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煎饼情
2020-09-17抒情散文山东滨州何西国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2 编辑
浓浓煎饼情“喂,国哥,你下班之后到我家来趟吧,大娘让我给你捎了点东西”。临近下班,手机响起,是在同城上班的,老家的小妹打来的
浓浓煎饼情“喂,国哥,你下班之后到我家来趟吧,大娘让我给你捎了点东西”。临近下班,手机响起,是在同城上班的,老家的小妹打来的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2 编辑 <br /><br /> 浓浓煎饼情
“喂,国哥,你下班之后到我家来趟吧,大娘让我给你捎了点东西”。临近下班,手机响起,是在同城上班的,老家的小妹打来的。我正想追问什么东西,小妹神秘的挂了电话。
下班后驱车赶往她所在的生活区,临近门口时,便远远望见了等待的小妹,身边放着一个大面粉袋子,鼓鼓囊囊的装满了东西。不用猜,就知道,肯定是老家的煎饼。听小妹说,前几天她轮休回了趟老家,母亲知道后,为了不耽误小妹返回的日程,她老人家连夜准备,天不明便叫醒老父亲,开始烙煎饼。烙完后,顾不得休息便把煎饼折叠好,打包让小妹带了回来。
望着这满满一袋的煎饼,我悄然转过身,擦去了含在眼里的泪水。母亲今年六十有余了,繁重的农家生活使她老人家过早的步伐蹒跚,银发满头,身材枯瘦。好多次都想把她老人家接回来,享享清福。可每次来住不上几天,老惦记着家里的那几亩责任田、庭院的鸡鸭。闲不住的她便又匆匆的回去了。
煎饼是我们老家的一种主食,记忆里,每次摊煎饼都要提前一天准备,根据煎饼的种类,把小麦、玉米或者把掺有少量大豆的混合物,用清水淘洗干净,放到水桶里,再用扁担挑到村西头的石磨上磨成糊糊,再把磨好的糊糊放到大盆里,兑上些盐水用手搅拌均匀后便可以开始摊煎饼了。摊煎饼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人负责在鏊子上摊糊糊,摊之前要在鏊子上蘸些豆油,把鏊子擦得黑亮,再用勺子盛些糊糊放到鏊子上,沿顺时针,由外到内,把糊糊平摊在鏊子面上。另一人负责添加柴火,称为“烧鏊子”,烧鏊子是门技术活,要求火候适中,不能过旺,过旺了煎饼会被烤糊,火侯不足则摊出的煎饼易出现“面疙瘩”,吃起来没有口感。风雨数载几十年,就这样在老爸、老妈的配合下,我吃着他们摊的煎饼,从小学读到了中学,从年少长为成人,直至离开了家乡。
记得前几年,我们刚买了房子,生活比较紧张,老母亲知道后,害怕我们开支大,手头紧,频频的让人从老家捎煎饼,说可以补充主食,减少买馒头、米饭的开支。那些年往往出现上次的煎饼还没有吃完,又捎来了新的煎饼。老婆心疼母亲,在电话里谎称儿子不爱吃,咬不动。老母亲疼爱孙子,信以为真,这才把捎煎饼的数量和次数降了下来。
而今离开家乡已九年有余了,坐落在村西头的那台石磨,父母摊煎饼的身影以及小院上空升起的袅袅炊烟,早已定格在我记忆的最深处,成为人生中最美的画面。为生计,为理想而四处奔波的我也早已用“男儿志在四方”取代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看着眼前的这袋浓缩了父母汗水和深情的煎饼,我的眼眶再一次湿润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无论我们走的再远,离开的再久,也无法割舍父母对我们的那份关爱和惦记。他们不期盼我们能有多大的报答,不期待我们做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更不盼望我们是否能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他们只希望我们能饱食暖衣,平安快乐的生活。离家在外的我们无力去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无法对他们嘘寒问暖,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顾好我们自己,让他们少一份担心,用身体的安康回报年迈的父母。热爱生活,努力工作,用拼搏的业绩给白发父母带去欣慰。
“喂,国哥,你下班之后到我家来趟吧,大娘让我给你捎了点东西”。临近下班,手机响起,是在同城上班的,老家的小妹打来的。我正想追问什么东西,小妹神秘的挂了电话。
下班后驱车赶往她所在的生活区,临近门口时,便远远望见了等待的小妹,身边放着一个大面粉袋子,鼓鼓囊囊的装满了东西。不用猜,就知道,肯定是老家的煎饼。听小妹说,前几天她轮休回了趟老家,母亲知道后,为了不耽误小妹返回的日程,她老人家连夜准备,天不明便叫醒老父亲,开始烙煎饼。烙完后,顾不得休息便把煎饼折叠好,打包让小妹带了回来。
望着这满满一袋的煎饼,我悄然转过身,擦去了含在眼里的泪水。母亲今年六十有余了,繁重的农家生活使她老人家过早的步伐蹒跚,银发满头,身材枯瘦。好多次都想把她老人家接回来,享享清福。可每次来住不上几天,老惦记着家里的那几亩责任田、庭院的鸡鸭。闲不住的她便又匆匆的回去了。
煎饼是我们老家的一种主食,记忆里,每次摊煎饼都要提前一天准备,根据煎饼的种类,把小麦、玉米或者把掺有少量大豆的混合物,用清水淘洗干净,放到水桶里,再用扁担挑到村西头的石磨上磨成糊糊,再把磨好的糊糊放到大盆里,兑上些盐水用手搅拌均匀后便可以开始摊煎饼了。摊煎饼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人负责在鏊子上摊糊糊,摊之前要在鏊子上蘸些豆油,把鏊子擦得黑亮,再用勺子盛些糊糊放到鏊子上,沿顺时针,由外到内,把糊糊平摊在鏊子面上。另一人负责添加柴火,称为“烧鏊子”,烧鏊子是门技术活,要求火候适中,不能过旺,过旺了煎饼会被烤糊,火侯不足则摊出的煎饼易出现“面疙瘩”,吃起来没有口感。风雨数载几十年,就这样在老爸、老妈的配合下,我吃着他们摊的煎饼,从小学读到了中学,从年少长为成人,直至离开了家乡。
记得前几年,我们刚买了房子,生活比较紧张,老母亲知道后,害怕我们开支大,手头紧,频频的让人从老家捎煎饼,说可以补充主食,减少买馒头、米饭的开支。那些年往往出现上次的煎饼还没有吃完,又捎来了新的煎饼。老婆心疼母亲,在电话里谎称儿子不爱吃,咬不动。老母亲疼爱孙子,信以为真,这才把捎煎饼的数量和次数降了下来。
而今离开家乡已九年有余了,坐落在村西头的那台石磨,父母摊煎饼的身影以及小院上空升起的袅袅炊烟,早已定格在我记忆的最深处,成为人生中最美的画面。为生计,为理想而四处奔波的我也早已用“男儿志在四方”取代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看着眼前的这袋浓缩了父母汗水和深情的煎饼,我的眼眶再一次湿润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无论我们走的再远,离开的再久,也无法割舍父母对我们的那份关爱和惦记。他们不期盼我们能有多大的报答,不期待我们做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更不盼望我们是否能光宗耀祖、衣锦还乡。他们只希望我们能饱食暖衣,平安快乐的生活。离家在外的我们无力去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无法对他们嘘寒问暖,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顾好我们自己,让他们少一份担心,用身体的安康回报年迈的父母。热爱生活,努力工作,用拼搏的业绩给白发父母带去欣慰。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