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远方的朋友,金安
2021-12-23抒情散文木祥
木祥1、2005年春节后的一天,我的两个远方朋友与丽江的一个地名联系到了一起。这个地名叫金安,这里有一座百年老桥,我在过去的文章里说到过,后面的文章里,也还会说到。现在要说的是,这一天,远方的朋友、古老的桥、金沙江的山和水等等,都在我的脑……
木祥
1、
2005年春节后的一天,我的两个远方朋友与丽江的一个地名联系到了一起。 这个地名叫金安,这里有一座百年老桥,我在过去的文章里说到过,后面的文章里,也还会说到。现在要说的是,这一天,远方的朋友、古老的桥、金沙江的山和水等等,都在我的脑海里产生了最为特殊的意义。 两个朋友当中,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来自浙江,两个都是女同志,工作与文学、文物等等艺术行为没有关系。北京的朋友小佟最先和我联系,了解丽江和永胜的民族风情。后来,我看了一些小佟略带日记形式的文章,知道她是一个上班族,从小喜欢云南,酷爱云南的山水、植物、云南少数民族的舞蹈,今年,她利用节假日,仿佛是圆自己遥远的云南梦。 还读了一些小佟业余时间写下的日记和诗歌、词,感觉她是一个很儒雅的女性。 浙江的朋友小吴,我基本上不了解,是小佟从网络上结伴一起到丽江来的。路途中,我边开车边与小吴谈了些话,知道她的职业是会计,长年和数字打交道。我的印象里,数字是枯燥的,但这个在枯燥的数字堆里生活的女子,却喜欢了解环保方面的问题,喜欢旅游,喜欢远方的朋友。后来曾听小吴说过,她的性格很具有两面性。怎么个两面性法,我至今不得而知,只觉得她是一个十分单纯的女子。云南是她向往的地方,丽江让她神往。 2、
丽江过年,习惯上不喜欢出门,大多待在家里,或者走亲戚。今年另外,我得陪这两位特殊的客人。清早,我与小佟小吴从丽江古城出发,去金安,去看那座百年古铁桥。十点左右到达金沙江畔,下车后,把车交给几个筑路工人,交给一片荒地,便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那个村子。金安我从前到过,但好几年的事了,所以,我知道自己是最不称职的向导。道路不熟悉,又是不太熟悉的远方客人,我有些紧张。紧张的另一个原因,还是因为我一直喜欢金安村的金龙桥,两位朋友都是听了我的介绍而来的,我怕她们不喜欢那里,我怕她们后悔。所以,沿路上,我向她们介绍说,金安的这座老桥,从前叫“梓里桥”,后来叫金龙桥。桥建于1875年,百年多的历史里,桥上走过了丽江的历史,走过了茶马古道的苍桑。而在我的内心里,金安村下面的这座桥,是永远也忘记不了的桥,它记载着不能忘记的历史。 我之所以这样推崇一座桥,另外的原因,它是原汁原味的,它是没有包装过的文物。 小佟说,她喜欢“梓里桥”这个原始的名字。 小吴头天晚上十一点后才到丽江,又有些感冒,我总是担心她娇柔的走不动的样子。 3、
到了金沙江畔的下梓里村,才知道对岸有了一条山区公路,可勉强通车。但小佟和小吴都说,坐车去金安,便没有意思了。我喜欢她们这样说话,我仿佛看到她们充满信心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选择了爬山。这时候,身边是滔滔的江水,头上是险峻的大山,我们的脚下是茅草,深深的茅草,掩饰着脚下的路。小佟和小吴看着江里的水,淡淡地说:江里的水真清。这时候,我看到江水翻着波浪,浪花很干净。 石头也非常干净,但颜色象墨水染过一样。这段时间是金沙江的枯水期,江水干净,但岸边的石头裸露出来,太阳下闪烁着釉黑的光彩。石头漆黑。小佟和小吴面对巨大的石头产生联想,这些石头让她们悬浮在想象的上面。 4、
我们随时迷路。金安村下江上的铁索桥依稀可见,但我们却盲目地走进了树林,走进了茅草地和山沟里。前面曾经出现一片梯田,几间草屋,它们近在眼前,我们却难于到达。太阳随时随地跟随着我们,在金沙江边春天的季节里,我们的身上背负着一个火热的情节。 往前走,天气很热,太阳很亮。在一条小溪边休息,坐在泥土地上,我们的身上沾满了草屑,沙子和水气。阳光晒红了小佟和小吴的脸,我觉得她们比任何时候都漂亮。观察下来,我觉得小佟十分聪明能干,我和她开玩笑说,小佟在单位是领导吧。小佟说不是。
后来,我向朋友介绍小佟的时候,总说她是高级工程师。小佟连声说:不是不是。尽管如此,我还是相信小佟是单位里最有能力的高级工程师。 小吴喜欢静静地笑,普通话十分江南。 走走停停,看到江边出现了几个人,也是去看金安村,去看金龙桥的。他们好象对这里的路十分熟悉,我们就跟着他们往前走,结果,我们总是能走到一条又一条捷近的道路。
5、
还没有到金安村,最先到达的是金龙桥。 看到了桥上古老的桥墩,桥头是石头的堡垒,桥两头的瓦屋,木头黄了,瓦一片片漆黑,象是桥的装饰。十八根铁链,横跨大江之上,气势磅礴。铁链都是人工铸成的,百多年后,锈迹斑斑。。。。。。江风习习,吹拂着江边的一切,当然还是茅草,绿色的小麦,黄色的小麦,结了豆荚的碗豆,和红色的花朵。 我心里默默记下来一些枯燥的词句:有些梯田,有些庄稼,有些割麦子的女人,有些人赶着驮着庄稼的牲口。牲口从容地过江桥,踏着腐朽的桥板,并且低下头去,闻桥板上久远的气息。 然后,我们携手过桥。小吴说她恐水,桥离水面有三十多米,更还可能恐高。走在桥上,桥面摇晃不己,望天空,蓝天上只有云在飘动,观江里,流水一往无前。想起一句话来:逝者如斯夫! 想象往年的马帮。谈论往年的马帮。 6、
村子。从金龙桥西岸沿小路而上,大概一公里左右,我们到了金安村。路很陡,弯曲,路边有庄稼和树木。路旁边的箐里,水流潺潺,瀑布到处可见。植物以攀枝花、橄榄、桐木和灌木为主。 小佟和小吴曾站在地边,看碗豆苗上红色的和紫色的花朵,采摘尚未成熟的豆荚。我还为她们摇晃橄榄树,青橄榄落到了沙子地上,拣起来,便可吃下去。 金安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金安村是一个宁静的村庄。村边有水,村里大多数是平房,但随着山地的起伏而错落有致。蜜蜂也生活在这个村子里,所以,村子里到处可见到养蜂的木桶、木箱。木桶和木箱都放在墙角上或者墙头上,蜜蜂轻盈地出入,声音我们听不见,只能想象它们的低唱。 每个农家的房上,都有一个用砖砌成的烟囱。这时候,我们看到所有的烟囱里都没有炊烟。偶尔有狗叫的声音,公鸡在打鸣。金安村里静静的。小佟小吴要去一个农家添水,我们跃过石阶,一起进了那道低矮的木门。院子里全是土,房子里的地面也是泥土,但洒上了水,打扫得干干净净。堂屋里的墙壁上,挂有一个红色的匾,证明这是一个退休职工的家。这里有一位老人,来自供销合作社。 我们在房主人家的走廊上坐下,一个年轻女人,为我们泡茶,介绍她娘家在哪里,哪年嫁到金安村来,介绍她的丈夫今天去了何方。村子里正是过节的好日子,丈夫要去接妹妹回娘家。这时候,我才发现她的孩子,独自一个人玩耍,然而,怎么也看不到她的孤单。 一个老太太,给我们端上了瓜子。走廊上的石磨,石碓,好象是为我们设立的风景。 金安村,一个清静的村庄,一个干净的村庄。 7、
这个谧静的村子属于金安村人。只不过,在这个村子里,我还是看出来,小佟更加活泼,小吴刚强的另一面,慢慢显现。 我不知道,我该怎么离开这个我喜爱的村庄。下午三点多,我们准备离开金安村。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点点地离我们而去,一个充满想象和希望的未来,慢慢地来到。 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从前,我的祖父,祖父的祖父,父亲,父亲的兄弟姐妹。。。。。。都从这里走过。还有我,也曾经走过这个村和这座桥。当时走过这里,完全是为了生计。现在,我到这里来,完全是为了记忆。今天,有远方的朋友和我一起来,意义就更加深远了。
2005年2月11日记
2月17日改定
1、
2005年春节后的一天,我的两个远方朋友与丽江的一个地名联系到了一起。 这个地名叫金安,这里有一座百年老桥,我在过去的文章里说到过,后面的文章里,也还会说到。现在要说的是,这一天,远方的朋友、古老的桥、金沙江的山和水等等,都在我的脑海里产生了最为特殊的意义。 两个朋友当中,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来自浙江,两个都是女同志,工作与文学、文物等等艺术行为没有关系。北京的朋友小佟最先和我联系,了解丽江和永胜的民族风情。后来,我看了一些小佟略带日记形式的文章,知道她是一个上班族,从小喜欢云南,酷爱云南的山水、植物、云南少数民族的舞蹈,今年,她利用节假日,仿佛是圆自己遥远的云南梦。 还读了一些小佟业余时间写下的日记和诗歌、词,感觉她是一个很儒雅的女性。 浙江的朋友小吴,我基本上不了解,是小佟从网络上结伴一起到丽江来的。路途中,我边开车边与小吴谈了些话,知道她的职业是会计,长年和数字打交道。我的印象里,数字是枯燥的,但这个在枯燥的数字堆里生活的女子,却喜欢了解环保方面的问题,喜欢旅游,喜欢远方的朋友。后来曾听小吴说过,她的性格很具有两面性。怎么个两面性法,我至今不得而知,只觉得她是一个十分单纯的女子。云南是她向往的地方,丽江让她神往。 2、
丽江过年,习惯上不喜欢出门,大多待在家里,或者走亲戚。今年另外,我得陪这两位特殊的客人。清早,我与小佟小吴从丽江古城出发,去金安,去看那座百年古铁桥。十点左右到达金沙江畔,下车后,把车交给几个筑路工人,交给一片荒地,便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那个村子。金安我从前到过,但好几年的事了,所以,我知道自己是最不称职的向导。道路不熟悉,又是不太熟悉的远方客人,我有些紧张。紧张的另一个原因,还是因为我一直喜欢金安村的金龙桥,两位朋友都是听了我的介绍而来的,我怕她们不喜欢那里,我怕她们后悔。所以,沿路上,我向她们介绍说,金安的这座老桥,从前叫“梓里桥”,后来叫金龙桥。桥建于1875年,百年多的历史里,桥上走过了丽江的历史,走过了茶马古道的苍桑。而在我的内心里,金安村下面的这座桥,是永远也忘记不了的桥,它记载着不能忘记的历史。 我之所以这样推崇一座桥,另外的原因,它是原汁原味的,它是没有包装过的文物。 小佟说,她喜欢“梓里桥”这个原始的名字。 小吴头天晚上十一点后才到丽江,又有些感冒,我总是担心她娇柔的走不动的样子。 3、
到了金沙江畔的下梓里村,才知道对岸有了一条山区公路,可勉强通车。但小佟和小吴都说,坐车去金安,便没有意思了。我喜欢她们这样说话,我仿佛看到她们充满信心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选择了爬山。这时候,身边是滔滔的江水,头上是险峻的大山,我们的脚下是茅草,深深的茅草,掩饰着脚下的路。小佟和小吴看着江里的水,淡淡地说:江里的水真清。这时候,我看到江水翻着波浪,浪花很干净。 石头也非常干净,但颜色象墨水染过一样。这段时间是金沙江的枯水期,江水干净,但岸边的石头裸露出来,太阳下闪烁着釉黑的光彩。石头漆黑。小佟和小吴面对巨大的石头产生联想,这些石头让她们悬浮在想象的上面。 4、
我们随时迷路。金安村下江上的铁索桥依稀可见,但我们却盲目地走进了树林,走进了茅草地和山沟里。前面曾经出现一片梯田,几间草屋,它们近在眼前,我们却难于到达。太阳随时随地跟随着我们,在金沙江边春天的季节里,我们的身上背负着一个火热的情节。 往前走,天气很热,太阳很亮。在一条小溪边休息,坐在泥土地上,我们的身上沾满了草屑,沙子和水气。阳光晒红了小佟和小吴的脸,我觉得她们比任何时候都漂亮。观察下来,我觉得小佟十分聪明能干,我和她开玩笑说,小佟在单位是领导吧。小佟说不是。
后来,我向朋友介绍小佟的时候,总说她是高级工程师。小佟连声说:不是不是。尽管如此,我还是相信小佟是单位里最有能力的高级工程师。 小吴喜欢静静地笑,普通话十分江南。 走走停停,看到江边出现了几个人,也是去看金安村,去看金龙桥的。他们好象对这里的路十分熟悉,我们就跟着他们往前走,结果,我们总是能走到一条又一条捷近的道路。
5、
还没有到金安村,最先到达的是金龙桥。 看到了桥上古老的桥墩,桥头是石头的堡垒,桥两头的瓦屋,木头黄了,瓦一片片漆黑,象是桥的装饰。十八根铁链,横跨大江之上,气势磅礴。铁链都是人工铸成的,百多年后,锈迹斑斑。。。。。。江风习习,吹拂着江边的一切,当然还是茅草,绿色的小麦,黄色的小麦,结了豆荚的碗豆,和红色的花朵。 我心里默默记下来一些枯燥的词句:有些梯田,有些庄稼,有些割麦子的女人,有些人赶着驮着庄稼的牲口。牲口从容地过江桥,踏着腐朽的桥板,并且低下头去,闻桥板上久远的气息。 然后,我们携手过桥。小吴说她恐水,桥离水面有三十多米,更还可能恐高。走在桥上,桥面摇晃不己,望天空,蓝天上只有云在飘动,观江里,流水一往无前。想起一句话来:逝者如斯夫! 想象往年的马帮。谈论往年的马帮。 6、
村子。从金龙桥西岸沿小路而上,大概一公里左右,我们到了金安村。路很陡,弯曲,路边有庄稼和树木。路旁边的箐里,水流潺潺,瀑布到处可见。植物以攀枝花、橄榄、桐木和灌木为主。 小佟和小吴曾站在地边,看碗豆苗上红色的和紫色的花朵,采摘尚未成熟的豆荚。我还为她们摇晃橄榄树,青橄榄落到了沙子地上,拣起来,便可吃下去。 金安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金安村是一个宁静的村庄。村边有水,村里大多数是平房,但随着山地的起伏而错落有致。蜜蜂也生活在这个村子里,所以,村子里到处可见到养蜂的木桶、木箱。木桶和木箱都放在墙角上或者墙头上,蜜蜂轻盈地出入,声音我们听不见,只能想象它们的低唱。 每个农家的房上,都有一个用砖砌成的烟囱。这时候,我们看到所有的烟囱里都没有炊烟。偶尔有狗叫的声音,公鸡在打鸣。金安村里静静的。小佟小吴要去一个农家添水,我们跃过石阶,一起进了那道低矮的木门。院子里全是土,房子里的地面也是泥土,但洒上了水,打扫得干干净净。堂屋里的墙壁上,挂有一个红色的匾,证明这是一个退休职工的家。这里有一位老人,来自供销合作社。 我们在房主人家的走廊上坐下,一个年轻女人,为我们泡茶,介绍她娘家在哪里,哪年嫁到金安村来,介绍她的丈夫今天去了何方。村子里正是过节的好日子,丈夫要去接妹妹回娘家。这时候,我才发现她的孩子,独自一个人玩耍,然而,怎么也看不到她的孤单。 一个老太太,给我们端上了瓜子。走廊上的石磨,石碓,好象是为我们设立的风景。 金安村,一个清静的村庄,一个干净的村庄。 7、
这个谧静的村子属于金安村人。只不过,在这个村子里,我还是看出来,小佟更加活泼,小吴刚强的另一面,慢慢显现。 我不知道,我该怎么离开这个我喜爱的村庄。下午三点多,我们准备离开金安村。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点点地离我们而去,一个充满想象和希望的未来,慢慢地来到。 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从前,我的祖父,祖父的祖父,父亲,父亲的兄弟姐妹。。。。。。都从这里走过。还有我,也曾经走过这个村和这座桥。当时走过这里,完全是为了生计。现在,我到这里来,完全是为了记忆。今天,有远方的朋友和我一起来,意义就更加深远了。
2005年2月11日记
2月17日改定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