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阅读笔记(三则)

2021-12-23叙事散文雨夜昙花

读《现场》  作者:阿贝尔毫无疑问,《现场》是我所看过阿贝尔的文章中,最喜欢的一篇。这种情况也许是有原因的,如我看《1976系列》,并不能体会到太多,或者说我没有能够溶入到文章中去,这与个人的阅历和思维,习惯和爱好等等都有关系。我喜欢《现……
读《现场》  作者:阿贝尔   毫无疑问,《现场》是我所看过阿贝尔的文章中,最喜欢的一篇。这种情况也许是有原因的,如我看《1976系列》,并不能体会到太多,或者说我没有能够溶入到文章中去,这与个人的阅历和思维,习惯和爱好等等都有关系。   我喜欢《现场》,它让我的思维在脑海里不停地随着文字奔驰,很多似曾相识的东西被它从幽暗隐秘的角落里抓了出来,压在胸口上,虽然那些东西无形无状,却分明有着重量,压得胸口闷痛。   文章中的场景属于那些文字,同时也属于读这些文字的我。   “妻子”的翻滚,使我想起了我的二嫂,她也宫外孕——她抱着肚子全身卷成球状在床上翻了一夜的跟斗。医生说:如果再晚一点送医院,命已不在。正是因为这点认知,感觉到那一步一步求证痛因的文字,格外沉格外重——痛,是有着一个非常狰狞的原因。
生命与庸医、爆炸与误诊、流血与冷漠、焦急与麻木……交织在一起,白衣天使,写县志的人,妻子的哀求,“我”的无助,把现状的无奈编成一张巨大的网,网住看这些文字的我。无关职业道德或其它更多的东西,只是现状,而这现状因为并不陌生而觉出残忍。
我想起我误撞入的一些现场:一个小男孩做开肛手术,被从腹部剖开,因此反反复复开膛剖肚五次;一位长者因误诊而耽误了治疗时间而与世长辞,还有邻居因身上无钱交押金而在医院下跪的事……也想起过去看过的一篇文章:医生误把胚胎当肿瘤摘除,那个女人被逼疯狂……   什么可信什么不可信?太多的事件让人如此不安心。   那位熟人——伸出援手的年轻的医生死了,确诊胆囊炎死于肝癌。文章完,现场却没有结束,起码,别人的现场还在继续。   只是一次手术,但那些文字,却是控诉。真实而又无奈的控诉,也正因如此,才觉沉痛。   另一方面,这篇文章的写作方式让人着迷,如一位读者所说:有种魔力。三、五字一个标点的句式,给人压力,一种紧迫的感觉。“康复得丰腴性感的正月”、“烟花烂漫的街口”与年轻医生死亡那种强烈的对比让人异常压抑,还有那些数字的运用:年龄,指明生命的年轻和责任,90度、110度,表达了内心的焦急……非常非常有力度。   只能说,十分喜欢这文章。
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作者:杨永康   真美。当我看到第九遍的时候,才发现这一点。   最初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弄明白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我读文章很老实,怎么写的就怎么看,不会多想。我懂不明白关于意象等等这些东西。后来,我把这篇文章打下来,让位画家去看,他看一遍就告诉我:“这是抽象画。”过去的日子里,他曾告诉过我许多,如:“这篇是写意的,那篇是工笔画。”   抽象的文章。我听懂这点后,重看这篇文章。我猜我有点明白了,那种随着时光慢慢消逝,一点一滴的改变。直到后来,才发现,原来只有自己一个人去面对许多东西。无论生或死,甚至吃饭和睡觉,甚至,行走、停留。   看《我爱厨房》时,我被一种伤感包围着,片中不同的时段里男女主角说了相同的话:“做人最要紧的是自己能开解自己,出了事不管怎么样只能自己摆平”。当然,片中所要说的不仅仅是这句话。那时非常想找人说说我对这部片子的感受,后来又想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但最后,我停止了这种想法:无论是述说还是写下来。是的,停止,自己命令自己停下来。因为我发现我每去想这个问题就有一种悲哀,关于孤独,生命中的孤独。这种孤独以生俱来,永不淡化。女主角说那句话时在这个世上只有她一个人,而男主角说这句话时他有爱人——刻骨铭心的爱人。可是面对命定的孤独,都是无可奈何的悲哀——纵有爱人也无能为力。我不愿去深想这一层,我挑择逃避。   再回到《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上来,在行走的过程中,本来是同伴的人也消失了——也许是同伴,也许是自己的追求,或是自己选择的那条路。总之,走着走着,不在了。寻找。等待。绝望。突然又认为:如果真的找到了,是不是自己要的那一个呢?付出了毕生的努力后,所得到的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这种思索非常可怕,因为不可能云淡风轻。一层一层,然后直面悲凉,生命的未知的悲凉。还有,对生命现状的怀疑,这简直是致命的。当然还有,孤独。   我又回到了许多年前,一位朋友总喜欢问我:“你还寂寞吗?”我明白他的意思,深深明白——我已可以一无所求:工作朋友父母和快乐和青春,还有他言下之意可以给予的足够的爱。一直不忍伤害他,但终于有一天,我还是说出口:“寂寞是永恒的。”
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我永远不去想。我只要快乐,只要单纯的快乐。在我的词典里,一直有句属于自己的话:让自己快乐也是生命的责任。   我宁愿把这篇文章当诗来读——只是一些文字,它们后面没有别的东西,然后在每个花开的日子默诵。那些句子真美呀:“我不希望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淋湿我的杰西。可淋湿了我。是的淋湿了我。同时淋湿了四月的丁香四月的花。” “那么心灵上的那个人让我们来一杯,来一小杯。一小杯我就会醉。我不知道醉后我面对的是否是同一张脸同一个四月?是否有花开放有丁香开放?如果是另一个四月另一张脸,是否值得。”……   生存着可以读到这么绝美的文字,难道不应该快乐吗?《走着走着花就开了》,那我们就看花吧,无论是哪一月的花。
读《国鸡与省鸡》  作者:魏得胜   魏得胜的文章看了很多,杂文散文随笔和小说——早期一篇农村题材的小说并不喜欢,觉得粗了些。去年写的则已完全不一样,但只是在信箱里看了些片断,黑幽默冷讽刺那一类的。遗憾的是后来联系得少了些,那篇小说写完与否也不得而知。随笔和散文虽然时常看到,不过大约也写得少。他以杂文为长。   已记不清读了多少,当然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不过有很多篇章给我震动的感觉。如《书生习气不可无》,如《中国农民史:一读一把辛酸泪》,又如写张志新的一篇……每次想起来,都有一种忧郁和憋闷,恨不能钻进洞中不见这天日。其实我更喜欢读一些痛快淋漓的,那种一刀下去,鲜血四溅,生死立见的文章。魏的杂文不属这一类。   最近看的,是《国鸡与省鸡》。这篇文章的风格与我过去看到的那些已不一样,又或者是相似风格的文章我没有看到。   在这里,鸡指情妇。事件虽旧(不指时间,只指风传速度),文字却是新的。这篇不足两千字的文章如讲故事一般,慢慢道来,层层逼进,然后,冷冷的一刀插下去……真是痛快!语言诙谐幽默,行文干净俐落。好似一个侠客,劲装夜行,却又故意显露行藏,如小李飞刀般,不知刀在何处,但只要出手,必定不虚发,然后,在冷风中回身走人。   读后叫好,但表情却有点哭笑不得,只为事件。   这篇是快刀,刀光一闪,已见血影。正合我胃口。但我突然又想过去那些文章:锋芒暗藏,但随眼到处,已有无形的刺深深扎进肉中,并梗在记忆里,只要一想起,就有痛感弥漫。想起一位朋友曾说过:钝刀割人,不一定刀刀致命,却足以使人每一想起都痛不欲生。   忍不住想说:快刀好使,但易自伤。也许只是一种隐性担忧,也许只是一种诚心祝福,当然,无论于世于人,我更希望多读到魏得胜诸如《落花一地窗影碎》一类的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