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棵柏树的村庄
2021-12-23抒情散文张卫平
一棵柏树的村庄村子在一个狭长、炎热、干燥的盆地的边沿,村子姓张。村子的中心似乎是一棵树。一棵柏树。村子似乎是应该姓关的。三百多年前--准确地说是大明王朝的洪武开国年间,一位姓关的湖南湘乡藉低层武官随南征的大军进入仍然蛮荒的云岭之南,浴血冲……
一棵柏树的村庄
村子在一个狭长、炎热、干燥的盆地的边沿,村子姓张。 村子的中心似乎是一棵树。 一棵柏树。 村子似乎是应该姓关的。三百多年前--准确地说是大明王朝的洪武开国年间,一位姓关的湖南湘乡藉低层武官随南征的大军进入仍然蛮荒的云岭之南,浴血冲杀。在滇西北崇山峻岭间一个小小的高原湖边,一群粗散的军士还未来得及欣赏这人迹罕至处优美的景色,上谕下来了,军队遂偃旗息鼓,屯兵于此。战事无期限地休止了下来,万里之遥的故乡永在关山之外,在此娶妻生子享受田园趣味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高原湖的水清幽碧蓝,四野的青山林木葱郁,花开不断,这份景致与关校尉的故乡还是比较相似的,这多少是一个慰籍;更何况这个小小的盆地比他家乡的那条山冲还要开阔许多,肥沃的土地提供着丰富的物产。在一年年光阴的度过和四时景致的变化中,关校尉那份金戈铁马的万丈雄心已无迹可寻。回到湘中丘陵的愿望也早已遥遥无期,另一种根系已扎入脚下在土地很深。于是,精神放松的校尉一气生下了说着当地古怪方言的四个健壮男儿,并在他渐渐增添的白发中,快速长大成丁。这时,老校尉对年轻时热血贲张的军功之业甚至产生了无形的厌恶。为了逃避当时的律令,使儿孙免受再次奔波的命运,在某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老校尉将四个儿子分别作关、张、孟、黄四姓,遣往四邻,各立门户,并交代不得散出这个小小湖泊四周的盆地,四姓的后代业永不得互相通婚…… 校尉的心情,当时肯定是复杂悲凉的。然而,张村就此诞生
了。 待我对这段旧事耳熟能详并开始在夜中与另外一群年轻人追思祖恩先荣时,张村已经是一个有一千多人丁分支众多的复杂的组合体,辈分参差不齐,在同龄人中,有叫我太爷爷的,也有我叫活祖宗的。而从第一代的张姓祖先算起,到我身上,那份湘人的血,也已经流了足足二十代。在湖畔无尽的夜中,关姓与黄姓的村子仍在静静地吐着微光,惟有那孟氏一支,似乎谁也不知他们去了何处。
现在想来,当我们老少数辈人在乡下的夜中勾陈与漫语时,似乎大都是在一棵沧桑的老柏树下。月光高而薄地照过来,将稀疏的影子投在我们身上,吸旱烟时烟斗上微弱的光亮闪着一张张粗糙黝黑的脸,对话是有一句无一句的,有时是一个人的讲述,有时又会爆发出激烈得让人担心的争论。柏树就那么孤零零的一棵,不是太高,两丈不会出头多少;基围不大,才一尺左右;枝叶稀疏,但仍然一年年在生长着——在它的内部,一圈圈数不尽的年轮扭曲向上,告知人们它的苍老以及张村的源远流长。 这棵柏树是哪位先人栽下的,栽于何年,村中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而我至今,也似乎从未问过谁。如此的古柏,在张村人的潜意识里,早已把它当成了那远逝的祖先的活化身。 古柏在一个百米开外的天井的东北角,在我刚刚省事时候,天井四周是这样布局或者说是这样使用着的:正西雕着图案的下房是大队部,某间里安着一部手摇的黑色老式电话;南边的厢房和耳房是卫生所及其药房;北边的厢房是没有多少东西的供销社;那么座东向西的主房呢…… 张村的所有主房房向都受狭长盆地的走向制约,几乎全是东西向的,古柏所在的天井的主房也不例外——座东朝西的主房是一个大殿,空荡荡地没有什么隔墙。这里是我们上课的地方——但不能称之为学校,我们的学校分散在村中的好几个地方——我们登上高高的石阶,在里面用方言或很不标准的普通话发出朗朗的读书声。如此的朗诵往往是有口无心的,走神的我们这些孩子会有一丝惧怕地抬头瞧屋内顶上那些老瓦的背面已经模糊的毛笔字和图画。梁上的装饰已被历代的烟火熏得隐隐约约,而那些巨大的柱子是我们这些年幼的孩子三人才能合抱拢的…… 不久我就知道了,这间宽大而陈旧的殿堂是我们张姓的祠堂。早年的四面墙上曾经挂满了写有张姓逝去的所有先人名号的木牌。在大约十年前的某个政治运动中,这些高挂的木牌突然消失了。 因此我们更愿意从光线幽暗的大殿中逃出来,到石阶下的天井里享受阳光,拾捡风中从柏树树梢落下来的细碎的叶,嗅嗅那浓浓的味道。天井里只有这一棵柏树瘦瘦地挺立在东北角,它不再长高却永远地在长着。祠堂位于村子的中央,村子位于狭长盆地的偏南,田野上不时有椿树、榕树、攀枝花和柳树在风中多姿多彩地摇曳着,它们不断变化,生机盎然,但它们显然没有老柏树的安详与沉稳;已经有人种植了能够更快速生长的桉树,但那种辛辣难闻的气味是村人一时难以接受的。 村中这棵唯一的柏树,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是从来不敢攀折的,没有人很明确地告戒过我们什么,它的神圣对于我们来说是与生俱来的。老柏树的枝叶一旦被哪位小心地折取的时候,就是村中的哪家要娶亲嫁女、或是哪家的老人走完了一生的路。搭上梯子小心折下的一撮柏树枝叶,在某家中堂的祖宗台下点着,袅袅的烟子便带上一缕缕清香覆盖了村子。这时,我们也会在老柏树下,把落下的碎柏树叶聚成一堆,仿效着用偷来的火柴点燃。在垂直上升的青烟下,我们竟也会止住了喧闹。 柏树也有风光的时候,比如说村中开会,金属的喇叭就会高挂在它的胸前,里面传出来洪亮、锐利、但现在想来十分含混的声音。 对一棵树的敬畏,那是一个充满了我的记忆的年代。 大约二十年前,村人们感觉到四周的山林开始渐渐的稀少,大量的砍伐队伍涌进了山中,村边的公路上拉木头的车一辆接一辆地驶出盆地。早年建祠堂时砍下那些粗大树木的山谷,现在仅仅只剩下矮小的灌木和茅草;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时是,盆地中那些椿树、榕树们,也几乎是在一个季节里就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田野上不时扬起奇怪的大风,隐天蔽日,夹杂着呛人的砂尘…… 而老柏树仍在顽强地活着,想那段无法抹去的历史。 老柏树在村中的地位一天天地消退。在这个小小的天井里,供销社搬走了,卫生所消失了,学校整体迁入村北头新建的校舍中,大队呢,索性在改作村公所后成立在交通便利的村南头的公路边,并且一年难得开一次会。 那么大殿呢?有人有在几十年后将它恢复成了祠堂。只是它常年锁着,似乎没有多少人去朝觐、祭拜。 柏树终于在某年的春天不再发出新芽。村中有许多的人仍在盼望着它在隔年后再生,因此谁也没有产生将老柏树伐倒的想法。一个枯桩,戳在所有村人的心中。 一位读过古书的老人在酒后软软地说,张村的中心、在枯了的柏树干里死去了。
村子在一个狭长、炎热、干燥的盆地的边沿,村子姓张。 村子的中心似乎是一棵树。 一棵柏树。 村子似乎是应该姓关的。三百多年前--准确地说是大明王朝的洪武开国年间,一位姓关的湖南湘乡藉低层武官随南征的大军进入仍然蛮荒的云岭之南,浴血冲杀。在滇西北崇山峻岭间一个小小的高原湖边,一群粗散的军士还未来得及欣赏这人迹罕至处优美的景色,上谕下来了,军队遂偃旗息鼓,屯兵于此。战事无期限地休止了下来,万里之遥的故乡永在关山之外,在此娶妻生子享受田园趣味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高原湖的水清幽碧蓝,四野的青山林木葱郁,花开不断,这份景致与关校尉的故乡还是比较相似的,这多少是一个慰籍;更何况这个小小的盆地比他家乡的那条山冲还要开阔许多,肥沃的土地提供着丰富的物产。在一年年光阴的度过和四时景致的变化中,关校尉那份金戈铁马的万丈雄心已无迹可寻。回到湘中丘陵的愿望也早已遥遥无期,另一种根系已扎入脚下在土地很深。于是,精神放松的校尉一气生下了说着当地古怪方言的四个健壮男儿,并在他渐渐增添的白发中,快速长大成丁。这时,老校尉对年轻时热血贲张的军功之业甚至产生了无形的厌恶。为了逃避当时的律令,使儿孙免受再次奔波的命运,在某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老校尉将四个儿子分别作关、张、孟、黄四姓,遣往四邻,各立门户,并交代不得散出这个小小湖泊四周的盆地,四姓的后代业永不得互相通婚…… 校尉的心情,当时肯定是复杂悲凉的。然而,张村就此诞生
了。 待我对这段旧事耳熟能详并开始在夜中与另外一群年轻人追思祖恩先荣时,张村已经是一个有一千多人丁分支众多的复杂的组合体,辈分参差不齐,在同龄人中,有叫我太爷爷的,也有我叫活祖宗的。而从第一代的张姓祖先算起,到我身上,那份湘人的血,也已经流了足足二十代。在湖畔无尽的夜中,关姓与黄姓的村子仍在静静地吐着微光,惟有那孟氏一支,似乎谁也不知他们去了何处。
现在想来,当我们老少数辈人在乡下的夜中勾陈与漫语时,似乎大都是在一棵沧桑的老柏树下。月光高而薄地照过来,将稀疏的影子投在我们身上,吸旱烟时烟斗上微弱的光亮闪着一张张粗糙黝黑的脸,对话是有一句无一句的,有时是一个人的讲述,有时又会爆发出激烈得让人担心的争论。柏树就那么孤零零的一棵,不是太高,两丈不会出头多少;基围不大,才一尺左右;枝叶稀疏,但仍然一年年在生长着——在它的内部,一圈圈数不尽的年轮扭曲向上,告知人们它的苍老以及张村的源远流长。 这棵柏树是哪位先人栽下的,栽于何年,村中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而我至今,也似乎从未问过谁。如此的古柏,在张村人的潜意识里,早已把它当成了那远逝的祖先的活化身。 古柏在一个百米开外的天井的东北角,在我刚刚省事时候,天井四周是这样布局或者说是这样使用着的:正西雕着图案的下房是大队部,某间里安着一部手摇的黑色老式电话;南边的厢房和耳房是卫生所及其药房;北边的厢房是没有多少东西的供销社;那么座东向西的主房呢…… 张村的所有主房房向都受狭长盆地的走向制约,几乎全是东西向的,古柏所在的天井的主房也不例外——座东朝西的主房是一个大殿,空荡荡地没有什么隔墙。这里是我们上课的地方——但不能称之为学校,我们的学校分散在村中的好几个地方——我们登上高高的石阶,在里面用方言或很不标准的普通话发出朗朗的读书声。如此的朗诵往往是有口无心的,走神的我们这些孩子会有一丝惧怕地抬头瞧屋内顶上那些老瓦的背面已经模糊的毛笔字和图画。梁上的装饰已被历代的烟火熏得隐隐约约,而那些巨大的柱子是我们这些年幼的孩子三人才能合抱拢的…… 不久我就知道了,这间宽大而陈旧的殿堂是我们张姓的祠堂。早年的四面墙上曾经挂满了写有张姓逝去的所有先人名号的木牌。在大约十年前的某个政治运动中,这些高挂的木牌突然消失了。 因此我们更愿意从光线幽暗的大殿中逃出来,到石阶下的天井里享受阳光,拾捡风中从柏树树梢落下来的细碎的叶,嗅嗅那浓浓的味道。天井里只有这一棵柏树瘦瘦地挺立在东北角,它不再长高却永远地在长着。祠堂位于村子的中央,村子位于狭长盆地的偏南,田野上不时有椿树、榕树、攀枝花和柳树在风中多姿多彩地摇曳着,它们不断变化,生机盎然,但它们显然没有老柏树的安详与沉稳;已经有人种植了能够更快速生长的桉树,但那种辛辣难闻的气味是村人一时难以接受的。 村中这棵唯一的柏树,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是从来不敢攀折的,没有人很明确地告戒过我们什么,它的神圣对于我们来说是与生俱来的。老柏树的枝叶一旦被哪位小心地折取的时候,就是村中的哪家要娶亲嫁女、或是哪家的老人走完了一生的路。搭上梯子小心折下的一撮柏树枝叶,在某家中堂的祖宗台下点着,袅袅的烟子便带上一缕缕清香覆盖了村子。这时,我们也会在老柏树下,把落下的碎柏树叶聚成一堆,仿效着用偷来的火柴点燃。在垂直上升的青烟下,我们竟也会止住了喧闹。 柏树也有风光的时候,比如说村中开会,金属的喇叭就会高挂在它的胸前,里面传出来洪亮、锐利、但现在想来十分含混的声音。 对一棵树的敬畏,那是一个充满了我的记忆的年代。 大约二十年前,村人们感觉到四周的山林开始渐渐的稀少,大量的砍伐队伍涌进了山中,村边的公路上拉木头的车一辆接一辆地驶出盆地。早年建祠堂时砍下那些粗大树木的山谷,现在仅仅只剩下矮小的灌木和茅草;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时是,盆地中那些椿树、榕树们,也几乎是在一个季节里就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田野上不时扬起奇怪的大风,隐天蔽日,夹杂着呛人的砂尘…… 而老柏树仍在顽强地活着,想那段无法抹去的历史。 老柏树在村中的地位一天天地消退。在这个小小的天井里,供销社搬走了,卫生所消失了,学校整体迁入村北头新建的校舍中,大队呢,索性在改作村公所后成立在交通便利的村南头的公路边,并且一年难得开一次会。 那么大殿呢?有人有在几十年后将它恢复成了祠堂。只是它常年锁着,似乎没有多少人去朝觐、祭拜。 柏树终于在某年的春天不再发出新芽。村中有许多的人仍在盼望着它在隔年后再生,因此谁也没有产生将老柏树伐倒的想法。一个枯桩,戳在所有村人的心中。 一位读过古书的老人在酒后软软地说,张村的中心、在枯了的柏树干里死去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