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真爱无名
2021-12-23叙事散文yangyizhuo
真爱无名朋友讲过一个他在医院里的见闻。一位老人刚从昏迷中被抢救了过来,一家亲人围在床边悲喜交加。值班大夫过来,想检查一个患者的恢复情况,伸出一个手指来问,“看这里,这是几个?”“一”老人回答的很清楚。“这次是几个?”大夫伸出了三个手指。“……
真爱无名
朋友讲过一个他在医院里的见闻。 一位老人刚从昏迷中被抢救了过来,一家亲人围在床边悲喜交加。
值班大夫过来,想检查一个患者的恢复情况,伸出一个手指来问,“看这里,这是几个?”
“一”老人回答的很清楚。
“这次是几个?”大夫伸出了三个手指。
“三个”,听老人的回答,一家人舒一口气,相视一笑。
接着大夫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老伴叫什么名字?”这次老人却没说话。大夫以为他没听清楚,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一遍。老人还是静静的躺在那里,没有半点声音。大夫紧张起来,转身对后面的护士说,“安排一下,我们需要查一查,患者是不是有失忆症状……”
这时,旁边患者的老伴过来拦住了,“没事的,没事的。……他很好。”
大夫吃惊的看一眼这位白发如霜的老太太,“你是他老伴吧?他连你的名字都记不得了啊!”
老太太看一下身边的儿女,说起话来有些发窘,“他就这样,他从来不提我名字的。一辈子了,他就是这样。”身边的儿女也点了点头,表示对母亲的一个确定。
大夫又问,“那你怎么知道他还认得出你呢?”
“他认得的,认得的。你问他时,他眼睛一转就看到我了。他看我的眼神一直都是这样。你们看不到,我自己能看到,能看到的……”老太太的声音越说越小,脸色红的让人想起经霜的枫叶。病房里不禁都笑起来,她的儿女们也笑,床上的老人像也在笑了。
当时朋友刚讲完,另一个同事又插上了话头。
像他们那岁数的人,唉,就这样,说不清。
--我们老家那里,村东边的老头喊他的老婆每次都是“花--,花啊,花……”花是谁?是他闺女的小名。他闺女早就嫁到外村多年了,他喊“花”就是喊老婆。老婆爱串门,搬个笸箩,装些针头线脑跑东家、坐西家,一边唠闲磕儿,一些做些手里的零活。别人还没听到有什么动静,她那里早就抱起笸箩,一阵风的往村东头赶了。一双小脚像踩了风火轮,掉了牙的嘴里一路嘟囔,“来了,来了,刚出门,就勾魂似的喊啦叫啦。来了……”主人家站在院子里侧着耳朵听,果然,村东头有人在喊,“花--,花啊,花……”。
话说过也就忘了,直到前两天我回了趟老家,见到了我年过古稀的姥姥。
姥姥身体一直很好,更难得头脑清楚的很。我每次去她那里,总喜欢听她讲“原先”的事儿。她说,民国25年闹日本,后来当地又出了土匪。她说起那些土匪很有趣儿,和电影电视里根本不一样。说他们骑着花驴从门前过,姥姥当时也就十来岁的光景。爹娘带她去夹壁墙里躲着。不知怎的,鼻子里痒的厉害,老想打喷嚏,只好拼命的忍住。姥姥一边说,一边笑,让我觉得不像是在闹土匪,而好像是小朋友在玩“藏猫猫”。她也讲一些听来骇人的事情。说六0年闹灾荒,人们没得饭吃。走路要扶着墙跟走,不然走不动的;熟人走个面对面不打招呼,说话都没力气啊。姥姥讲她把队里分得一点粮食都省给了孩子,自己加班去地里挖苜蓿芽。在那里,她看一个人趴在地上逮蚂蚱。扑到一个,生着就塞到嘴里……
这次来姥姥家,她对我说,正好给她写块碑。村后,姥爷的坟头越来越老了。时间再长些,怕到了清明、年关的时候,儿女烧纸都找不到坟头了。立块碑,写上字,作个记号。
我问姥姥写什么字呢?按舅舅的名义来写,“先父……”。可我从小只是喊过十几年的“姥爷”,听别人叫他“二柱叔”。“姥爷”到底叫什么名字我倒不太清楚。我问姥姥,她却一下子愣住了,半晌说,“我也想不起来了……”我想给舅舅打个电话,姥姥拦住了,“算了,不用写了。他们都忙。其实回来上不上坟都一样。心里记着就行了。”
那块无字的碑究竟也没有写字。后来我再去时,看它做了阶前的一块垫脚石了。想想,姥姥说的在理,名字就是个记号。写在石头上又能怎样?到不如记在心里。时间长了,心里的记号也没有了,只是一种不能替代的感觉罢了。
朋友讲过一个他在医院里的见闻。 一位老人刚从昏迷中被抢救了过来,一家亲人围在床边悲喜交加。
值班大夫过来,想检查一个患者的恢复情况,伸出一个手指来问,“看这里,这是几个?”
“一”老人回答的很清楚。
“这次是几个?”大夫伸出了三个手指。
“三个”,听老人的回答,一家人舒一口气,相视一笑。
接着大夫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老伴叫什么名字?”这次老人却没说话。大夫以为他没听清楚,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一遍。老人还是静静的躺在那里,没有半点声音。大夫紧张起来,转身对后面的护士说,“安排一下,我们需要查一查,患者是不是有失忆症状……”
这时,旁边患者的老伴过来拦住了,“没事的,没事的。……他很好。”
大夫吃惊的看一眼这位白发如霜的老太太,“你是他老伴吧?他连你的名字都记不得了啊!”
老太太看一下身边的儿女,说起话来有些发窘,“他就这样,他从来不提我名字的。一辈子了,他就是这样。”身边的儿女也点了点头,表示对母亲的一个确定。
大夫又问,“那你怎么知道他还认得出你呢?”
“他认得的,认得的。你问他时,他眼睛一转就看到我了。他看我的眼神一直都是这样。你们看不到,我自己能看到,能看到的……”老太太的声音越说越小,脸色红的让人想起经霜的枫叶。病房里不禁都笑起来,她的儿女们也笑,床上的老人像也在笑了。
当时朋友刚讲完,另一个同事又插上了话头。
像他们那岁数的人,唉,就这样,说不清。
--我们老家那里,村东边的老头喊他的老婆每次都是“花--,花啊,花……”花是谁?是他闺女的小名。他闺女早就嫁到外村多年了,他喊“花”就是喊老婆。老婆爱串门,搬个笸箩,装些针头线脑跑东家、坐西家,一边唠闲磕儿,一些做些手里的零活。别人还没听到有什么动静,她那里早就抱起笸箩,一阵风的往村东头赶了。一双小脚像踩了风火轮,掉了牙的嘴里一路嘟囔,“来了,来了,刚出门,就勾魂似的喊啦叫啦。来了……”主人家站在院子里侧着耳朵听,果然,村东头有人在喊,“花--,花啊,花……”。
话说过也就忘了,直到前两天我回了趟老家,见到了我年过古稀的姥姥。
姥姥身体一直很好,更难得头脑清楚的很。我每次去她那里,总喜欢听她讲“原先”的事儿。她说,民国25年闹日本,后来当地又出了土匪。她说起那些土匪很有趣儿,和电影电视里根本不一样。说他们骑着花驴从门前过,姥姥当时也就十来岁的光景。爹娘带她去夹壁墙里躲着。不知怎的,鼻子里痒的厉害,老想打喷嚏,只好拼命的忍住。姥姥一边说,一边笑,让我觉得不像是在闹土匪,而好像是小朋友在玩“藏猫猫”。她也讲一些听来骇人的事情。说六0年闹灾荒,人们没得饭吃。走路要扶着墙跟走,不然走不动的;熟人走个面对面不打招呼,说话都没力气啊。姥姥讲她把队里分得一点粮食都省给了孩子,自己加班去地里挖苜蓿芽。在那里,她看一个人趴在地上逮蚂蚱。扑到一个,生着就塞到嘴里……
这次来姥姥家,她对我说,正好给她写块碑。村后,姥爷的坟头越来越老了。时间再长些,怕到了清明、年关的时候,儿女烧纸都找不到坟头了。立块碑,写上字,作个记号。
我问姥姥写什么字呢?按舅舅的名义来写,“先父……”。可我从小只是喊过十几年的“姥爷”,听别人叫他“二柱叔”。“姥爷”到底叫什么名字我倒不太清楚。我问姥姥,她却一下子愣住了,半晌说,“我也想不起来了……”我想给舅舅打个电话,姥姥拦住了,“算了,不用写了。他们都忙。其实回来上不上坟都一样。心里记着就行了。”
那块无字的碑究竟也没有写字。后来我再去时,看它做了阶前的一块垫脚石了。想想,姥姥说的在理,名字就是个记号。写在石头上又能怎样?到不如记在心里。时间长了,心里的记号也没有了,只是一种不能替代的感觉罢了。
很赞哦! ()