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一个美丽的地方
2021-12-23抒情散文雨夜昙花
小时听过一首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活,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哟,碧波荡漾……”这歌真美,每次听到这旋律这歌词都对西双版纳生出一份向往。有这份向往的不止我一人。二十三年前,大哥从北林毕业,一纸报告就把自己分配到了西……
小时听过一首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活,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哟,碧波荡漾……”这歌真美,每次听到这旋律这歌词都对西双版纳生出一份向往。
有这份向往的不止我一人。二十三年前,大哥从北林毕业,一纸报告就把自己分配到了西双版纳。母亲来不及阻拦,得到消息后只有垂泪的份。
夏天,母亲在民院进修英语,我放暑假后,到昆明与母亲团聚,刚毕业回来的大哥也在那里住了些日子。母亲去上课时,大哥就带我在昆明游走,我们去爬西山,去菜市买灯笼辣回来做腌菜,去东站的一间冷饮店喝咖啡。
去西山那天,大哥带了自制的捕蝶网,我们在林子边缘行走,一见蝴蝶飞过,就跟过去,千方百计把它网到网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捏住蝴蝶的肚子,据说这样它会暂时昏迷,然后就把它丢进一个放有棉花的小瓶里,棉花上沾有药液。那一路上,我认识了枯叶蝶与凤眼蝶。
回到民院,母亲十分焦急,说已等我们很久。原来母亲的一位同学在热作所工作,说北林的学生从没有分回云南,一听大哥从北林毕业,想见一见他。
那次见面,更惹母亲伤心。母亲那同学问了大哥几个问题,那答案使他惊喜:“没想到没想到,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肚里就有这么多的植物,再跟我几年,肯定有所作为。”而大哥只笑不作答,其实已暗下决心,一定要到版纳。我悄悄问他:“昆明一样植物研究所,为什么不留下来?”他告诉我:“版纳有周总理划出来的一片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
大哥到版纳七年后,我毕业。分工之前去找大哥,他在我眼里是个理想主义者,我的心里也在活动着,想到某个偏远而又美丽的地方,为一些事努力,虽然这时我已不会说理想。 大哥在热带雨林最密集的地方——勐腊。 见到大哥第一眼,就吓了一跳:挽着裤脚,穿一双绿色的人字形拖鞋,胡子浓密,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合成革包包。原来他回昆明时,都是经过强力修饰的。 大哥好酒,每顿饭自斟自酌,慢慢细品,那陶醉模样让人疑心是在饮什么仙水。他屋里有许多书,却多是武侠。我一直以为,他屋里的书全是关于那片雨林,关于那些树木的。而有一天,他会有一本自己的书——专写那片雨林。面对书架上整排以武功名称或武林密籍命名的书,我无所适从。 但大哥让我看他的影集,那里面有无数的植物,大哥见我欢喜,就告诉我一些关于树的趣闻。又说:“有个传说中,雨林里有一种树,我们曾去找过,可惜现在还没有被发现,不过我们找到了许多别的植物。” 有朋友来闲聊,大哥展望未来:“等退休,我就去种一片林子。”我看着他无言——这里森林密集,为何他要种一片自己的树林?我只是他的小妹,其间相差整整十年的岁月,我无法问出口。
大哥知道我喜欢一切浪漫的东西,曾带过红豆与相思子回来,我也就误以为整个南国都是相思林。在去版纳的路上,见了相思树碧绿的树叶,以为这里就是我梦想中的南国。住了些日子,却开始想念我卧室中翠绿的窗帘。 大哥带我去看望天树。那树非常高,这树有个典:有人仰起头来看树,树顶没有看到,帽却落到地上。
这时的大哥,已娶妻生女。
工作三年后,我到景洪开会。 大哥来看我,当走出会议室,看到站在大厅中的大哥,他竟有几分畏缩,特别是当和我一同开会的人出来后,这感觉更明显。他有些不知所措地与和他们打招呼,然后就莫明地面带笑容,两只手互搓着。 我有些难过,这个人不是我的大哥,那个热爱雨林的大哥,那个写诗的大哥——大哥留在家中的那些笔记本里记录了他最初的诗,其中以“啊”字最让我惊叹,他会在一行诗后这样写:“啊,啊,啊!”那时他是独特并狂妄的,是什么使他改变? 大哥坚决不留下来吃饭,我猜测如果他留下来时光必定难挨:他不知如何应对桌边的人与菜,也就不再坚持。走出宾馆后,他自然随意了许多,问我:“敢不敢吃竹虫?”又告诉我现在的竹虫是人工养殖的,不是父亲过去时时怀念的那种了。饭后他带我去版纳热作所看旅人蕉和王莲。一提到植物,大哥似获取了某种神秘的力量,他目光有神,滔滔不绝,告诉我什么是绞杀植物,什么是独木成林,为什么在热带雨林会有这种现象……大哥说:“热带雨林里的植物有个特点,叶子顶特别尖,因为雨水多,这样方便把落在叶子上的雨水尽快落完,好进行光合作用。” 大哥肚中的植物已是一片无边的森林。
后来,大哥调离林业局到县政府工作。我以为母亲会高兴,因为这样大哥每年春节就能回家过年了,而在林业局,春节期间正是护林防火最关键的时候。这是大哥到版纳后第一次回来过春节,但母亲却不开心:“离开林业局,你所学的不就全丢了?” 大哥不说话,只低头喝酒。他越发爱酒了,一人独自坐在院中时,身边也放着个小酒杯,当我们从他身边走过,他会忙着护住,担心我们踢翻那小小的酒杯。甚至在看书的时候,桌上也放杯酒,看到精彩处,抬起杯来呡一口。 大嫂会向我聊起他们在版纳的日子。如在院后种上傣族的大叶芫荽,如院中的一棵芒果树结了够她和女儿吃一季的果。我每听到这样的话,就觉得他们好象生活在很遥远的地方,如古时的人在过隐居生活一般。 一年,他们带了当地少数民族自己做的一些吃食回来。大嫂与我闲聊时说:“他们认为没有他们的这一票,你大哥都稳稳当选,人人这样想,都把票投给了让他们投票的人。结果你大哥落选了。这些东西是他们深感对不起你大哥,送过来的。我们全部带了回来。”大哥依然无事人般,看他的书,品他的酒,带我们进山采花,会喊我:“快来看,这里有一株春兰在开花。”大哥仍然喜欢森林,但世事并不在他掌握中,所以当年他离开了林业局。 我想起大哥捕过许多蝶,并制作成标本收藏,问道:“你的那些蝴蝶呢?”他不以为意:“下面太潮湿,早就腐坏了。” 但没有多久,每有假期,大哥又带了工具外出捕蝶,不过这次不是爱好了,他把这看成挣钱的途径:当时蝶画流行起来,捕了蝶卖给做蝶画的人。大嫂说:“就当是外出游玩,也没什么不好的。”我想起大哥带我到西山捕蝶的情景,就有些心酸,不知如今大哥在捕到一只少见的蝶时,还会那样欢喜吗? 捕蝶没有多久,大哥说要下海,母亲坚决反对,这事也就不了了之。有时我想,为何大哥不再象当年那样一意孤行呢?那时他是那么自信满满,意气风发,以为整片雨林都在等他。
今年初,我第三次到西双版纳。到勐腊时已傍晚,月亮圆圆一轮挂在天上,衬着芭蕉叶和竹楼的边缘,美如油画。这么多年了,版纳仍是美丽的,而且美得这样彻底。但十多年前,我对大哥能够居住在这样美丽的地方的羡慕之意早就烟消云散,我庆幸着自己只是一个路人。 饭后回大哥家,一走进去心里就有些凉:沙发年代久远,墙上的漆正在剥落。大嫂则让我看她新购回的物品,说:“家门口刚开了超市,天天有特价。”她每天看宣传单后去买特价品。 大哥问我:“去不去看我的地?” 我知道大哥买了片地,以为他是为了成就当年的梦想:种一片自己的林子。而大嫂说:“还没有开割,过几年再去看。”原来大哥的那片地种了橡胶树,要七年后才开割。大哥满足地笑:“以后你侄女到哪里读书都不怕,那片橡胶林可供她,就是读书不成也没关系。” 我问大哥:“你那些影集呢?” 大哥呆了一会才说:“那时住一楼,有一年发洪水,全被淹了,一张都没有留下来。” 我十分失望:“后来没有再照吗?” 大嫂忙说:“很花钱的,没必要再照了。” 我心里明白那些照片的价值,一如当年大哥的那些蝴蝶。那与金钱无关。 再次去望天树。那里已成为风景区,35元一张门票。开发者在望天树之间系起了走廊,称为树冠走廊。这真是奇思,在树中行走,上面是树,下面还是树。我在行走中有些心惊,担心风太大,又担心树承受不了这样的重量。风景自然是美的,只是走在这样的空中,已无心欣赏。看到车从脚下开过,小如飘虫,心里的惧意更浓。我不知道,人类在望天树的眼里,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是游人,到版纳只不过为了吃、玩、看,并在进入原始森林时吓唬我女儿昀阳:“狂蟒之灾就要上演!”我们是快乐的。 大哥却在那里生活,喝酒之余,他写绞杀植物,说那是竞争,他写空中花园,说那是神仙的住所……那些文字里,有的只是他曾经决定奉献一生的爱:对植物对雨林。这些文章发表在报纸的科普版。可是,大哥本来可以成为中国的热带雨林专家,写出厚厚的论文集。 很早的时候母亲就说过:“热爱雨林也不一定要住到雨林里去,搞研究要在研究室里,西双版纳根本没有条件让你搞任何研究。”但大哥认为真正的植物学家是要看一棵树生根发芽以及一年四季里的成长。直到最近,还有人和我说:“可惜你大哥不是傣族,更可惜的是你大嫂也是汉族。”这个事实据说是大哥不得志最根本的原因。我却向对方讲述大哥的爱情:“他当初说如果我大嫂不在勐腊,他就要进藏,那里有片什么林子,我忘了。”真的,我宁愿他是为了爱情,其实他对雨林的执著,又怎么不是一场旷世之恋呢? 至今记得,大哥到版纳后第一次回家来,他的腿上大包小包包包相连,全是进林子时被蚊虫叮咬后留下的伤痕。母亲看到,当时就掉了泪。大哥无所谓,和我们聊天,说他们带了帐篷住到森林中,捕鱼拾木耳,听得我万分羡慕——完全是童话世界。大哥并没有告诉我,他刚到林业局时,那里连张车都没有,他们要进林子,是走路去的,三十里算什么,五十里算什么,常常自带干粮手电帐篷,半月一月不回家,遇了泥泞的路,便把鞋脱下来挂在肩上赤脚行走。母亲没有说错,那里没有一间试验室。 当年,大哥有一本书,上面有蝴蝶的幼虫和褪变成蝶后的图片,越是可怖的毛虫,成蝶后越美丽。这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任何毛虫都能成为展翅飞翔的蝶。可是,大哥从来不是毛虫,他在诗中“啊,啊,啊”的激情使他象一只充满渴望的豹。但在雨林里,为了生存有的根长成板状,有的叶片硕大,有的笔直地穿出丛林。在雨林生长的地方,大哥不再是豹,也不是蝶,他只是用满肚的酒去熏醉那里面整整一片雨林的人,他甚至没有学会,把头削尖了尽快滴去淋到身上的无助和无奈。 这时我已知道,那首我曾经熟悉的歌,不是写版纳的,为此,词作者还特意改了歌词。 雨林,热带雨林,不是一个童话。“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哟,碧波荡漾……”,只是一首歌。当我站在望天树下,仰头看那树时,知道我永远无法仰望无法攀越,可是当我走开,远一点,再远一点,那一片望天树也就只是一片林子,毫不起眼。它们生存的目标与对蓝天的渴望对于所有的人类来说,只不过可以用来谋利。而人类对于它们来说,是非常可怜的,因为在植物界里,独木可以成林,一棵树的枝干可以长成一片花园,而在人类世界,却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大哥到版纳七年后,我毕业。分工之前去找大哥,他在我眼里是个理想主义者,我的心里也在活动着,想到某个偏远而又美丽的地方,为一些事努力,虽然这时我已不会说理想。 大哥在热带雨林最密集的地方——勐腊。 见到大哥第一眼,就吓了一跳:挽着裤脚,穿一双绿色的人字形拖鞋,胡子浓密,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合成革包包。原来他回昆明时,都是经过强力修饰的。 大哥好酒,每顿饭自斟自酌,慢慢细品,那陶醉模样让人疑心是在饮什么仙水。他屋里有许多书,却多是武侠。我一直以为,他屋里的书全是关于那片雨林,关于那些树木的。而有一天,他会有一本自己的书——专写那片雨林。面对书架上整排以武功名称或武林密籍命名的书,我无所适从。 但大哥让我看他的影集,那里面有无数的植物,大哥见我欢喜,就告诉我一些关于树的趣闻。又说:“有个传说中,雨林里有一种树,我们曾去找过,可惜现在还没有被发现,不过我们找到了许多别的植物。” 有朋友来闲聊,大哥展望未来:“等退休,我就去种一片林子。”我看着他无言——这里森林密集,为何他要种一片自己的树林?我只是他的小妹,其间相差整整十年的岁月,我无法问出口。
大哥知道我喜欢一切浪漫的东西,曾带过红豆与相思子回来,我也就误以为整个南国都是相思林。在去版纳的路上,见了相思树碧绿的树叶,以为这里就是我梦想中的南国。住了些日子,却开始想念我卧室中翠绿的窗帘。 大哥带我去看望天树。那树非常高,这树有个典:有人仰起头来看树,树顶没有看到,帽却落到地上。
这时的大哥,已娶妻生女。
工作三年后,我到景洪开会。 大哥来看我,当走出会议室,看到站在大厅中的大哥,他竟有几分畏缩,特别是当和我一同开会的人出来后,这感觉更明显。他有些不知所措地与和他们打招呼,然后就莫明地面带笑容,两只手互搓着。 我有些难过,这个人不是我的大哥,那个热爱雨林的大哥,那个写诗的大哥——大哥留在家中的那些笔记本里记录了他最初的诗,其中以“啊”字最让我惊叹,他会在一行诗后这样写:“啊,啊,啊!”那时他是独特并狂妄的,是什么使他改变? 大哥坚决不留下来吃饭,我猜测如果他留下来时光必定难挨:他不知如何应对桌边的人与菜,也就不再坚持。走出宾馆后,他自然随意了许多,问我:“敢不敢吃竹虫?”又告诉我现在的竹虫是人工养殖的,不是父亲过去时时怀念的那种了。饭后他带我去版纳热作所看旅人蕉和王莲。一提到植物,大哥似获取了某种神秘的力量,他目光有神,滔滔不绝,告诉我什么是绞杀植物,什么是独木成林,为什么在热带雨林会有这种现象……大哥说:“热带雨林里的植物有个特点,叶子顶特别尖,因为雨水多,这样方便把落在叶子上的雨水尽快落完,好进行光合作用。” 大哥肚中的植物已是一片无边的森林。
后来,大哥调离林业局到县政府工作。我以为母亲会高兴,因为这样大哥每年春节就能回家过年了,而在林业局,春节期间正是护林防火最关键的时候。这是大哥到版纳后第一次回来过春节,但母亲却不开心:“离开林业局,你所学的不就全丢了?” 大哥不说话,只低头喝酒。他越发爱酒了,一人独自坐在院中时,身边也放着个小酒杯,当我们从他身边走过,他会忙着护住,担心我们踢翻那小小的酒杯。甚至在看书的时候,桌上也放杯酒,看到精彩处,抬起杯来呡一口。 大嫂会向我聊起他们在版纳的日子。如在院后种上傣族的大叶芫荽,如院中的一棵芒果树结了够她和女儿吃一季的果。我每听到这样的话,就觉得他们好象生活在很遥远的地方,如古时的人在过隐居生活一般。 一年,他们带了当地少数民族自己做的一些吃食回来。大嫂与我闲聊时说:“他们认为没有他们的这一票,你大哥都稳稳当选,人人这样想,都把票投给了让他们投票的人。结果你大哥落选了。这些东西是他们深感对不起你大哥,送过来的。我们全部带了回来。”大哥依然无事人般,看他的书,品他的酒,带我们进山采花,会喊我:“快来看,这里有一株春兰在开花。”大哥仍然喜欢森林,但世事并不在他掌握中,所以当年他离开了林业局。 我想起大哥捕过许多蝶,并制作成标本收藏,问道:“你的那些蝴蝶呢?”他不以为意:“下面太潮湿,早就腐坏了。” 但没有多久,每有假期,大哥又带了工具外出捕蝶,不过这次不是爱好了,他把这看成挣钱的途径:当时蝶画流行起来,捕了蝶卖给做蝶画的人。大嫂说:“就当是外出游玩,也没什么不好的。”我想起大哥带我到西山捕蝶的情景,就有些心酸,不知如今大哥在捕到一只少见的蝶时,还会那样欢喜吗? 捕蝶没有多久,大哥说要下海,母亲坚决反对,这事也就不了了之。有时我想,为何大哥不再象当年那样一意孤行呢?那时他是那么自信满满,意气风发,以为整片雨林都在等他。
今年初,我第三次到西双版纳。到勐腊时已傍晚,月亮圆圆一轮挂在天上,衬着芭蕉叶和竹楼的边缘,美如油画。这么多年了,版纳仍是美丽的,而且美得这样彻底。但十多年前,我对大哥能够居住在这样美丽的地方的羡慕之意早就烟消云散,我庆幸着自己只是一个路人。 饭后回大哥家,一走进去心里就有些凉:沙发年代久远,墙上的漆正在剥落。大嫂则让我看她新购回的物品,说:“家门口刚开了超市,天天有特价。”她每天看宣传单后去买特价品。 大哥问我:“去不去看我的地?” 我知道大哥买了片地,以为他是为了成就当年的梦想:种一片自己的林子。而大嫂说:“还没有开割,过几年再去看。”原来大哥的那片地种了橡胶树,要七年后才开割。大哥满足地笑:“以后你侄女到哪里读书都不怕,那片橡胶林可供她,就是读书不成也没关系。” 我问大哥:“你那些影集呢?” 大哥呆了一会才说:“那时住一楼,有一年发洪水,全被淹了,一张都没有留下来。” 我十分失望:“后来没有再照吗?” 大嫂忙说:“很花钱的,没必要再照了。” 我心里明白那些照片的价值,一如当年大哥的那些蝴蝶。那与金钱无关。 再次去望天树。那里已成为风景区,35元一张门票。开发者在望天树之间系起了走廊,称为树冠走廊。这真是奇思,在树中行走,上面是树,下面还是树。我在行走中有些心惊,担心风太大,又担心树承受不了这样的重量。风景自然是美的,只是走在这样的空中,已无心欣赏。看到车从脚下开过,小如飘虫,心里的惧意更浓。我不知道,人类在望天树的眼里,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我是游人,到版纳只不过为了吃、玩、看,并在进入原始森林时吓唬我女儿昀阳:“狂蟒之灾就要上演!”我们是快乐的。 大哥却在那里生活,喝酒之余,他写绞杀植物,说那是竞争,他写空中花园,说那是神仙的住所……那些文字里,有的只是他曾经决定奉献一生的爱:对植物对雨林。这些文章发表在报纸的科普版。可是,大哥本来可以成为中国的热带雨林专家,写出厚厚的论文集。 很早的时候母亲就说过:“热爱雨林也不一定要住到雨林里去,搞研究要在研究室里,西双版纳根本没有条件让你搞任何研究。”但大哥认为真正的植物学家是要看一棵树生根发芽以及一年四季里的成长。直到最近,还有人和我说:“可惜你大哥不是傣族,更可惜的是你大嫂也是汉族。”这个事实据说是大哥不得志最根本的原因。我却向对方讲述大哥的爱情:“他当初说如果我大嫂不在勐腊,他就要进藏,那里有片什么林子,我忘了。”真的,我宁愿他是为了爱情,其实他对雨林的执著,又怎么不是一场旷世之恋呢? 至今记得,大哥到版纳后第一次回家来,他的腿上大包小包包包相连,全是进林子时被蚊虫叮咬后留下的伤痕。母亲看到,当时就掉了泪。大哥无所谓,和我们聊天,说他们带了帐篷住到森林中,捕鱼拾木耳,听得我万分羡慕——完全是童话世界。大哥并没有告诉我,他刚到林业局时,那里连张车都没有,他们要进林子,是走路去的,三十里算什么,五十里算什么,常常自带干粮手电帐篷,半月一月不回家,遇了泥泞的路,便把鞋脱下来挂在肩上赤脚行走。母亲没有说错,那里没有一间试验室。 当年,大哥有一本书,上面有蝴蝶的幼虫和褪变成蝶后的图片,越是可怖的毛虫,成蝶后越美丽。这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任何毛虫都能成为展翅飞翔的蝶。可是,大哥从来不是毛虫,他在诗中“啊,啊,啊”的激情使他象一只充满渴望的豹。但在雨林里,为了生存有的根长成板状,有的叶片硕大,有的笔直地穿出丛林。在雨林生长的地方,大哥不再是豹,也不是蝶,他只是用满肚的酒去熏醉那里面整整一片雨林的人,他甚至没有学会,把头削尖了尽快滴去淋到身上的无助和无奈。 这时我已知道,那首我曾经熟悉的歌,不是写版纳的,为此,词作者还特意改了歌词。 雨林,热带雨林,不是一个童话。“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哟,碧波荡漾……”,只是一首歌。当我站在望天树下,仰头看那树时,知道我永远无法仰望无法攀越,可是当我走开,远一点,再远一点,那一片望天树也就只是一片林子,毫不起眼。它们生存的目标与对蓝天的渴望对于所有的人类来说,只不过可以用来谋利。而人类对于它们来说,是非常可怜的,因为在植物界里,独木可以成林,一棵树的枝干可以长成一片花园,而在人类世界,却是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