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之旅:鸣沙山?月牙泉
2021-12-23叙事散文江山一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5 编辑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位于敦煌城南约5公里处,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狂风起时……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位于敦煌城南约5公里处,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狂风起时……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15 编辑 <br /><br />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位于敦煌城南约5公里处,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竟也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 ——摘自旅游日记
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恕我孤陋寡闻,我目前仅知道鸣沙山?月牙泉。因为它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
早就向往着能前去领略,到了敦煌,我才知,鸣沙山和月牙泉不仅彼邻,更是相依相偎。
鸣沙山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体由流沙堆积而成。绵延40多公里,南北广布20多公里,最高处海拔1715米。鸣沙山的沙子千百年来被誉为金子一样灿黄,绸缎一样柔软,少女一样娴静,凤凰一样美丽!眼前的鸣沙山,果不其然!
一进入景区,满眼的金黄色细沙,在我眼里,鸣沙山的沙全是金黄的,也许是我去时正值早晨的缘故吧。不过,据说鸣沙山上的沙粒有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称之为“五色沙”,沙山每到刮风时,就轰隆鸣响,所以称为“鸣沙山”。为什么沙分五色呢?传说古时候,有位将军所率人马的旌旗、铠甲分为红、黄、绿、白、黑五色。他领兵西征获胜归来,兵入阳关,在鸣沙山安营扎寨。那时候的鸣沙山上并无黄沙,是座绿树成荫、水清草茂的青山。将军心想,兵马连日作战,十分疲惫,也该歇息了。便令刀枪人库,马放青山,好生休息。谁知有一天黑夜,敌兵突然前来偷袭,众将士只得赤手空拳与敌兵撕杀,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积尸上万。敌兵获胜,正当得意之际,霎时黑风骤起,扑天盖脑的黄沙像暴雨一样倾泄下来,顷刻之间,将敌兵和尸体全部埋在下面,形成了累累沙阜,成为大沙山。以后,沙山每到刮风时,就轰隆鸣响,仔细一听,好似金鼓齐鸣,又像刀剑撞击,人们称之为鸣沙山。刮起的沙粒有五种颜色,就是五色旌旗、五色铠甲变的。
传说归传说,我们一行准备攀登沙山了。同伴们有的是坐骆驼上去的,说起坐骆驼,那又是一件新鲜事,好大一群骆驼,成百上千,有的半跪着,有的站立着,挨在一起。
我们几个则选择了攀登。大家按要求在腿上系上桔黄色的鞋套,以防鞋子里面进沙。
要登上山顶,还真不容易。踩在柔软的细沙上就好像踩在棉花堆里,软绵绵的使不上劲,深一脚浅一脚的,累得呼呼直喘。我们手脚并用,走走歇歇地往上爬,大约两个多小时,终于登上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欣赏鸣沙山又是一种风景,一座座沙峰尤如大海中的波涛气势磅礴,延绵的沙浪宛如海面泛起的涟漪,萦回涡旋。极目远眺,峰峦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景色奇丽,整个景区尽收眼底。
“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脐刃不平”。这首生动的咏景诗,是唐代诗人对敦煌鸣沙山奇观的描述。
我浑身的热血不知为什么突然沸腾起来。是因为十万甲胄在沙场驱驰?还是看到了战旗昂然擎起?鸣镝,强驽,弯刀,长剑。在震惊世界的赫赫武功中,中华民旅的版图朝沙海延伸……鸣沙山,你岂止是历史积淀的幽怨!你用战车唤醒沉睡的戈壁荒漠和蓝天,你用昨天的辉煌烛照一个民族对明天的进取。
眼前黄沙依旧,丽日当空。风不吹沙不涌,耳际却依旧回旋着鸣沙不绝的音响,此时不再是雷霆之声,却换之细细绵绵丝竹音,轻柔有似仙乐缥缈不可捉摸。我疑是幻觉,凝神屏气,那声韵依旧在耳际流荡。朋友窥出我的迷惑,兴致盎然地告诉我,每逢晌晴的日子,即使风平沙静,鸣沙山也会发出悦耳的自鸣,似丝竹管弦之音,古人称作“沙岭晴鸣”。
看,那就是月牙泉!果然,茫茫沙山之中出现了一叶弯眉,那弯弯的形状,不用说也知这就是“绵历古今,沙填不满”的月牙泉了。这是沙漠的眼睛啊,清澈明亮的它,旁边竟然就是沙漠,此刻,在烈日下,一潭碧绿,静谧而安祥地躺在茂密芦苇和鸣沙山的包围中。让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下山,去月牙泉。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是在这里却倒个了,下山变得很容易。既可以选择坐滑板往下滑,只需要几分胆量就可以;也可以直接坐在沙子上往下滑,速度由自己掌控,也很有趣;还可以连跑带走下山,由于沙子是软的,具有缓冲作用,尽管山很高,跑起来也没有危险,好像腾空驾雾一般,飘飘欲仙,两肋生风,那个感觉爽极了。如果说,攀登沙山似逆水行舟,进一步退半步,沙流人自坠,人坠沙更流,人在沙海中沉浮、游动,惬意而又轻松。五色沙粒细软滑圆,随足颓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而下山,我看到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从山脊往下滑,人下滑,沙也随着往下滑,渐渐地沙如流水一般流淌,人似漂行在流沙之上,流沙能一直把你送到山脚。
下得山来,竟然出现了一片绿色长廊,给我们惊奇的是这沙漠中心竟然有很多绿树,灼热的阳光被挡在绿荫外,只是筛漏疏影。走出长廊,两旁是气势磅礴的沙漠山,戈壁平地延伸的尽处,一池被栏杆环绕,有白杨有垂柳的碧湖就这么突兀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月牙形的清泉,泉水碧绿,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似的沙丘上。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处,碧波荡漾,水映沙山,蔚为奇观。对于月牙泉百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中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这种解释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但却无法说明因何飞沙不落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这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至此,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来泉边漫步,都会驰怀神往,遐思万千,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仅在QQ空间里发过)
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恕我孤陋寡闻,我目前仅知道鸣沙山?月牙泉。因为它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
早就向往着能前去领略,到了敦煌,我才知,鸣沙山和月牙泉不仅彼邻,更是相依相偎。
鸣沙山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体由流沙堆积而成。绵延40多公里,南北广布20多公里,最高处海拔1715米。鸣沙山的沙子千百年来被誉为金子一样灿黄,绸缎一样柔软,少女一样娴静,凤凰一样美丽!眼前的鸣沙山,果不其然!
一进入景区,满眼的金黄色细沙,在我眼里,鸣沙山的沙全是金黄的,也许是我去时正值早晨的缘故吧。不过,据说鸣沙山上的沙粒有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称之为“五色沙”,沙山每到刮风时,就轰隆鸣响,所以称为“鸣沙山”。为什么沙分五色呢?传说古时候,有位将军所率人马的旌旗、铠甲分为红、黄、绿、白、黑五色。他领兵西征获胜归来,兵入阳关,在鸣沙山安营扎寨。那时候的鸣沙山上并无黄沙,是座绿树成荫、水清草茂的青山。将军心想,兵马连日作战,十分疲惫,也该歇息了。便令刀枪人库,马放青山,好生休息。谁知有一天黑夜,敌兵突然前来偷袭,众将士只得赤手空拳与敌兵撕杀,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积尸上万。敌兵获胜,正当得意之际,霎时黑风骤起,扑天盖脑的黄沙像暴雨一样倾泄下来,顷刻之间,将敌兵和尸体全部埋在下面,形成了累累沙阜,成为大沙山。以后,沙山每到刮风时,就轰隆鸣响,仔细一听,好似金鼓齐鸣,又像刀剑撞击,人们称之为鸣沙山。刮起的沙粒有五种颜色,就是五色旌旗、五色铠甲变的。
传说归传说,我们一行准备攀登沙山了。同伴们有的是坐骆驼上去的,说起坐骆驼,那又是一件新鲜事,好大一群骆驼,成百上千,有的半跪着,有的站立着,挨在一起。
我们几个则选择了攀登。大家按要求在腿上系上桔黄色的鞋套,以防鞋子里面进沙。
要登上山顶,还真不容易。踩在柔软的细沙上就好像踩在棉花堆里,软绵绵的使不上劲,深一脚浅一脚的,累得呼呼直喘。我们手脚并用,走走歇歇地往上爬,大约两个多小时,终于登上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欣赏鸣沙山又是一种风景,一座座沙峰尤如大海中的波涛气势磅礴,延绵的沙浪宛如海面泛起的涟漪,萦回涡旋。极目远眺,峰峦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景色奇丽,整个景区尽收眼底。
“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脐刃不平”。这首生动的咏景诗,是唐代诗人对敦煌鸣沙山奇观的描述。
我浑身的热血不知为什么突然沸腾起来。是因为十万甲胄在沙场驱驰?还是看到了战旗昂然擎起?鸣镝,强驽,弯刀,长剑。在震惊世界的赫赫武功中,中华民旅的版图朝沙海延伸……鸣沙山,你岂止是历史积淀的幽怨!你用战车唤醒沉睡的戈壁荒漠和蓝天,你用昨天的辉煌烛照一个民族对明天的进取。
眼前黄沙依旧,丽日当空。风不吹沙不涌,耳际却依旧回旋着鸣沙不绝的音响,此时不再是雷霆之声,却换之细细绵绵丝竹音,轻柔有似仙乐缥缈不可捉摸。我疑是幻觉,凝神屏气,那声韵依旧在耳际流荡。朋友窥出我的迷惑,兴致盎然地告诉我,每逢晌晴的日子,即使风平沙静,鸣沙山也会发出悦耳的自鸣,似丝竹管弦之音,古人称作“沙岭晴鸣”。
看,那就是月牙泉!果然,茫茫沙山之中出现了一叶弯眉,那弯弯的形状,不用说也知这就是“绵历古今,沙填不满”的月牙泉了。这是沙漠的眼睛啊,清澈明亮的它,旁边竟然就是沙漠,此刻,在烈日下,一潭碧绿,静谧而安祥地躺在茂密芦苇和鸣沙山的包围中。让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下山,去月牙泉。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是在这里却倒个了,下山变得很容易。既可以选择坐滑板往下滑,只需要几分胆量就可以;也可以直接坐在沙子上往下滑,速度由自己掌控,也很有趣;还可以连跑带走下山,由于沙子是软的,具有缓冲作用,尽管山很高,跑起来也没有危险,好像腾空驾雾一般,飘飘欲仙,两肋生风,那个感觉爽极了。如果说,攀登沙山似逆水行舟,进一步退半步,沙流人自坠,人坠沙更流,人在沙海中沉浮、游动,惬意而又轻松。五色沙粒细软滑圆,随足颓落,经宿风吹,辄复如旧。而下山,我看到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从山脊往下滑,人下滑,沙也随着往下滑,渐渐地沙如流水一般流淌,人似漂行在流沙之上,流沙能一直把你送到山脚。
下得山来,竟然出现了一片绿色长廊,给我们惊奇的是这沙漠中心竟然有很多绿树,灼热的阳光被挡在绿荫外,只是筛漏疏影。走出长廊,两旁是气势磅礴的沙漠山,戈壁平地延伸的尽处,一池被栏杆环绕,有白杨有垂柳的碧湖就这么突兀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月牙形的清泉,泉水碧绿,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似的沙丘上。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处,碧波荡漾,水映沙山,蔚为奇观。对于月牙泉百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中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这种解释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但却无法说明因何飞沙不落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这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至此,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来泉边漫步,都会驰怀神往,遐思万千,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仅在QQ空间里发过)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