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克里科瓦大酒窑

2021-12-23叙事散文幽幽飞
摩尔多瓦是个农业小国,境内地貌单一,丘陵覆盖全国,没有什么特别有名气的名胜古迹, 但这儿的“美酒,美女,美歌舞”令摩尔多瓦人颇引为自豪。三美之间,自然是以美酒为先。摩尔多瓦的葡萄酒酿造一直闻名于前苏地区,有“葡萄酒王国”之称,年产大约一亿升……
  摩尔多瓦是个农业小国,境内地貌单一,丘陵覆盖全国,没有什么特别有名气的名胜古迹, 但这儿的“美酒,美女,美歌舞”令摩尔多瓦人颇引为自豪。三美之间,自然是以美酒为先。摩尔多瓦的葡萄酒酿造一直闻名于前苏地区,有“葡萄酒王国”之称,年产大约一亿升,葡萄种植园近16万公顷,127家葡萄酒厂。故在当地,家家户户都会酿造葡萄酒,以酒代茶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地下酒窖因此遍布全国各地,我曾去过的最有规模最有名气的地下酒窑位于首都基希讷乌近郊的克里科瓦大酒窑。   十一月的秋末。野外,秋意浓浓,风景如画,一片片葡萄园成了野外最独特的一道风景, 水泥杆一字排开,杆与杆之间的间距对等。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里,我很惊讶那随处可见的葡萄种植地。曾在参观普希金休假过的庄园时,我走进庄园外的那一大片葡萄园,只见这种用来酿酒的葡萄比食用葡萄个子小,但每一串上的紫色果实都长得密密麻麻,看着那些紫宝石似的葡萄圆润可爱,挂得葡萄架上琳琅满目,摘下一串,放进嘴里,可能因为熟透的,甜甜的汁液流进心里,略酸,但润喉舒坦。   心想着葡萄,胃里自然而然泛着一股葡萄汁味。带着这样一份葡萄情怀,我们的汽车停在了一个小山的洞口,好客热情的接待人员早已迎候在那里。我们一行七人中,一对罗马尼亚夫妇是同事琴姨的友人。琴姨说得一口流利的罗马尼亚语,你一定会想,摩尔多瓦是前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怎么和罗马尼亚语有关呢。其实当地人精通俄语和摩尔多瓦语(即罗马尼亚语)并以会两门语言而倍感自豪,虽然摩尔多瓦语是官方语言,但全国几乎没有人不会俄语,所以只能实行双语。   有着一头棕黄头发和浮雕般面庞的导游小姐坐进我们的车,汽车缓缓驶进山洞,导游小姐开始介绍酒窑的历史,我就不停地东张西望,只见洞内有几处灯光昏黄,又有几处灯光明亮,汽车按着路标往前行驶着,就象行驶在大街上,这座山洞简直就是一座地下城,双车道,宽阔平整,这时对面过来一辆小工具车,两车相向也能并排行驶。车子拐了好几下,停下。一下车,爽朗热情的导游在前面引路,不时停下脚步给大家讲解,更多的时候,我对着“街”两旁密密麻麻排列着大大小小的橡木酒桶左顾右盼,这些因年代久远而成深黑色的大桶全用橡木制成,桶底朝外,桶底挂着注明酒名和酿造年份的小木牌。存放时间越久,酒就越芳香浓郁。惊叹之余,不时按下相机,摄下这些对我来说第一次所见的弥足珍贵的照片。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酒厂。这里已建成两个生产近10种葡萄酒和4种香槟酒的酒厂。我们走进一个装罐酒瓶的车间,有五个女人正在工作,她们也带着好奇的微笑地看着我们,这些酒厂的女工,头上都扎着花头巾,朴素勤劳的样子让人觉得很亲切。走进里面,特制的酒架上摆放着可以说是上万只象很普通的啤酒瓶一样的瓶子,拿起来看看也看不出什么奥妙来,只觉很神奇,这叫外行看内行吧。这儿的葡萄酒酿造至今仍沿袭有近千年传统的酿造工艺,从榨葡萄到出酒共有二十多道工序,哪道工序都不能出错,除了需要细腻的技术外,还需要有耐心。如一种名为“少女醉”的红葡萄酒,可以分为“白少女醉”“黑少女醉”,酿造这种酒在时间要求十分严格,从葡萄采摘到开始酿造,必须在四个小时内完成,宛如一个任性调皮的少女,酒名由此而来。   走出酒厂,导游小姐一边走一边讲解,原来这座酒窑位于地面以下50米至80米之间,总面积64平方公里,四通八达的街道加起来近达120公里,并且每条街都有自己的街名,这些街名都以摩尔多瓦和世界各地的名酒命名,如“雷司令”、“拿破仑”、“马提尼”、“人头马”、“少女醉”“满林香”等命名,记不清有哪些街名了,如果一个人走在这儿,一定走不出去,绝对会迷路。导游小姐还没有说完,我们就上了车,有人问导游小姐这座大酒窑是怎么挖出来的呢?导游小姐笑了,说:一百多年前,这是一个地下采石场,采石过后留下无数相连的地下坑道。后来有心人发现,这些地下坑道保持12摄氏度的恒温和97%的恒湿,是理想的酿酒和储酒场所。1952年起,人们开始在这儿利用这些废弃的坑道修建酒窑……正沉浸其中感慨万分时,导游小姐说下一站是这座地下酒窑最宝贵的地方——藏酒博物馆。   多么奇特的建筑造型,原来是一个高脚酒杯的轮廓,听着导游小姐一说,还真的很形象:圆门厅是杯子的底座,通向收藏室的过道是杯子的脚,收藏室是杯子的大圆口。站在这些收藏酒的面前,特别是面对这二瓶酒——年代最久远的耶路撒冷1902年生产的一瓶白兰地,还有捷克1902年生产的一瓶健身酒,心里涌起一种作为人类的自豪。听说曾有人想以10万美元买下这瓶白兰地酒,但主人不愿割舍。目前此瓶酒的价格已经超过十万美元了。走过,看着,叹着,回头,依依不舍离开了带着淡淡幽香的藏酒馆,深吸一口,嗅出来的是摩尔多瓦民族精神的刚强不屈。   参观地下酒窑,最快乐的也是最后的一个节目当然是品酒。这儿有好几个著名的品酒厅,装修考究,风格迥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富有浪漫温馨的“海底”品酒厅,墙上挂着“海神”的雕像和希腊酒神奥尼索斯的铜雕,气势如天,韵味无穷。走马观花之中,记不清每个品酒厅的主题,但是每一个品酒厅绝对拥有情趣与艺术融合出来的古朴、雅致、清丽,那些四周墙壁上装饰的多幅反映民间男女的勤劳场面、民间歌舞的快乐场面和美酒的豪饮场面的木雕或壁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足够让人回味当地的风土人情。   在一个较大的品酒厅,导游小姐让我们一行入座,每一个人的面前都有三道造型各异的酒杯,酒杯前的点心盘里有巧克力、暑片、小饼干、大核桃肉,还有一份冷盘,里面摆着西红柿黄瓜香肠奶酪等,我们正边吃边聊,导游小说拿着酒瓶进来,她介绍了酒名和年份,打开,依次为我们斟酒,相互碰杯后,抿一口,唇齿留香。有的人则一饮而尽。这时导游小姐又拿着几瓶酒进来,她说:品葡萄酒要有“看色”“闻香”“尝味”三步曲,品酒最好提前一个小时左右开瓶塞,让葡萄酒与空气充分接触后,将酒缓缓倒进水晶高脚杯里,欣赏杯中的酒色与光泽,赏心悦目后,轻轻晃杯,举杯,深呼吸,嗅出酒的醇厚芳香,然后送进唇边,喝一小口,感受酒香,再将一大口含在嘴里,轻柔回旋,整口吞下,体会着让酒液滑过咽喉里的美妙。看着导游小说的示范,我们学着她的方式品尝,果然效果奇妙。接二连三地换酒杯。有的人不会喝酒,但也不放过每一种酒的品尝,后来有经验,就叫导游小姐少倒一点,实在喝不完的,就倒在桌子当中的一个玻璃缸里。当时至少品尝了七种酒,叫不出酒名来了,但每一种酒的口感都不一样。香槟香甜、干白爽喉、干红带涩,这样的感觉并不一定对,因为我并不懂酒,只知道喝到后来脸发烫,头晕乎乎了。导游小姐看着我们一边品酒一边介绍说:这个酒窑共接待过一百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社会名流,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曾于1966年10月8日晨这儿欢度了一个通宵,还乐不思返。后来导游小姐拿出一瓶叫“卡贝尔内”红葡萄酒,特意介绍这种酒有排除体内放射性物质的某些功效,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大量抢购,曾一度脱销。罗马尼亚友人买了两瓶这种叫“卡贝尔内”红酒,我们都没有买,但是大酒窑赠送了每个人一瓶香槟和一瓶红葡萄酒,并给我们制作了一张写着我们名字的证明,装在一个木制镜框,可以永远保存这份美妙的回忆。   汽车驶出克里科瓦大酒窑,阳光在车窗外晃眼,远处是一条大河谷,河岸边有一样的酒窑洞口,只是规模小多了,远看,就象一幅风景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