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不能忘却的民族记忆 [重要]
2021-12-23抒情散文陈洪金
今年9月18日夜晚9时18分,全国上百个城市将首次同时鸣响警报,纪念“九一八”,以警醒国人勿忘国耻。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73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九一八”事变,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东北三省沦为日……
今年9月18日夜晚9时18分,全国上百个城市将首次同时鸣响警报,纪念“九一八”,以警醒国人勿忘国耻。
今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73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九一八”事变,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身陷水深火热之中。在时隔73年之后,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纪念这一事件,确实是“迟到的纪念”。
这使我想起3个多月前的诺曼第登陆纪念日。其实,让人关注的诺曼底登陆60年纪念活动,前后持续了近两个月。人们都说,欧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这样的文化底蕴是怎么练就的?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不间断的纪念活动。因为只有不断的纪念,人们才能不会让记忆磨灭,而文化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历史的记忆。有多么深厚的记忆,就有多么深厚的文化。
而我们恰恰在某些方面善于遗忘。台湾作家柏杨在《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中曾经说,中国人的“记忆文化”,一直被“遗忘文化”冲击。依中国人的观念,过去我们常强调,要人们忘记过去。“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这种表面看来既往不咎的“温柔敦厚”,乃是因为不敢面对过去的屈辱和苦难。但是,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何敢奢谈文化?在我看来,如果“遗忘文化”总是强于“记忆文化”,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将会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急功近利,这些文化的弱点,可以说,都是因为善于遗忘造成。
这些年来,一些令人心痛的现实,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确实强大。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把二战中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有艺人不顾民族痛苦的记忆,把日本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一些同胞竟以“九一八”为吉庆的日子,不乏“吉日开业”者、不乏“良辰婚嫁”者……对于那段民族苦难史实的无知、淡漠,无疑更让人感觉揪心的疼痛,也更促人警醒。
真正的纪念活动,是对民族记忆的整理,是对历史进程的深沉回望。今年,江西景德镇、山东临沂、湖北十堰、四川成都、新疆石河子等上百个城市都将鸣警报,其中,天津、拉萨、昆明、杭州、郑州等多个城市将是首次在九一八鸣警报,浙江全省均鸣响防空警报,参与城市数量和规模以及隆重程度实属空前。这样的纪念活动在我看来,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这不仅唤起了我们对九一八纪念活动的重视,更是对我们淡漠的“记忆文化”必要提醒。
对历史的纪念,不仅仅是要向今天的人们展示历史,更是为了在一种庄严的氛围中,表达我们对历史的敬畏。那拉响的警报,就是拒绝遗忘的最好方式,它犹如一条历史的丝带,这一天,系在普罗大众的身上,将给予国民一次深刻的文化教育与历史教育。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