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邻家薪火

2020-09-17抒情散文李兴文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31 编辑

到家里来串门聊天的众位高邻终于打着哈欠起身了。临走,他们都从通红的火塘里抽取一支火头持在手上。依次出门,摇着火头,穿过院场,走上归家的胶泥小路。凌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31 编辑 <br /><br /> 到家里来串门聊天的众位高邻终于打着哈欠起身了。临走,他们都从通红的火塘里抽取一支火头持在手上。依次出门,摇着火头,穿过院场,走上归家的胶泥小路。凌乱的脚步声,随意的话语声,环绕着明亮的火头四散开去。火头的红光如夏夜的萤光一般缓缓移动到黑暗中的土屋。

一刻太重要了,因为我的小便早就憋胀到忍无可忍的地步,而祖母一直将我揽在怀中不放,好像一旦放开我就会被无边的夜色吞没——现在好了,口若悬河的祖母和众邻终于缄口。送走最后一位高邻之后,祖母把我带到牛圈旁边的空地上,祖母蹲下,我站着,于是,山村星空下便响起两种不同声调的泄泻之声供我聆听,相当淋漓畅快的。

远去的火头更像萤火,并且都在欢快地舞动着、晃动着,那是归家的众邻在摇动火头助燃,火头能够照亮,也给人壮胆。而那时的山林中野兽的叫声和狗吠声因此开始遥相唱和。听着那样的唱和声,我和祖父母在同一爿土炕上拥被而卧。

祖母从不让我拿火头,我对此尤为不满。祖母的理由让我极不信服:小孩子耍火头晚上会尿炕的——怎么会呢?难道大人摇火头就不尿炕吗?——但也只能接受了,小孩子耍火头是否真会尿炕我也无法证明,因而,祖母带我到别家串门聊天完毕回家时,她从火塘里抽取的火头当然只能是她执掌着、摇晃着,一路上口中还念念有词,我猜她一定在祈求神灵不要让她尿炕。

照明吧,镇邪吧,驱兽吧,应该都是的。我想亲执一回火头摸道回家的愿望尚未实现就长大了,父亲又把我接回到地处河坝的家里。相比于山林野旷中的居处,河坝地带的薪柴极为紧缺,而邻里之间夜间串门聊天之风与山居人众又极相似。在缺薪少柴的河坝地区,各自归家时手持一支火头已属极度奢侈,差不多都是摸黑回家。我想亲历持火回家但又求而不得的憾恨就那样永远留在了遥远的山村。

缺薪少柴的河坝居民与火却有另一种瓜葛,那就是每至生火做饭的时候,有时不免要向邻家乞火,那当然是在日子困窘到连两分钱一盒的火柴都难购置的时候。那时母亲总在灶头或案板上忙碌,乞火的事就由我去办。拿上一大把干柴,到邻家门前打一声招呼,再把干柴塞进邻家烟火兴盛的灶膛,待至燃成燎原之势,双手卡住将其缓缓退出,再蹑手蹑脚送到自家灶膛里。很快,毛边铁锅就可以尽情烹煮了。锅中之物故常鄙陋,但无论多么鄙陋都需要火令其熟。乞火的过程总让我怦然心动,那种小心谨慎的样子莫过于迎请神灵并虔诚膜拜之。因其有一定风险而必然小心为之,所以我总觉得乞火的事情远不如手执支火头摇晃着摸道回家自由畅快——也只是想象而已,毕竟,执火而行的人生体验在我已是永远的缺憾了。

邻家常常相互乞火,好像并不仅仅因为断了火种又没有火柴,个中韵味我心领神会:有一种比火种本身更明亮更温暖的东西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常受感动与鼓舞,其间的光亮与温暖至今不曾隐蔽、散失,至真至诚的邻里情谊真的没有消失。

转瞬半生,我把家安在城里了。烹煮饮食的器材除了电器就是煤气灶和液化气。偶尔也有厨事未竟而罐中突然“断气”的事情发生。去邻家乞火断不可能。起初,那样的一顿饭必然要凑合着吃。后来陌生的邻里逐渐熟识并日臻融洽,当灶头断火的事情再次发生的时候,那顿饭再也不必半生不熟,出路便是端起饭锅或炒勺敲开邻家的门,表示万分遗憾千般无奈的同时送上无比真诚的笑容。邻居见状心领神会,向我回报以更加温暖的笑意,欣然同意借火一用,并热情地请我入厨,借其灶具把饭菜做熟。这样的灶、火借来之后不必偿还,但言偿还甚为不妥,最好的回报当然就是伺机相助共同提升邻里情感热度。思前想后,觉得现在邻里之间的灶、火互借比从前的单纯乞火进步了许多,邻里之间的沟通渠道也拓宽了许多。村居时代邻里乞火所包含的人情意味如今在城市里得以成功延伸与扩展,感到生活更加安全、温暖、快乐。

蜗居拥挤的城市里,生活也不可能万事俱备,不再抽取火头,不再乞火,但针头线脑、油盐酱醋之类也有偶然不备之时,于是,乞盐,乞醋,乞酱油、乃至临时乞讨葱姜蒜诸般常物。我很乐意用这个“乞”字,不是自我作践,而是想把包蕴其中的谦恭、尊重、信任与温暖留住。生活的变数太大太多,转眼之间就丢失了“昨日邻家乞新火”那种诗一样的韵致,实在可惜,实在让人无奈,但也觉得有必要着手创造另一种人情世界了。好在诸如针头线脑、油盐酱醋之类依然延续着曾经的“亮火”与“薪火”应尽的义务,生活依然有更多人情热度的。

鸡犬之声相闻的山居,合院而居的村落,远去了或者正在远去,无法挽留也不必挽留;城市只是居住的外在形式,人性本色和人情原味才是实质。不必厚此薄彼,而当本末兼顾。南腔北调可以同处一楼,东酸西辣也可以共聚一桌。具体真实的薪火已成故物,而抽象诗意的“薪火”亟待传承。活在城市,人莫能外。

某日,区域电网出现故障,城区突然停电。夜半,叩门声急。邻家小儿突发高烧,欲送医院诊治,要借电筒一用。当然要借与!我亲自掌“灯”送其下楼。送至小区门口,邻家上车前,我把电筒递给他。此物虽小,其用可大,至少,也该算作我借给邻居照路暖心的一支“薪火”吧!


2015-4-1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