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街二妗子
2021-12-23抒情散文若荷
在我六岁的时候,母亲到县里学习,我被送到乡下的二妗子家,从此便开始了与家人的长久分离。由于长期住在乡下,我对母亲的感情反倒不如和二妗子亲了。尽管我吃穿从不挑剔,但二妗子还是比母亲更知道我喜欢吃什么样的饭菜,穿多么大的衣服和鞋子。等做饭的时候……
在我六岁的时候,母亲到县里学习,我被送到乡下的二妗子家,从此便开始了与家人的长久分离。由于长期住在乡下,我对母亲的感情反倒不如和二妗子亲了。尽管我吃穿从不挑剔,但二妗子还是比母亲更知道我喜欢吃什么样的饭菜,穿多么大的衣服和鞋子。等做饭的时候,她会精心地变着花样为我做,衣服鞋子穿着小的时候,用手一乍就知道我要穿多大。鞋面的刺绣里,描出的总是我喜欢的那种花朵。
二妗子是做家务的好手,在四里八村是数得着的。她做出的饭菜不用大鱼大肉,只几样土生的野菜就能让人吃得津津有味。最喜欢吃的是二妗子做的小豆沫。不惜力气的二妗子,每次都是把黄豆在水里淘洗干净,拿到石磨上慢慢地磨成豆浆,再将野菜洗净剁细,和在一起做成青绿相间的豆沫。她做出的豆沫水清,而菜质细腻,吃在嘴里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散发着诱人菜香豆香。
我有两个妗子,一个住在街东头,一个住在西头,都差不多的年龄,都穿一身灰蓝色的老土布大襟褂子,脑后挽一个典型的沂蒙大嫂式的发髻。文革时期,每次父亲和母亲避难似地回到老家,远接远迎的都是两个妗子。因此,我常以为妗子们是我母亲的亲姑嫂,后来才知道,母亲是根本没有兄长姐妹的,东街西街两个妗子,是母亲的堂兄媳妇,都不远,又都不近。
母亲极愿意住在二妗子家,她把那里视作自己的娘家。我有时问起来,母亲就说,从小长大的姐妹,不生分啊。我姥爷姥姥去世的时候,母亲正值年少,是在她的三伯母的接济下长大的,后来三伯母又供母亲读书,让母亲得以考入师范学校。那期间,年轻的二妗子就常去和母亲作伴,找母亲一起做针线。有一年,村上过部队,三姥姥把房子腾出来给队伍住,自己住牛棚。她带领家人做军鞋,摊煎饼支援前线,和队伍上的人亲得不得了。母亲就是受她的影响,积极参加学习部队组织的各种活动,开始走向进步。那时候,年轻的二妗子也常来帮忙,并参加了识字班。听母亲说,队伍里有个女同志,长得身材细挑,有文化,不裹脚,二妗子就学着把脚放开了,回到家却挨了她母亲的一顿打。而我母亲更是倔犟,坚决不裹脚,村里的人们没少笑话。
二妗子出嫁晚,虽然年龄比母亲大,孩子却比我们几个大不了多少。二妗子家有一张早年的全家福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来,二妗子年轻的时候很漂亮,虽然穿着朴素,但是很有点小家碧玉的感觉。母亲说,二妗子的父亲早年做过买卖,她的娘家原本是在城里住,日本鬼子进城把她们家的房子烧光了,一家人才投奔到乡下来的。
二妗子出嫁晚的原因很简单,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二舅参军,临走的时候,二妗子为他精心衲制了一双鞋子。新鞋子穿在脚上,高兴得二舅给人家做了一天的活,还捡了两大担柴火,从此,二妗子就再也不让找婆家了,一直到二舅从朝鲜回国,三姥姥才托媒人把二妗子娶进家门。
在我的印象里,二妗子贤惠,性子又好,整天笑咪咪的,让人感觉很亲切。二妗子很疼爱两个表哥,在表妹面前,也有点偏爱我,如果我和表哥表妹同争一样东西,二妗子会先让给我。我和表妹同时站在二妗子的面前,二妗子会把表妹的名字喊成我,表妹就气得把嘴撇得老高,二妗子并不在意,仍笑盈盈的细声慢气地哄表妹快乐。因此小时候我就很喜欢上二妗子的家。
去二妗子家,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吃二妗子做的豆沫,吃她做的“纯面油饼”。“纯面油饼”,就是我们经常吃到的油饼,可是在那些时候,乡下人吃到是很不容易的。“纯油面饼”,这名字是二妗子家的表哥给起的。每次我去二妗子家,第一顿饭上桌的必是“纯面油饼”,接下来才是小豆沫,再下来才是咸菜稀粥。二妗子手脚利落,我和表哥妹们还在玩呢,二妗子早在一边变戏法似地把饭做好了,看着我们大口大口地吃得香甜,她笑吟吟地开心极了。
做豆沫是二妗子的拿手绝活,村子里到现在还没有人超过她。二妗子做豆沫很讲究,豆子要用水淘干净,再用石磨磨成糊。做豆沫的菜也是讲究的,无论是田野里的野菜,还是地里长的菜叶子,轻了她的手就变得又绿又干净,剁细后,做出来的豆沫嫩嫩的,放进嘴里又绵又软,透着浓浓的豆香。
一次,二妗子在用簸萁簸豆子,一边簸,一边和我拉呱,夸两个表哥能干,说那豆子就是他们到地里捡来的。二妗子讲得很自豪,我却在旁边撇嘴说,“我妈妈说了,捡了公家的东西要交公的,他往家拿,没羞!”二妗子听了我的话,猛地怔了一下,停下手中的簸萁,愣愣地呆在了那里,脸上那吟吟的笑也渐渐隐去,涌上的是一副艰涩的表情。
第二年秋天再去二妗子家,不知为什么,我们才吃了一次“纯面的油饼”,而小豆沫却一次也没的吃到。二妗子握着我的手,愧疚地对我说,家里没有豆子了,豆子都打了豆油,所以做不了豆沫了。
许多年后,我又一次到乡下姥姥家,第一个晚上,我住在了东街大妗子的家里。晚饭摆到桌子上,端起碗的那一刻,大妗子的一番话让我顿时泪流满面。她说,以前我去二妗子家,虽然饭不太好,可是,那“纯面的油饼”是来之不易的。母亲在我来时早有信捎来,所以,为了我能吃到一顿好饭,两个妗子提前一个月挨家挨户去借白面,往往是借满一瓢,才能做成一大张的“纯面的油饼”。而二妗子的小豆沫,则是两个妗子家的表哥表妹不顾秋天的天气寒冷,到地里捡来的,那时候,村子里的确是有规定,凡到地里捡拾粮食的人家,捡到的粮食必须上交,否则,就要罚掉几天的工分。
那次回家后,我说给母亲听,母亲叹气说,二妗子的生活不易。原来,从朝鲜战场上复员回来的二舅,因为在战斗中身体多处受伤,一直不能做重活,农活更干不了,组织上照顾他,让他到县委收发室当收发员,工资微薄,又不能回家,家里一切重活累活都是二妗子和表哥去做,队里工分又低,生活上十分困难。不了解情况的我只知道乱说一气,哪里知道二妗子心里的艰辛?
许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我也时常回老家,二妗子依照惯例,不是烙油饼给我吃,就是变着花样炒小豆沫。尽管油饼里的油放得越来越多,然而,吃惯了各式各样面食的我,早已不再稀罕它们了。
那年冬天,年长二妗子十多岁的二舅去世了,在那些日子里,二妗子非常难过,常常一个人对着家门发呆。母亲多次写信让二妗子到我们家里来住几天,可是都被二妗子借故婉拒了。听家乡的来人说,二妗子已经累弯了腰,腿脚也不灵便了。现住我大表哥家。从小吃过苦头的大表哥很孝顺,很能干,自己办了个油线厂,如今已经是村里的首富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