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台一枝梅
2021-12-23叙事散文薄暮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8 编辑
书台一枝梅 冬至节气的江南还不是很冷,最低气温大多在5度以上,阳光普照大地时,人间弥漫着丝丝缕缕温暖如春的气息。虞山脚下的读书台内,常绿植物和古亭、红……
书台一枝梅 冬至节气的江南还不是很冷,最低气温大多在5度以上,阳光普照大地时,人间弥漫着丝丝缕缕温暖如春的气息。虞山脚下的读书台内,常绿植物和古亭、红……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18 编辑 <br /><br />书台一枝梅 冬至节气的江南还不是很冷,最低气温大多在5度以上,阳光普照大地时,人间弥漫着丝丝缕缕温暖如春的气息。虞山脚下的读书台内,常绿植物和古亭、红灯笼交相辉映,全然没有寒冬的萧条景象。假如,在阳光下摆一张方桌,坐下品茗,多好。
从月洞门进去,抬首可见上方“寻天然趣”四个字。一直往里走进去,前面的几株鹅黄花木闯入眼帘,哦,腊梅花开了。一座飞檐挑角的长方形古亭就筑在那头高处。六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曾经隐居在此,每日读书和钻研学问,“读书台”因此得名。亭上,挂有“读书台”木牌横批,两侧是木刻楹联:“五六月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书声。”后来,这里又以寒冬皓雪映梅之美景出名,称为虞城十八景之“书台积雪”。
阳光下的腊梅花,花瓣透着玉的温润细腻,一些小小的花骨朵娇美淡雅,阵阵清香暗自流动。我的目光、鼻子、心肺统统被它们俘虏。站在中间的石阶上,踮起脚尖,尽情地欣赏枝条上的所有生命,它们开得安然,开得脱俗。
透过花枝,上方蔚蓝的天空越发高远静谧。以致,眼前显映出一副工笔水墨画,湛蓝的天幕为底色,一枝腊梅花横空出世,这意象,仿佛一块青色土布上的刺绣。我的内心波澜起伏,脑海里浮现出十几年前在此遇见过的一幅水粉画,这色彩和格调,太相似了。
那年,元月初的一个星期天,我第一次慕名而来。我急匆匆地顺着左边石径行走,发现墙边灰褐色的灌木丛枝条上零星开着若干朵鹅黄的花,顿生好奇心,走近细看,是迎春花,按理要到早春开花,看来这与气温和湿度有关。
我沿着墙根穿行在曲折通幽的围廊内。一缕缕腊梅花清澈的香气在周遭飘忽,却看不见它们的倩影。缠绕于大树而生长的藤蔓茂密苍翠,是冬天里的一抹亮色,明目,提神。有种球形的长满红色小果子的树,它的名字好听,叫金银木,给人一种丰满的,喜庆的感觉。我在廊下座椅上稍歇,敞开胸怀,尽情吸纳着一方天地间的精气。
这时,忽闻几声清脆的鸟叫,循声望去,看到围廊一侧枯潭上方凌乱地横卧着一些石头,边上有几丛修竹,还有两三棵落叶树,一只小山雀在那里上下翻飞,不停地鸣叫着,一会飞到我前面的青砖地上,冲我叫了两声,又向不远处的一排黑色屋檐飞去。
我起身走了过去,屋檐下伸着一根腊梅花枝条,舒展在我的头顶上方。退后几步,仰视那些清新可人的黄色花儿,深深地吮吸着它们的精魂之气,心想会不会是那只小山雀见我忽略了赏梅,有意把我引过来的。
就在我凝神亲近梅花之时,不远处传来噪杂声,侧耳细听,声音来自古亭里。看到有几个游客快步走向那边,我也跟了过去。
只见亭内石凳上坐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她一头黑黑的长发,双眼圆溜溜的,眸子明净,穿着一件米黄色棉衣,她在画画,对着亭子一侧的窗口,画亭外斜坡上的腊梅花。人们围在石台四周,议论纷纷,有的还在对着台上的几张画指指点点。我凑上前,只见石台中间有一张纸,上面是几行工整的小楷字:我是本市大专院校的三年级美术生,快放寒假了,希望力所能及,赚到回程车票钱,若有余钱最好,买些礼物给父母。这里有我的几张画作,愿以每张最低10元钱变卖。万分感谢!
我浏览了那几幅随意摊放的画,都是水粉画,画面大多以腊梅花为主体,色彩明亮、柔和,衔接自然,构图也完整。比如有张画,主体是一只透明水杯里插着几枝腊梅,旁边画了几粒紫葡萄,看上去构图完整,色调对比鲜明,笔法自如,具有传统水彩画的艺术特色。我被一幅以一本藏青色经书为背景的画深深迷住,书上隐约可见“论语”两个繁体字,一枝腊梅花像被风吹落上去似的,随意,轻灵,色泽自然。这画的意境,可遇不可求,这种美,蕴含着禅的清灵神韵。
我心旌摇曳,把手伸进口袋,犹豫着,该出多少钱收藏此幅画作。就在我举棋不定之时,忽见一个须发似雪的老者出现在女孩身旁,他右手拄着拐杖,左手将一张50元面值的钞票递给女学生,并说就要那张经书梅花图。女学生站起来,将画小心翼翼地卷好,用一根红色丝带包扎了,双手捧给老者,并低头作揖状,说,谢谢老先生。老者面色温和,微笑着,从斜背在身上的帆布包里掏出一本书来,送到女学生手中,说,这本书对你学画很有用。女学生激动得几乎跳起来,她开心地笑了,双手捧着书,连声道谢。我看到了书上印有“美学散步”四个字。看这书名,我就欢喜至极,心中羡慕起眼前的女学生来。却见老者摇摇手,转身慢慢走出亭子。当时,我仔细打量老者,他穿着得体,气质儒雅,一派学者风度。
后来,我特地去市新华书店买到《美学散步》,作者,宗白华,他是中国现代新道家代表人物、哲学家、美学家,还是诗人,祖籍为江苏常熟虞山镇,原来这里是他的根。自然而然,想起了读书台遇见的老者,不由得猜量他和宗白华老先生是否有些渊源。
书名《美学散步》本身就体现出一种艺术的美,作者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引领读者在艺术的园林里“散步”,文字清新淡雅,又充满哲思。比如这句“文学艺术将宗教与哲学囊之入怀,用其理性而睿智的语言来分析‘美之所以为美’。”给了我文学创作很大的启迪。
我静静地仰首苍穹。
站在这样的角度,看大自然,看世界,看人生,多好。人,永远将生命存放于温暖明亮的光芒当中,前行的道路就更加宽广。我的身心沐浴在清明的光辉里,和那些自然界的植物交融,汇合成一个全新的生命。觉得世间的一些相遇,是美,亦是真,亦是善,如同一枝腊梅花,散发出温润的清香,给人间带来清朗祥和的气象。
目光延伸处,高高的屋脊上方,一群排列有序的鸽子飞向空中,飞向影影绰绰的春天……
完稿于2015年12月26日
从月洞门进去,抬首可见上方“寻天然趣”四个字。一直往里走进去,前面的几株鹅黄花木闯入眼帘,哦,腊梅花开了。一座飞檐挑角的长方形古亭就筑在那头高处。六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曾经隐居在此,每日读书和钻研学问,“读书台”因此得名。亭上,挂有“读书台”木牌横批,两侧是木刻楹联:“五六月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书声。”后来,这里又以寒冬皓雪映梅之美景出名,称为虞城十八景之“书台积雪”。
阳光下的腊梅花,花瓣透着玉的温润细腻,一些小小的花骨朵娇美淡雅,阵阵清香暗自流动。我的目光、鼻子、心肺统统被它们俘虏。站在中间的石阶上,踮起脚尖,尽情地欣赏枝条上的所有生命,它们开得安然,开得脱俗。
透过花枝,上方蔚蓝的天空越发高远静谧。以致,眼前显映出一副工笔水墨画,湛蓝的天幕为底色,一枝腊梅花横空出世,这意象,仿佛一块青色土布上的刺绣。我的内心波澜起伏,脑海里浮现出十几年前在此遇见过的一幅水粉画,这色彩和格调,太相似了。
那年,元月初的一个星期天,我第一次慕名而来。我急匆匆地顺着左边石径行走,发现墙边灰褐色的灌木丛枝条上零星开着若干朵鹅黄的花,顿生好奇心,走近细看,是迎春花,按理要到早春开花,看来这与气温和湿度有关。
我沿着墙根穿行在曲折通幽的围廊内。一缕缕腊梅花清澈的香气在周遭飘忽,却看不见它们的倩影。缠绕于大树而生长的藤蔓茂密苍翠,是冬天里的一抹亮色,明目,提神。有种球形的长满红色小果子的树,它的名字好听,叫金银木,给人一种丰满的,喜庆的感觉。我在廊下座椅上稍歇,敞开胸怀,尽情吸纳着一方天地间的精气。
这时,忽闻几声清脆的鸟叫,循声望去,看到围廊一侧枯潭上方凌乱地横卧着一些石头,边上有几丛修竹,还有两三棵落叶树,一只小山雀在那里上下翻飞,不停地鸣叫着,一会飞到我前面的青砖地上,冲我叫了两声,又向不远处的一排黑色屋檐飞去。
我起身走了过去,屋檐下伸着一根腊梅花枝条,舒展在我的头顶上方。退后几步,仰视那些清新可人的黄色花儿,深深地吮吸着它们的精魂之气,心想会不会是那只小山雀见我忽略了赏梅,有意把我引过来的。
就在我凝神亲近梅花之时,不远处传来噪杂声,侧耳细听,声音来自古亭里。看到有几个游客快步走向那边,我也跟了过去。
只见亭内石凳上坐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孩,她一头黑黑的长发,双眼圆溜溜的,眸子明净,穿着一件米黄色棉衣,她在画画,对着亭子一侧的窗口,画亭外斜坡上的腊梅花。人们围在石台四周,议论纷纷,有的还在对着台上的几张画指指点点。我凑上前,只见石台中间有一张纸,上面是几行工整的小楷字:我是本市大专院校的三年级美术生,快放寒假了,希望力所能及,赚到回程车票钱,若有余钱最好,买些礼物给父母。这里有我的几张画作,愿以每张最低10元钱变卖。万分感谢!
我浏览了那几幅随意摊放的画,都是水粉画,画面大多以腊梅花为主体,色彩明亮、柔和,衔接自然,构图也完整。比如有张画,主体是一只透明水杯里插着几枝腊梅,旁边画了几粒紫葡萄,看上去构图完整,色调对比鲜明,笔法自如,具有传统水彩画的艺术特色。我被一幅以一本藏青色经书为背景的画深深迷住,书上隐约可见“论语”两个繁体字,一枝腊梅花像被风吹落上去似的,随意,轻灵,色泽自然。这画的意境,可遇不可求,这种美,蕴含着禅的清灵神韵。
我心旌摇曳,把手伸进口袋,犹豫着,该出多少钱收藏此幅画作。就在我举棋不定之时,忽见一个须发似雪的老者出现在女孩身旁,他右手拄着拐杖,左手将一张50元面值的钞票递给女学生,并说就要那张经书梅花图。女学生站起来,将画小心翼翼地卷好,用一根红色丝带包扎了,双手捧给老者,并低头作揖状,说,谢谢老先生。老者面色温和,微笑着,从斜背在身上的帆布包里掏出一本书来,送到女学生手中,说,这本书对你学画很有用。女学生激动得几乎跳起来,她开心地笑了,双手捧着书,连声道谢。我看到了书上印有“美学散步”四个字。看这书名,我就欢喜至极,心中羡慕起眼前的女学生来。却见老者摇摇手,转身慢慢走出亭子。当时,我仔细打量老者,他穿着得体,气质儒雅,一派学者风度。
后来,我特地去市新华书店买到《美学散步》,作者,宗白华,他是中国现代新道家代表人物、哲学家、美学家,还是诗人,祖籍为江苏常熟虞山镇,原来这里是他的根。自然而然,想起了读书台遇见的老者,不由得猜量他和宗白华老先生是否有些渊源。
书名《美学散步》本身就体现出一种艺术的美,作者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引领读者在艺术的园林里“散步”,文字清新淡雅,又充满哲思。比如这句“文学艺术将宗教与哲学囊之入怀,用其理性而睿智的语言来分析‘美之所以为美’。”给了我文学创作很大的启迪。
我静静地仰首苍穹。
站在这样的角度,看大自然,看世界,看人生,多好。人,永远将生命存放于温暖明亮的光芒当中,前行的道路就更加宽广。我的身心沐浴在清明的光辉里,和那些自然界的植物交融,汇合成一个全新的生命。觉得世间的一些相遇,是美,亦是真,亦是善,如同一枝腊梅花,散发出温润的清香,给人间带来清朗祥和的气象。
目光延伸处,高高的屋脊上方,一群排列有序的鸽子飞向空中,飞向影影绰绰的春天……
完稿于2015年12月26日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