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时间差

2021-12-23叙事散文阿贝尔
满载牦牛的卡车从百米之外的坡道滑行而来。穿红棉袄的少女在横穿坡道。卡车没有减速。少女没有加速。时间没有打结。在一个看不见少女和卡车的地方,一颗没有长手的头脑正在演算一道速度问题的难题。答案得出的瞬间,少女过了坡道,卡车从她身后轰然而过。雕(……
  满载牦牛的卡车从百米之外的坡道滑行而来。穿红棉袄的少女在横穿坡道。卡车没有减速。少女没有加速。时间没有打结。在一个看不见少女和卡车的地方,一颗没有长手的头脑正在演算一道速度问题的难题。答案得出的瞬间,少女过了坡道,卡车从她身后轰然而过。
  雕(或者飞碟)在蓝天上翱翔(或者划行),子弹(或者箭镞)从枪膛(或者弯弓)射出。子弹(或者箭镞)并未在感觉与经验预定的位置中的。雕全然不知察肩而过的大难,依旧在自由地翱翔(或者飞碟毫发无损,完美地划过自己的轨迹)。
  我在一个女子刚刚坐过的椅子上坐下,感觉着她身体的余温。她坐着的时候,我一直站在离她二十码的窗边看起起落落的飞机。除去十几秒的时差,我就坐她怀了。她的怀不富有,但也不显单薄。
  老师在讲台上说得白沫纷飞,我不时在教科书的空白写上“1979年9月22日上午9点41分”、“1982年1月6日下午4点17分”和“1991年4月23日上午11点32分”的字样。不同的时刻,不同的讲台,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我。这些和比这些多得多的时刻都过去了,曾经,我却在这些时刻里默念着这些时刻。我知道它们会过去,会像春秋时期一样过去,会像春秋时期里孔子教授弟子诵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时刻一样过去,成为春秋时期,汉唐时期,成为我们文明所追思的记忆。那些时刻可能是艳阳天的上午或阴郁的下午,窗外可能有鸟飞过,可能有扛着犁的农夫走过,也可能有教授的小老婆的身影闪过。那些时刻里,我可能是几岁的顽童,可能是豆蔻少年,也可能是郁闷的青年。那些时刻,我心不在焉,只感觉时间像乌云在我头顶翻卷。
  卡夫卡在1910年12月15日的日记里写道:“我写下的单词几乎没有一个愿意与其它的和睦相处,我听见辅音如何像破锣那样磨擦作响,元音怎样像展览会上的黑人和着这伴奏歌唱……当我在写字台旁坐下时,我的感觉并不比一个在车来车往的歌剧院广场中央摔倒而折断双腿的人更舒服些……”我在1997年12月11日读到这段日记。我的阅读和卡夫卡的“在场”相隔了整整八十七年的时光。日记像一个池塘,卡夫卡把“辅音”和“元音”当鱼养在里面,让我尝到它的鲜。
  我在1991年10月2日的日记里写道:“我的头很痛,肚子也不舒服,凌晨醒来就没睡了。洗了脸,刷了牙,到木楼上取下她晾洗的裤子和袜子,收拾好她留下的牙刷梳子,装好自己的包,我想她……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头痛得更厉害,肚子也闹,又想起她昨天说的‘明早上打搅团’,突然从未有过地感伤起来。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我想到上阔达的路不好走,很担心她。我很害怕,不知道她母亲是怎么想的,我不希望我们的爱情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我坐下来补写日记,写着写着就哭了,写到十月一日就泪流满面了。泪水顺着脸肚子淌下来,落在日记本上,也不去揩,有些地方无法落笔,就跳着写……”重读这段日记的时候,那个她早已成为我的妻,早已褪去恋人的光环,像土豆一样,做了我庸常生活中庸常但却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在1912年11月18日的日记里,卡夫卡这样写道:“昨天在工厂。坐电车回来,伸开腿坐在一个角落里,看着外面的人、点亮了的商店的灯,车驶过高架桥的墙,不断看到的只有背影和脸庞,从城市前沿的商业街延伸出一条公路,路上除了回家的人们之外没有任何人间味道……”九十二年过去了,卡夫卡坐过的电车肯定早已废弃,那个为他提供文学视窗的角落也早已在进入锻炼废钢的炉灶前被天光吞噬,至于那些“外面的人、点亮了的商店的灯”和“不断看到的”背影和脸庞,连同卡伸开的双腿,更是化为了乌有。那条“从城市前沿的商业街延伸出的”公路,如今肯定是充满了人间的味道,且只有人间的味道了。
  我在2001年7月10日的日记里说:“梦见口红。感情的预兆。玫瑰。非常的偶然,就像回到了从前,那么多熟悉的脸孔,眼睛,声音,那么多陌生的没人能懂、也没人愿意去懂的心。大雨便是从这个时候下的,一场久违的泛滥,一种灭顶的预感,结果却只是淋湿裤腿和短发。表面的疯狂,掩藏着许多理性的杂质。干杯,干杯,干杯,是唯一的诗篇,一场不需要动员的宿醉把所有的人推到了深渊的边缘,但只在边缘,就停住了。雨还在下,只是小了许多。大雨下成小雨,这还有什么意思?明天,河水会泛滥吗?还好,天上没有星星,只有乌云。那些熟悉的笑,那些陌生的沉默,那些公式般的推杯和举杯,那些波澜不惊的肉体,到底还剩下什么?我想醉么?我醉了么?风过后,连小雨也没了,这就是我期待的泛滥么?天亮了,玫瑰在哪里?我的罗嗦的手在哪里?山,水泥房子,街道,晴朗的天空,还有那么多脸孔,又显露了出来。谁还想再看到它们?玫瑰呀,在哪里?断裂的石头是不是?”
  鱼网晾晒在沙滩上,无法弥补的破洞使其成为对过去所有精彩的捕鱼瞬间的记忆。
  日记是鱼网的小结,更多的线段和空白才是真实的存在。
  我差不多像卡夫卡一样,成了被波涛抛到岸上的鱼。
  原始森林的朽木,曾经也是枝繁叶茂的大树。坟墓里的白骨,曾几何时可是叱咤风云的统帅。
  火车刚刚远去,他在乡村的三等小站流泪。她看不见他。她甚至不知道他。他在向看不见的火车挥手。她在火车上。这一刻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他的哭泣也过去了二十年。那一刻曾经在一个清爽的初夏的山村的早晨,是一片带着露水的绿叶,而今绿叶发黄,早晨到了黄昏,清爽也变成了郁闷烦躁。
  坐在山巅看对面的山峰,也只是一刻,时间没有凝固,凝固的是我们对时间的感觉。太阳照在雪线以上,光芒纯粹得让人怀疑超出了时间的掌控。
  有一个集团的黄昏,我作为一个过时的青年冒雨走在泥泞的乡村公路上,把过时的愁绪当成时髦的诗意写在沾满雨水的脸上。唱着“就让雨把我的头发淋湿,就让风将我的泪吹干,反正我早已不在乎”这样过时而无奈的歌曲,怀揣着过时的理想与恋情。突然的雨过天晴,突然的月亮初升,突然的感伤,让泥泞更加泥泞。感觉到泥泞的,不止是脚;淋过雨水的,不止是头发;看见暮色的,也不止是眼睛。肃穆的山峰在眼前托起初月,让习惯了勾钓某一时刻的我再次勾钓到一个庄严时刻。青铜的山峰,比青铜要古老;白银的月亮,比白银要昂贵;黄金的油菜花,比黄金要灿烂。那一刻,我真的滋生过剪下山峰月亮油菜花的冲动。剪下来夹在日记里,哪管它发黄变暗。就像把一个美丽绝伦的女子搞到手,哪管她变成大嫂大妈大婆。
  午间捧着卡夫卡的日记打盹,朦胧但却异常清晰的电流在1914年和2004年之间的线路上奔袭,碰出的火花让我惊恐。花开了,又凋了,在时间的线段上。两个端点,决定一生。所谓活,就是一个小小的可以忽略的时间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