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在爱的蓝天[原创]
2021-12-23抒情散文一疯一言
飞翔在爱的蓝天一知道《归航》,是因为它是香港回归时,浙江省政府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品。那时,我不知道创作者是谁?等我知道,时间的车轮已驶进了新千年的第四个年头了。《归航》——吕忠民——聋哑人——劳模。我去采访他,不是为他的作品,而是他以一……
飞翔在爱的蓝天
一
知道《归航》,是因为它是香港回归时,浙江省政府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品。那时,我不知道创作者是谁?等我知道,时间的车轮已驶进了新千年的第四个年头了。
《归航》——吕忠民——聋哑人——劳模。
我去采访他,不是为他的作品,而是他以一个残疾人的身份获得省劳模的殊荣。我想,如果,吕忠民不是劳模,我就不会认识他,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归航》的作者居然会是一个聋哑人,也就更无法去欣赏他那些独具匠心的雕刻,用刀创造出来的诗意的充满生命灵动的艺术品了。
初次采访吕忠民那天,秋阳正艳,阳光暖暖照着,很有些三月小阳春的惬意。我在木雕公司工会干部吕岚的陪同下,来到了吕忠民的工作室,当时,他正在专心雕刻,背朝着我们,更本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到来,阳光透过窗子斜照进来,照在他的身上,一缕阳光调皮地围着他手中小巧的雕刀飞舞,刀缠着光,光绕着刀,刀光过处,木屑飞溅┅┅
我取出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咔嚓——咔嚓”留下了这诗画一般的瞬间。
在闪光灯的照耀下,吕忠民抬起头来了。
吕忠民已年近50,但他清秀的脸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他的眼睛清澈,充满睿智,看上去,就象深秋湛蓝的天宇,干净,恬静。
因不懂手语,加上吕忠民性格内向,我无法对吕忠民做深入的采访。但我知道,站在我面前是一座无价的蕴藏丰富的精神金矿。只有进入他的内心世界,才能把这些宝藏挖掘出来啊!
二
第二次采访在一个星期后,我约了市电视台的小朱一同前往。
吕忠民家住在艺海路XXX号。去得那天,天上浠浠沥沥下着秋雨,这场久违的秋雨,不仅洗涤净了大街上飞扬的尘土,空气也过滤似的清润、清鲜,桂花在枝头高兴地嬉闹,浓馥的桂花香就像一群欢快孩童的欢笑声,飘满了整条大街。
我们的心情也象这清爽的天气,好极。
吕忠民家在四楼,是一个130平方左右的平面式的套房。里边的摆设虽不豪华,却清楚、整洁。我们去的时候,他家里除了大女儿出差在外,其父母,妻子,和小女儿都在家。
吕忠民的妻子给我们沏了两杯茶,在袅袅的热气中,我们随着吕忠民亲人的叙述,缓缓地走进了吕忠民的世界——
3岁那年,吕忠民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病夺去了欢笑和歌声,他的世界从此变得一片死寂,小忠民天性要强,诸事不肯落人后,但身体的缺陷注定他有别于其他的同龄孩子。
8岁了,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和他一块玩的小伙伴们都背起书包,上学了。
小忠民变的“沉默”了。他不再到田野上看小鸟飞过蓝天时的影子,看鱼儿游嬉,看蚂蚁搬家┅┅学校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天堂,一个梦。
但好强的小忠民却执意要进入这个不属于他的天堂,他要去实行这个梦想。
于是,教室门口,窗外便常常会出现一个孤独瘦弱的身影┅┅
有一天,吕忠民的父亲下班回家,他被吕忠民奇怪的举动吸引住了。
吕忠民坐在院子里,手执着一根柳枝,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画着,他是那样的专注,认真,就连父亲走到身边都没有发觉。吕忠民在画什么呢?
他一看,全身如遭电击怔住了——地上歪歪斜斜地划着两个字“爸”和“妈”。
泪流满面的父亲从这一刻,做出了改变了吕忠民一生的一个决定,送他上学校——金华聋哑学校。
天堂之门向吕忠民打开了。
吕忠民的父亲说,如果他没有看到那一幕,是绝对不会做出这个决定的。
其实,改变吕忠民命运的不是他的父亲,而是他自己,是他的好强进取心决定了他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
三 五年的学校生活,使吕忠民的心变“野”了。
吕忠民不想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庇荫下,他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吕忠民在学校里学过木雕,他决定从这方面来创出一条路来。
对吕忠民决定,父母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买雕刀,找师傅,吕忠民在父母的支持下,在师傅严厉的督促下,开始了他艰难的艺术之途。
要成为一个技艺精湛的木雕师谈何容易。更何况像吕忠民这样的残疾人了。他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比常人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
由于吕忠民不能亲聆师傅的教诲,他学艺唯一办法就是白天用眼睛来观察学习师傅的雕法技巧,晚上回家后,就从心里不断地揣摸师傅的手法,常常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工夫不负有心人。吕忠民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基本雕法。出师后,师傅把他介绍到一民营木雕厂。刚上班那阵子,许多工友因他是个残疾人而瞧不起他。吕忠民很快就用自己的精湛的技艺,雕刻的作品和他对木雕的热爱赢得了同行的尊重。
我曾听过别人对他作品的评价——
他们不用栩栩如生逼真等成语词汇来形容,比如观赏他的山水作品,他们会说,能嗅到淡淡的花香,会听到小草拨节声;能看到鸟翼的扇动┅┅
而观赏他的仕女图,他们会说,能看到姑娘们长袖舞动,能感觉到她们美目的顾盼流动┅┅
同行说他不是用手来雕刻,而是用心用爱┅┅。而这也是一般木雕艺人无法达到他艺术境界的地方。
四 对于爱,也许吕忠民的妻子和他的女儿最有体会,最有发言权。
他的妻子说,别看吕忠民不会说话,但他情感十分细腻,丰富,他眼睛完全能洞穿你的心事,一点一滴逃不过。她说,有一次,夫妻俩上街,她看到了一件喜爱的衣服,不由地多看了一眼,吕忠民看出来,记在心里了。那时候,她们家的经济条件还不宽裕,她舍不得卖,几天后,她都渐渐把这件事给忘了。吕忠民没有忘,发工资那天,他一领了工资就跑到商店里去把衣服买来了。
他的女儿对父亲更是充满了感情和热爱。他的小女儿说,在她们的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打过她们,也从来不让她们受到丝毫的委屈,总是把他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次父亲去捷克参加国际比赛,获奖后,用奖金给她们买回来许多东西:衣服、手饰,惟独没有他自己的东西┅┅
的确,在吕忠民的雕刻作品中,存在着一种爱。吕忠民爱大自然,爱生活,他把这种爱,通过小巧的凿刀,倾注到了他的作品中,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知道《归航》,是因为它是香港回归时,浙江省政府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品。那时,我不知道创作者是谁?等我知道,时间的车轮已驶进了新千年的第四个年头了。
《归航》——吕忠民——聋哑人——劳模。
我去采访他,不是为他的作品,而是他以一个残疾人的身份获得省劳模的殊荣。我想,如果,吕忠民不是劳模,我就不会认识他,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归航》的作者居然会是一个聋哑人,也就更无法去欣赏他那些独具匠心的雕刻,用刀创造出来的诗意的充满生命灵动的艺术品了。
初次采访吕忠民那天,秋阳正艳,阳光暖暖照着,很有些三月小阳春的惬意。我在木雕公司工会干部吕岚的陪同下,来到了吕忠民的工作室,当时,他正在专心雕刻,背朝着我们,更本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到来,阳光透过窗子斜照进来,照在他的身上,一缕阳光调皮地围着他手中小巧的雕刀飞舞,刀缠着光,光绕着刀,刀光过处,木屑飞溅┅┅
我取出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咔嚓——咔嚓”留下了这诗画一般的瞬间。
在闪光灯的照耀下,吕忠民抬起头来了。
吕忠民已年近50,但他清秀的脸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他的眼睛清澈,充满睿智,看上去,就象深秋湛蓝的天宇,干净,恬静。
因不懂手语,加上吕忠民性格内向,我无法对吕忠民做深入的采访。但我知道,站在我面前是一座无价的蕴藏丰富的精神金矿。只有进入他的内心世界,才能把这些宝藏挖掘出来啊!
二
第二次采访在一个星期后,我约了市电视台的小朱一同前往。
吕忠民家住在艺海路XXX号。去得那天,天上浠浠沥沥下着秋雨,这场久违的秋雨,不仅洗涤净了大街上飞扬的尘土,空气也过滤似的清润、清鲜,桂花在枝头高兴地嬉闹,浓馥的桂花香就像一群欢快孩童的欢笑声,飘满了整条大街。
我们的心情也象这清爽的天气,好极。
吕忠民家在四楼,是一个130平方左右的平面式的套房。里边的摆设虽不豪华,却清楚、整洁。我们去的时候,他家里除了大女儿出差在外,其父母,妻子,和小女儿都在家。
吕忠民的妻子给我们沏了两杯茶,在袅袅的热气中,我们随着吕忠民亲人的叙述,缓缓地走进了吕忠民的世界——
3岁那年,吕忠民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病夺去了欢笑和歌声,他的世界从此变得一片死寂,小忠民天性要强,诸事不肯落人后,但身体的缺陷注定他有别于其他的同龄孩子。
8岁了,到了上学的年龄了。和他一块玩的小伙伴们都背起书包,上学了。
小忠民变的“沉默”了。他不再到田野上看小鸟飞过蓝天时的影子,看鱼儿游嬉,看蚂蚁搬家┅┅学校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天堂,一个梦。
但好强的小忠民却执意要进入这个不属于他的天堂,他要去实行这个梦想。
于是,教室门口,窗外便常常会出现一个孤独瘦弱的身影┅┅
有一天,吕忠民的父亲下班回家,他被吕忠民奇怪的举动吸引住了。
吕忠民坐在院子里,手执着一根柳枝,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画着,他是那样的专注,认真,就连父亲走到身边都没有发觉。吕忠民在画什么呢?
他一看,全身如遭电击怔住了——地上歪歪斜斜地划着两个字“爸”和“妈”。
泪流满面的父亲从这一刻,做出了改变了吕忠民一生的一个决定,送他上学校——金华聋哑学校。
天堂之门向吕忠民打开了。
吕忠民的父亲说,如果他没有看到那一幕,是绝对不会做出这个决定的。
其实,改变吕忠民命运的不是他的父亲,而是他自己,是他的好强进取心决定了他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
三 五年的学校生活,使吕忠民的心变“野”了。
吕忠民不想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庇荫下,他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吕忠民在学校里学过木雕,他决定从这方面来创出一条路来。
对吕忠民决定,父母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买雕刀,找师傅,吕忠民在父母的支持下,在师傅严厉的督促下,开始了他艰难的艺术之途。
要成为一个技艺精湛的木雕师谈何容易。更何况像吕忠民这样的残疾人了。他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比常人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
由于吕忠民不能亲聆师傅的教诲,他学艺唯一办法就是白天用眼睛来观察学习师傅的雕法技巧,晚上回家后,就从心里不断地揣摸师傅的手法,常常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工夫不负有心人。吕忠民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基本雕法。出师后,师傅把他介绍到一民营木雕厂。刚上班那阵子,许多工友因他是个残疾人而瞧不起他。吕忠民很快就用自己的精湛的技艺,雕刻的作品和他对木雕的热爱赢得了同行的尊重。
我曾听过别人对他作品的评价——
他们不用栩栩如生逼真等成语词汇来形容,比如观赏他的山水作品,他们会说,能嗅到淡淡的花香,会听到小草拨节声;能看到鸟翼的扇动┅┅
而观赏他的仕女图,他们会说,能看到姑娘们长袖舞动,能感觉到她们美目的顾盼流动┅┅
同行说他不是用手来雕刻,而是用心用爱┅┅。而这也是一般木雕艺人无法达到他艺术境界的地方。
四 对于爱,也许吕忠民的妻子和他的女儿最有体会,最有发言权。
他的妻子说,别看吕忠民不会说话,但他情感十分细腻,丰富,他眼睛完全能洞穿你的心事,一点一滴逃不过。她说,有一次,夫妻俩上街,她看到了一件喜爱的衣服,不由地多看了一眼,吕忠民看出来,记在心里了。那时候,她们家的经济条件还不宽裕,她舍不得卖,几天后,她都渐渐把这件事给忘了。吕忠民没有忘,发工资那天,他一领了工资就跑到商店里去把衣服买来了。
他的女儿对父亲更是充满了感情和热爱。他的小女儿说,在她们的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打过她们,也从来不让她们受到丝毫的委屈,总是把他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次父亲去捷克参加国际比赛,获奖后,用奖金给她们买回来许多东西:衣服、手饰,惟独没有他自己的东西┅┅
的确,在吕忠民的雕刻作品中,存在着一种爱。吕忠民爱大自然,爱生活,他把这种爱,通过小巧的凿刀,倾注到了他的作品中,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