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鼓楼北街——并非虚构的峡谷

2020-09-17叙事散文敬一兵
父母替我作出的迁徙选择,决定了儿时我心目中的鼓楼北街,是与峡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73年至1993年之间,我离开成都鼓楼北街,穿越大渡河峡谷随父母迁徙云南。二十年的时间里,我思念最多的地方就是鼓楼北街。白天盯着高原上的银华树梢或夜晚做梦的
  父母替我作出的迁徙选择,决定了儿时我心目中的鼓楼北街,是与峡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973年至1993年之间,我离开成都鼓楼北街,穿越大渡河峡谷随父母迁徙云南。二十年的时间里,我思念最多的地方就是鼓楼北街。白天盯着高原上的银华树梢或夜晚做梦的时候,鼓楼北街的影子都会跑进我的眼帘和梦境里,昙花一现打个转转。鼓楼北街街边的杂货铺,杂货铺边的构树,构树对面的老茶馆,还有茶馆里的二胡金钱板声音都是老样子老味道。仿佛我留下来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永远带不走也永远长不大。
  胸腔以外,记忆和梦是心安放的另外一种形式,也是缺席成都期间,我和鼓楼北街相会的途径。在红土高原流年似水劲风吹拂的日子里,对于一个好动的少年来说,这的确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鼓楼北街的影子很短很薄,纸片一样卷曲在我的记忆里。但街道两旁参差不齐的瓦房,却让街道的影子有了立体感。不仅看上去像一条凝固的河床,还让河床的影子显出了诡异的纵深度。记不得是谁说过这样的话,她不再是被身体豢养的影子,她反过来驯化身体,让身体成为她的信徒。那个时候我虽然没有成为鼓楼北街的信徒,也不知道信徒带给一个人的感觉是什么,但我在云南期间,确实被鼓楼北街的影子牵着记忆和情感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路程。握在鼓楼北街影子手上驱赶我的鞭子,就是它诡异的纵深度。
  说起纵深度我就想到了由它引发出来的峡谷景象。
  那个时候我是父母的一个尾巴。要么跟母亲从鼓楼北街出发,穿过大渡河峡谷到西昌五七干校种庄稼,修成昆铁路。要么跟父亲离开鼓楼北街疏散到汶川的七盘沟学习改造。我不知道母亲穿越一次大渡河峡谷是什么感受,是不是察觉到了她的人生在那个时候就处在大峡谷中?我也不清楚父亲变相囚禁在七盘沟,是不是感受到了他的仕途生涯搁浅在了一条峡谷底部的干枯河床里?当时我所有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母亲和父亲的脸上,而是放在了壁立千仞的峡谷岩崖上。陡峭的崖壁被云雾缭绕,峡谷变得深邃诡异。我被如此的景象震慑,如同置身在老鼠出没野狗狂吠的夜晚。峡谷可以让天变成一根线,可以让风发出呼啸的声音,可以让我在仰望的时候一个后仰翻跌倒在母亲的脚边,看着自己戴在头上没有帽檐的草绿色军帽,车轱辘一样滚到老远的地方才停下来的那种宏伟气势,直到今天还在我的脑袋中激荡。
  26岁那年我的命运拐了一个急转弯。我从红土高原上下来穿越大渡河峡谷,远离父母再次定居成都,情形如同落地生根的种子,从此不愿再挪动自己的身子。这里面既有水土相符饮食对胃口的意思,但更多的还是被魂牵梦绕的鼓楼北街召唤回归故里的成分。
  我是在冬季回到成都的。久别重逢的激动,促使我隔三差五就要到鼓楼北街去逛逛。好像不去逛一下,心里面就会发慌,就会觉得自己是这个城市的过客而不是老资格的市民。这还是其次。关键的是我觉得只有在鼓楼北街,我才会和我昔日的毛根儿(辫子)朋友靠得最近,和他们靠得最近相当于和一盆炭火靠得最近,暖手暖身更暖心。我关注每一个进出鼓楼北街的人,希望从他们身上觅到昔日毛根儿朋友的痕迹。大多数路人对我的盯梢不屑一顾。仅有个别生得丑眉丑眼的女人,会用刀子一样的眼光回敬我,甚至从我身边经过的瞬间,低声骂我神经病。
  在一条并不拥挤也不喧嚣的街道里,很多时候男人和女人的目光相遇,晦涩暗示的元素很少,反倒是戒备和警告的成分居多。我逛鼓楼北街的时候,这种男女之间界限分明的情形已经进入衰老期了。接踵而至的是街上流行叶倩文潇洒走一回的歌曲,和被歌曲萦绕的日子。年轻人最喜欢把“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的歌词故意唱成我用青春赌明天,你用美金换此身。然而在我的眼睛里,不要说美金或美女的身体,你就是拿性命也换不走我对毛根儿朋友的思念。
  我把目光从人的身上转移到街道上,这才发现街道已从浅沟变成了类似我穿越过多次的大渡河峡谷。只不过这条峡谷两侧不是壁立千仞的岩石,而是楼宇。楼宇大多是近期新修的。它们肩膀挨肩膀密密麻麻站在街道两边,类似不请自来的陌生巨人,把原来低矮的瓦房连同瓦房留给我的熟悉景象基本上都撵走了,把原来晒得到太阳的地方也遮挡了。不用抽完一根烟的时间就可以走完的街道,因为天光不足,显露出了和大渡河峡谷底部黝黯潮湿与幽深悠长一样的景象。要是站在街头或街尾的位置上看,凹陷在峡谷底部黝黯潮湿中的鼓楼北街,情形简直就是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渡河在流淌。
  是说没有看见熟悉的面孔,老茶馆,构树,瓦房,瓦檐下破旧土墙露出篾巴编织的筋骨,靠在墙边的马桶和竹刷把。原来,它们都像浮在时间水面上的照片渐去渐远,最终消失在了我视线无法穿透的,裹满了尘埃的历史里了。
  鼓楼北街并非虚构的峡谷。它与地理上的峡谷唯一的区别是,地理上的峡谷肉眼能够看见,鼓楼北街这条峡谷肉眼不易察觉,宛如冬季的寒冷飘若银针落地无声。
  一些事物的实质,总是要等岁月拉开人与事物之间的距离后,才能看清楚以前不能、不敢也不愿意承认的事实。
  鼓楼北街的峡谷实质,就是我的记忆,一部只供我一个人观看的没有胶片没有声音的电影。街道两边的楼宇有多高,组成峡谷岩崖的我的记忆就摞得有多高。一条街道一座城市的布局、格调、走向、位置和外貌,说白了都是它们在人的记忆中摞起来的时间海拔。习俗、人文风情、历史传说、市井底蕴和氤氲的生活气息,则是人的记忆涂抹在时间海拔上的色彩纹路。
  现在,我的记忆就被挂在了时间海拔的柱子上,经幡一样摇曳。然后,和很多人的记忆,和街道两边的楼宇一起,又被历史镶嵌在了街道峡谷的时间岩崖峭壁上。沿循时间岩崖峭壁的纵向角度来看,我的记忆所处的位置刚好在峭壁的腰杆上。处在我记忆上端部位的是取代瓦房出现在鼓楼北街两边的楼宇。处在我记忆下面的,是成都的一座鼓楼。在鼓楼这个位置的下方,则栖息着连我父母都说不清楚更没有经历过的成都历史。
  父母曾经对我说过,鼓楼来自于一个传说。他们的话语在我这个信任语言超过信任事实的孩子眼中,摇身一变成了一幅黑白山水画。画面的中心部位,也就是远古时期成都这个地理位置,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汪洋。人们都在汪洋淹不到的高山上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物质匮乏,条件简陋,交通闭塞,龙王爷还要经常兴风作浪,人的生活自然苦不堪言。后来因为献上了猪羊和童男童女,龙王爷才勉强答应借一块平地让他们下山过安宁日子的乞求,但条件是三天后的三更时必须归还。龙王爷通过海眼退去了海水出现了成都平原。为了不让海水再次淹没平原,聪明的人修了一座钟楼堵住海眼,钟楼也永远不敲三更。钟楼就是后来人们喊的鼓楼,是当时成都的最高建筑也是成都的中心。鼓楼以北的羊肠小道就被当时的人取名为鼓楼北街。1953年鼓楼被拆除时,墙砖木板瓦片遍地都是,家家户户都拣回去垒墙造鸡圈。
  我现在还记得父亲说他亲眼见过的鼓楼时,音调婉转脑袋摇晃津津有味的情形,也记得母亲在旁边露出笑容瞧我的得意神色。虽然鼓楼已经拆除了,但鼓楼居高临下的地位和作为当时成都中心的地标象征,依然牢不可破地耸立在他们的心中。父母先是把鼓楼,后来把鼓楼北街当成他们的身份、地位、价值、人格、自尊的资本甚至心中的神灵时,我却把它当成了玩闹和恶作剧的场所,用我的顽皮秉性和不甘寂寞的德行,随时随地践踏着父母心中的神坛。我和小伙伴们时常在街上滚铁环,摻螺陀,斗蟋蟀,叠纸飞机飞,弹玻璃珠子,单脚离地拧起左腿弯成弓形用膝盖骨相互碰撞。这些花样玩累了玩烦了,就用萝卜枪打人,用弹弓射瓦脊上或者树上的麻雀,抢女娃娃的沙包和橡皮筋,编顺口溜骂人,骂不过就吐口水就打架……
  打架是用肢体解决问题宣泄情绪的极端情形。只不过这种情形发生在鼓楼北街,便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我们去学校读书的时候,也是家长们上班的时候。人流如织的街道为贼娃子偷钱包提供了可乘之机。记得是一个午后,我背起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听到背后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逮住!偷包包的贼娃子……喊声还没有落地,一个小伙子就从我的身旁跑过。他没有跑多远,就被前面的人伸腿绊了一个狗抢屎。被偷的中年人追上来,从小偷的裤兜里找出自己的钱包后,抡起拳头就是一阵骤风暴雨般的狂揍。众人把他劝开时,他还不停地骂道,你个瓜娃子,敢偷老子的包包,老子不打死你,你不晓得龙王爷长了几只眼睛。鼓楼北街的人打架打赢了,或者提劲打靶威胁别人的时候,最爱提到的词汇就是龙王爷,几只眼。
  这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是鼓楼北街的人整治贼娃子的语言刑具。
  如今回想起来我对这个特点一点都不感到奇怪。鼓楼北街本身就与龙王爷、海眼和鼓楼这些传说中出现的主角密切关联。鼓楼北街的人在遭遇危险的时刻,自然会把龙王爷而不是鲁智深李逵这些水泊梁山上的英雄好汉搬出来当挡箭牌。打架和传说看起来是风马牛毫不相干的事情,然而它们在鼓楼北街倾轧纠缠在一起,只能从侧面说明,万事万物都有互通款曲的秘密通道。龙王爷和海眼都存在于海底,它们构成的传说自然也就处在了世俗文化的底部,处在了鼓楼北街峡谷的底部。
  不管是世俗文化的底部还是鼓楼北街峡谷的底部,底部总是能够给人带来接到了地气的踏实感。人的记忆如果接到地气踏实了,就会像盲人那样听觉和嗅觉变得十分灵敏。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我的灵敏性虽然没有达到可以听出一阵惊风窜过鼓楼北街的细节和层次的程度,但也足以从风马牛不相干的事物之间,找到触类旁通的地方。譬如此刻我就忽然意识到,儿时我们用斗蟋蟀,叠纸飞机飞,弹玻璃珠子这些玩闹方式,在我们和父辈之间划出了一条代沟的同时,也成了后来我们为自己在小辈们面前划出的代沟。倘若我的父母和我一起滚铁环摻螺陀和斗蟋蟀,肯定会被别人当成疯子。这与我现在如果和托儿所的娃娃抢玩具争棒棒糖吃一样,绝对会引起周围人的惊讶错愕和窃笑。难以逾越也难以沟通的情形,让代沟成了鼓楼北街,成了大渡河峡谷的一个象征。
  我的回忆继续向着鼓楼北街峡谷的底部坠落。
  玩闹和恶作剧并不是我们的全部生活。更多的时候,我们这群娃娃放学后还是跑进构树下的老茶馆里听快板、评书、金钱板和川戏,看别人掏耳朵、捶背、下象棋和打长牌。在我们天真无邪的眼睛里,老茶馆就是鼓楼北街的定盘星,就是我们的童年世界。要不然我们就是围在小商小贩的摊摊边,被他们捏面人、算卦、敲叮叮糖或者磨剪子戗菜刀的动作拴住眼睛捆住脚杆久久不愿离开。娃娃们像鱼儿在垂钓的诱饵四周围观,对于小商小贩来说当然是一件心花怒放的好事情。捏面人和敲叮叮糖的商贩对我们好吃的秉性很熟悉,他们并不担心在他们三哄两骗的诱惑下,我们不掏包包把镍币心甘情愿奉献给他们。他们最嫉恨也最提心吊胆的人,是一个瘸腿老汉。在我们围观的节骨眼上,瘸腿老汉挑着一双木桶的身影还没有出现,“鼓楼洞的凉粉凉面鸡丝清汤水面好吃得很巴适得板”的吆喝声就已先期抵达。他们知道,只要瘸腿老汉的吆喝声一到,就是他们的悲剧拉开了帷幕,围观的娃娃会一哄而散,尾在瘸腿老汉的屁股后面阴阳怪气学他吆喝。
  流传在我们嘴巴上的顺口溜,很多都是模仿商贩的吆喝篡改而来的。现在我还记得卖老鼠药的商贩吆喝的内容是,老鼠药,老鼠药,老鼠吃了跑不脱。经过我们篡改后就成了老太婆,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以前只是觉得好耍,现在才发现这样的顺口溜删除损人的成分,其实就是鼓楼北街文化的一种传承形式,是入得画面的。
  在家里和学校里的时光过得很慢。只有在茶馆里逗留,围观商贩卖弄手艺和阴阳怪气学瘸腿老汉吆喝,日子才会长出翅膀带着我们飞快地滑翔。那个时候我们并不清楚茶馆、商贩的手艺和瘸腿老汉的吆喝,都是鼓楼北街的世俗文化为我们滑翔提供的高度和宽度。
  高度和宽度,对于平原地势没有太大的指示性,但对于一条街道形成的峡谷而言,不仅具有指示性,还肩负有丈量、定义和构建的重任。倘若高度和宽度被瓦解,则意味着鼓楼北街这条峡谷的坍塌与毁灭。
  今天的鼓楼北街,虽然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老茶馆和手艺人。那个挑着一双木桶吆喝的瘸腿老汉大概也作古了。然而构成这条街道峡谷的高度和宽度还在。透过楼宇墙面泛出的光泽,老头儿坐在藤椅上抽叶子烟吐出来的烟雾,修电动车和守烟摊摊的年轻人生意清淡时围在一起斗地主的身影,在街上一边遛鸟一边听收音机,特别是馆子里炒泡椒牛肉的呛人气味这些闲散生活的情形,我还是能够看出昔日鼓楼北街的蛛丝马迹。
  泡椒牛肉可以是食客点的一道菜,可以是一幕恋爱剧的开场,也可以是转瞬即逝萦绕在山腰的气味雾霾……只有在像鼓楼北街这样的峡谷里,才会赋予泡椒牛肉乃至川菜里占有重要地位的泡菜(也叫酸菜)如此之多的意境。
  我的记忆离不开鼓楼北街,鼓楼北街离不开泡菜。二者之间存在隐秘的契约关系。我发现它们的契约关系时,也发现我的回忆比想象中的更丰腴。
  鼓楼北街街口有一家苍蝇馆子,一直盘踞在我脑海里的重要位置上。它的重要性不是处在了我每天上学的必经之路上,而是中午放学回家时,肥胖的女厨师手握铁勺用泡菜炒火爆腰花的娴熟动作,铁勺与铁锅碰撞传来的叮叮当当响声,特别是香喷喷的味道一个劲往我的鼻子里钻,惹得我肚子咕咕叫唤不断吞咽口水的诱惑力。
  因为泡菜的缘故,我从小就十分敬畏母亲。她很能干也很泼辣厉害,辣椒、莲花白、豇豆、萝卜皮、蒜薹、苦瓜什么都敢拿来泡。母亲吃泡菜从来不单独吃一样菜,而是要和泡辣椒放在一起吃。有时候这样吃她还觉得不过瘾,还要舀一勺油辣子淋在上面吃。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同事时常也会跑到鼓楼北街来吃她的泡菜。
  母亲并不勉强我像她那样吃泡菜,但经常要在饭桌上对我唠叨说泡菜是个好东西,下饭,开胃口,经济实惠。我在母亲潜移默化的带动下,也学会了像她那样吃泡菜。以至于我迈进了成年人的队伍时,早上吃稀饭没有泡菜我就不吃,泡菜没有淋上油辣子我就觉得空涝涝的没有劲头。儿时我对泡菜的依赖和依恋,在饭桌上已经取代了我母亲的地位。
  我说不出泡菜对我的成长有多大的影响,但我能够确定泡菜在我的嘴巴里,就是我喜欢的一首无声乐曲。每当泡菜的酸味和油辣子的辣味经过我的舌头滑向喉咙的时候,泡菜留在我舌头上的酸味和辣味,特别是这两种味道给舌头带来沉甸甸的重量感和跳跃感,都会跌宕起伏久久不愿消散。像我在茶馆里看见快板和金钱板时急时缓的敲打动作。鼓楼北街里家家户户都有几个装泡菜的坛子。泡菜在鼓楼北街一带也很有名气,是鼓楼北街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
  龛上无神,有所悟便是一星灯火。
  在我的记忆中,泡菜就是悬在鼓楼北街峡谷峭壁底部的一个窟窿。我对泡菜的重视,一点也不次于外婆在厨房的墙壁上掏一个窟窿放菩萨的那种虔诚态度。堇花露水田,翻然四十年。泡菜的酸与辣构成了重口味的框架,如果再加上花椒的麻味,重口味就多出了瓷实的质感和沉甸甸的份量。泡菜乃至整个川菜的麻辣酸性质源远流长,不是我这个从童年阶段才半道加入到川菜味道中的人所能梳理清楚的。我最多仅能推测出泡菜的重口味,大概是鼓楼北街的人长年累月生活在潮湿而又悠闲的慢时光里,所以想用一些刺激来挤兑身上的湿气,调剂一下自己的感觉或者生活的节奏。我不晓得这个推测对不对,但我却很清晰地发现,泡菜的重口味是一把无形的刀子,在人的饮食习惯上切出了一条深深的缝隙,成了我儿时记忆中一个不会复原的皱褶。泡菜滞重的酸味和饱含盐分的瓷实性,象征重量象征下坠也象征一个纵深度。
  我注视鼓楼北街的目光渐渐露出了兴奋的神色。所有兴奋的神色,都是来自于泡菜的象征。这些象征的轮廓、线条、性质和色泽,是与鼓楼北街这条非虚构的峡谷性质相吻合的,是鼓楼北街峡谷的底部。
  有风迎面扑来,鼓楼北街的峡谷地形放大了风的声音和旋律。我觉得自己听到了来自峡谷顶端穹窿飘落的梵音,身子和一颗噗噗跳动的心被梵音驮载从谷底袅袅升起。我离开鼓楼北街的地面向楼宇上方望去的目光,就是一个证明。
  阴沉沉的冬天如脏兮兮的灰色布幕,落在楼宇上就被阳台窗户的防护栏,挂在外墙上的空调换气扇和霓虹灯广告弄得皱巴巴的。如此的景象,镜子一样悄然无声地应和着我陌生孤寂的心绪。
  没有买到自己的住房之前,我一直是成都的租房客,心绪也一直笼罩在水上浮萍般没有根基的漂泊和陌生孤寂之中。鼓楼北街两边这些半新不旧半土不洋的楼房,最适合租住而不适合购买。从阳台上晾晒衣服的样式和内裤乳罩的数量上,我大致能够判断出这个阳台内的房间是不是三两个打工者合租的房间。租房客和鼓楼北街的人是两码事,社区发福利没有他们的份,社区组织体检安排推荐招聘也与他们无关。换句话说,他们和鼓楼北街的人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的人。在他们的眼睛里,他们租住的房子只是暂时栖身的地方,情形就像迷路的野鸟,只是把峡谷峭壁上的洞穴当成歇脚的地方。
  租房客在性质上确实就是过路的野鸟,租住的房子确实就是鼓楼北街这条峡谷峭壁上的洞穴。问都不用去问,只需看看他们从楼房门洞里走出来一边吃馒头,一边背着包包急匆匆奔到站台边赶公交车的模样上,就可以知道他们的眼光是盯着楼顶上面的天空的,他们的心眼也是朝着天空的方向打开的。鼓楼北街的峡谷虽然暂时宣告了他们流浪和动荡不安的命运,然而这个宣告与他们不愿意被农村老家的乡亲们看成是没有用处的窝囊废相比较,结果肯定要好得多。
  被鸽子和野鸟驻足过多遍的楼顶,是鼓楼北街峡谷峭壁的顶部,是租房客幻想过无数次的风光无限的乌托邦。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以为这句话既是针对文人骚客和驴友说的,但更多的还是针对身处鼓楼北街峡谷中的租房客说的。
  在我的回忆和目光巡视下,鼓楼北街峡谷的整个端倪渐渐呈现出来。楼宇的房顶作为峭壁的顶端,寸草不生也很难得有人在上面出现。峡谷的中部是楼房的阳台和窗户。横向看过去,每一层阳台和窗户就是峡谷峭壁上的一道岩石纹路,粗细不一参差不齐,类似河岸边上下浮动的水线。灰蒙蒙的天光下,阳台和窗户成了时间掏出来的黑窟窿,幽深隐秘玄机暗藏。只有在街面上也就是峡谷的底部,才有行道树、川流不息的路人、俗气的女人伶牙俐齿和菜农讨价还价、院坝或者商铺门口看报聊天喝茶斗地主的场景出现。
  隔在鼓楼北街与大渡河峡谷之间那堵用意象的石块垒出来的墙壁,终于在我的眼前轰然垮塌。
  原本被意象之墙隔在两边的世界不再是永不交叉的平行世界,而是变成了一个相互对应的完整画面。我在鼓楼北街从下往上看楼宇的情形,与我在大渡河峡谷中从下往上看峭壁的情形是类似的——象征繁盛生命的树木在谷底是十分高大和茂密的。到了峭壁的中部,树木稀疏了,树木的高度也降低了。到了峭壁抑或山巅的部位,已经看不见树木的影子只剩下草甸和裸露的岩石。
  如果有上帝存在的话,我相信峡谷峭壁上植物的分布规律和走向,应该就是上帝借助植物发布的一条神谕。
  我不知道神谕的内涵和意味是什么,但我看得出来这条神谕在外形上和走向上,是与鼓楼北街的生活景象的浓与淡在纵向上的分布是一致的。
  相对于楼宇的顶部而言,我还是喜欢被楼宇切出来的峡谷般的街面。我眼前那些看报、聊天、喝茶、斗地主和俗气女人伶牙俐齿讨价还价的情景,我记忆中那些老茶馆、商贩脚夫、修竹器补水桶打草鞋的手艺人、说段子唱川剧的戏子和我儿时玩闹的方式,都像藤蔓一样依缠在行道树上。吆喝声、快板声、金钱板声和肥胖女厨师炒菜的诱人气味,都似远水萦纡而来在街面上逶迤荡漾。一个景象一段记忆栩栩如生的光泽色调与声音,扭曲了时间和我的目光焦距,让我生出错觉以为它们就是大渡河峡谷飞出来的锦鸡,穿过雾霾准确地找到了鼓楼北街这个落脚点。或者,我以为是准备起飞的锦鸡,在鼓楼北街啄食了市井生活与平民精神的谷粒,蓄积起飞前所需的能量,然后穿过雾霾飞向大渡河峡谷。
  少年时期我穿越了多次大渡河峡谷,每次都没有看见大渡河峡谷里常见的锦鸡,只是偶尔从母亲的嘴巴里听说过锦鸡的名字。红鸡婆,绿鸡婆,青春献给大摩托。我的青春在那段迁徙的岁月里还没有到来,红鸡婆绿鸡婆是我拿来献给锦鸡的错觉或者想象。大渡河峡谷里的锦鸡出现在我的想象里,出现在我记忆中鼓楼北街这条并非虚构的峡谷里,不是一个意外而是一种神谕般的昭示。锦鸡的飞行路线泄露了神谕般的昭示秘密:鼓楼北街是成都无数条街道峡谷的代表,是大渡河峡谷的缩影。而大渡河峡谷则是四川盆地在地势上的一个缩影。
  如果剥掉覆盖在这个系列缩影外表上的壳,还可以看见一个鼓楼北街人,就是市井生活与平民精神,与四川世俗文化的缩影和浓郁底蕴的聚焦点。而躺在地上面朝天光的那层壳,是我少年的一段记忆,是身肩市井生活与世俗文化庇护重任的峡谷实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