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袋烟的工夫
2021-12-23抒情散文樵夫吟
一袋烟的工夫一个行将就土的人,一个农民,上帝的宽容给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一袋烟的功夫,让他安静的躺在生了火的土炕上,做些自己的事情。这个时候,他觉得已经没有时间和必要再做忏悔,索性微闭上双目,贪婪的想些美好的事情。此时,墙上的老挂钟,刚刚敲过零……
一袋烟的工夫
一个行将就土的人,一个农民,上帝的宽容给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一袋烟的功夫,让他安静的躺在生了火的土炕上,做些自己的事情。这个时候,他觉得已经没有时间和必要再做忏悔,索性微闭上双目,贪婪的想些美好的事情。此时,墙上的老挂钟,刚刚敲过零点的钟声。 童年是最先值得回味的,那个饥饿的年代,想起来,眼里总有一番潮湿。父亲受了无端的打击,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去做劳改。他是姊妹中年长的,很自然的和母亲撑着一个五口之家的生计,为此他失去了很多。村里人是善良的,没有人给他歧视。那个时候,他经常和那个看田的老人在一起,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孩子看来只能做这些事情。和他一样,老人没念过几天书,他们只能靠那些古老的故事打发静谧的长夜。神神怪怪的故事,都已经记不得个梗概。可是,他还是记下了老人抚着他的头说过的一句话:“长大了,一定要有出息。” 渐渐的他开始长大了,还有他的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妹妹是有出息的,凭自己的努力,她考进了一所全国出名的大学。走的那天,村里人是敲锣打鼓把她送上了北去的列车。他为此陪母亲流了好几天的泪。这时候,他才知道,原来高兴也可以让人流泪。只是此后小妹就再也没回来过,她在遥远的南方安了家,连信都来的稀少。他和母亲平添了一些牵挂。弟弟念书不算争气,勉强上到高中,几次落榜,没了信心。好在父亲平反,他接班成了公家人。(本来母亲是一再让他顶替父亲的,可是他执拗的就是不肯,也许他离不开这片熟悉的,但多少年来都不怎么有过多少收获的土地)小弟在小县城的一所中学教书,后来娶了一个同事做妻子。在县城里,两个教师的生活似乎是很拮据,一年里,他们很少给老家添些家用。倒是经常从老家带回不少的粮食。父亲回来的那一年,他已经是三十几的人了,只是依然孑然一身。父亲为他的婚事张罗了大半年,最后,一位丧过偶的邻村寡妇带了孩子走进了他低矮的土屋。他的生活开始有了些许生气。 一个人撑着两个家庭。好在他有的是力气,还有他的妻子,有一双乖巧的手。贫穷和忙碌的生活,却让他们感到满足,虽然他们不懂得什么叫充实,只是他们很少有过抱怨,所有生活的事情都似乎那么相得益彰。父亲和母亲度过了十分安详和平静的晚年,他们相继过世了。只是,老人家留下了一个遗憾。他远在千里之外的妹妹,在收到接连两封告急的电报后,终于没有回来,只是寄过来两百元钱。这些钱,他始终没有动,也没买作冥纸给老人烧了。他想等孩子大了,有了出息,也到遥远繁华的南方去,把这飘洋过海寄来的钱还给妹妹,他是想让妹妹知道,老人生活可能苦一点,可是他们不需要钱……
一双儿女也一天天长大了,他们都有出息。儿子做了上海一个机关的公务员,女儿做了省城的一家大医院的护士。只是他们太忙了,几年里都很少回家。后来都在外面成了家,就更少回来。他和媳妇在老屋里过着平淡的生活,依旧为着少花一分钱,而精打细算。去年的冬天,老伴离开了他。为此他失落了好些天,他只是觉着对不住她,自从踏进这个家门,没让她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们,一旦失去了一个老人,好像才忽然惦念起他来,几次来信叫他过去。可是,他一再的回绝。从小到大他都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一袋烟的工夫有多长?在回忆中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睁开,现在已经睁不开了。
[/iFrame] [/swf][/PHP][/PHP]
[swf]
一个行将就土的人,一个农民,上帝的宽容给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一袋烟的功夫,让他安静的躺在生了火的土炕上,做些自己的事情。这个时候,他觉得已经没有时间和必要再做忏悔,索性微闭上双目,贪婪的想些美好的事情。此时,墙上的老挂钟,刚刚敲过零点的钟声。 童年是最先值得回味的,那个饥饿的年代,想起来,眼里总有一番潮湿。父亲受了无端的打击,到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去做劳改。他是姊妹中年长的,很自然的和母亲撑着一个五口之家的生计,为此他失去了很多。村里人是善良的,没有人给他歧视。那个时候,他经常和那个看田的老人在一起,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孩子看来只能做这些事情。和他一样,老人没念过几天书,他们只能靠那些古老的故事打发静谧的长夜。神神怪怪的故事,都已经记不得个梗概。可是,他还是记下了老人抚着他的头说过的一句话:“长大了,一定要有出息。” 渐渐的他开始长大了,还有他的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妹妹是有出息的,凭自己的努力,她考进了一所全国出名的大学。走的那天,村里人是敲锣打鼓把她送上了北去的列车。他为此陪母亲流了好几天的泪。这时候,他才知道,原来高兴也可以让人流泪。只是此后小妹就再也没回来过,她在遥远的南方安了家,连信都来的稀少。他和母亲平添了一些牵挂。弟弟念书不算争气,勉强上到高中,几次落榜,没了信心。好在父亲平反,他接班成了公家人。(本来母亲是一再让他顶替父亲的,可是他执拗的就是不肯,也许他离不开这片熟悉的,但多少年来都不怎么有过多少收获的土地)小弟在小县城的一所中学教书,后来娶了一个同事做妻子。在县城里,两个教师的生活似乎是很拮据,一年里,他们很少给老家添些家用。倒是经常从老家带回不少的粮食。父亲回来的那一年,他已经是三十几的人了,只是依然孑然一身。父亲为他的婚事张罗了大半年,最后,一位丧过偶的邻村寡妇带了孩子走进了他低矮的土屋。他的生活开始有了些许生气。 一个人撑着两个家庭。好在他有的是力气,还有他的妻子,有一双乖巧的手。贫穷和忙碌的生活,却让他们感到满足,虽然他们不懂得什么叫充实,只是他们很少有过抱怨,所有生活的事情都似乎那么相得益彰。父亲和母亲度过了十分安详和平静的晚年,他们相继过世了。只是,老人家留下了一个遗憾。他远在千里之外的妹妹,在收到接连两封告急的电报后,终于没有回来,只是寄过来两百元钱。这些钱,他始终没有动,也没买作冥纸给老人烧了。他想等孩子大了,有了出息,也到遥远繁华的南方去,把这飘洋过海寄来的钱还给妹妹,他是想让妹妹知道,老人生活可能苦一点,可是他们不需要钱……
一双儿女也一天天长大了,他们都有出息。儿子做了上海一个机关的公务员,女儿做了省城的一家大医院的护士。只是他们太忙了,几年里都很少回家。后来都在外面成了家,就更少回来。他和媳妇在老屋里过着平淡的生活,依旧为着少花一分钱,而精打细算。去年的冬天,老伴离开了他。为此他失落了好些天,他只是觉着对不住她,自从踏进这个家门,没让她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们,一旦失去了一个老人,好像才忽然惦念起他来,几次来信叫他过去。可是,他一再的回绝。从小到大他都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一袋烟的工夫有多长?在回忆中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睁开,现在已经睁不开了。
[/iFrame] [/swf][/PHP][/PHP]
[swf]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