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佛化的灵魂

2021-12-23抒情散文马升红
佛化的灵魂——春游文笔山●马升红外出采风,对于爱好文学创作的人来说,是件乐事。因此,当好友提出要到丽江文笔山春游时,我便欣然同意了。一切准备就绪,便出发了。丽江的早晨,阳光柔和明媚,空气清鲜。我们的心情格外舒畅。车,开得很快,不觉中便出了县……
  佛化的灵魂
    ——春游文笔山
  ●马升红   外出采风,对于爱好文学创作的人来说,是件乐事。因此,当好友提出要到丽江文笔山春游时,我便欣然同意了。一切准备就绪,便出发了。   丽江的早晨,阳光柔和明媚,空气清鲜。我们的心情格外舒畅。车,开得很快,不觉中便出了县城。车子在水泥路上疾驶,从车窗往外望去清晰可见独俱匠心、土木结构的纳西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颇俱纳西建筑风格的白墙上绘着精致、玲珑奇妙的花虫鸟鱼图案;书写着线条或曲或折的诗文,有一种典雅的大家风范的感觉。每家的院子里都种植花木培植盆景,景象悦人,我想起古人“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来。路两侧,垂柳飘飘,如美女的发丝,那般清爽温柔;梨花开得正盛,雪白中带点粉红,有诗曰:“青龙河岸尽垂杨,雪白梨花绕大塘”;田野里,鹰在盘旋,油菜花正黄,清香泌人。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丽画卷啊!   车行至山脚,因为要购票,我们有机会看看远处的文笔海。只见得清波荡漾,碧水欲流。有人称:“这是大砚中的墨池。面对一湖的碧蓝,再枯涩的笔也会变得润泽,再焦燥的心也会变得丰盈。”   购好门票,车子开始沿着弯曲如肠的水泥路在松林间艰难地爬行。我们慢慢的远离了山脚,可以登高望远了。透过松林,望丽江坝子,一马平川,尽收眼底,有一种“一览众山小,齐鲁青末了”的感觉。不时,从林间传来鸟的歌唱,悦耳动听;微风阵阵,松浪一伏又一伏。我们兴致甚浓,情不自禁哼起了小调。我们要去回归自然,陶冶性情呢。   文峰山位于丽江县城西南十二公里处,主峰文笔峰海拔高3300米。据《丽江风物志》载:“古树名木参天蔽日,无数山泉从岩间涌涌而出,流汇成溪流,数里之外即闻潺潺之声。红墙、画宇、霜钟、啼鸣有色有声,相映成韵。”文笔山因文笔峰、文峰寺而闻名,明代木增曾有诗言:东壁图书照丽阳,湖边文笔碧霄翔。
  峰常绘彩何须梦,天自书云为纪祥。   列岫层峦皆几案,行云流水尽文章。   巨灵千载题春雪,始信如椽出大方。
  车子已停,我们按照景管人员指定的线路踏着石板铺砌成的古老小径进入景区。到普渡桥,我们止步了。忽听得脚下有潺潺溪流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女同学天生喜水,也不管是否会亵渎这一溪清流,便脱去鞋袜,濯吾足。早餐吃得很早,已感饥饿,于是我们商定先填饱肚皮,畜足精神再细细观赏。不一会,便饮烟蒙蒙,飘逸如诗的轻柔。一番狼吞虎咽后,三五成群,名自寻找乐趣去了。晓龄老师说:“外出游玩,图的就是一种野趣……”我们不也正是在寻找一种生活的野趣么?!   我们选择从普渡桥上走过,以期“普度众生,”得到好福。眼前是一片阔地,据说这里是法师的道场。长幡已破落不堪,但破落也有破落的风彩。道场的右侧列有一块已破损的石碑,上面分别有汉文和藏文刻着建寺修寺的记录。走过空地,一圆形莲花池展眼前。池内碧波荡清彻见底,一朵巨大的木制红莲花置于池中央,莲花茎部下方连着一个大圆盘,上刻两条盘起的胶龙图案,有“双龙戏绣球”之意。莲花佛仿从水波中伸出来,一社友告诉我,这是“开花现佛”,佛家将“出淤泥而不染”的鲜红洁净的莲花,象征为超凡脱尘,“往生净土”的神化境界。别有一番诗意在心头。   我们来到文峰寺,见三个刚健有力,笔力浑厚的“文峰寺”大字悬于门楣,据说是著名学者、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题。文峰寺是滇西北噶举派喇嘛教的最高学府,据《光绪府志》载:“旧有灵寿寺,久废”,清雍正皇帝十一年(公元1733年),番僧噶立布结茅于此。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西藏四宝法王至丽江,求知府管学宣倡捐修葺,历时五年方成。道光皇帝八年(公元1828年)重修大殿,梵名称“桑纳迦卓林”(意即秘密宗教圣地及天福地的喇嘛寺),后改名为文峰寺至今。   走进寺内,古木清幽,略有香火,人迹稀少。大雄宝殿的门楣上有四个苍劲古朴的大字:“笔下有神”。走进大殿,只见正中有雷公柱绘八卦阴图,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方位安置。四周有十二板花板绘佛教八宝,金刚亥母“圯城”,内外檐斗拱繁复交叠。四大天王与十八罗汉,面目狞狰,神情怪异;而如来佛像,面带微笑,栩栩如生;观世音菩萨像,佛光高照,慈悲无比。大殿对面,悬有252个风铃,微风吹来清脆响亮,余音缭绕。相传文峰寺全盛时期,曾有五大院,二十四小院,僧众多达数百人,后仅存护法堂、配殿及太殿,1986年修葺一新,成现在这般景象。   走出文峰寺,我们绕到寺南山,见一残碑,上刻有“灵洞”二字。我们断定,这就是佛教传说中的“南赡第一灵洞”。相传,西藏大宝法王,曾三渡金沙江,寻遍滇西各地,终于在丽江找到了这一神奇美丽的地方。灵洞建有灵文阁,即“静观堂”,那是滇西北噶举派十三大寺取得“格隆”学位的喇嘛“坐禅”的地方。灵洞又有一大黑石,传说迦叶尊者曾在此讲经说法,他离去鸡足山之前,把华首门钥匙藏于此石内。因此,凡是到鸡足山朝佛的香客都要到这里“借钥匙”,回归照样要放在这里,否则将会遭到佛的惩罚。   灵洞旁有“神泉”,泉水从古树根下喷涌而出。即然是神泉,何不痛饮一回?泉水甘甜芳冽,凉入骨髓。泉旁有一小石碑,字迹已模糊不可辩别。我想,这或许就是丽江纳西族的“泉水崇拜”吧。   离开“神泉”,我们沿北端山路而上。这里岔道多,很容易迷路。我们按路标所示行走,一股作气来到“桑纳舍利塔”景址。所谓桑纳舍利塔,其实是几处舍利塔形状的墓群。有的年代久远,已风化为灰竭色;有的却还是雪白的质地。桑纳舍利塔的铭文大都写着:“转生于佛历××年”或“坐化于佛历××年”。我想:这或许是受佛教中“转回轮世”的思想所影响的缘故吧。据说,“舍利子”有两种:一种是得道的高僧坐化后,身体里有一种似珍珠样的东西;另一种是得道的高僧的牙齿。因而,唯有得道的高僧才配葬在舍利塔中,吸收山川之灵气。这里充满了神秘色彩。   在不觉中,我们已来到了“桑纳迦湖”。桑纳迦湖呈“?”状,“神泉”汇成溪流便流入桑纳迦湖。湖水清彻,倒映蓝天白云,大有“湖中白云悠悠,天上清泉潺潺”之壮观。桑纳迦湖四周景色宜人,亭台楼榭,富丽堂皇,如走在宫殿之内。这里是放生的佳地。传说放生可清去前世的罪过,换回今生和来世的幸福。   天色已晚,我们匆匆拍了几张照片,打了几瓶“神泉”,便忙着赶路。   在回来的路上,我没有一丝劳累,倒觉心境平和,思路清晰。我仿佛看见迦叶尊者坐在“灵洞”的大石块上,静静地死去。“问余何适,廊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他走得无痛无苦,如残秋中的一片树叶,那么地静美!和尚走了,寺空茶凉。我知道,他的灵魂已被佛化,灵魂随寺里的香烟飘逸、飘逸……   “佛不是神,大地众生,皆有佛性。”我不学佛、不信佛、不修佛,我是否有佛性呢?   “佛渡化的是悟了的人——绝大多数的世人生活在苦难中却没有意识到苦难,这样的人佛不渡化;佛只渡化那些深味痛苦的人。”有人曾这样说。我常常陷入痛苦的思索之中,我知道我是痛苦的。佛,又是否会渡化我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