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环保之旅清碧溪

2021-12-23叙事散文赵云

环保之旅清碧溪“不去清碧溪,枉到大理。”这话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它至少说明地处云南大理苍山腹地的清碧溪名气之大。难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学者杨升庵和李元阳、近代大画家徐悲鸿等都曾为她而心醉神迷。从苍山圣应峰和马龙峰之间流出的清碧溪,属于苍山……
环保之旅清碧溪   “不去清碧溪,枉到大理。”这话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它至少说明地处云南大理苍山腹地的清碧溪名气之大。难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学者杨升庵和李元阳、近代大画家徐悲鸿等都曾为她而心醉神迷。   从苍山圣应峰和马龙峰之间流出的清碧溪,属于苍山十八溪之一。它最能体现苍山十九峰所夹溪水的质地与神韵。如果说苍山表现了滇西高原山脉雄伟壮丽的阳刚之美,那么清碧溪则表现了滇西高原泉溪动人心魄的阴柔之美。这种美有种“躲在深山人未识”的味道,需要游人完全靠自己的脚力,跋涉崎岖的山路,付出一定的汗水才能见到,因而更具有神秘感和旅游价值。   2004年春节长假的第一天,我们一家三口乘上了下关至大理古城的班车,从老公路走,在七里桥乡下车。据说随便哪个村子的村巷都通往清碧溪的山路。我们出村子后,专门选了条水沟走,只是为了寻找些野趣:譬如看看那些发育良好的野花,肥美的绿树,闻闻花香,听听清泉石上流的天籁,还能享受一下鹅卵石对足底的按摩,一举多得,何其快哉!   走到感通寺背后,有一条人工铺的简易山径,直通清碧溪。去清碧溪变得容易因而也失去了不少原汁的苦与乐。   假日上山的人多,为防森林火灾,政府特意安排武警战士把守上山的路口,请游人交出火机、香烟之类的东西,填写好姓名、人数、上山的目的,然后放行。有些人喋喋不休地抱怨,妻子和女儿皆狂热的环保主义者,对此举赞口不绝。   到清碧溪的人真多。以至生活在一个城里多年不见的朋友熟人都能在山路上相遇。山这边望着山那边,如蚁的人流涌进山里。可怕!   可爱的是山路两旁的高处,但见山峰对峙,危岩耸立,茂密的树木覆盖着山峰。每片绿叶纤尘不染,油绿发亮。树中间或有大蓬的红枫叶,映山红,与绿叶互为映衬,山林愈发显得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了。   山林中不时传来鸟鸣声,清晰,透亮,悠远,鸟鸣声中,最多的当数布谷鸟。“布谷——、布谷——”女儿每每听见,都以手掩嘴,暗示我们息声静听,小脸激动得红扑扑的,眼睛里流露出欢快的神情。这也难怪,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终日听到的是人流、车流制造的高分贝噪音,哪儿去听这些大自然的松涛鸟语?   山路上,不时现出一片天然的草坪来。走得又累又乏的游人,正好歇息。草坪将舒适、惬意慷慨地赐予人类,人类回报的是什么呢?一次性饭盒、塑料袋、小食品包装袋、啤酒瓶、矿泉水瓶……这里一堆,那里一堆,随处可见。在这绝美的生态旅游区显得特别刺眼。   两个老外走过来,一男一女,目光不是欣赏山林溪石,而是盯着那些人造的垃圾。   既然不能阻止别人,那就从自己做起。我们将就餐时包卤蛋的小塑料袋,包苹果、梨的网眼袋、瓜子皮等垃圾,统统塞进两个套装的大塑料袋里,拎着走(直至返回下山时方扔进了垃圾筒)。   中午时总算爬到了清碧溪。盼了那么久,走了那么多山路,终于见到了梦中的两潭好水,幸福得如痴如醉……   史书上记载的清碧溪分为上、中、下三潭。我们只见到两潭,无论哪一潭都由洁白、光滑、大小一致的鹅卵石铺地。石因水而有了情趣、灵气;水因石而有了韵味、精神。水与石,相得益彰。潭,由浅入深,颜色由淡蓝而宝蓝;水,清澈明滑,随风起皱,波韵层叠。阳光下,水光晃动着,晃动着,晃出了一幅幅绝妙的印象派绘画;晃得人不知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晃得人失去了时间的概念。比梦迷幻的是清碧溪;比诗灵动的是清碧溪,比画绝美的还是清碧溪!什么比喻在清碧溪面前都显得拙劣。清碧溪什么都不是,她就是她自己。   如此绝妙的两潭好水,本应得到人类的珍爱,可我们亲眼见到:有些人将刚喝完的矿泉水瓶随手丢在溪边。丢得那么满不在乎,那么脸不变色心不跳,就好象随手往垃圾坑里扔垃圾。那天清碧溪的两潭好水边,尽是扎眼的空矿泉水瓶、废塑料袋。   实在看不下去,我与女儿同去捡。潭边看水玩水的人望着,目光中有不宵一顾的、有麻木不仁的、有赞赏支持的。有几个广东女孩主动帮女儿捡废矿泉水瓶;6、7个昆明人,则将他们拌凉米线的一次性饭盒,集中袋装拎下了山。   清碧溪之行让我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了像清碧溪一样的国内山水泉林免遭人类的污染和破坏,应暂时关闭这些景点——待人们的环保意识或行为提高和达标后再开放;或至少,目前应持有《环保证》方能进入。
  (地址:云南省大理州农行;邮编:671000。)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