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昙华瑞祥(中)

2021-12-23抒情散文雨夜昙花
问花笑谁昙华寺的前院分为大殿(罗汉堂)、中殿(十八罗汉碑)与前殿。对于我来说,最喜欢的是中殿中额上面挂着那面匾,因上书“问花笑谁”四字。每次进昙华寺,见了这四字心内都有种异样的感觉。我不懂书法,所以倒不是为这四字的书写折服,而是真切地感觉了……
    问花笑谁   昙华寺的前院分为大殿(罗汉堂)、中殿(十八罗汉碑)与前殿。对于我来说,最喜欢的是中殿中额上面挂着那面匾,因上书“问花笑谁”四字。每次进昙华寺,见了这四字心内都有种异样的感觉。   我不懂书法,所以倒不是为这四字的书写折服,而是真切地感觉了到这四字后面的脉动。   问花笑谁。花原来也是有感情有知觉的,而懂花的人更是如此知情知趣,知道花的开放便是它的笑容。花在笑谁?问的人必是痴者。我也算是爱花之人,总是认为花的开放是其植株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生存的执着,而这问花笑谁的人,却胜我一筹,他爱极了花,又恐花笑自己的这份痴迷,于是呆呆问道:“你在笑谁呢?”谁能与植物这么平等地去对话?想来必是位妙人。但我却从没去看是何人写了这一句,只是知道“问花笑谁”,是如此美丽温馨的四个字。   转过头去,前殿中额也挂有一匾,上书“听鸟说甚”四字。一时便静了下来,各式鸟声从空中飘下来,有的清脆有的婉转,有的连叫几声后停下来,有的一声一声慢慢啼来,抬头却不见鸟的身影。纵是细细聆听,也不知它们在说些什么,却觉出了写匾这人的妙趣所在,如此悠闲自得地品味那些根本无法诠释的鸟语,如此恬淡快乐地享受大自然所赋予的美好。   仅这两幅匾,便使昙华寺展现了一种祥和恬淡的愉悦氛围,那远离嚣喧尘市的环境与心境,那把自己融入自然的率真任性,那面对周边一切至极至乐的散淡从容,那“花之奇所拈者花,未妨禅榻,茶烟间看鬓影;水哉轩何取于水,正要清池,皓月寂照心光”的情与趣,让人怎能不抛开凡俗种种羁绊,进入至真至纯的境界中呢?
    院透天香   说来真是本末倒置的,我从未仔细去看过罗汉堂与藏经楼,每次进了昙华寺,总是急急步入院落中。这些院落分布在左面、右面、后面,各有特色,有的以山石、花卉为主,有的以纪念名人为主,有的有一滩水可供人垂钓,有的如宽些的走廊,有高大的树木与葱翠的竹子,有石椅石桌供人随意闲坐。   罗汉堂后有一小小院落,幽深别致。走入其中,看似自成一体,好似与外界别无关联,却又四通八达,有低低的缕空木窗可看见外界,有许多门许多路穿来绕去,略走几步,便别有天地。   许是因为昙华寺花木繁茂,在这小小的院落中随处坐下来,静静呆一会,便可看到松鼠在树间戏耍,它们不大怕人,却异常机灵,行动如闪电般快捷,眼珠的转动异常活泼可爱。它们时而在树干上上下下地奔跑,时而与同伴一起把树叶弄得哗哗作响,时而又跃到院墙上左窥右探,可爱得如同林中精灵。   花香隐约飘散,树木郁郁葱葱,坐在石椅上,淡看天空中白云飘浮,细嗅无所不在的花香,喂那小小的松鼠,便是神仙也难有此清闲自的逍遥。赵藩又有联写道:“去城六七里,别有招提,忙里抽身,午困最宜禅榻净;栽花一千枝,都成妙相,阶前负手,夜深未觉道衣凉”,赏景赏联并与松鼠的对看中,那颗浮躁的心早与沉静了下来,正去享受树影中的清凉并怀有淡淡的欢喜了。
    兰茂先生   中殿的南面是兰茂园。   兰茂园虽是1999年新建,但里面有一株高大茂密的枇杷树却是兰茂先生亲手种植。   兰茂先生是十四世纪中叶云南的博学大家,他学问渊博,深通经史,精研医学、理学、诗文,对军事、政治也有很深的研究。据说因为其母亲生病,他才潜心钻研医药,又说他看不惯官场腐败,而摒弃仕途。但不管这些传说是真是假,他的确是位博学多才的布衣。   兰茂先生喜关门研究医学、音韵学和文学,为了减少应酬,在大门上悬匾“止庵”,意思是“到此止步”,所以人称“止庵先生”。他著作较多,有《玄壶集》、《止庵吟稿》、《声律发蒙》等,比较有名的是《韵略易通》、《滇南本草》及《性天风月通玄记》。   据说,《韵略易通》是兰茂先生想以明代的标准音来矫正云南的方言语音而撰写的,但此书的意义远不在于此,它对研究古代中州语音系统具有一定的意义。其中《早梅》一诗,概括了20 个声母:“东风吹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还有人说戏曲唱词中十三辙的分类法是接受了《韵略易通》等书的影响才形成。   我并未看过《性天风月通玄记》(又名《通玄记》),据说此书文辞优美,通过传奇故事来介绍气功疗法,还反映了云南的山川风物,也有人说此书是部醒世之作。此书是云南的第一个剧本,是云南古代戏剧史上的代表作。   “滇中奉为至宝”的《滇南本草》收载药物485种,其中不仅记录了药名,还考证弄清了植物及产地,并尽量将当地各民族中的用药经验归纳进书中,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与少数民族医药经验相结合的地方性本草专著。   赵藩在嵩明兰茂祠有一联写道:“当年未遇主求材,嘉泽但侪垂钓侣;此日纵烦先生借箸,麓川已断款关泯”。下联写的是一段史事:明朝兵部尚书王骥第一次征讨麓川傣族土司头目思任法的叛乱时,专门拜访了兰茂,向他请教破麓川的办法,兰茂说:“若要麓川破,船往山上过。”后来叛军大部分被歼灭,兰茂献计的“船往山上过”这一仗,是平定麓川三次战斗中极关键的。   但这些只是兰茂先生博学多才的一面。在他所著的《行香子.四时词》中,他从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更替一一写到自己在这四季中的生活情景与思想情感,以我现在的悟性与阅历,我最喜欢的是《天香子.夏》:“雨霁梅黄,化日舒长,白莲开嫩绿池塘。婆娑散影,檐卜吹香,更有熏风无热恼,自清凉。濯足沧浪,静坐禅床,任蜂衙蚁阵奔忙。身心不动,物我两忘。看水连天,日出岫,月流光。”   如此渊博的兰茂先生摆脱世俗种种名利观念,无心于仕途,潜心钻研自己所喜爱的医学、音韵学、文学,此种心无旁骛执着追求的精神与此种“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让我深深仰慕。于是,每次进入兰茂园,我都会去看看那株枇杷树及院墙石壁上刻下的那些诗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