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逊
2020-09-17叙事散文木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2 编辑
木祥塔克逊的远方是海拔8586米的干城章嘉峰,山峰上终年积雪,白雪皑皑,天空显得更蓝更悠远。塔克逊的四周是沙漠与戈壁,没有人烟,偶尔有游牧的羊群静静地走
木祥塔克逊的远方是海拔8586米的干城章嘉峰,山峰上终年积雪,白雪皑皑,天空显得更蓝更悠远。塔克逊的四周是沙漠与戈壁,没有人烟,偶尔有游牧的羊群静静地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2 编辑 <br /><br />木祥
塔克逊的远方是海拔8586米的干城章嘉峰,山峰上终年积雪,白雪皑皑,天空显得更蓝更悠远。塔克逊的四周是沙漠与戈壁,没有人烟,偶尔有游牧的羊群静静地走过,牦牛在草地上,默默的站着。牧民的帐蓬是黑色的毡房,飘着淡淡的炊烟。偶尔也会听到牧民藏獒的吠叫,在空旷的原野里,那声音显得虚无飘渺......40多年前,我在塔克逊这样的环境里站岗,穿着棉衣棉裤毛皮鞋,背一支半自动步枪,听着风“呼呼”的吹过。
在风中,我眺望远方的远方。
风吹千年,沙滩吹干净了。塔克逊四周,是干净的沙子,还有淡黄色的小草,也是干净的,顽强的生长在小河边。营房在小河上方的一个沙湾里,依山呈梯级形式修建好了。营房是铁皮房顶,白色的墙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种光是冷色调的。小河边,有个干净的篮球场,篮球架是用两根木头撑起的,篮板是几块木板,木板上钉上了篮圈。
除了军人,很少见到其他人。沙漠成了天然的屏障,四野里莽莽苍苍。羊群,游牧的帐房,以及我,都是苍海里的一粒沙。偶尔也会有一辆汽车驶过,站在山头,一直望到汽车后轻烟散尽,增添许多寂寞与孤独……
再往前看,沙漠的尽头,积雪覆盖着处女峰。干城章嘉峰从来没有人攀登过,它是神圣的,纯洁而寂寞。迎风而立。处女峰吹来的风是干净的,清新而带着寒意。这种情境下,阵阵寒冷袭来,冷得难耐了,感到寂寞了,便开口唱起歌来。一个人在风中唱歌,那是自我发泄或与自己谈心。有时候,看乌鸦低空划过,落在戈壁。比较奇怪的是,后来的日子里,我想起了乌鸦的眼神。我一直认为,一群乌鸦飞过,偶尔“呱呱”叫两声,道出的是寂寞,它们的眼神里,透出难于诉说的孤独与沧桑。
实在无聊了,也曾经打量过小河边那辆手扶拖拉机。拖拉机是新的,但轮胎是瘪的。这辆拖拉机自从到了塔克逊,从来就没有发动过。做梦也没有想到,多年后,我会记起它,写了篇《喜马拉雅山下的拖拉机》。
那一天,我在拖拉机的机头上偷偷地写文章。写着写着,我就想起妈妈来了。妈妈60多岁了。我是个不争气的儿子,妈妈60岁了,还到西藏当兵,还要让她操持家务,并到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想着想着我就流泪了。9月份了,身边是多么的寒冷,仔细算算,家乡已经是秋收时节了。我想,妈妈这时可能正在稻田里弯腰割谷子吧。
同时也怀念故乡的稻浪,河岸边的小草和柳絮……塔克逊的颜色太单一了,没有一棵树,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草。沙漠的黄,雪山的白,天空的蓝,一切都是那样的虚无旷远,把人的思绪拉向无边无际的远方。我的远方在哪里,在塔克逊,我有着无边的惆怅。想念家乡,思念亲人,我却不愿意马上回乡去。于是,我偷偷地在拖拉机旁写了封信给西藏阿里地区的普兰县,要求留在西藏,留在西藏最艰苦的地方工作。我要让母亲知道,她的儿子有前途......
有一天,塔克逊的山脉里传来悠远的回声——高大年,高大年……高大年这个名字,在雪域沙漠里由高而低,低回婉转。
高大年是电影《决裂》里的主人公,一个工农兵大学生,为了与“资产阶级法权”彻底决裂,与学校闹翻,毅然出走了。老师同学都在找他,在大山深处呼喊他的名字,大山里便发出这样的回声——高大年,高大年……回音的效果产生特殊的意境,给人的印象很深。《决裂》在塔克逊放映不久,战士们都对“高大年”的回声记忆犹新。
听到这种回声,我会莫名其妙地想到呼唤“高大年”的人,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是谁在重复回音的效果,谁在通过“高大年”的回声消除寂寞呢?这时候,感觉“高大年”这个名字就淡化了,意义只在空灵的回音上。
循着声音找去,在塔克逊的一个角落,我看到子正祥突然高声喊一声:高大年……
高大年,高大年,回声响彻塔克逊。
我一时间振住了。
子正祥是和我一起入伍的云南兵,连队里唯一的僳傈族战士。一起到塔克逊的新兵,大多数是云南人,而且是一个县的。子正祥的家乡,居住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山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子正祥没有读过书,但身体好,黝黑的脸庞,随时都挂着笑容。那种笑容是真正的微笑,一种满足的笑容,从容的笑容。
子正祥没有文化,连县城都没有到过。当兵入伍以后,去到了塔克逊,他走得这么远,好像是到了天外。
进藏以后,其他带兵干部不愿意接受子正祥,熊副连长把他带到了塔克逊。到了塔克逊,子正祥在连队当饲养员,负责喂猪,喂一匹军马和军犬。军马和军犬都是退了役的,没有用了的老马和老犬。它们都年纪大了,已经没有用处,但也没有了去处,就留在连队里。子正祥饲养的马和犬都步履蹒跚,只有那群猪活奔乱跳。猪厩在塔克逊的小河边,冬天,小河里的冰漫延到厩里去。夏天,猪和老马、老军犬都走在小河边。它们知不知道喜马拉雅山的影子在水里飘?
子正祥为什么会一次次制造高大年的回声?他内心里想些什么,谁都说不清。熊副连长听到了,让我找一下子正祥聊一聊。熊副连长说:估计子正祥心里有事。
晚上,我找到了子正祥。他的脸上没有了笑容,表情很严肃,说:你来得正好,我想请你写一封诉状。我惊愕,子正祥为什么还有官司,在塔克逊,与世隔绝,哪里来的官司?看到我不解,子正祥拿出一封信来,让我读。原来,子正祥的未婚妻与人发生男女关系了,被其父母发觉,要子正祥写诉状。当年,军婚受法律保护,只要子正祥一纸诉状,那个人少不了坐两年班房。
我没有写过诉状,但我还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诉状写好。诉状写好了,我来到子正祥的宿舍,想念给他听。子正祥却说:诉状我不想寄了。我愕然。也生气,这么大的事,怎么就能算了呢?看到我不解,子正祥说:他离开家乡三年了,未婚妻有另外的想法,也是正常的,反正也不可能成婚姻了,由他们去还大家自由……
这个夜晚,走出子正祥的宿舍,我望着塔克逊的夜空一直发呆。
塔克逊的远方是海拔8586米的干城章嘉峰,山峰上终年积雪,白雪皑皑,天空显得更蓝更悠远。塔克逊的四周是沙漠与戈壁,没有人烟,偶尔有游牧的羊群静静地走过,牦牛在草地上,默默的站着。牧民的帐蓬是黑色的毡房,飘着淡淡的炊烟。偶尔也会听到牧民藏獒的吠叫,在空旷的原野里,那声音显得虚无飘渺......40多年前,我在塔克逊这样的环境里站岗,穿着棉衣棉裤毛皮鞋,背一支半自动步枪,听着风“呼呼”的吹过。
在风中,我眺望远方的远方。
风吹千年,沙滩吹干净了。塔克逊四周,是干净的沙子,还有淡黄色的小草,也是干净的,顽强的生长在小河边。营房在小河上方的一个沙湾里,依山呈梯级形式修建好了。营房是铁皮房顶,白色的墙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种光是冷色调的。小河边,有个干净的篮球场,篮球架是用两根木头撑起的,篮板是几块木板,木板上钉上了篮圈。
除了军人,很少见到其他人。沙漠成了天然的屏障,四野里莽莽苍苍。羊群,游牧的帐房,以及我,都是苍海里的一粒沙。偶尔也会有一辆汽车驶过,站在山头,一直望到汽车后轻烟散尽,增添许多寂寞与孤独……
再往前看,沙漠的尽头,积雪覆盖着处女峰。干城章嘉峰从来没有人攀登过,它是神圣的,纯洁而寂寞。迎风而立。处女峰吹来的风是干净的,清新而带着寒意。这种情境下,阵阵寒冷袭来,冷得难耐了,感到寂寞了,便开口唱起歌来。一个人在风中唱歌,那是自我发泄或与自己谈心。有时候,看乌鸦低空划过,落在戈壁。比较奇怪的是,后来的日子里,我想起了乌鸦的眼神。我一直认为,一群乌鸦飞过,偶尔“呱呱”叫两声,道出的是寂寞,它们的眼神里,透出难于诉说的孤独与沧桑。
实在无聊了,也曾经打量过小河边那辆手扶拖拉机。拖拉机是新的,但轮胎是瘪的。这辆拖拉机自从到了塔克逊,从来就没有发动过。做梦也没有想到,多年后,我会记起它,写了篇《喜马拉雅山下的拖拉机》。
那一天,我在拖拉机的机头上偷偷地写文章。写着写着,我就想起妈妈来了。妈妈60多岁了。我是个不争气的儿子,妈妈60岁了,还到西藏当兵,还要让她操持家务,并到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想着想着我就流泪了。9月份了,身边是多么的寒冷,仔细算算,家乡已经是秋收时节了。我想,妈妈这时可能正在稻田里弯腰割谷子吧。
同时也怀念故乡的稻浪,河岸边的小草和柳絮……塔克逊的颜色太单一了,没有一棵树,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草。沙漠的黄,雪山的白,天空的蓝,一切都是那样的虚无旷远,把人的思绪拉向无边无际的远方。我的远方在哪里,在塔克逊,我有着无边的惆怅。想念家乡,思念亲人,我却不愿意马上回乡去。于是,我偷偷地在拖拉机旁写了封信给西藏阿里地区的普兰县,要求留在西藏,留在西藏最艰苦的地方工作。我要让母亲知道,她的儿子有前途......
有一天,塔克逊的山脉里传来悠远的回声——高大年,高大年……高大年这个名字,在雪域沙漠里由高而低,低回婉转。
高大年是电影《决裂》里的主人公,一个工农兵大学生,为了与“资产阶级法权”彻底决裂,与学校闹翻,毅然出走了。老师同学都在找他,在大山深处呼喊他的名字,大山里便发出这样的回声——高大年,高大年……回音的效果产生特殊的意境,给人的印象很深。《决裂》在塔克逊放映不久,战士们都对“高大年”的回声记忆犹新。
听到这种回声,我会莫名其妙地想到呼唤“高大年”的人,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是谁在重复回音的效果,谁在通过“高大年”的回声消除寂寞呢?这时候,感觉“高大年”这个名字就淡化了,意义只在空灵的回音上。
循着声音找去,在塔克逊的一个角落,我看到子正祥突然高声喊一声:高大年……
高大年,高大年,回声响彻塔克逊。
我一时间振住了。
子正祥是和我一起入伍的云南兵,连队里唯一的僳傈族战士。一起到塔克逊的新兵,大多数是云南人,而且是一个县的。子正祥的家乡,居住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山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子正祥没有读过书,但身体好,黝黑的脸庞,随时都挂着笑容。那种笑容是真正的微笑,一种满足的笑容,从容的笑容。
子正祥没有文化,连县城都没有到过。当兵入伍以后,去到了塔克逊,他走得这么远,好像是到了天外。
进藏以后,其他带兵干部不愿意接受子正祥,熊副连长把他带到了塔克逊。到了塔克逊,子正祥在连队当饲养员,负责喂猪,喂一匹军马和军犬。军马和军犬都是退了役的,没有用了的老马和老犬。它们都年纪大了,已经没有用处,但也没有了去处,就留在连队里。子正祥饲养的马和犬都步履蹒跚,只有那群猪活奔乱跳。猪厩在塔克逊的小河边,冬天,小河里的冰漫延到厩里去。夏天,猪和老马、老军犬都走在小河边。它们知不知道喜马拉雅山的影子在水里飘?
子正祥为什么会一次次制造高大年的回声?他内心里想些什么,谁都说不清。熊副连长听到了,让我找一下子正祥聊一聊。熊副连长说:估计子正祥心里有事。
晚上,我找到了子正祥。他的脸上没有了笑容,表情很严肃,说:你来得正好,我想请你写一封诉状。我惊愕,子正祥为什么还有官司,在塔克逊,与世隔绝,哪里来的官司?看到我不解,子正祥拿出一封信来,让我读。原来,子正祥的未婚妻与人发生男女关系了,被其父母发觉,要子正祥写诉状。当年,军婚受法律保护,只要子正祥一纸诉状,那个人少不了坐两年班房。
我没有写过诉状,但我还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诉状写好。诉状写好了,我来到子正祥的宿舍,想念给他听。子正祥却说:诉状我不想寄了。我愕然。也生气,这么大的事,怎么就能算了呢?看到我不解,子正祥说:他离开家乡三年了,未婚妻有另外的想法,也是正常的,反正也不可能成婚姻了,由他们去还大家自由……
这个夜晚,走出子正祥的宿舍,我望着塔克逊的夜空一直发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