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隔壁是臭豆腐
2021-12-23叙事散文敬一兵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4 编辑
我的隔壁是臭豆腐■敬一兵每次到昆明,我都要去天君殿巷的巷口吃臭豆腐。这次也不例外。在我的印象里,心仪的东西,应该都有一双翅膀,稍不留意,就会……
我的隔壁是臭豆腐■敬一兵每次到昆明,我都要去天君殿巷的巷口吃臭豆腐。这次也不例外。在我的印象里,心仪的东西,应该都有一双翅膀,稍不留意,就会……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34 编辑 <br /><br /> 我的隔壁是臭豆腐
■敬一兵
每次到昆明,我都要去天君殿巷的巷口吃臭豆腐。这次也不例外。
在我的印象里,心仪的东西,应该都有一双翅膀,稍不留意,就会飞走。否则,我很难解释,为什么面对喜欢的东西,我们不仅表现出小心、细致、关爱和虔诚的态度,甚至还会把它紧紧握在手里,或者恨不得把它直接含在嘴里的情形发生。很多时候,看见的东西,确实不如吃在嘴巴里的东西让人感到实在。臭豆腐就是这样一个情形,没有看见的时候就痴心挂念,看见了就想立即把它吃进肚子里,让我感受到它已经彻底靠近了我,就像住在我隔壁的邻居那样有了摸得到、看得见的踏实与安全感。
我把臭豆腐当成住在隔壁的邻居,是我的一种心甘情愿的表现。即便偶尔之间出现了若即若离的情况,也仅仅只是与气候或者位置有关,绝对不会危及到我与臭豆腐之间签下的心灵契约。住在我隔壁的臭豆腐,就是这样被一种叫做情愫的绳子,捆在了我的腰杆上,行影不离。谁捆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臭豆腐把它的全部感情都分配给了我一个人,并且不断地变换它呈现在我面前的形象,要么是一本书,要么是一面镜子,要么是一间房屋,要么是一段路程。
我可以拂去喧嚣,倾轧,忧郁和文字,但我拂不去旧日的一些影像。
臭豆腐就是我的一位朋友,住在旧日影像里的朋友。
朋友,一个充满了感性色彩的词汇,丰满的情愫,像落在棉纸上的水滴,悄无声息向四周浸渗开来,轻易就把臭豆腐和路这两个事物,纠集在了一起,成了母亲看见我和其他孩子闹别扭时,常常说的那句话,多个朋友就是多了一条路。遗憾的是,母亲给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并没有仔细地听进去,那时的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观看窗户外面那些鸟儿,是怎样在树上欢叫、张望的景象里了。我无动于衷的表情,母亲一定很失望。等我明白了母亲失望的原因时,我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那年正好是我外婆去世一周年,有许多重要的祭祀活动等着我母亲千里迢迢从四川赶回云南去参加,自然,我和母亲要走很多的路,也会在不同的路段上,遇见不同的亲朋好友,包括具有典型云南风味的传统食品臭豆腐。当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所有的亲戚和朋友都是属于我母亲的,只有臭豆腐才真正属于我。
从成都到昆明,再到宜良,经过大火车、小火车和马车的辗转,母亲引领我来到了舅舅家里。舅舅一直是和外婆住在一起的,外婆走了,这里就成了舅舅的家。房屋是祖传的瓦房,有一个小院坝。房门正对院坝的那间屋,就是堂屋,紧靠正对院坝的那面墙壁,设了一个神台,上面供奉了外婆的灵牌和遗像。先前夕阳的红铜色光线,还照在屋外松软舒适地趴在用秫秸杆和树枝搭成的架栏上的丝瓜叶,扁豆角和静悄悄站在墙边的梨树上,现在却已经照在了外婆的灵牌和遗像上了。这是夕阳光顾这间堂屋的最后一段路程,之后就会结束它把深厚而又古老的自然属性,暗暗铺排到灵牌和遗像上的所有过程了。那时因为我识字不多,更不理解灵牌里面的宗教和伦理奥秘,只是隐隐感觉到了一种神秘的传递秩序。各种各样的菜肴端上了饭桌,香喷喷的味道把我的口水都勾引出来了。肚子早就饿扁了的我,却还不能先吃饭,而是要等着舅舅把用盘子盛放着的臭豆腐(在这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这道菜的名字,也没有吃过)摆上神台,然后让我在母亲的带领下,向外婆的遗像跪拜、叩头、献祭,再把点燃的香插在香炉里后,才能动筷子。大人们席间说的那些地里缺水了,坟草又长高了,母猪下崽了的话语,我一句都没有听进去,我的所有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了神台上的那盘臭豆腐上了。母亲发现我直勾勾盯着看臭豆腐的眼神后,就严肃地对我说,那是外婆最喜欢吃的菜,你不能够抢外婆吃的菜,知道吗?舅舅用责怪的眼睛看了一眼我母亲后,立即起身走进灶房,不一会儿就端来了一小碗清蒸臭豆腐让我吃。小碗里的臭豆腐是乳黄色的,不像我吃过的豆腐是白色的,漂在汤里的油珠子还在不断游动,很像是在寻找一条路,以便爬上臭豆腐的身上来,和那些撒在臭豆腐表面上的细碎葱花站在一起。从小碗里腾腾冒出来的蒸汽里,有一股难闻的臭味,我以为是豆腐坏了,是舅舅故意用坏了的豆腐来惩罚我的贪嘴行为,所以犹豫着不敢吃它。舅舅似乎明白了我犹豫的原因,对我说你不吃呀,不吃我来把它全吃了!一边说着,一边就动筷子拈起一块豆腐放进他嘴巴里嚼起来,还故意发出啧啧的声音。终于禁不住从舅舅嘴巴里传来的诱惑声,我也往嘴里送进了一块豆腐。真是奇怪了,闻着很臭的豆腐,吃进嘴里却是清香清香的,细嫩滑爽,简直跟我吃过的猪脑花的感觉是一样的。好吃吗?好吃!一问一答间,小碗见底了,臭豆腐全都被我吃完了。
闻着臭,吃着香,不尝还真不知道。这样的印象,几乎成了我童年最深的一个印象。尽量让自己用自己的感受来接近真相,而不是道听途说,是我思考的习惯,直到今天。现在想来,这个习惯,与我第一次吃臭豆腐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我周围的亲人,都与臭豆腐有紧密的关系,这是一个事实。
舅舅后来说了什么话,我就不知道了。我还没有来得及问为什么或者后来呢这些问题,瞌睡虫就把我带进了梦乡。我没有做梦,或者因为我走了太多路,累了,没有在睡觉中,还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做梦的心思了。天麻麻亮的时候,我才被一些响动的声音惊醒,发现自己已经从堂屋的凳子上,转移到了床上。堂屋里只剩下舅舅和我母亲在准备上坟的事情。舅舅见我揉了眼睛坐在床上,赶紧兴奋地跑过来,问我在梦里听见外婆说了什么话?我说我没有做梦。舅舅听我这样回答,有些失望。在舅舅和他周围上了年纪的那些人的印象里,一个孩子如果在神台前面睡着了,一定就是祖先在显灵,然后向这个孩子传递祖先的某种意图或者心愿。舅舅他们一直认为,祖先就住在神台上的灵牌里,而不是住在坟墓里,并且祖先是不会轻易和大人们说话的,只和他们的孩子说话。他们把臭豆腐摆放在外婆的灵牌面前,就是希望外婆在吃臭豆腐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向他们说出了外婆走之前还没有说完的话。我为自己有了这样的猜测,很是得意了一阵子。当然,我得意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遗憾的,外婆不给大人们说话,应该给我说说话呀,可我怎么一句话都没有听见呢?当我在我的无神论的坚决支持者母亲的循循诱导下,明白走了的外婆是不会再说话的,就像臭豆腐不说话的道理后,我已经随母亲离开了我舅舅的家。
臭豆腐是我的一位沉默的朋友。它的轮廓是安静和柔和的,但它的线条却在我的眼睛里散发出了呼吸、脉动的景象,这应该与它肚子里装满了外婆的故事,还有我母亲的伤感有关。臭豆腐不说话,大概是它在等待机会,或者还在不断选择着它认为是合适的说话场所吧。带了这样的判断,我从一个懵懂的孩子,走进了成年人的行列。
孩子喜欢憧憬,老人喜欢回忆。这不是选择的差异,而是生命行走的结果。如果孩子与老人是生命之路的两个端点,那么上有老人,下有孩子的中年人,就是这条路途中的徘徊者。徘徊是等待、苦恼和责任的表达,而不完全是我过去理解的犹豫。我为自己找到了这条线索感到十分高兴。是说我的长辈们要么喜欢吃臭豆腐,要么就会被臭豆腐牵引出不尽的思绪,原来臭豆腐不仅仅是臭与香的气息在交融,并且还是一段艰辛经历和情感在交汇的象征物。无论我怎么看,臭豆腐就是一条通道,真的。
从情感上说,我更愿意认为亲人离我而去,他们的身体渐渐在我的视线里变成了泥土或者野草的时候,他们的灵魂是不会死去,甚至也不会离我走得太远。这个认识,在我一个人坐在冬季的天空下晒太阳,特别是我每次从成都回到昆明,坐在夜色笼罩下卖烤臭豆腐的摊点边时,就会变得清晰起来,很像挂在树枝上的蜘蛛网,正在随风摇摆。我在昆明吃到的烤臭豆腐,是来自呈贡的臭豆腐。用来烧烤的臭豆腐,习惯上都是事先用刀切成小方块,然后放在铁网上,架在栗炭火炉上慢慢烤烧,来回翻动,直至呈现出金黄的色泽。烤好后的臭豆腐,蘸上食盐、味精、花椒面、胡椒面、辣子面混成的干粉后,味道就出来了,特别好吃。看烤臭豆腐的过程和吃臭豆腐,对许多昆明人来说是一种享受,但于我而言,则多了一种在通道上与祖先邂逅的感觉。当黄豆变成豆腐的时候,我不敢确定这个过程里面一点都没有我外婆,还有外婆的祖先种植黄豆时曾经洒落在黄豆身上的汗水痕迹。我也不能肯定,在豆腐变成臭豆腐的过程中,绝对就没有曾经接触过外婆的手的那些霉菌,经过世代的繁衍,传递到了我现在看见和吃到的烤臭豆腐里面来的情形。甚至,就连烤臭豆腐所发出来的吱吱响声,我也无法彻底否认它一定不是我外婆的灵魂在和我说话的声音。事实上,臭豆腐就是祖先灵魂的一个行走通道。借此通道,许多灵魂在臭豆腐里面相遇在了一起,然后又相互道别,从臭豆腐里面走出去。
自从我吃了烤制出来的臭豆腐后,我就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心中有鬼的人。我说的鬼,就是指的我外婆的灵魂,如果她真有不死的灵魂的话。臭豆腐吃进了我的肚子里面,会经过我肠子的消化,变成丰富的营养元素,构建到我的骨骼、肌肤、器官和血液里面去,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外婆的灵魂,我母亲的伤感,还有我舅舅的影子,都通过臭豆腐这条通道,汇聚到了我的身体里面,集体叩敲我的记忆,提醒我说他们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又耐心的等待后,终于在我的身体里团聚在一起了。
臭豆腐在我的心里是一个解不开的情结。没有看见的时候就痴心挂念,看见了就想立即把它吃进肚子里,让我感受到我的所有长辈,已经彻底靠近了我,近得就像住在我隔壁的邻居那样,有了摸得到、看得见的亲切感。
■敬一兵
每次到昆明,我都要去天君殿巷的巷口吃臭豆腐。这次也不例外。
在我的印象里,心仪的东西,应该都有一双翅膀,稍不留意,就会飞走。否则,我很难解释,为什么面对喜欢的东西,我们不仅表现出小心、细致、关爱和虔诚的态度,甚至还会把它紧紧握在手里,或者恨不得把它直接含在嘴里的情形发生。很多时候,看见的东西,确实不如吃在嘴巴里的东西让人感到实在。臭豆腐就是这样一个情形,没有看见的时候就痴心挂念,看见了就想立即把它吃进肚子里,让我感受到它已经彻底靠近了我,就像住在我隔壁的邻居那样有了摸得到、看得见的踏实与安全感。
我把臭豆腐当成住在隔壁的邻居,是我的一种心甘情愿的表现。即便偶尔之间出现了若即若离的情况,也仅仅只是与气候或者位置有关,绝对不会危及到我与臭豆腐之间签下的心灵契约。住在我隔壁的臭豆腐,就是这样被一种叫做情愫的绳子,捆在了我的腰杆上,行影不离。谁捆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臭豆腐把它的全部感情都分配给了我一个人,并且不断地变换它呈现在我面前的形象,要么是一本书,要么是一面镜子,要么是一间房屋,要么是一段路程。
我可以拂去喧嚣,倾轧,忧郁和文字,但我拂不去旧日的一些影像。
臭豆腐就是我的一位朋友,住在旧日影像里的朋友。
朋友,一个充满了感性色彩的词汇,丰满的情愫,像落在棉纸上的水滴,悄无声息向四周浸渗开来,轻易就把臭豆腐和路这两个事物,纠集在了一起,成了母亲看见我和其他孩子闹别扭时,常常说的那句话,多个朋友就是多了一条路。遗憾的是,母亲给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并没有仔细地听进去,那时的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观看窗户外面那些鸟儿,是怎样在树上欢叫、张望的景象里了。我无动于衷的表情,母亲一定很失望。等我明白了母亲失望的原因时,我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那年正好是我外婆去世一周年,有许多重要的祭祀活动等着我母亲千里迢迢从四川赶回云南去参加,自然,我和母亲要走很多的路,也会在不同的路段上,遇见不同的亲朋好友,包括具有典型云南风味的传统食品臭豆腐。当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所有的亲戚和朋友都是属于我母亲的,只有臭豆腐才真正属于我。
从成都到昆明,再到宜良,经过大火车、小火车和马车的辗转,母亲引领我来到了舅舅家里。舅舅一直是和外婆住在一起的,外婆走了,这里就成了舅舅的家。房屋是祖传的瓦房,有一个小院坝。房门正对院坝的那间屋,就是堂屋,紧靠正对院坝的那面墙壁,设了一个神台,上面供奉了外婆的灵牌和遗像。先前夕阳的红铜色光线,还照在屋外松软舒适地趴在用秫秸杆和树枝搭成的架栏上的丝瓜叶,扁豆角和静悄悄站在墙边的梨树上,现在却已经照在了外婆的灵牌和遗像上了。这是夕阳光顾这间堂屋的最后一段路程,之后就会结束它把深厚而又古老的自然属性,暗暗铺排到灵牌和遗像上的所有过程了。那时因为我识字不多,更不理解灵牌里面的宗教和伦理奥秘,只是隐隐感觉到了一种神秘的传递秩序。各种各样的菜肴端上了饭桌,香喷喷的味道把我的口水都勾引出来了。肚子早就饿扁了的我,却还不能先吃饭,而是要等着舅舅把用盘子盛放着的臭豆腐(在这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这道菜的名字,也没有吃过)摆上神台,然后让我在母亲的带领下,向外婆的遗像跪拜、叩头、献祭,再把点燃的香插在香炉里后,才能动筷子。大人们席间说的那些地里缺水了,坟草又长高了,母猪下崽了的话语,我一句都没有听进去,我的所有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了神台上的那盘臭豆腐上了。母亲发现我直勾勾盯着看臭豆腐的眼神后,就严肃地对我说,那是外婆最喜欢吃的菜,你不能够抢外婆吃的菜,知道吗?舅舅用责怪的眼睛看了一眼我母亲后,立即起身走进灶房,不一会儿就端来了一小碗清蒸臭豆腐让我吃。小碗里的臭豆腐是乳黄色的,不像我吃过的豆腐是白色的,漂在汤里的油珠子还在不断游动,很像是在寻找一条路,以便爬上臭豆腐的身上来,和那些撒在臭豆腐表面上的细碎葱花站在一起。从小碗里腾腾冒出来的蒸汽里,有一股难闻的臭味,我以为是豆腐坏了,是舅舅故意用坏了的豆腐来惩罚我的贪嘴行为,所以犹豫着不敢吃它。舅舅似乎明白了我犹豫的原因,对我说你不吃呀,不吃我来把它全吃了!一边说着,一边就动筷子拈起一块豆腐放进他嘴巴里嚼起来,还故意发出啧啧的声音。终于禁不住从舅舅嘴巴里传来的诱惑声,我也往嘴里送进了一块豆腐。真是奇怪了,闻着很臭的豆腐,吃进嘴里却是清香清香的,细嫩滑爽,简直跟我吃过的猪脑花的感觉是一样的。好吃吗?好吃!一问一答间,小碗见底了,臭豆腐全都被我吃完了。
闻着臭,吃着香,不尝还真不知道。这样的印象,几乎成了我童年最深的一个印象。尽量让自己用自己的感受来接近真相,而不是道听途说,是我思考的习惯,直到今天。现在想来,这个习惯,与我第一次吃臭豆腐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我周围的亲人,都与臭豆腐有紧密的关系,这是一个事实。
舅舅后来说了什么话,我就不知道了。我还没有来得及问为什么或者后来呢这些问题,瞌睡虫就把我带进了梦乡。我没有做梦,或者因为我走了太多路,累了,没有在睡觉中,还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做梦的心思了。天麻麻亮的时候,我才被一些响动的声音惊醒,发现自己已经从堂屋的凳子上,转移到了床上。堂屋里只剩下舅舅和我母亲在准备上坟的事情。舅舅见我揉了眼睛坐在床上,赶紧兴奋地跑过来,问我在梦里听见外婆说了什么话?我说我没有做梦。舅舅听我这样回答,有些失望。在舅舅和他周围上了年纪的那些人的印象里,一个孩子如果在神台前面睡着了,一定就是祖先在显灵,然后向这个孩子传递祖先的某种意图或者心愿。舅舅他们一直认为,祖先就住在神台上的灵牌里,而不是住在坟墓里,并且祖先是不会轻易和大人们说话的,只和他们的孩子说话。他们把臭豆腐摆放在外婆的灵牌面前,就是希望外婆在吃臭豆腐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向他们说出了外婆走之前还没有说完的话。我为自己有了这样的猜测,很是得意了一阵子。当然,我得意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遗憾的,外婆不给大人们说话,应该给我说说话呀,可我怎么一句话都没有听见呢?当我在我的无神论的坚决支持者母亲的循循诱导下,明白走了的外婆是不会再说话的,就像臭豆腐不说话的道理后,我已经随母亲离开了我舅舅的家。
臭豆腐是我的一位沉默的朋友。它的轮廓是安静和柔和的,但它的线条却在我的眼睛里散发出了呼吸、脉动的景象,这应该与它肚子里装满了外婆的故事,还有我母亲的伤感有关。臭豆腐不说话,大概是它在等待机会,或者还在不断选择着它认为是合适的说话场所吧。带了这样的判断,我从一个懵懂的孩子,走进了成年人的行列。
孩子喜欢憧憬,老人喜欢回忆。这不是选择的差异,而是生命行走的结果。如果孩子与老人是生命之路的两个端点,那么上有老人,下有孩子的中年人,就是这条路途中的徘徊者。徘徊是等待、苦恼和责任的表达,而不完全是我过去理解的犹豫。我为自己找到了这条线索感到十分高兴。是说我的长辈们要么喜欢吃臭豆腐,要么就会被臭豆腐牵引出不尽的思绪,原来臭豆腐不仅仅是臭与香的气息在交融,并且还是一段艰辛经历和情感在交汇的象征物。无论我怎么看,臭豆腐就是一条通道,真的。
从情感上说,我更愿意认为亲人离我而去,他们的身体渐渐在我的视线里变成了泥土或者野草的时候,他们的灵魂是不会死去,甚至也不会离我走得太远。这个认识,在我一个人坐在冬季的天空下晒太阳,特别是我每次从成都回到昆明,坐在夜色笼罩下卖烤臭豆腐的摊点边时,就会变得清晰起来,很像挂在树枝上的蜘蛛网,正在随风摇摆。我在昆明吃到的烤臭豆腐,是来自呈贡的臭豆腐。用来烧烤的臭豆腐,习惯上都是事先用刀切成小方块,然后放在铁网上,架在栗炭火炉上慢慢烤烧,来回翻动,直至呈现出金黄的色泽。烤好后的臭豆腐,蘸上食盐、味精、花椒面、胡椒面、辣子面混成的干粉后,味道就出来了,特别好吃。看烤臭豆腐的过程和吃臭豆腐,对许多昆明人来说是一种享受,但于我而言,则多了一种在通道上与祖先邂逅的感觉。当黄豆变成豆腐的时候,我不敢确定这个过程里面一点都没有我外婆,还有外婆的祖先种植黄豆时曾经洒落在黄豆身上的汗水痕迹。我也不能肯定,在豆腐变成臭豆腐的过程中,绝对就没有曾经接触过外婆的手的那些霉菌,经过世代的繁衍,传递到了我现在看见和吃到的烤臭豆腐里面来的情形。甚至,就连烤臭豆腐所发出来的吱吱响声,我也无法彻底否认它一定不是我外婆的灵魂在和我说话的声音。事实上,臭豆腐就是祖先灵魂的一个行走通道。借此通道,许多灵魂在臭豆腐里面相遇在了一起,然后又相互道别,从臭豆腐里面走出去。
自从我吃了烤制出来的臭豆腐后,我就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心中有鬼的人。我说的鬼,就是指的我外婆的灵魂,如果她真有不死的灵魂的话。臭豆腐吃进了我的肚子里面,会经过我肠子的消化,变成丰富的营养元素,构建到我的骨骼、肌肤、器官和血液里面去,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外婆的灵魂,我母亲的伤感,还有我舅舅的影子,都通过臭豆腐这条通道,汇聚到了我的身体里面,集体叩敲我的记忆,提醒我说他们是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又耐心的等待后,终于在我的身体里团聚在一起了。
臭豆腐在我的心里是一个解不开的情结。没有看见的时候就痴心挂念,看见了就想立即把它吃进肚子里,让我感受到我的所有长辈,已经彻底靠近了我,近得就像住在我隔壁的邻居那样,有了摸得到、看得见的亲切感。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