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不是传奇
2020-09-17叙事散文熊荟蓉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15 编辑
凤凰不是传奇文/熊荟蓉红灯笼。青石板。吊脚楼。碧波。拱桥。斜阳。灯火。凤凰于我,像隐隐约约的前世。像一个做过多次的梦。于
凤凰不是传奇文/熊荟蓉红灯笼。青石板。吊脚楼。碧波。拱桥。斜阳。灯火。凤凰于我,像隐隐约约的前世。像一个做过多次的梦。于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15 编辑 <br /><br /> 凤凰不是传奇
文/熊荟蓉
红灯笼。青石板。吊脚楼。碧波。拱桥。斜阳。灯火。
凤凰于我,像隐隐约约的前世。像一个做过多次的梦。
于是,出发前,我更改QQ签名:前往凤凰,期待一个梦的打开。
一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总在烟雨中。
初见凤凰,是在烟雨中,灯火下。
凤凰的雨,没有尘土的味道。黏黏的,糯糯的。仅够挂在发丝上,睫毛上。粘衣不湿,意味悠长。
凤凰的灯,是风情的。她在沱江这杯酒里荡漾,在虹桥这幅画里明灭。她在每一个角落扭着腰肢,抛着媚眼。
粉粉的。艳艳的。嗲嗲的。慵懒。颓靡。暧昧。
她不是我眼里那滴泪,意中那个人。
她不青涩。也不清纯。
一切都那么闪烁不定,不可捉摸。不可信。不可靠。
她只适合推杯换盏,适合缠绵悱恻,适合醉生梦死,适合明天,说再见。
二
灰瓦。飞檐。朱漆木门。雕花窗子。
暗与旧,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青灰的石板,那剥蚀的墙皮,那铜锈的门环,素素地旧着。像很旧很旧的一首宋词,暗暗地,流淌着很老很老的月光。
推开那一扇扇古老的木门,一段段光阴的故事迎面扑来。
在这间小柴房里,一代政治家、教育家熊希龄,曾在这里推磨和冲碓。
在这宽阔的晒场边,立着一块旗杆石,它见证了陈宝箴中举以及“一门四代五杰”的辉煌。
在这檀木方桌、藤编靠椅上,只有小学文化的沈从文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大作品。
…………
栖息在这里的凤凰,都曾向世人展示过非凡的光彩。如今,他们寂寂地敛着翅。在画幅中凝着神,在词条里发着声,在一册册线装书里,绽放清冷的香。
打着小旗的导游来了又去了。好多的旧时光,浮上来,又沉下去。
在一张镂空梳妆台前呆立。青花瓷、桐油灯、棉纱帐子,我不知是前世,还是今生。
三
午后的沱江,静如碧玉。
远山。塔影。铅灰的天。挤挤挨挨的檐头屋脊。掬水沐发的垂柳。连那跳岩上的人和故事,也在距离里,有了悠悠的古意。
一艘艘乌篷船,虾米一样趴着。
穿粗布马甲的船夫,牢牢地握住船桨,将月牙形的小船撑离岸边,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粼粼的细浪铺散开来。沱江露出她甜甜的酒窝。
河底绿油油的水草,与吊脚楼上的红灯笼,遥相呼应。
阳台的竹竿上,晾晒着五彩的衣物,也晾晒着凤凰人家五彩的生活。
若是五月初五,这里该是人头攒动,千帆竞发。一个个的翠翠,隐在雕花窗子后,踮起脚尖,寻觅那一个个心中的傩送。一个个的老船夫,聚在一起喝酒,那酒葫芦里的快乐,正咕咚咕咚作响。
人在画中游,耳畔又传来苗家姑娘清脆的山歌。那一声悠长的哟荷喂,唱得人心里痒痒的。同船的擅唱者对以一曲《龙船调》。一句“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引来一片回应声。
不远处的虹桥,笑弯了腰。
四
去苗人谷、土匪洞。先坐车,再坐船,再攀岩。
一路上,耳得之是苗族的神奇,目遇之是苗寨的风情。
神秘的赶尸。恐怖的下蛊。
自由烂漫的赶边边场。奔放缠绵的山歌对唱。情投意合的草标幽会。
不知怎么说到了宋祖英。导游以一句“宋祖英是我们这边的神”开头,讲得让我们泪落。
这只从矮头寨子飞出的金凤凰,无论是低到尘埃,还是高到云端,都不失质朴的天性,感恩的情怀。她为家乡尽心竭力。如今,“宋祖英助学基金”已经资助了几千名湘西贫困学子。
狭长的苗人谷,谷中藏洞,洞中藏谷,宛若迷宫。阴暗的土匪洞,隐蔽又险要,幽深又潮湿。土匪洞又称苗王洞,因湘西末代苗王龙云飞曾在此居住而得名。据说当年清军围剿数月仍无法攻下。
谷内四季山花烂漫,百鸟争鸣,溪水淙淙,胜似仙境。经行处,我们遇到了许多唱山歌的小阿哥和小阿妹。他们衣衫暗淡,歌声嘹亮。大的不过十多岁,最小的只有两岁半。
这些孩子中,也许就有未来的宋祖英、陈思思。我们在他们的手里放上一元、五元的纸币,也放上我们最真的祝福。
五
如果不来到湘西,我怎会知道,这里,还有一道绵延千里的南方长城,以残垣断壁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民族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悲情史。
我们曾经多么骄傲,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居住在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
而苗族,他们的始祖是蚩尤。
从五六千年前炎帝与黄帝联手大败蚩尤开始,苗族就开始了苦难的迁移史。他们被称为蛮,一次次被迫离开故土。五次大迁徙,他们逃到西南方的荒山野林。
失去了平原的悠闲富足,他们拥抱了大山的美好纯净。他们没有文字,就用服饰记载历史。那精美的银饰,那多彩的刺绣,那奔放的歌舞,就是他们的语言。
他们以山果养命,用山歌宽心。他们不过是一个爱美爱自由的民族,剽悍与蛮横只是自卫的武器。却遭到历代统治者六十二次的镇压,杀之唯恐不绝。
这一道南长城,又叫苗疆万里墙。它把湘西苗疆南北生生隔开。“苗不出境,汉不入峒”,只是封建统治者的狭隘偏见,一厢情愿。如今,惠风和畅,城南城北,早就畅通无阻。只有这一段青黑色的石墙,默默垂立,似在向苗族后人谢罪。
都过去了,千年的苦难,千年的悲情。千年的凤凰,不是传奇,是需要我们好好呵护的亲人与家园。
文/熊荟蓉
红灯笼。青石板。吊脚楼。碧波。拱桥。斜阳。灯火。
凤凰于我,像隐隐约约的前世。像一个做过多次的梦。
于是,出发前,我更改QQ签名:前往凤凰,期待一个梦的打开。
一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总在烟雨中。
初见凤凰,是在烟雨中,灯火下。
凤凰的雨,没有尘土的味道。黏黏的,糯糯的。仅够挂在发丝上,睫毛上。粘衣不湿,意味悠长。
凤凰的灯,是风情的。她在沱江这杯酒里荡漾,在虹桥这幅画里明灭。她在每一个角落扭着腰肢,抛着媚眼。
粉粉的。艳艳的。嗲嗲的。慵懒。颓靡。暧昧。
她不是我眼里那滴泪,意中那个人。
她不青涩。也不清纯。
一切都那么闪烁不定,不可捉摸。不可信。不可靠。
她只适合推杯换盏,适合缠绵悱恻,适合醉生梦死,适合明天,说再见。
二
灰瓦。飞檐。朱漆木门。雕花窗子。
暗与旧,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青灰的石板,那剥蚀的墙皮,那铜锈的门环,素素地旧着。像很旧很旧的一首宋词,暗暗地,流淌着很老很老的月光。
推开那一扇扇古老的木门,一段段光阴的故事迎面扑来。
在这间小柴房里,一代政治家、教育家熊希龄,曾在这里推磨和冲碓。
在这宽阔的晒场边,立着一块旗杆石,它见证了陈宝箴中举以及“一门四代五杰”的辉煌。
在这檀木方桌、藤编靠椅上,只有小学文化的沈从文写出了震惊世界的大作品。
…………
栖息在这里的凤凰,都曾向世人展示过非凡的光彩。如今,他们寂寂地敛着翅。在画幅中凝着神,在词条里发着声,在一册册线装书里,绽放清冷的香。
打着小旗的导游来了又去了。好多的旧时光,浮上来,又沉下去。
在一张镂空梳妆台前呆立。青花瓷、桐油灯、棉纱帐子,我不知是前世,还是今生。
三
午后的沱江,静如碧玉。
远山。塔影。铅灰的天。挤挤挨挨的檐头屋脊。掬水沐发的垂柳。连那跳岩上的人和故事,也在距离里,有了悠悠的古意。
一艘艘乌篷船,虾米一样趴着。
穿粗布马甲的船夫,牢牢地握住船桨,将月牙形的小船撑离岸边,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粼粼的细浪铺散开来。沱江露出她甜甜的酒窝。
河底绿油油的水草,与吊脚楼上的红灯笼,遥相呼应。
阳台的竹竿上,晾晒着五彩的衣物,也晾晒着凤凰人家五彩的生活。
若是五月初五,这里该是人头攒动,千帆竞发。一个个的翠翠,隐在雕花窗子后,踮起脚尖,寻觅那一个个心中的傩送。一个个的老船夫,聚在一起喝酒,那酒葫芦里的快乐,正咕咚咕咚作响。
人在画中游,耳畔又传来苗家姑娘清脆的山歌。那一声悠长的哟荷喂,唱得人心里痒痒的。同船的擅唱者对以一曲《龙船调》。一句“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引来一片回应声。
不远处的虹桥,笑弯了腰。
四
去苗人谷、土匪洞。先坐车,再坐船,再攀岩。
一路上,耳得之是苗族的神奇,目遇之是苗寨的风情。
神秘的赶尸。恐怖的下蛊。
自由烂漫的赶边边场。奔放缠绵的山歌对唱。情投意合的草标幽会。
不知怎么说到了宋祖英。导游以一句“宋祖英是我们这边的神”开头,讲得让我们泪落。
这只从矮头寨子飞出的金凤凰,无论是低到尘埃,还是高到云端,都不失质朴的天性,感恩的情怀。她为家乡尽心竭力。如今,“宋祖英助学基金”已经资助了几千名湘西贫困学子。
狭长的苗人谷,谷中藏洞,洞中藏谷,宛若迷宫。阴暗的土匪洞,隐蔽又险要,幽深又潮湿。土匪洞又称苗王洞,因湘西末代苗王龙云飞曾在此居住而得名。据说当年清军围剿数月仍无法攻下。
谷内四季山花烂漫,百鸟争鸣,溪水淙淙,胜似仙境。经行处,我们遇到了许多唱山歌的小阿哥和小阿妹。他们衣衫暗淡,歌声嘹亮。大的不过十多岁,最小的只有两岁半。
这些孩子中,也许就有未来的宋祖英、陈思思。我们在他们的手里放上一元、五元的纸币,也放上我们最真的祝福。
五
如果不来到湘西,我怎会知道,这里,还有一道绵延千里的南方长城,以残垣断壁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民族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悲情史。
我们曾经多么骄傲,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居住在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
而苗族,他们的始祖是蚩尤。
从五六千年前炎帝与黄帝联手大败蚩尤开始,苗族就开始了苦难的迁移史。他们被称为蛮,一次次被迫离开故土。五次大迁徙,他们逃到西南方的荒山野林。
失去了平原的悠闲富足,他们拥抱了大山的美好纯净。他们没有文字,就用服饰记载历史。那精美的银饰,那多彩的刺绣,那奔放的歌舞,就是他们的语言。
他们以山果养命,用山歌宽心。他们不过是一个爱美爱自由的民族,剽悍与蛮横只是自卫的武器。却遭到历代统治者六十二次的镇压,杀之唯恐不绝。
这一道南长城,又叫苗疆万里墙。它把湘西苗疆南北生生隔开。“苗不出境,汉不入峒”,只是封建统治者的狭隘偏见,一厢情愿。如今,惠风和畅,城南城北,早就畅通无阻。只有这一段青黑色的石墙,默默垂立,似在向苗族后人谢罪。
都过去了,千年的苦难,千年的悲情。千年的凤凰,不是传奇,是需要我们好好呵护的亲人与家园。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