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戏筋儿
2021-12-23抒情散文不说了我
中原的方言土语十分鲜活儿,比如称戏剧爱好者,它不说爱好
者,它只说谁谁是戏筋儿。
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村村落落都有闻名遐迩的戏筋儿。戏筋儿
没有性别之分,也没有老少之分,他们惟一的共性便是把听戏融入
到了生命的进程中。就是这些戏筋儿,用他……
者,它只说谁谁是戏筋儿。
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村村落落都有闻名遐迩的戏筋儿。戏筋儿
没有性别之分,也没有老少之分,他们惟一的共性便是把听戏融入
到了生命的进程中。就是这些戏筋儿,用他……
中原的方言土语十分鲜活儿,比如称戏剧爱好者,它不说爱好
者,它只说谁谁是戏筋儿。
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村村落落都有闻名遐迩的戏筋儿。戏筋儿
没有性别之分,也没有老少之分,他们惟一的共性便是把听戏融入
到了生命的进程中。就是这些戏筋儿,用他们的热诚,捧红了一个
又一个角儿。
我的一个远房奶奶大字儿不识,却是一个不含水分的戏筋儿,关于 她年轻时候的趣闻轶事,只到今天还极有生命力地传播着。有一个 戏班,班里有一个男生角,艺名儿叫十八哼,唱的是豫剧详符调 ,他总是在唱腔结尾时用鼻音哼出十分优美的调儿。我奶奶喜欢听 十八哼戏的时候芳龄十六。有一年,十八哼在我奶奶的娘家唱了十 天大戏,我奶奶一场不拉直着脖子瞪着眼睛看了十天。十天后,十 八哼转到三十里外的山区唱戏。我奶奶心里只有十八哼的戏,哪还 管什么家法?偷偷溜出家门,扭着三寸金莲就往十八哼的台口跑, 等跑到十八哼的台口时,已是凌晨一点,刚好煞戏。我奶奶难过得 在人堆儿毫无顾及地大哭起来。十八哼受了感动,奉送给奶奶一场 折子戏:楼台相会。开头唱到:十八大姐来看我,应不出角也出 角、、、、、、、。把个奶奶激动得泪花四溅,我奶奶因此扬名家 乡。这时候是1947年,家乡正闹解放。 七十年代的时候,样板戏儿盛行,名个大队都有毛泽东思想文 艺宣传队,王候将相才子佳人,通通封杀。宣传队每月都要在村口 的土戏台子上唱戏,《沙家滨》《红灯记》轮流上演。唱来唱去, “李铁梅”要嫁给“李玉和”。闹洞房时,就有尖俏的小伙子们要 李玉和唱“提小卖拾煤渣”,让李铁梅唱“红灯高举闪闪亮,要学 爹爹打狼”,那李铁梅脸儿羞红,死活不学爹爹打狼。两口子结婚 后仍上台演出,夫妻俩一上台就成了父女俩。有人开他们的玩笑, 这闰女也真开放,敢嫁给她爹,有人说咋不能嫁哩?李玉和与铁梅 并没有血关系。这话儿传到村支书的耳朵里,开会道:英雄人物脑 袋都不要了,感情这玩艺儿算鸟!有的人演英雄台下咋就不学英雄 哩!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被赶出了宣传队,回到生产队挣工 分。两口子对此心安理得,李铁梅连烧着火做着饭也唱:祖国的大 建设一日千日,爱人接着唱:咱俩个在学校。 八十年代初,古装戏复兴,民间文艺活跃,两口子组建了一个 家庭剧团,农忙务农,农闲出外演戏,两口子扮母子,扮父女,角 色反串得害,倒是没有人在意这一点了,只是评论他们唱得怎么样怎么样。 古装戏红过一阵儿后,就归于了平寂,这阵儿我奶奶正是烈士 暮年的时候,看不到原汗原味的乡村大戏,一如一丛草儿没有被水 及时滋润,枯枯燥燥。我伯父看到我奶奶病病秧秧的样子,转身到 县城抱回来一台VCD,和一些戏碟子,屋内便响起了脆脆亮亮的梆 子腔,我奶奶突然焕发了青春,竟用跑风的嘴唱起来:花木兰羞答 答、、、、
奶奶七十五岁生日时,什么也不要,只要儿子给卖回来几张碟 子,我奶奶当下拿着话简唱《断桥》:哭啼啼忙把官人起。她的儿子 拍手道:唱的好!唱的好!唱得跟碟子上一模一样。其实这纯是她 的儿子的一种讨好行为,可我奶奶一定是当了真,一激动,竟背过 去了气!吓得伯父赶紧把奶奶送往医院。奶奶走的时候,棺材里放 了二十张碟子。 我伯父就是当年的李玉和,那个李铁梅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是谁了。
我的一个远房奶奶大字儿不识,却是一个不含水分的戏筋儿,关于 她年轻时候的趣闻轶事,只到今天还极有生命力地传播着。有一个 戏班,班里有一个男生角,艺名儿叫十八哼,唱的是豫剧详符调 ,他总是在唱腔结尾时用鼻音哼出十分优美的调儿。我奶奶喜欢听 十八哼戏的时候芳龄十六。有一年,十八哼在我奶奶的娘家唱了十 天大戏,我奶奶一场不拉直着脖子瞪着眼睛看了十天。十天后,十 八哼转到三十里外的山区唱戏。我奶奶心里只有十八哼的戏,哪还 管什么家法?偷偷溜出家门,扭着三寸金莲就往十八哼的台口跑, 等跑到十八哼的台口时,已是凌晨一点,刚好煞戏。我奶奶难过得 在人堆儿毫无顾及地大哭起来。十八哼受了感动,奉送给奶奶一场 折子戏:楼台相会。开头唱到:十八大姐来看我,应不出角也出 角、、、、、、、。把个奶奶激动得泪花四溅,我奶奶因此扬名家 乡。这时候是1947年,家乡正闹解放。 七十年代的时候,样板戏儿盛行,名个大队都有毛泽东思想文 艺宣传队,王候将相才子佳人,通通封杀。宣传队每月都要在村口 的土戏台子上唱戏,《沙家滨》《红灯记》轮流上演。唱来唱去, “李铁梅”要嫁给“李玉和”。闹洞房时,就有尖俏的小伙子们要 李玉和唱“提小卖拾煤渣”,让李铁梅唱“红灯高举闪闪亮,要学 爹爹打狼”,那李铁梅脸儿羞红,死活不学爹爹打狼。两口子结婚 后仍上台演出,夫妻俩一上台就成了父女俩。有人开他们的玩笑, 这闰女也真开放,敢嫁给她爹,有人说咋不能嫁哩?李玉和与铁梅 并没有血关系。这话儿传到村支书的耳朵里,开会道:英雄人物脑 袋都不要了,感情这玩艺儿算鸟!有的人演英雄台下咋就不学英雄 哩!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被赶出了宣传队,回到生产队挣工 分。两口子对此心安理得,李铁梅连烧着火做着饭也唱:祖国的大 建设一日千日,爱人接着唱:咱俩个在学校。 八十年代初,古装戏复兴,民间文艺活跃,两口子组建了一个 家庭剧团,农忙务农,农闲出外演戏,两口子扮母子,扮父女,角 色反串得害,倒是没有人在意这一点了,只是评论他们唱得怎么样怎么样。 古装戏红过一阵儿后,就归于了平寂,这阵儿我奶奶正是烈士 暮年的时候,看不到原汗原味的乡村大戏,一如一丛草儿没有被水 及时滋润,枯枯燥燥。我伯父看到我奶奶病病秧秧的样子,转身到 县城抱回来一台VCD,和一些戏碟子,屋内便响起了脆脆亮亮的梆 子腔,我奶奶突然焕发了青春,竟用跑风的嘴唱起来:花木兰羞答 答、、、、
奶奶七十五岁生日时,什么也不要,只要儿子给卖回来几张碟 子,我奶奶当下拿着话简唱《断桥》:哭啼啼忙把官人起。她的儿子 拍手道:唱的好!唱的好!唱得跟碟子上一模一样。其实这纯是她 的儿子的一种讨好行为,可我奶奶一定是当了真,一激动,竟背过 去了气!吓得伯父赶紧把奶奶送往医院。奶奶走的时候,棺材里放 了二十张碟子。 我伯父就是当年的李玉和,那个李铁梅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是谁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