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 山 三 章
2020-09-17叙事散文寻梦天涯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45 编辑
今春得悉 ,东山深处有一小寺,名曰:东山寺。它与临泽板桥的仙姑寺 ,甘州沙井的灵隐寺东西横贯,一脉相通。一天,几位文友相约前往探访。 跋
今春得悉 ,东山深处有一小寺,名曰:东山寺。它与临泽板桥的仙姑寺 ,甘州沙井的灵隐寺东西横贯,一脉相通。一天,几位文友相约前往探访。 跋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45 编辑 <br /><br />
今春得悉 ,东山深处有一小寺,名曰:东山寺。它与临泽板桥的仙姑寺 ,甘州沙井的灵隐寺东西横贯,一脉相通。一天,几位文友相约前往探访。 跋涉一日,收获颇丰,略记片段。
——题记
东山峡 谷
我们出甘州区碱滩镇野水地村向东山行进。翘首远眺,东山峰岭随着我们的逐渐逼近,轮廓慢慢放大,色彩渐渐清晰。东山不高,由于缺水,山坡草木寂寥焦石遍布,只有弥漫峰顶的蓝紫相间似云如雾的云气,才给它增添几分神秘与灵性。在文友屈斌的带领下,我们左拐右转爬上窜下沿着一条峡谷向里山挺进。这条峡谷巨石林立寂寞旷远。文友柯英随口冠名曰:东山大峡谷。
走进峡谷,谷风或强劲有力,或轻柔温顺,挤过巨石拂人衣襟,使人为之暑热散尽心旷神怡。峡谷两旁的山形变化多端:有的一块巨石在山顶半悬半挂,遥遥欲坠,文友曰:“飞来石”;有的双峰并立,酷似一对恋人含情相拥,文友曰:“情人峰”……每一次峰回路转,都给我们带来新奇、惊叹。在东山峡谷里行走,最耀眼也是最感人的,便是榆树。它们或挺立峰顶,或斜插山壁,或委身谷底,不经意间挺出一片绿来,点亮我们的眼睛,令人浮想联翩;又见不少榆树叶子被虫子啃食一光,而我们却无能为力,不禁为生存的艰难与残酷感慨万千。
东山峡谷生长石头。一路上巨石林立遍布谷底,好像什么庞然大物路经峡谷啃光绿色撒下的粪蛋。有些石头直径达到五米以上,而且形状各异姿态不同,有的双石挡道 ,有的一石独立,有的群石堆垒,我们只能从石缝挤过。随着柯英相机的忙碌,如“美女卧石”、“雄汉背山”、“石槽卧虎”等石头艺术照片相继诞生。
不觉间,我们抵达东山寺。东山寺坐落在峡谷一处的山壁上,是东山峡谷的又一景光。全寺只有两座殿堂,没有僧人守护,不知何时就已经断了香火,很是清冷,与听说的东山寺大相径庭。倒是庙门口的一副对联揪起了我丝丝禅意。对联是“寺中无僧风扫地,庙内少灯月照明”。
读后,便可联想到寺院内清风漫卷黄叶,月光探进庙门抚摩神像的禅景;体味到万木萧条红花绿叶终归泥土,人死寸草不带化为清风的僧尼修心意念。
东山人家
那户人家,住在里山,走到山外,要沿着东山大峡谷走半日的路程。两间土坯房修在半山腰,背靠山壁,面临危崖。一溪泉水载着农家的日子从门口流过。春播,夏锄,秋收……
房子独立于山坡,好像一位得道高僧洞察山谷之神秘,安享人世之清幽。房子四周没有围墙。大山深处外人很少涉足,又无危及人畜安全的野兽,看来主人压根儿就没想修墙筑院,。当我们一行几人踏进那间房子,主人热情地倒茶让座。屋内引人注目的是迎面土墙上的一幅《佛门胜景图》,这幅画占去大半个墙壁,画面山环水绕庙宇森严信徒穿梭。据主人介绍,是十年前修筑东山寺的匠工所画。整间屋子古朴素雅,若不是老式柜子上放一台十二英寸黑白电视机,真有寺庙内归真之清、返朴之静的感觉。我有点向往山居生活了。居住深山,远离尘俗,与世无争,岂不清心安逸?进门,饭香菜香睡梦香;出门,天明地明心里明;暑夏山风吹凉,寒冬红日送暖。让世俗尘封的心得到净化,岂不美哉!
屋旁的榆树上拴着一条狗。我们靠近也不吠不叫,旁若无人地注视着门前的小路,好像等待着恋人的归来。一条小路由门前斜滑下坡,探进谷底。主人老王说,他的儿子在张掖二中上学,每月回家一次,就从那条小路上回来。是啊,小路连着他与儿子的心。
东山“长 城”
在东山,有一处残存的建筑触动了我心。那就是半山腰的一条引水沟。据一处石刻记载,这项工程动工于1967年,完工于1971年,历时5年。具体施工记载,由于石壁脱落无法看清。这条引水沟从里山一处泉眼绵延十多里一直到山外。有些地段凿壁而成, 有些地段架槽引渡,有些地段石块堆垒,处处显示着惊险。 我暂且将这项建筑誉为“东山长城”。透过这项工程可以看到父辈们为水而战的艰辛。
从东山回来不久,我有幸采访了一位当年修筑过东山长城的老人。他给我讲了一些当年修建的情况。那些年,河西没有机井,浇田灌地全靠黑河水。有两三年黑河水几乎干涸,望着地里面黄肌瘦的禾苗,庄稼人真是心如刀绞。后来,有人发现东山深处有一泉水,人们便打算把山里的泉水引到山外来浇地。说干就干。大家背上毡毯带上干粮来到东山,用树枝在山沟里搭起窝篷,用石头在山坡上架起炉灶,开始了漫长的引水工程。在半山腰开沟架槽不是容易事情。有些地段,要在山顶的树干上拴根绳子把人吊在半山腰一凿一凿地剥开石头;有些地段,人站在山腰的石缝里一筐一筐地往上吊石头;还有些地段,要架起人梯往上抬渡槽。遇到雨天,人们就躲在崖下打扑克,下象棋,“围老虎”。施工过程中,两三个人摔断了胳膊或大腿。工程竣工,就靠那一溪泉水每年还能浇三四十亩地呢!
听了讲述,我对面前这位满面沧桑的老人肃然起敬。
今春得悉 ,东山深处有一小寺,名曰:东山寺。它与临泽板桥的仙姑寺 ,甘州沙井的灵隐寺东西横贯,一脉相通。一天,几位文友相约前往探访。 跋涉一日,收获颇丰,略记片段。
——题记
东山峡 谷
我们出甘州区碱滩镇野水地村向东山行进。翘首远眺,东山峰岭随着我们的逐渐逼近,轮廓慢慢放大,色彩渐渐清晰。东山不高,由于缺水,山坡草木寂寥焦石遍布,只有弥漫峰顶的蓝紫相间似云如雾的云气,才给它增添几分神秘与灵性。在文友屈斌的带领下,我们左拐右转爬上窜下沿着一条峡谷向里山挺进。这条峡谷巨石林立寂寞旷远。文友柯英随口冠名曰:东山大峡谷。
走进峡谷,谷风或强劲有力,或轻柔温顺,挤过巨石拂人衣襟,使人为之暑热散尽心旷神怡。峡谷两旁的山形变化多端:有的一块巨石在山顶半悬半挂,遥遥欲坠,文友曰:“飞来石”;有的双峰并立,酷似一对恋人含情相拥,文友曰:“情人峰”……每一次峰回路转,都给我们带来新奇、惊叹。在东山峡谷里行走,最耀眼也是最感人的,便是榆树。它们或挺立峰顶,或斜插山壁,或委身谷底,不经意间挺出一片绿来,点亮我们的眼睛,令人浮想联翩;又见不少榆树叶子被虫子啃食一光,而我们却无能为力,不禁为生存的艰难与残酷感慨万千。
东山峡谷生长石头。一路上巨石林立遍布谷底,好像什么庞然大物路经峡谷啃光绿色撒下的粪蛋。有些石头直径达到五米以上,而且形状各异姿态不同,有的双石挡道 ,有的一石独立,有的群石堆垒,我们只能从石缝挤过。随着柯英相机的忙碌,如“美女卧石”、“雄汉背山”、“石槽卧虎”等石头艺术照片相继诞生。
不觉间,我们抵达东山寺。东山寺坐落在峡谷一处的山壁上,是东山峡谷的又一景光。全寺只有两座殿堂,没有僧人守护,不知何时就已经断了香火,很是清冷,与听说的东山寺大相径庭。倒是庙门口的一副对联揪起了我丝丝禅意。对联是“寺中无僧风扫地,庙内少灯月照明”。
读后,便可联想到寺院内清风漫卷黄叶,月光探进庙门抚摩神像的禅景;体味到万木萧条红花绿叶终归泥土,人死寸草不带化为清风的僧尼修心意念。
东山人家
那户人家,住在里山,走到山外,要沿着东山大峡谷走半日的路程。两间土坯房修在半山腰,背靠山壁,面临危崖。一溪泉水载着农家的日子从门口流过。春播,夏锄,秋收……
房子独立于山坡,好像一位得道高僧洞察山谷之神秘,安享人世之清幽。房子四周没有围墙。大山深处外人很少涉足,又无危及人畜安全的野兽,看来主人压根儿就没想修墙筑院,。当我们一行几人踏进那间房子,主人热情地倒茶让座。屋内引人注目的是迎面土墙上的一幅《佛门胜景图》,这幅画占去大半个墙壁,画面山环水绕庙宇森严信徒穿梭。据主人介绍,是十年前修筑东山寺的匠工所画。整间屋子古朴素雅,若不是老式柜子上放一台十二英寸黑白电视机,真有寺庙内归真之清、返朴之静的感觉。我有点向往山居生活了。居住深山,远离尘俗,与世无争,岂不清心安逸?进门,饭香菜香睡梦香;出门,天明地明心里明;暑夏山风吹凉,寒冬红日送暖。让世俗尘封的心得到净化,岂不美哉!
屋旁的榆树上拴着一条狗。我们靠近也不吠不叫,旁若无人地注视着门前的小路,好像等待着恋人的归来。一条小路由门前斜滑下坡,探进谷底。主人老王说,他的儿子在张掖二中上学,每月回家一次,就从那条小路上回来。是啊,小路连着他与儿子的心。
东山“长 城”
在东山,有一处残存的建筑触动了我心。那就是半山腰的一条引水沟。据一处石刻记载,这项工程动工于1967年,完工于1971年,历时5年。具体施工记载,由于石壁脱落无法看清。这条引水沟从里山一处泉眼绵延十多里一直到山外。有些地段凿壁而成, 有些地段架槽引渡,有些地段石块堆垒,处处显示着惊险。 我暂且将这项建筑誉为“东山长城”。透过这项工程可以看到父辈们为水而战的艰辛。
从东山回来不久,我有幸采访了一位当年修筑过东山长城的老人。他给我讲了一些当年修建的情况。那些年,河西没有机井,浇田灌地全靠黑河水。有两三年黑河水几乎干涸,望着地里面黄肌瘦的禾苗,庄稼人真是心如刀绞。后来,有人发现东山深处有一泉水,人们便打算把山里的泉水引到山外来浇地。说干就干。大家背上毡毯带上干粮来到东山,用树枝在山沟里搭起窝篷,用石头在山坡上架起炉灶,开始了漫长的引水工程。在半山腰开沟架槽不是容易事情。有些地段,要在山顶的树干上拴根绳子把人吊在半山腰一凿一凿地剥开石头;有些地段,人站在山腰的石缝里一筐一筐地往上吊石头;还有些地段,要架起人梯往上抬渡槽。遇到雨天,人们就躲在崖下打扑克,下象棋,“围老虎”。施工过程中,两三个人摔断了胳膊或大腿。工程竣工,就靠那一溪泉水每年还能浇三四十亩地呢!
听了讲述,我对面前这位满面沧桑的老人肃然起敬。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