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无尘自有香
2020-09-17叙事散文雨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08 编辑
“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拢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每每读到明代著名造园专家计成所著《园冶图说》里的
“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拢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每每读到明代著名造园专家计成所著《园冶图说》里的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08 编辑 <br /><br /> “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拢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每每读到明代著名造园专家计成所著《园冶图说》里的这一段话,心里总是悠然神往不已。
多好啊,如果能在自己的小院里种上几丛竹子,月色溶溶的夜晚,竹影当窗,安静摇曳,清气荡漾,实在是清景无限,悦目赏心,涤除尘世的烦嚣。而在那飘着蒙蒙细雨的日子,听一听穿林打叶声,又该是怎样美妙无比的天籁之音。
多年前到当代画家韦辛夷的府上拜访,最难忘的就是他屋外自栽的十几棵竹子。他自号遁公,自然要有一丛竹子,可以“竹坞寻幽,醉心既是”。我如是猜想。竹子堪称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如今,已经是十多年过去,那些竹子,想必早已经形成“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的一派丰茂了。每每想起,心中真是无限羡慕!
在中学读书时,我曾经痴迷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竹子。记得是接近放暑假的一个周末,我从学校骑自行车骑了二十华里到县城的新华书店,用省吃俭用的钱买了一本齐白石的书画集,然后又骑车行二十五华里回家。一上午的时间,独骑五十华里,屁股痛了半夜。寒暑假里便在家里比着葫芦画瓢地临写里面的竹子图。我的家乡并没有竹子,村东的小河岸上倒是有大片大片的芦苇,算是比较接近竹子的风姿。白石老人说过了:“我画麻雀画了18年,观察了18年。雄麻雀的尾巴稍长一翘一翘的,而雌的则不会,因此在画麻雀时,雌雄麻雀形象各异,鲜活毕现了。”多好的绘画教导,我却听不进去。我没见过真正的活生生的竹子,更无从朝夕认真仔细的观察与研究,就这么死临硬画地迷恋了一阵子。竹子并不好画,有深厚的书法功底才能画出外在的风姿和内在的神韵,自然是,我仅仅学了点皮毛,一点形似而已。其实,书画集里大白菜、小鸡雏儿、青蛙、麻雀等也不少,也是我所熟悉的,可以经常观察到的,我却一点也不热衷,只把青眼向着那一幅幅的墨竹、风竹。实在是少年的可笑。
为什么喜欢竹子?喜欢竹子的竹报平安的美好寓意?还是喜欢竹子的修长葱郁?都不是。说来有趣,在当时是原因有两个,一是刚颠神倒魄地读完了《红楼梦》,心里当然是喜欢林黛玉和贾宝玉,也暗暗钟情林妹妹所住的潇湘馆里那一片葱翠的竹子;二是,读了一些古典诗词文章,爱上了文人情趣,内心里满是对文人雅趣的向往,而竹子就是我内心寄托的载体。难忘的初中时代已经过去,阅世日久,我对竹子的喜爱有增无减。为什么依然钟爱竹子?我是钟爱对她的文化寄寓、精神品格和文化品格。我钟爱板桥先生笔下的竹:“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我还爱极了李中的这首《庭竹》:“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这诗句句都得我心、言言皆合我意啊。写竹的佳妙诗词可谓是举不胜举,而济公的“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好似葛陂龙化后,却留清影在虚堂”则是我心中的最爱。偶尔想起,屏幕上,这个疯癫痴狂、好酒好肉的老和尚,内心里原来还有如此清绝的一面。
喜欢竹,喜欢用水墨表现的清格逸韵,后来便练习画竹,尤其是参加了工作后,买了毛边纸、宣纸,又买了《芥子园画谱》等绘画书籍,倒真是一板一眼、一枝一叶地学习画竹子,画谱里对于竹叶的画法总结、命名真是美好啊!像布仰叶式:一笔横舟、一笔偃月、二笔鱼尾、三笔飞雁……像布偃叶式:一笔片羽、二笔燕尾、三笔个字、四笔惊鸦……单看着这些字句和一笔两笔的竹叶,也是享受啊。再以后又买到了郑板桥书画集,大16开本的,精装本,厚厚两册,翻来覆去地品读。板桥先生可是画竹的高手,把竹子画得出神入化,精气神十足,也意蕴无穷。赵孟頫有诗句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认为书画同源,“写竹还需八法通”这句诗,说的是书法与画竹的关系。我这个时段画竹子,自然已经不同于初中时,一者,我已经有了多年的软笔书法功底,能够悟得写竹之趣之真味;二者,我也算“胸有成竹”,因为,济南的公园里,像泉城公园、五龙潭公园、趵突泉公园等都有很大的一片竹林,也都是我闲暇时喜欢去的地方。第一次在五龙潭公园看到那片竹林,那一派葳蕤的绿意,让我惊喜了好久。现已并入趵突泉公园的原来的万竹园,里面的竹子,也颇不少,园名就因为竹子多而得来,是一座兼有南方庭院与北京王府、济南四合院风格的古式庭院,是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大约是公园雅致、小巧,显得公园里的竹子也雅致清秀起来。当然,也许是因为瘦竹清幽,让小院显得静雅。泉城公园的竹林最成气候,那是很开阔的一大片竹林,竹林里有小径通幽,还有一片水潭,几年后,公园又成为开放性公园,我最喜欢去,慢慢地走在竹林里,绿意幽深,竹秀风清,在竹林里静坐小憩、读几页书,感受竹林中的清幽景致。有细雨的日子更美,缓缓徐行,且听穿林打叶声。
后来,走过的地方多起来,见过的竹林也越来越多,竹林依然是我心中最美的清遇。在沂蒙的蒙山下、海阳的招虎山下、临朐的老龙湾等,也都有很大的一片竹林,比起城市园林里的竹子来,吮吸和浸润了山野之气的竹子是粗犷的,是别一片洞天。在这样的竹林里漫步,真是心怀怡然,神清气爽。竹子的种类也知道得不少:斑竹、凤尾竹、四季竹、丹青竹、相思竹等等,而且还真有墨竹。墨竹是一种散生型竹子,珍稀竹种。秆和枝都是黑色,因此而得名墨竹;笋尖外壳呈红褐色,一年后成材,墨竹是制作笛、箫管乐器的最佳材料。
坡翁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住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如果手中的钱不够丰厚,想拥有几丛疏竹,还真是不大容易实现的梦想。杜甫在《寄题江外草堂》中说道:“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杜甫他老人家爱,我也爱啊。有时还真是羡慕杜甫他老人家,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是还能嗜酒爱风竹,还能在林泉卜居,多好啊!大城市里是没有地方种竹子了,在老家那宽阔敞亮的院子里种上一丛葱绿的翠竹总可以吧?可是,这个美梦也基本破灭了,属于我们的那一片农家院落也很快要被夷为平地了,说是要建楼房……
依然喜欢竹子,虽然不能移归傍砌栽,但我把竹子种在心里,种在我深深的脑海里,也种个意兴淋漓,种个不亦乐乎,种个乐哉悠哉,晴竹、风竹、雨竹、雪竹,老竹、新篁、嫩笋,都种下去,然后在纸上长出来,在洁白的宣纸上长出来,在大红的宣纸上长出来,在洒金的宣纸上长出来,长成我一个人的竹世界、竹洞天、竹仙境,供我倾听,供我静观,供我漫步,供我吟啸,供我澄怀,供我寄傲。
竹,她是子猷的,这个风流萧散、啸傲人生的贵公子爱她、品她、赏她;竹,她是板桥先生的,板桥爱她、种她、画她;竹,如今也是我的,我的传奇,我爱她,想她,念她,写她,画她,把她一竿一竿地种到我的心底……
多好啊,如果能在自己的小院里种上几丛竹子,月色溶溶的夜晚,竹影当窗,安静摇曳,清气荡漾,实在是清景无限,悦目赏心,涤除尘世的烦嚣。而在那飘着蒙蒙细雨的日子,听一听穿林打叶声,又该是怎样美妙无比的天籁之音。
多年前到当代画家韦辛夷的府上拜访,最难忘的就是他屋外自栽的十几棵竹子。他自号遁公,自然要有一丛竹子,可以“竹坞寻幽,醉心既是”。我如是猜想。竹子堪称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如今,已经是十多年过去,那些竹子,想必早已经形成“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的一派丰茂了。每每想起,心中真是无限羡慕!
在中学读书时,我曾经痴迷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竹子。记得是接近放暑假的一个周末,我从学校骑自行车骑了二十华里到县城的新华书店,用省吃俭用的钱买了一本齐白石的书画集,然后又骑车行二十五华里回家。一上午的时间,独骑五十华里,屁股痛了半夜。寒暑假里便在家里比着葫芦画瓢地临写里面的竹子图。我的家乡并没有竹子,村东的小河岸上倒是有大片大片的芦苇,算是比较接近竹子的风姿。白石老人说过了:“我画麻雀画了18年,观察了18年。雄麻雀的尾巴稍长一翘一翘的,而雌的则不会,因此在画麻雀时,雌雄麻雀形象各异,鲜活毕现了。”多好的绘画教导,我却听不进去。我没见过真正的活生生的竹子,更无从朝夕认真仔细的观察与研究,就这么死临硬画地迷恋了一阵子。竹子并不好画,有深厚的书法功底才能画出外在的风姿和内在的神韵,自然是,我仅仅学了点皮毛,一点形似而已。其实,书画集里大白菜、小鸡雏儿、青蛙、麻雀等也不少,也是我所熟悉的,可以经常观察到的,我却一点也不热衷,只把青眼向着那一幅幅的墨竹、风竹。实在是少年的可笑。
为什么喜欢竹子?喜欢竹子的竹报平安的美好寓意?还是喜欢竹子的修长葱郁?都不是。说来有趣,在当时是原因有两个,一是刚颠神倒魄地读完了《红楼梦》,心里当然是喜欢林黛玉和贾宝玉,也暗暗钟情林妹妹所住的潇湘馆里那一片葱翠的竹子;二是,读了一些古典诗词文章,爱上了文人情趣,内心里满是对文人雅趣的向往,而竹子就是我内心寄托的载体。难忘的初中时代已经过去,阅世日久,我对竹子的喜爱有增无减。为什么依然钟爱竹子?我是钟爱对她的文化寄寓、精神品格和文化品格。我钟爱板桥先生笔下的竹:“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我还爱极了李中的这首《庭竹》:“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这诗句句都得我心、言言皆合我意啊。写竹的佳妙诗词可谓是举不胜举,而济公的“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好似葛陂龙化后,却留清影在虚堂”则是我心中的最爱。偶尔想起,屏幕上,这个疯癫痴狂、好酒好肉的老和尚,内心里原来还有如此清绝的一面。
喜欢竹,喜欢用水墨表现的清格逸韵,后来便练习画竹,尤其是参加了工作后,买了毛边纸、宣纸,又买了《芥子园画谱》等绘画书籍,倒真是一板一眼、一枝一叶地学习画竹子,画谱里对于竹叶的画法总结、命名真是美好啊!像布仰叶式:一笔横舟、一笔偃月、二笔鱼尾、三笔飞雁……像布偃叶式:一笔片羽、二笔燕尾、三笔个字、四笔惊鸦……单看着这些字句和一笔两笔的竹叶,也是享受啊。再以后又买到了郑板桥书画集,大16开本的,精装本,厚厚两册,翻来覆去地品读。板桥先生可是画竹的高手,把竹子画得出神入化,精气神十足,也意蕴无穷。赵孟頫有诗句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认为书画同源,“写竹还需八法通”这句诗,说的是书法与画竹的关系。我这个时段画竹子,自然已经不同于初中时,一者,我已经有了多年的软笔书法功底,能够悟得写竹之趣之真味;二者,我也算“胸有成竹”,因为,济南的公园里,像泉城公园、五龙潭公园、趵突泉公园等都有很大的一片竹林,也都是我闲暇时喜欢去的地方。第一次在五龙潭公园看到那片竹林,那一派葳蕤的绿意,让我惊喜了好久。现已并入趵突泉公园的原来的万竹园,里面的竹子,也颇不少,园名就因为竹子多而得来,是一座兼有南方庭院与北京王府、济南四合院风格的古式庭院,是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大约是公园雅致、小巧,显得公园里的竹子也雅致清秀起来。当然,也许是因为瘦竹清幽,让小院显得静雅。泉城公园的竹林最成气候,那是很开阔的一大片竹林,竹林里有小径通幽,还有一片水潭,几年后,公园又成为开放性公园,我最喜欢去,慢慢地走在竹林里,绿意幽深,竹秀风清,在竹林里静坐小憩、读几页书,感受竹林中的清幽景致。有细雨的日子更美,缓缓徐行,且听穿林打叶声。
后来,走过的地方多起来,见过的竹林也越来越多,竹林依然是我心中最美的清遇。在沂蒙的蒙山下、海阳的招虎山下、临朐的老龙湾等,也都有很大的一片竹林,比起城市园林里的竹子来,吮吸和浸润了山野之气的竹子是粗犷的,是别一片洞天。在这样的竹林里漫步,真是心怀怡然,神清气爽。竹子的种类也知道得不少:斑竹、凤尾竹、四季竹、丹青竹、相思竹等等,而且还真有墨竹。墨竹是一种散生型竹子,珍稀竹种。秆和枝都是黑色,因此而得名墨竹;笋尖外壳呈红褐色,一年后成材,墨竹是制作笛、箫管乐器的最佳材料。
坡翁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住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如果手中的钱不够丰厚,想拥有几丛疏竹,还真是不大容易实现的梦想。杜甫在《寄题江外草堂》中说道:“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杜甫他老人家爱,我也爱啊。有时还真是羡慕杜甫他老人家,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是还能嗜酒爱风竹,还能在林泉卜居,多好啊!大城市里是没有地方种竹子了,在老家那宽阔敞亮的院子里种上一丛葱绿的翠竹总可以吧?可是,这个美梦也基本破灭了,属于我们的那一片农家院落也很快要被夷为平地了,说是要建楼房……
依然喜欢竹子,虽然不能移归傍砌栽,但我把竹子种在心里,种在我深深的脑海里,也种个意兴淋漓,种个不亦乐乎,种个乐哉悠哉,晴竹、风竹、雨竹、雪竹,老竹、新篁、嫩笋,都种下去,然后在纸上长出来,在洁白的宣纸上长出来,在大红的宣纸上长出来,在洒金的宣纸上长出来,长成我一个人的竹世界、竹洞天、竹仙境,供我倾听,供我静观,供我漫步,供我吟啸,供我澄怀,供我寄傲。
竹,她是子猷的,这个风流萧散、啸傲人生的贵公子爱她、品她、赏她;竹,她是板桥先生的,板桥爱她、种她、画她;竹,如今也是我的,我的传奇,我爱她,想她,念她,写她,画她,把她一竿一竿地种到我的心底……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