这片沉默了几千年的土地上,在雪山脚下沉睡了五十多年了。遥远地西班牙在地球地另一端,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到这里,来这里干什么。在我们的感觉中,云南是中国的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和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地方,尤其是在滇西北怒江,到处都是原始森林,这里究竟有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多少种金属、多少个民族及其支系,也许只有专业的人士才能够了解除。那么,何塞·斯坦尼在这里,是采集标本,还是做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谁也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对这个异乡人做完最简单的祭奠,我们又开始了跋涉。我们这不能在野地里停留,雪山里的夜气会把我们冻伤,同时也可能会在野兽出来伤害我们。走在山路上,雪山渐渐地转到了我们的身后,一路上,谁也没有说什么。等我们在夜色降临的时候抵达目的地,远远地看到前来迎接我们的小镇领导的时候,我们闻到了小饭店里弥漫出来的肉香。在席间,一个同行问起了何塞·斯坦尼的情况,但是,镇上年轻的傈僳族镇长杨世华,也不能告诉我们什么,只是说,这里在解放前曾经有一些法国人来过。因此,在怒江的傈僳族群众中间,直到现在都还有很多的信仰基督教。
在笔会上交流作品的时候,我提交的作品是诗歌《何塞·斯坦尼》,同时还有一位女诗人、一位白族散文家,都在他们的文字里提到了何塞·斯坦尼这个名字。回到家里,我马上打开了电脑,上网查找何塞·斯坦尼这个人的相关情况,除了几个同名者的相关情况,我最终没有发现那个躺在怒江的雪山里的何塞·斯坦尼的情况。他到底是谁呢?
怒江是云南最偏僻的地方,也是中国最封闭的地方。怒吼的江水在深不可测的群山里涌流着,只有马帮的铃声,碎碎地传来,才能够让人感觉到一丝丝的生机。在怒江的这次探险式的笔会,参加这次滇西北笔会的人们,大多都走得筋疲力尽了,极目处依然还是大块大块的藤萝的绿色,远远地可以看见怒江在深深的峡谷里浪淌着,发出洪大的轰鸣声。我们看不到任何可以借宿的人家,只能本能地迈着脚步,沿着被深密的野草遮住了的山路,一停地往前走着。远处的雪山,发出剌眼的白光,寒意逼得我们因为长途跋涉而流出的汗水,一次次回到体内,身体里只剩下了渴。
终于走完了一座高山,穿过一条不太深的峡谷,抵达了一直在我们眼前逼视着我们的雪山,在雪山的半坡上,我们找到了一间早已废弃了的茅屋。身上携带着的干粮早已在路上就吃完了,我们在茅屋前面的空地上坐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饥饿,只得艰难地站起身来,四处去寻找可以食用的野果。茅屋后面是一片梨树林,因为多年没有人照顾,早已没有了篱笆,梨树之间长满了没过头顶的野茅草,我们走在草丛里,不小心就会跌倒在草丛中。其中的一棵梨树上,还悬挂着蛇蜕下的灰白色的皮。在这样的草丛里行走,谁都知道充满了生命的危险,但是,我们十余人当中,还有四个女作家,早已饿得不行了,她们坐在茅屋前面的空地上,眼巴巴地等待着我们给她们带食物回去。面前眼前悬挂在树枝头的梨子,我们不能空手而归,只能小心地在茂密的草丛里拨开一条窄窄的路,一步步往梨树林靠近。
野生了多年的梨树,枝头上挂着不多的几个梨子,在阳光下露出已经成熟的淡红色。我们年轻的五个人,每人选择了一棵梨树,在饥饿里艰难地爬上去,先摘下一枚,饥不择食地边皮吃下肚去,稍稍缓解了饥饿,便尽力在伸长了手臂,摘下那些大大小小在野梨子,装进口衣袋里、背包中。爬了两棵树,我才摘满了半背后包梨子,下到地面上来,顺着来时的路往回走。
在没过头顶的野草里跌跌撞撞地走着,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在脚步拌了一下,便跌倒在野草丛里,等我慢慢地爬起来,观察身边的草地的时候,才发现,脚下是一块直立的石碑,隐隐约约地可以看见上面刻着字。我扒开草丛,凑过去,发现石碑上横写着几行字:“何塞·斯坦尼之墓”,下面是:“何塞·斯坦尼,1903——1947,西班牙巴塞罗拉人氏,植物学家”,再下面是一些字母文字,应该是相应的西班牙文,我看不懂。我叫来文友,一起来看这出现地滇西北怒江地区的外国人的墓碑,大家都感觉到无比的惊奇,但是,谁也不能对这个荒草里的墓碑作出任何解释。
我们一行十七个人,拔尽了何塞·斯坦尼墓前的野草,然后在他的墓前摆上几个最大的梨子,在他的坟前默立。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何塞·斯坦尼也已经在怒江这片沉默了几千年的土地上,在雪山脚下沉睡了五十多年了。遥远地西班牙在地球地另一端,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到这里,来这里干什么。在我们的感觉中,云南是中国的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和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地方,尤其是在滇西北怒江,到处都是原始森林,这里究竟有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多少种金属、多少个民族及其支系,也许只有专业的人士才能够了解除。那么,何塞·斯坦尼在这里,是采集标本,还是做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谁也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对这个异乡人做完最简单的祭奠,我们又开始了跋涉。我们这不能在野地里停留,雪山里的夜气会把我们冻伤,同时也可能会在野兽出来伤害我们。走在山路上,雪山渐渐地转到了我们的身后,一路上,谁也没有说什么。等我们在夜色降临的时候抵达目的地,远远地看到前来迎接我们的小镇领导的时候,我们闻到了小饭店里弥漫出来的肉香。在席间,一个同行问起了何塞·斯坦尼的情况,但是,镇上年轻的傈僳族镇长杨世华,也不能告诉我们什么,只是说,这里在解放前曾经有一些法国人来过。因此,在怒江的傈僳族群众中间,直到现在都还有很多的信仰基督教。
在笔会上交流作品的时候,我提交的作品是诗歌《何塞·斯坦尼》,同时还有一位女诗人、一位白族散文家,都在他们的文字里提到了何塞·斯坦尼这个名字。回到家里,我马上打开了电脑,上网查找何塞·斯坦尼这个人的相关情况,除了几个同名者的相关情况,我最终没有发现那个躺在怒江的雪山里的何塞·斯坦尼的情况。他到底是谁呢?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