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两章
2020-09-17抒情散文青青湖边草
本帖最后由 青青湖边草 于 2020-3-20 13:53 编辑
【艾 草】 艾草生长于乡野,是一种普通的草芥,也是一味平常的中草药。艾草不拣土地,随遇而安,在家乡的沟旁、路边,到处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艾
【艾 草】 艾草生长于乡野,是一种普通的草芥,也是一味平常的中草药。艾草不拣土地,随遇而安,在家乡的沟旁、路边,到处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艾
本帖最后由 青青湖边草 于 2020-3-20 13:53 编辑 <br /><br /> 【艾 草】 艾草生长于乡野,是一种普通的草芥,也是一味平常的中草药。艾草不拣土地,随遇而安,在家乡的沟旁、路边,到处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艾草又称苦艾、家艾、香艾、艾蒿,在我们这儿就叫艾草。当东风吹来的时候,艾草经过一冬的积蓄悸动破土。它不断地延伸自己的领地,直至周围星星点点,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它有着灰白色的枝茎,叶上生一层柔嫩的绒毛,状如雏菊,谈不上美感,更与诗意联系不到一起。艾草散发的浓烈味道,就连啃青的羊儿都不待见。
陌上的野花纷纷绽放了,姹紫嫣红,春光无限。艾草却像个慢性子,依然如故,迟迟不见花开,寂寞地偏居在被遗忘的角落。那儿见不到蜂蝶的舞姿,也没有孩子的嬉戏,它似乎受到了冷遇。可艾草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默默地蓬勃向上,从不放弃任何生长繁衍的机会。
其实,大自然千姿百态,说不上谁就高低谁就贵贱,各有各的精彩。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从时光的深处走来,走进了传统的民俗节日。
到了端午这天,乡下除了打苇叶包粽子,家家户户还会去采艾草。一大早,母亲扛一把镰刀出门了,回来时,她的肩上多了一捆艾草。母亲一脸虔诚,扫了院落,洒了清水,把艾草悬挂于门楣,母亲说这样可以祛病辟邪、防蚊驱虫。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俗谚:“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蒲剑冲天皇斗观,艾旗拂地神鬼惊。”艾草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艾草治病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艾草就被写进了医典,《五十二病方》中即载有艾叶治病的二个处方。我国最早的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中仅提到为数不多的几味药物,艾叶就是其中之一。而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则以“白蒿”之名收载当时已极为常用的艾叶。《本草纲目》记载更为详实: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性之药,通十二经,具有回阳、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抗菌杀毒、平喘镇咳等功效,有“医草”之称。
有一年求医,让我体验了艾灸的独特魅力。躺在理疗床上,中医先生取来一大块生姜捣碎,敷在我的肚脐上。之后,又取来一撮绒绒的东西,捏成圆锥形置于姜末之上。先生划着火柴点燃,顿时青烟袅袅,室内弥漫着浓浓的药香。几分钟过去,肚脐处有了热感,这种热感由肚脐渐渐向小腹扩散,不时有热力在体内窜动,经络慢慢被打通。才几天功夫,身体轻松了许多。那时就想,一定是艾草的灵魂融入到了我的躯体里,它强大的能量驱走了寒邪,让我的身心归于和谐、平静。
先生还告诉我,艾灸有起死回生之效。见我诧异,他平静地向我讲述了当年正是施用此术,挽救了一位濒临垂危的病人。我惊讶于艾灸的神奇功效,不知道有多少生命因为艾草而获得了新生 。多少年来,一直误认为针灸是一种疗法,直到那时才弄明白“针”就是针刺穴道,而“灸”就是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穴道,是两种不同的疗法。它们的目的都是调功能,袪其疾。
从此,我与艾草结下不解之缘,用艾草洗脚、温灸,在红尘烟火中相伴相随。我喜欢艾草的味道,更喜欢它温热的感觉。
艾草虽生长于乡野,却初心不改,把一缕缕温暖的希望传递给世间……
【金银花】
我家院落的东墙根栽着一株金银花,它是好友六年前送来的。土肥的滋养,雨露的润泽,才不过几年功夫,它的藤蔓就攀附着扶手爬上了南边三米高的平房。有了金银花的装点,小院显得郁郁葱葱,平添了几分生机。
金银花的根深深地延伸于地下,无声无息地汲取养料,成长自己。它十分耐寒,叶子凌冬不凋,生命力极强,因而又有“忍冬”之称。如果留意的话,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金银花所有的藤蔓皆向左缠绕,就像听了口令后动作整齐如一的士兵。就这是金银花的优秀品质——韧性。
初夏,斜长藤蔓上的花儿熙熙攘攘地绽放,渐渐形成一条美丽的花带,鲜亮地进入我的视野。花开富贵,福满人间。花儿初银白,形如银针;两三天之后变成金黄,恰似金针。一枚枚温情的“花针”,酝酿着温婉的故事。“金花间银蕊,翠蔓自成簇”。金银花双成对生于叶腋,仿佛一对对永不分离的恋人。细长的花蕊,如探出的昆虫触角,优雅自在。人们感叹,一株藤蔓上开着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儿,真乃天下奇观,匪夷所思。历史上曾有一位词家这样赞誉它,“香,一朵如霜一朵黄,金银灿,富丽满庭芳”。虽说只有短短十六字,却把金银花的特色描摹得淋漓尽致。难怪王夫之把金银花称为“花之高士者”了。
不能不说,大自然之所以美,美在千变万化的姿态,美在出人意料人的神韵。
朵朵花儿争奇斗妍,花色迷人,相映成趣,院落漫溢着淡淡的药香。凝望着奇花异葩,细数光阴,一颗心归于宁静,纤尘不染。就想,在自己的生命里能有这些色彩相伴,日子丰满,灵魂纯净,一直到终老,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金银花,一个诗意的名字,来源于一段美好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住着一对双胞胎女孩,她们分别叫“金花”和“银花”。金花银花姐妹不仅模样俊俏、尊老爱幼,还会纺纱种田、采药捕鱼,深得父母和乡亲们的喜爱。有一年,村子里流行瘟疫,患者高热不退,神昏谵语,人们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危急关头,金花银花姐妹挺身而出。她们爬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遍访名医。最终在一座山上找到仙医,觅得草药。乡亲们得救了。以后,大家为了纪念姐妹俩,就把那种不知名的草药叫做“金银花”或者“二花”。医圣神农闻知此事,专门对金银花进行了研究。原来金银花性味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功效,并把它记载在《神农本草经》里,一直流传至今。
金银花集药用和观赏于一身。它适宜在五六月份含苞未放的时候采摘,这时的金银花药用价值最高。花一茬一茬地开,陆陆续续会开到金秋十月。采摘下来的金银花首先在锅里文火焙干,稍稍变色即可。选一个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日子,在太阳下及时晾晒,然后就可以放进清洁的玻璃缸里储藏了。
邻居家有位年轻人,板材厂工作,时不时干咳,呼吸道似乎出了毛病,吃了许多药也没管用。我们听了也不舒服,就送一袋金银花过去,建议他喝喝试试。年轻人笃信不疑,日日坚持泡茶,半年下来病竟愈。邻居每每见面客气不已。送人金银花,手有千般香。金银花不但疗疾,还充当了友谊的使者。
浅淡的日子里,一杯金银花茶在手,静静地与时光对饮,呵护身子又喂养心灵。岁月留香,安然若素。
艾草又称苦艾、家艾、香艾、艾蒿,在我们这儿就叫艾草。当东风吹来的时候,艾草经过一冬的积蓄悸动破土。它不断地延伸自己的领地,直至周围星星点点,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它有着灰白色的枝茎,叶上生一层柔嫩的绒毛,状如雏菊,谈不上美感,更与诗意联系不到一起。艾草散发的浓烈味道,就连啃青的羊儿都不待见。
陌上的野花纷纷绽放了,姹紫嫣红,春光无限。艾草却像个慢性子,依然如故,迟迟不见花开,寂寞地偏居在被遗忘的角落。那儿见不到蜂蝶的舞姿,也没有孩子的嬉戏,它似乎受到了冷遇。可艾草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默默地蓬勃向上,从不放弃任何生长繁衍的机会。
其实,大自然千姿百态,说不上谁就高低谁就贵贱,各有各的精彩。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从时光的深处走来,走进了传统的民俗节日。
到了端午这天,乡下除了打苇叶包粽子,家家户户还会去采艾草。一大早,母亲扛一把镰刀出门了,回来时,她的肩上多了一捆艾草。母亲一脸虔诚,扫了院落,洒了清水,把艾草悬挂于门楣,母亲说这样可以祛病辟邪、防蚊驱虫。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俗谚:“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蒲剑冲天皇斗观,艾旗拂地神鬼惊。”艾草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艾草治病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艾草就被写进了医典,《五十二病方》中即载有艾叶治病的二个处方。我国最早的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中仅提到为数不多的几味药物,艾叶就是其中之一。而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则以“白蒿”之名收载当时已极为常用的艾叶。《本草纲目》记载更为详实: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性之药,通十二经,具有回阳、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抗菌杀毒、平喘镇咳等功效,有“医草”之称。
有一年求医,让我体验了艾灸的独特魅力。躺在理疗床上,中医先生取来一大块生姜捣碎,敷在我的肚脐上。之后,又取来一撮绒绒的东西,捏成圆锥形置于姜末之上。先生划着火柴点燃,顿时青烟袅袅,室内弥漫着浓浓的药香。几分钟过去,肚脐处有了热感,这种热感由肚脐渐渐向小腹扩散,不时有热力在体内窜动,经络慢慢被打通。才几天功夫,身体轻松了许多。那时就想,一定是艾草的灵魂融入到了我的躯体里,它强大的能量驱走了寒邪,让我的身心归于和谐、平静。
先生还告诉我,艾灸有起死回生之效。见我诧异,他平静地向我讲述了当年正是施用此术,挽救了一位濒临垂危的病人。我惊讶于艾灸的神奇功效,不知道有多少生命因为艾草而获得了新生 。多少年来,一直误认为针灸是一种疗法,直到那时才弄明白“针”就是针刺穴道,而“灸”就是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穴道,是两种不同的疗法。它们的目的都是调功能,袪其疾。
从此,我与艾草结下不解之缘,用艾草洗脚、温灸,在红尘烟火中相伴相随。我喜欢艾草的味道,更喜欢它温热的感觉。
艾草虽生长于乡野,却初心不改,把一缕缕温暖的希望传递给世间……
【金银花】
我家院落的东墙根栽着一株金银花,它是好友六年前送来的。土肥的滋养,雨露的润泽,才不过几年功夫,它的藤蔓就攀附着扶手爬上了南边三米高的平房。有了金银花的装点,小院显得郁郁葱葱,平添了几分生机。
金银花的根深深地延伸于地下,无声无息地汲取养料,成长自己。它十分耐寒,叶子凌冬不凋,生命力极强,因而又有“忍冬”之称。如果留意的话,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金银花所有的藤蔓皆向左缠绕,就像听了口令后动作整齐如一的士兵。就这是金银花的优秀品质——韧性。
初夏,斜长藤蔓上的花儿熙熙攘攘地绽放,渐渐形成一条美丽的花带,鲜亮地进入我的视野。花开富贵,福满人间。花儿初银白,形如银针;两三天之后变成金黄,恰似金针。一枚枚温情的“花针”,酝酿着温婉的故事。“金花间银蕊,翠蔓自成簇”。金银花双成对生于叶腋,仿佛一对对永不分离的恋人。细长的花蕊,如探出的昆虫触角,优雅自在。人们感叹,一株藤蔓上开着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儿,真乃天下奇观,匪夷所思。历史上曾有一位词家这样赞誉它,“香,一朵如霜一朵黄,金银灿,富丽满庭芳”。虽说只有短短十六字,却把金银花的特色描摹得淋漓尽致。难怪王夫之把金银花称为“花之高士者”了。
不能不说,大自然之所以美,美在千变万化的姿态,美在出人意料人的神韵。
朵朵花儿争奇斗妍,花色迷人,相映成趣,院落漫溢着淡淡的药香。凝望着奇花异葩,细数光阴,一颗心归于宁静,纤尘不染。就想,在自己的生命里能有这些色彩相伴,日子丰满,灵魂纯净,一直到终老,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金银花,一个诗意的名字,来源于一段美好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住着一对双胞胎女孩,她们分别叫“金花”和“银花”。金花银花姐妹不仅模样俊俏、尊老爱幼,还会纺纱种田、采药捕鱼,深得父母和乡亲们的喜爱。有一年,村子里流行瘟疫,患者高热不退,神昏谵语,人们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危急关头,金花银花姐妹挺身而出。她们爬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遍访名医。最终在一座山上找到仙医,觅得草药。乡亲们得救了。以后,大家为了纪念姐妹俩,就把那种不知名的草药叫做“金银花”或者“二花”。医圣神农闻知此事,专门对金银花进行了研究。原来金银花性味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功效,并把它记载在《神农本草经》里,一直流传至今。
金银花集药用和观赏于一身。它适宜在五六月份含苞未放的时候采摘,这时的金银花药用价值最高。花一茬一茬地开,陆陆续续会开到金秋十月。采摘下来的金银花首先在锅里文火焙干,稍稍变色即可。选一个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日子,在太阳下及时晾晒,然后就可以放进清洁的玻璃缸里储藏了。
邻居家有位年轻人,板材厂工作,时不时干咳,呼吸道似乎出了毛病,吃了许多药也没管用。我们听了也不舒服,就送一袋金银花过去,建议他喝喝试试。年轻人笃信不疑,日日坚持泡茶,半年下来病竟愈。邻居每每见面客气不已。送人金银花,手有千般香。金银花不但疗疾,还充当了友谊的使者。
浅淡的日子里,一杯金银花茶在手,静静地与时光对饮,呵护身子又喂养心灵。岁月留香,安然若素。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