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眺望汉朝
2021-12-23叙事散文孟澄海
眺望汉朝
那个朝代远去了,两千年过去,滚滚的逝水长河足以湮没一切。当年的长城早已坍塌,当年的烽燧早已陷落,当年的城池早已变成废墟,当年的陵墓早已是寒鸦点点,芳草萋萋。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站在岁月的岸边,我们只有眺望,在眺望中聆听历史的……
眺望汉朝
那个朝代远去了,两千年过去,滚滚的逝水长河足以湮没一切。当年的长城早已坍塌,当年的烽燧早已陷落,当年的城池早已变成废墟,当年的陵墓早已是寒鸦点点,芳草萋萋。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站在岁月的岸边,我们只有眺望,在眺望中聆听历史的回声,怀想大汉王朝的梦里河山、英雄气度。
汉朝的开国皇帝是刘邦。司马迁在其巨著《史记》中给了很高的评价。从他母亲身怀六甲,一直到他履践九尊,一生充满了神秘色彩。楚汉战争时期,他虽然没有项羽那种惊天动地的豪气,没有那种英雄美人、杜鹃啼血的浪漫情怀,但他凭着理性和智慧,打败项羽而平定天下。仅管有兔死狗烹、逐杀功臣的败笔,总体上还是任人唯贤、体恤黎民,不失为一个好皇帝。
我一直在想象刘邦黄袍加身后,荣归故里的情景。那应该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汉天子刘邦带者他的随从,仪仗威严,华盖摇摇,一路迤俪而入沛县。秋风萧萧,白云飘飘,他骑在马上,不时地抬起头来,仰望着空旷的蓝天,走着走着,突然就唱了起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勇士兮守四方。”这不是诗,应该说是从他灵魂中飘出来的呐喊。铁马秋风,剑影山河,一切都成为过去,从此后,华夏大地上,那个朝代就写上了一个“汉”字,中华民族也就有了辉煌灿烂的姓氏,就此而言,农民领袖刘邦的那几声呐喊,完全可称得上千古绝唱。
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从西汉到东汉,白云苍狗,星移斗转,近百年岁月,汉朝先后有二十多个皇帝君临天下,虽然有作为的并不多,但大多还算勤勉,平庸却不昏庸。有汉一代,最伟大的皇帝就算武帝刘彻了,他的贡献不在于屯兵扩边、平定六荒八合,而在于用儒家思想统治人心,使社会走上理性的轨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近似独裁的做法,虽然扼杀了学术自由,但为封建社会的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汉武帝还是一个有着开放意识的帝王,在他执政期间,多次派使者出使西域,把异国的物产、文化带入中原,也把中原的珍宝、技术,精神思想传播到西方。东西方文明互相碰撞,在武帝时期,闪耀出最绚丽的花朵。
认识汉朝,不能不说丝绸之路。这条从长安开始,一直辐射到欧洲的通道,第一次把中华民族同阿拉伯民族,乃至西方诸多民族连在了一起。通过丝绸之路,我们输出的不仅仅是精美的丝绸、锋利的铁器,得到也不仅仅是羌笛琵琶、胡麻胡萝卜,物产的交换,文化的交流,给华夏民族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一条丝绸之路,有长河落日的壮美,有驼队马帮的悲歌,而漫漫的黄沙古道,浩浩的西风流云也总是张扬着一个朝代、一个民族的器量和胸襟。
民间传说,汉武帝夜宿未央宫,梦见天马行空,降临长安,翌日命方士占卜,言其马在西方,乃朝廷大吉大利之兆,于是武帝便派人去寻找,在敦煌渥洼池附近找到了一匹 汗血宝马,汉武帝还为此写了一首“天马之歌”。民间传说无稽可考,我们可把它看作是一个隐喻。在汉武帝的精神世界里,他要经历的,是几十年时光的潮涨潮落,八万里河山的朝霞夕晖,当然也少不了异域他国的天地星辰,宝马香车。一代帝王的精神意志,有时候可以推进和改变历史的进程。
去河西走廊的武威,走进博物馆,我站在那个玻璃橱窗前,久久凝望:那个铜奔马,那个马踏飞燕的造型,以飞扬的姿势,体现出一种惊世骇俗的美。汉代的燕子,汉代的骏马,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两千年之前,也许是秋风萧飒的黄昏,也许是春雨霏霏的黎明,一个战士的坐骑突然抬头看见了一只飞翔的燕子,它仰天长啸一声,便追了上去。燕子凌空翻跃,骏马四蹄生风,那一刻,大地和天空上的两种动物,互相展示着自己的敏捷与矫健,比赛着速度和力量,流动的线条、和谐的韵律就那样定格在蓝天大地之间。
我还到过西安,去拜谒霍去病的陵墓。那一天,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八百里秦川笼罩着淡蓝的雾霭,微风吹过,野草野花发出簌簌之声,如梦如幻。一代雄杰骠骑将军就长眠于此。墓地的周围是辽阔的田野,小麦刚刚抽穗,向日葵抚展开肥硕的叶片,金色的花蕾犹如灯盏,照亮那苍茫的岁月。
在武帝时期,霍去病和卫青是抗击匈奴的著名将令。霍去病曾带领汉军从中原一直深入到大漠边陲,跟匈奴打了几十次战役,在胭脂山下逐杀单于浑邪王及妻子阏氏,俘获其祭天金人。那一次战斗,使匈奴失去了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他们在歌中唱到“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这是那个民族留下的最后一支惊天悲歌,千载之后,读罢令人怆然泪下。
霍去病十七岁领军征西,死时二十三岁,短暂的年华像流星划过天际,留下了绚丽的光华。他病逝以后,皇帝以最高的规格将其陪葬于茂陵。霍去病的陵墓仿祁连山建造,高大巍峨。墓前有马踏匈奴的石雕,还有石人、石象、石马,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像生依然守候着将军的忠魂,在岁月的风尘中凝望远去的英雄。我沿着墓道走过去,用手轻抚着那些冰凉的石雕,仿佛一下触到了大汉王朝的梦,看到了它的灵魂。那高大雄伟、状如雪山的坟丘,那浑然天成、不事雕琢的石像生,象征的是汉朝气象、汉朝的雄魄啊!就一个亡灵,就一个墓地,让我们看到的是那个朝代的朗朗乾坤,以及云卷云舒、自在大气的景观。
翻阅史书,最喜欢看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我总是想,那个受过宫刑的文弱书生是以怎样的意志写完了那部煌煌巨著?漫漫长夜,耿耿秋灯,他是怎样手握七寸竹管,蘸着心灵的血,描绘汉朝的大地生灵?后来查阅有关司马迁的资料,我突然明白了,是的,他是汉朝人,正是那个朝代的天地灵气,哺育了他杜鹃血、长虹贯日的精神气魄,一部书浓缩了一个朝代的历史,也张扬了个人的灵魂。鲁迅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既是对司马迁的肯定,也是对那个朝代的赞美。
那个朝代远去了。
那个朝代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奇葩:汉赋、乐府民歌、神话传说、壁画雕塑、琵琶曲、胡旋舞……
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留下了恢弘磅礴的大汉气象。
我们是汉人,理应珍视那个朝代的民族精神。
那个朝代远去了,两千年过去,滚滚的逝水长河足以湮没一切。当年的长城早已坍塌,当年的烽燧早已陷落,当年的城池早已变成废墟,当年的陵墓早已是寒鸦点点,芳草萋萋。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站在岁月的岸边,我们只有眺望,在眺望中聆听历史的回声,怀想大汉王朝的梦里河山、英雄气度。
汉朝的开国皇帝是刘邦。司马迁在其巨著《史记》中给了很高的评价。从他母亲身怀六甲,一直到他履践九尊,一生充满了神秘色彩。楚汉战争时期,他虽然没有项羽那种惊天动地的豪气,没有那种英雄美人、杜鹃啼血的浪漫情怀,但他凭着理性和智慧,打败项羽而平定天下。仅管有兔死狗烹、逐杀功臣的败笔,总体上还是任人唯贤、体恤黎民,不失为一个好皇帝。
我一直在想象刘邦黄袍加身后,荣归故里的情景。那应该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汉天子刘邦带者他的随从,仪仗威严,华盖摇摇,一路迤俪而入沛县。秋风萧萧,白云飘飘,他骑在马上,不时地抬起头来,仰望着空旷的蓝天,走着走着,突然就唱了起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勇士兮守四方。”这不是诗,应该说是从他灵魂中飘出来的呐喊。铁马秋风,剑影山河,一切都成为过去,从此后,华夏大地上,那个朝代就写上了一个“汉”字,中华民族也就有了辉煌灿烂的姓氏,就此而言,农民领袖刘邦的那几声呐喊,完全可称得上千古绝唱。
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从西汉到东汉,白云苍狗,星移斗转,近百年岁月,汉朝先后有二十多个皇帝君临天下,虽然有作为的并不多,但大多还算勤勉,平庸却不昏庸。有汉一代,最伟大的皇帝就算武帝刘彻了,他的贡献不在于屯兵扩边、平定六荒八合,而在于用儒家思想统治人心,使社会走上理性的轨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近似独裁的做法,虽然扼杀了学术自由,但为封建社会的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汉武帝还是一个有着开放意识的帝王,在他执政期间,多次派使者出使西域,把异国的物产、文化带入中原,也把中原的珍宝、技术,精神思想传播到西方。东西方文明互相碰撞,在武帝时期,闪耀出最绚丽的花朵。
认识汉朝,不能不说丝绸之路。这条从长安开始,一直辐射到欧洲的通道,第一次把中华民族同阿拉伯民族,乃至西方诸多民族连在了一起。通过丝绸之路,我们输出的不仅仅是精美的丝绸、锋利的铁器,得到也不仅仅是羌笛琵琶、胡麻胡萝卜,物产的交换,文化的交流,给华夏民族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一条丝绸之路,有长河落日的壮美,有驼队马帮的悲歌,而漫漫的黄沙古道,浩浩的西风流云也总是张扬着一个朝代、一个民族的器量和胸襟。
民间传说,汉武帝夜宿未央宫,梦见天马行空,降临长安,翌日命方士占卜,言其马在西方,乃朝廷大吉大利之兆,于是武帝便派人去寻找,在敦煌渥洼池附近找到了一匹 汗血宝马,汉武帝还为此写了一首“天马之歌”。民间传说无稽可考,我们可把它看作是一个隐喻。在汉武帝的精神世界里,他要经历的,是几十年时光的潮涨潮落,八万里河山的朝霞夕晖,当然也少不了异域他国的天地星辰,宝马香车。一代帝王的精神意志,有时候可以推进和改变历史的进程。
去河西走廊的武威,走进博物馆,我站在那个玻璃橱窗前,久久凝望:那个铜奔马,那个马踏飞燕的造型,以飞扬的姿势,体现出一种惊世骇俗的美。汉代的燕子,汉代的骏马,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两千年之前,也许是秋风萧飒的黄昏,也许是春雨霏霏的黎明,一个战士的坐骑突然抬头看见了一只飞翔的燕子,它仰天长啸一声,便追了上去。燕子凌空翻跃,骏马四蹄生风,那一刻,大地和天空上的两种动物,互相展示着自己的敏捷与矫健,比赛着速度和力量,流动的线条、和谐的韵律就那样定格在蓝天大地之间。
我还到过西安,去拜谒霍去病的陵墓。那一天,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八百里秦川笼罩着淡蓝的雾霭,微风吹过,野草野花发出簌簌之声,如梦如幻。一代雄杰骠骑将军就长眠于此。墓地的周围是辽阔的田野,小麦刚刚抽穗,向日葵抚展开肥硕的叶片,金色的花蕾犹如灯盏,照亮那苍茫的岁月。
在武帝时期,霍去病和卫青是抗击匈奴的著名将令。霍去病曾带领汉军从中原一直深入到大漠边陲,跟匈奴打了几十次战役,在胭脂山下逐杀单于浑邪王及妻子阏氏,俘获其祭天金人。那一次战斗,使匈奴失去了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他们在歌中唱到“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这是那个民族留下的最后一支惊天悲歌,千载之后,读罢令人怆然泪下。
霍去病十七岁领军征西,死时二十三岁,短暂的年华像流星划过天际,留下了绚丽的光华。他病逝以后,皇帝以最高的规格将其陪葬于茂陵。霍去病的陵墓仿祁连山建造,高大巍峨。墓前有马踏匈奴的石雕,还有石人、石象、石马,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像生依然守候着将军的忠魂,在岁月的风尘中凝望远去的英雄。我沿着墓道走过去,用手轻抚着那些冰凉的石雕,仿佛一下触到了大汉王朝的梦,看到了它的灵魂。那高大雄伟、状如雪山的坟丘,那浑然天成、不事雕琢的石像生,象征的是汉朝气象、汉朝的雄魄啊!就一个亡灵,就一个墓地,让我们看到的是那个朝代的朗朗乾坤,以及云卷云舒、自在大气的景观。
翻阅史书,最喜欢看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我总是想,那个受过宫刑的文弱书生是以怎样的意志写完了那部煌煌巨著?漫漫长夜,耿耿秋灯,他是怎样手握七寸竹管,蘸着心灵的血,描绘汉朝的大地生灵?后来查阅有关司马迁的资料,我突然明白了,是的,他是汉朝人,正是那个朝代的天地灵气,哺育了他杜鹃血、长虹贯日的精神气魄,一部书浓缩了一个朝代的历史,也张扬了个人的灵魂。鲁迅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既是对司马迁的肯定,也是对那个朝代的赞美。
那个朝代远去了。
那个朝代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奇葩:汉赋、乐府民歌、神话传说、壁画雕塑、琵琶曲、胡旋舞……
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留下了恢弘磅礴的大汉气象。
我们是汉人,理应珍视那个朝代的民族精神。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