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于春天和思考的某种注解
2021-12-23叙事散文极品山庄
关于春天和思考的某种注解一年有四季,人生有轮回。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人生路相异,而追觅之心永存。我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也是个喜欢追求一点情趣和格调的人。春天到了,聆听着春泉在解冻中汩汩流唱,观察着春草在寒风中摇摆着身姿,一直到山花烂漫……
关于春天和思考的某种注解
一年有四季,人生有轮回。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人生路相异,而追觅之心永存。
我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也是个喜欢追求一点情趣和格调的人。春天到了,聆听着春泉在解冻中汩汩流唱,观察着春草在寒风中摇摆着身姿,一直到山花烂漫,风筝飘满了天空,春的温情变成了夏的热烈,还不时地回望着、寻觅着春天的气息。其实,我的这种思想行为,不是说忍受不了夏的酷热,或者说进入夏季就没有了情趣,还是其他原因,而实在是出于多年养成的习惯所生出的一种生物性本能。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说得不好听,是一种偏执型的心理表现;如果说得好听一点,是反思型的心理表现。无论如何,这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种定义,一种不可或缺的行为方式,说到底也就是一种思考的需要了。
如果说我的这种偏执的反思型性格就注定是一种悲天悯的人情怀的话,那可能就在于我过早的区分开了“诗仙”和“诗圣”的年龄。中学语文课本的脚注这样写: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于是我就把它们给记下了,然后在考试时笔尖儿轻轻一挥就填上了试卷,最后释然地放下钢笔等着拿高分。我的这种所谓的记忆力也曾经是同学们极端羡慕的,也是我所极端自傲的。但是,这种记忆的细致背后隐藏着的敏感却是多年以后我才发现的。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事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敏感对于我来说也是这样,对于我所敏感的春天就更是这样了。
春是有春的好处,春是有春的特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场春的夜雨,睡一场懒觉,醒来后看着远山迷蒙,路上行人匆匆,悬想飞花飘零,凄美如失意的眼送来渴盼的目光,令人生出无限的爱恋和怅惘。草丛里虫儿啾啾密语,湿润的路边青草泛出亮泽,总能唤起对生命的某种遐想和追求的快意。一切的开端都是幼弱的,但的确实最富生命力的时候。
这样一边享受着春的气息,一边徜徉在唐诗宋词的春意里,是我每年必做的功课,不失为一种人生的境界。那些微妙的人生际遇,那些微妙的情感体验,那些微妙的诗意表达,都给人一种十分温馨的感觉。春天读唐诗宋词好,好在心情好,氛围好,想象力充足,体会就不同以往。那时节,就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失意之情也变得十分浪漫了!就是“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的相思之苦也变得十分踏实了!就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凄苦中也有几分向往的意味,亭台楼阁,悲悯的皇帝,才华横溢的词人凭栏长叹,也是千古难遇的诗的境界啊!当然“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舜尧。”背后诗人的极度悲痛就会减淡许多!所以,不论读书还是写作情景氛围的影响看来的确大!
可是春天读唐诗宋词也不完全好,因为就我多年的读书经历来说: 春光明媚,悲苦的境界融进了许多美好的想法,就变得明朗温和起来,而那些抒发快意人生的诗,反而变得怀疑起来,让人生出几分疑问!譬如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一种至高人生际遇吧?值得羡慕、值得追求,每次读这句诗的时候,本想借着畅快一下人生,于滚滚浮尘中找到一种自信或者人格的尊严,可事实恰恰相反。毫无疑问这句诗歌史上极为少数的写快意人生的诗,人们在赞赏中总含有几分微意,尤其是站在颂扬时代的角度上,就更是入此。可是很有人设身处地地思量过作为“士人”的人的命运。其实,如果把我们自己真正置于一个封建时代的读书人的角色,来探究那些出身微寒的举子当时的心态,这种成功也是令人哀恋的。十年寒窗,金榜题名,可不知他们还要经历多少的生活的磨练和人格的考验,经历多少心灵的煎熬和道路的抉择。其实,细细品来对于“得意” 的举子们,春风得意也只是一个开端。
现在,我们考究以下这写诗的人到底是谁呢?翻一翻书就知道是唐代“苦吟派”诗人孟郊老夫子。但是这里面往往藏着一个很可笑的事实,就是人们总是很难把这句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诗和一生孤苦伶仃的孟郊联系在一起,就像有人们常常错误的感觉到“诗圣”要比“诗仙”的年龄大一样?事实上我们的这样的定式思维所形成的错觉是没有错的,因为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沉淀,文学史意义的“李杜”已经是个特指了。所以,李白洒脱豪放就应该年轻一点,杜甫沉郁顿挫就应该老一点。于是,年轻时就喜欢李白,老年了就玩味老杜。事物的本质属性决定着它的价值和用途,这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作为利用者的态度和方式。
秋虫夏草、冬雪春花各有其时,其实我们不必过分地奢求自然外物赐予我们什么,我们也不必苛求自己要从中的得出点什么特殊的启示。我的经验是,只有顺其自然,用我们灵敏的思维触角,充分地感受和体悟,然后把感悟到的结果当作礼物归还给自然,把我们的“思”馈赠给我们的“所思”和“所在”!
有了这种馈赠的心情,怎么样读书都觉得有滋有味!有了这种馈赠的心情,干起什么都觉得有个由头,精神就有个着落!关键在于我们要有一种悦纳的心情和包容的态度,过分的苛求于自己或苛求于他人,对于思想的成熟都是不利的!
有了这种馈赠的心情,怎么样读书都觉得有滋有味!有了这种馈赠的心情,干起什么都觉得有个由头,精神就有个着落!关键在于我们要有一种悦纳的心情和包容的态度,过分的苛求于自己或苛求于他人,对于思想的成熟都是不利的!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